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3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语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学课件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初2016级八年级语文下期第一次月考全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A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其他类型的题。〖温馨提示〗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答题卷收回。2.第I卷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请注意机读答题卡的横竖格式。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1分)一、积累与应用。(每小3分,共12分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qī)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B.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biē)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chuò)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è)痛疾的文字。C.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zéfá)了一顿。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翳.(yì)病。D.我看到一些独生子女的父母那样溺.(lì)爱子女,也颇.(pǒ)不以为然。2.下列句子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A.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见,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志极了。B.这种愿望当然只是一个幻想。我毫无办法,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了。C.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皱皱地。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麇先生”。D.小屋粗制烂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B.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卑躬屈膝....,敬畏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C.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D.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他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我垂头立在他的面前。4.下例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好作品往往会在我们心中留下深刻、美好。教学课件B.积累是创造的基础,创造是积累的飞跃。C.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有准备的人总是有能力战胜困难而且有勇气面对困难。D.翻开诗人卷著,我们处处听得雨景,看得雨声,品得雨味。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每小题3分,共9分)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5.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从致.书以观致:得到B.未尝稍降辞色..辞色:言语和脸色C.援疑质.理质:询问D.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游:游玩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B.马之.千里者以.衾拥覆当余之.从师也C.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D.足肤皲裂而.不知烨然.若神人或置酒而.招之7.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决定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不是学习条件,而是自己的勤奋努力。B.作者对后生晚辈不像自己的老师那样“未尝稍降辞色”,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是难能可贵的。C.作者写同舍生服饰华贵的目的是要表达对同舍生的鄙视。D.作者自述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就是要勉励马生勤奋学习。第Ⅱ卷(79分)三、翻译、默写(10分)8.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默写古诗文。(共6分)⑴(任选2句填写,2分)教学课件①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吴均《与之元思书》)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潼关怀古》)⑵.在杜牧的《赤壁》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任选一首默写。(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0—12题。(9分)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都去哪儿了?”是当下最流行的一句话,又被称“马年第一问”。乍一问,很多人都会语塞:“哎妈呀,我也不知道呀!”时间去哪儿了,也是科学家永远追崇的课题,很多科研团队发现了时间的奥秘。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心理学家用实验告诉大家:支配所有人的时间,从未有人触碰过的时间,就在那儿。“您的时间都去哪儿了?”纽约城市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加来道雄做过一个实验。他请街上不同年龄段的志愿者们,随机做了一个测试:用自己的方式,预测1分钟时间,再跟实验人员的码表核对。结果是年轻人算的时间比较快,通常还没有到1分钟,他们就认为已经到1分钟的时间了;而年长的人,他们通常过了1分钟后,才觉得这是1分钟的容量。对年长的人来讲,时间就这么“漏”掉了。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感受:上了年纪之后,不知道时间去哪儿了。科学家证明,人体内有一只计时器,即便你脱离时钟,仍然能感觉到时间在走。心理学家大卫·伊格尔曼博士,进行了一项冒险实验。一个叫杰西的成为实验志愿者。科学家们制作了一个感知计时器,电子屏幕上,数字在有规律地、非常快地“闪”,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大脑没法确定这上面的数字。杰西站在平地上的时候看,“它快得无法辨认”。然后,杰西从33米高处自由落体,他的胸前绑着大卫的计时器,屏幕上的数字一直在跳动。杰西坠落到弹力网上后,告诉大卫,他看到了计时器上的数字,是56,事实上数字是50,已经非常接近正确答案。大卫的推测是:只有杰西的时间变慢了,杰西才能准确辨别出计时器上快速闪动的数字。为了证实杰西的时间真的变慢了,大卫建议杰西再来一跳。这一次读到的是96,事实上计时器上的数字是98,这说明,杰西的时间,已经慢到可以几乎正确地看到数字。大卫的这个实验,首次证实了有些人的大脑能够加速,并且在经历某些刺激(例如兴奋、恐惧、紧张等)时,会大量分泌肾上腺素,就能比较慢速地看这个世界。也就是说,对这些人而言,他们的时间的确会“慢”下来。(选自《科海故事博览》2014年第4期,有删改)10.“时间都去哪儿了?”文章给出了怎样的回答?(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根据提示,填写大卫·伊格尔曼博士的实验过程。(3分)_____________→提出推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本文首段写法巧妙,请作具体分析。(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课件五、作文(60分)13.请以“我给点个赞”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力求写出真情实感;③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④字数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B卷(共50分)一、课外诗歌欣赏(4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4分)不见杜甫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①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注释】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①世人:指统治集团的人。②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1.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5题。罗生还镯罗一峰先生,名伦,以孝廉①赴会试。仆于途中拾一金镯。行已五日,先生忧旅费不给②,仆曰:无虑也,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可质为费。先生怒,欲亲赍③付还。仆叩首,且屈指曰:往返必误场期,不可。先生曰:此必婢仆遗失,万一主人拷讯,因而致死,是谁之咎?吾宁不会试,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竟寻至其家,果系妇遗面盆,而婢误投于地者。主妇疑婢窃取,鞭笞流血,几次寻死。夫复疑妻有私,辱骂不休,妻亦愤怒投缳④,赖人解救。先生至,出镯与之,举家感激。急行至京,试期已届⑤矣,仓皇投卷,竟得中试,状元及第。【注释】①孝廉:举人的别称。②给:充足。③赍(jī):以物送人。④投缳:上吊自杀。⑤届(jiè):到。教学课件3、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可质.为费质:典当、抵押B.竟.寻至其家竟:竟然C.夫复.疑妻有私复:又D.举.家感激举:全4.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无虑也,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可质为费。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吾宁不会试,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的罗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简要概括(2分)。有人说,罗生放弃自己会试的机会去寻找失主,并不是理智的做法,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2分)。(本题共计4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2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我现在还看见尼摩船长当时的姿态。他弯下身子,带着一种特别的冷静,等待那巨大的鲨鱼,当鲨鱼向他冲来的时候,船长非常矫捷地跳在一边,躲开冲击,同时拿短刀刺入鱼腹中。不过,事情并没有完,结果尚未分晓。怕人的战斗开始进行了。鲨鱼这时可以说是吼起来了。鲜血像水流一般的从它的伤口喷出。海染红了,在这浑浊的水中,我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看不见,一直到水中露出明亮的地方的时候,我才看见勇敢大胆的船长,抓住鲨鱼的一只鳍,跟这个怪物肉搏,短刀乱刺鲨鱼的肚腹,但没有能刺到致命的地方,就是说,没有能刺中鱼的心脏。鲨鱼死命挣扎,疯狂地搅动海水,搅起的漩涡都要把我打翻了。我很想跑去接应船长。但被恐怖慑住,不能挪动。”6.这段激动人心的文字,是出自19世纪法国作家凡尔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