佛教文化之一--简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佛钟悠扬佛教的诞生与传播•佛教发源于公元前600多年的古印度。•创始人:释迦牟尼:饭净王的太子悉达多•通过修行觉悟人生真谛,宇宙真相,是名佛陀。•《金刚经》言:“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佛教的诞生与传播•佛教的理论框架:•思想的起源:人世间有一切苦;•理论依据:缘业因果;•造成不脱苦的原因:人内在的贪嗔痴;•脱苦海的办法是:八正道;•佛的目标:超脱轮回。•构成的佛教思想内容为“四谛”苦谛第一苦,是“生”。第二苦,是“老”。第三苦,是“病”。第四苦,是“死”。第五苦,“怨憎会”,第六苦,“爱别离”。第七苦,“求不得”。集谛:即关于世间人生诸苦之生起及其根源之真谛佛教认为世上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有情众生之所以会受苦,皆是由于在无尽的轮回过程中,在贪、嗔、痴这三毒的驱使下做下很多的业,这些业积累起来成为未来的苦因。灭谛:佛教认为只要是在六道中轮回,就无法避免会受苦。有情众生要想从苦中真正的、彻底的解脱出来,只有脱离轮回这一个办法。道谛:为了脱离轮回,必须进行修行。佛陀给出的方法主要为戒、定、慧三学。经过从四念处到八正道,一共三十七道品的次第修习,便可以达到涅槃,永远从轮回中解脱出来,证得阿罗汉。•人世间各种关系形成的动力:缘起论。•佛教认为,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生起,都存在着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因果关系。•第一个论点是无造物主。•第二个重要论点是无常。•第三个重要论点是无我•第四个重要论点是因果相续。佛教的诞生与传播佛教词解•涅槃:意义是指清凉寂静,恼烦不现,众苦永寂•般若:译义是智慧,波罗蜜:译义是到彼岸,般若波罗蜜:是说般若如船,能将众生从生死的此岸,渡到不生不灭的涅槃彼岸。•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智”•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智,指看破一切诸相的大智慧),超脱轮回之外,达到“涅盘”境界。•【唯识】近于科学;•【三论】近于哲学;•【华严】及【天台】近于文学;•【真言】及【净土】近于美学;•【禅宗】是佛法的重心。太虚大师说:“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任何一宗,均可汇归禅的精神;•【律宗】乃是整个佛教的基础。所以严格地讲,律宗不该自成一宗。律宗应该遍属于各宗,至于宗教的素质,乃是各宗皆备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三藏法师玄奘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陲,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错位的曼陀罗•公元前第三世纪,佛教分别向南北两个方向传播。南传佛教(又称小乘佛教)经由斯里兰卡传播到东南亚一带,主要影响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印度支那半岛和印尼等地。•北传佛教(又称大乘佛教)又分为两个支派,一个经喀什米尔到达新疆,早在公元1世纪的东汉时佛教就传入中国,形成汉传佛教,后又传入朝鲜、日本。•另外一支则主要引进到印度北邻的西藏。它在西藏与当地的宗教混合,成为喇嘛教佛教的诞生与传播佛光小乘佛教•小乘佛教又称作上座部佛教或南传佛教,是佛教最基本的两大派别之一。•小乘法门,是以自我完善与解脱为宗旨,其最高果位为阿罗汉果及辟支佛果。大乘佛教•如果说原始佛教的核心是一个“苦”字,那么大乘佛教的核心就是一个“空”字。•有情众生及万物时空皆为空,出六道轮回为阿罗汉,只是暂脱苦难,最终要成佛才真正解脱。•大乘佛教的修行方法主要是六种,称为六度(或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种以成佛为终极目标进行修行的佛弟子称为菩萨。密宗佛教•大约在公元6、7世纪,大乘佛教在印度逐渐衰落,密教开始兴起。密教(或密乘,金刚乘)是大乘佛教吸收了印度原始的婆罗门教的一些思想理论和修行方法后产生的。密教认为原来的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都是佛陀的方便说法,而不是佛的真实义谛。•密乘的修行方法主要有持咒、灌顶加持等禅宗•在南北朝时期,印度僧人菩提达摩来到中国创立了禅宗,提倡“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禅宗法门。•禅宗认为解脱不在身外,也无须借助经典的指导。解脱之道就在人的内心,只要能够放下执着,放下自我,便是解脱。拈花微笑大迦叶•在汉传佛教中,大迦叶与阿难陀往往会被雕塑在释迦牟尼佛身边,随侍释迦牟尼佛,并与佛陀一同接受供养。•传道授学,讲求心领神会,无需文字言语表达。“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是为禅宗•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对外,面对五欲六尘、世间生死诸相能不动心,就是禅;对内,心里面了无贪爱染著,就是定。•禅就是自然而然,禅与大自然同在,禅并无隐藏任何东西。•一般人误以为禅机奥秘,深不可测,高不可攀,这是门外看禅的感觉,其实,禅本来就是自家风光,不假外求,自然中到处充斥,随地觅取,都是禅机。•达摩梁武帝问功德一苇渡江达摩面壁立雪断臂只履西归达摩葬地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