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人体内细菌分布及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人体内细菌分布及临床意义淄博医保药品超市刘文清人类与细菌的关系人类和细菌的关系仅次于人类和太阳、空气、水、食物的关系,没有细菌就没有人类的生存,没有细菌土壤就会板结,没有细菌动植物尸体就会堆积如山,有机物和无机物就无法循环利用,也就不会有人类的存在。另外,人在一生中可以感染数百种病毒和细菌,是病毒、细菌促进了人类的进化,没有病毒、细菌对人类的刺激,人体细胞就不会产生针对特定病毒、细菌的特异性抗体,人体自身存在的非特异性抗体也是在与病毒、细菌的长期斗争过程中逐渐演化而来的,不是凭空就有的,因此没有病毒和细菌,就没有人类的进化。人体微生态系统包括口腔、皮肤、泌尿、胃肠道四大微生态系统。其中,以肠道微生态系统最为重要,最为复杂。除细菌外,人体还存在正常病毒群、正常真菌群、正常螺旋体群等等。人体细菌分布一个正常人,其细菌数量达1000万亿,是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800种,重量达2.5斤。其中肠道约有1公斤以上,肺约有20克,鼻腔约有10克,口腔约有20克,眼约有1克,阴道约有20克,皮肤约有200克(即4两)。人体细菌分类人体内细菌主要分三类:有益菌(也称益生菌),有害菌(致病菌),中间菌。有益菌:数量最庞大,与人的生存密切相关,参与人体物质代谢、与人体皮肤,胃肠、呼吸道、眼和泌尿生殖道粘膜等共同构成皮肤粘膜屏障,阻止有害菌对人体的侵害等等。但是其对人体也有危害,当皮肤粘膜屏障受到破坏,或胃肠蠕动受到抑制时,他去了不该去的地方如血液、肝脏、腹腔、卵巢、心脏等是引起众多疑难症的重要原因。有害菌:数量少,正常情况下,不及细菌总量的1%。在人体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其仅仅是过路菌,对机体没有任何损害,但是,当胃肠功能紊乱时,他可以在肠道滞留,并大量增殖,产生和释放大量毒素,使人体发病。有害菌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刺激人体免疫细胞和免疫组织、器官、系统的发育。就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犯罪分子和敌人,就不需要军队和警察,没有有害病毒、细菌的进化,也就没有人类免疫系统的升级改造,是有害菌促进了人类基因的突变和进化。当然,基因的突变也会发生异常,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导致基因突变的因素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诸多因素。为什么经常小病小灾的人长寿?为什么捡拾垃圾的很少患感染性疾病?中间菌:数量介于有益菌和有害菌之间,其对人体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人体功能正常的情况下,他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是,一旦胃肠功能异常,细菌在肠道滞留,则会大量繁殖,导致机体发病。因此,了解人体内细菌分布特点,及导致人体功能异常的因素,对我们科学防治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做到与病毒、细菌等和平共处,减少和避免利益冲突,使人能够健康成长。消化道细菌分布特点1、口腔中菌群很复杂,牙齿表面、颊粘膜、舌腹面,以及咽部的菌种分布不完全相同,牙齿裂隙的细菌最多,细菌生长密度和结肠相仿。患牙龈炎时,菌丛包括几百种厌氧菌,和结肠中的属同一种属。由于细菌经胃被胃酸杀死,它对胃肠道其余部分影响很少。我们是否需要杀菌牙膏将牙龈内细菌全部杀死?能否杀死?杀菌牙膏的危害是什么?2、胃内可有幽门螺杆菌,只有对胃酸有抵抗力的细菌才能在胃内停留一段时间,细菌量很少,一般在0~1000/克胃内容物。无胃酸者含菌量可明显增高,使用制酸剂和H2受体阻断剂,菌量可增高10~100倍。经常大量空腹喝水,稀释胃液,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小肠细菌分布特点1、空肠菌量在0~104/克肠内容物,主要是乳酸杆菌和肠球菌、嗜氧菌或兼性厌氧菌,肠杆菌在健康成人中,只是一过性的,很少超过103/克,几乎无厌氧菌,包括双歧杆菌。正常空肠不存在大肠杆菌及拟杆菌。2、回肠105~108/克(10万~1亿/克),以厌氧菌为主,肠杆菌属包括大肠杆菌,含量较多。厌氧菌正常不能在空肠生存,但在末端回肠则可定居,这是由于肠液流量大,足以将细菌冲到回肠和结肠之故。但是,如果小肠有壅滞则肠菌会过度繁殖。结肠细菌分布特点过了回盲瓣,肠道菌群就发生急剧的变化,菌量增长百万倍,约为109~1012/克(10亿~1万亿/克)。主要是厌氧菌如类杆菌、乳酸杆菌等,是嗜氧菌的1000倍,菌种超过400种。在结肠的细菌98%以上为厌氧菌,双歧杆菌数量为108~1012/克。有潜在致病性的梭状芽胞杆菌和葡萄球菌很少。阑尾处在什么位置?具有什么生理功能?阑尾是否是无关紧要的器官?使用抗生素后,梭状芽胞杆菌则会大量增殖。从盲肠至直肠,肠菌菌种很少变化。阑尾位置、结构、组织特点及其意义阑尾处在结肠和回肠交界处,是人体肠道细菌的分水岭,结肠内细菌浓度高达1万亿~10万亿/克,而回肠1万~100万个/克,两者细菌浓度相差1亿倍。阑尾是由大量淋巴组织构成,导致其肌层不完整。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阑尾具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应归于中枢免疫器官,它担负着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大功能。最新研究成果证实,阑尾还具有分泌细胞,能分泌多种物质和各种消化酶,以及促使肠管蠕动的激素和与生长有关的激素等。切除阑尾容易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低下。因此,从阑尾的组织特点和所处的位置不难看出,阑尾是人体最重要的免疫器官,是阻止结肠内细菌反流的效应器官。人体每天排菌量按照每人每天平均排便200克计算,每日排出的细菌总数约为(2~20)×1013/克,约占粪便的30%~40%。细菌过度生长综合征细菌过度生长综合征是指小肠内容物瘀滞,细菌过度繁殖而引起的吸收不良。一旦小肠瘀滞,细菌密度迅速增至107~1011(正常0~104/克肠内容物)。大量细菌在小肠滞留,并大量增殖,将会发生什么?细菌过度生长综合征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疗和预防?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危害1)阻碍维生素B12的吸收,引起巨细胞性贫血;过度生长的菌群大量吸附维生素B12,引起维生素B12吸收不良及巨细胞性贫血。2)分解结合胆盐,影响脂肪,甚至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吸收;细菌过度生长影响胆盐代谢,影响脂肪吸收,其产生的代谢产物可刺激结肠分泌,诱发腹泻。3)粘膜损伤,甚至发生溃疡及出血。可见斑片状小肠粘膜病损,绒毛变钝,上皮结构不完整及固有层细胞侵润增加,双糖酶活性降低,单糖、氨基酸和脂肪酸转运减慢及蛋白质丢失性肠病。肺部细菌分布特点气管和支气管在正常情况下仅有少量细菌,且不永久定植。在细小支气管以下部位、肺及胸腔无细菌存在。呼吸道的正常菌群可刺激机体产生全身或局部特异性抗体,是防御外来微生物入侵的重要生物屏障。正常人群咽部致病菌分布情况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地研究发现正常儿童中咽部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的携带率高达20~30%。是否需要用抗生素杀灭这些致病菌?抗生素能否杀灭这些致病菌?肠道细菌的建立婴儿出生时肠道内是无菌的,生后不久各种细菌即随呼吸、吞咽和食物进入肠腔内集居、繁殖,其中肠杆菌(大肠杆菌为主)与肠球菌首先集居、繁殖,为最主要的两种菌(出生新生儿血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这些细菌可在每克粪便中占107~109之多。在生后的1~5天内,肠道内可发生由需氧菌占80%到厌氧菌占75%的转变。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喂母乳后1~2天可以在粪便中出现双歧杆菌,但开始每克粪便中仅占105左右;然而在3~5天后,双歧杆菌的增长即可超过肠杆菌、肠球菌等其他细菌的数量,达到每克粪便中1010~1011的宏大数量,成为肠道菌群中数量最多的细菌。母乳的摄入量与双歧杆菌的增长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即摄入量越多,增长越快。因而人乳为一种双歧杆菌生长的刺激因子。然而,人工喂养的婴儿肠道内菌丛较为复杂,双歧杆菌的增长较为缓慢,即使在出生一周肠杆菌与肠球菌仍为主要的菌种。低体重儿的正常肠道菌群形成则更迟,即使用母乳喂养,双歧杆菌一般也要生后8天才出现,在12~35天后成为主要菌群。集中护理的新生儿肠道内常还有不正常的微生物的定居,如克雷白菌、枸橼酸菌等。双歧杆菌数量与年龄的关系从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建立得到什么启发?刚出生的新生儿,其肠道菌群是以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等条件致病菌为主,而细菌是通过呼吸和吞咽进入人体的,为啥新生儿没有生病?为什么新生儿血象会显著增高,而随着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而逐渐恢复正常?初生儿白细胞总数15×109/L,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出生后3~4天到3个月为10×109/L,生后第4~6天,血象特点,由中性粒细胞为主,反转为以淋巴细胞为主。思考题:新生儿血象高,是否需要抗生素治疗?为什么早产儿正常菌群建立比较晚?肠道菌群的建立与人体免疫有什么关系?在消毒比较严格的产房,为什么大肠杆菌和肠球菌还会侵入新生儿胃肠道内?广谱抗生素使用后,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必然破坏了肠道正常菌群,甚至导致菌群交替症的发生,以致出现腹泻、食欲减退等症状。上海瑞金医院曾对15例新生儿感染在使用抗生素治疗时调查其肠道菌群,发现肠道内双歧杆菌明显减少,其中8例为0,肠杆菌及葡萄球菌增加,临床均有不同程度的大便次数增多及性状变稀等表现。细菌繁殖速度及临床意义1、细菌繁殖一代的时间叫代时。大多数细菌的代时约20~30分钟,少数细菌代时较长,如结核杆菌的代时约为18小时。在适宜条件下,副溶血弧菌5~8分钟,大肠埃希菌18~20分钟,一般细菌对数增殖期的最高期约为109/ml,相当于细菌培养8~18小时。2、细菌增殖包括四个时期: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退期。为什么发热、咳嗽、喘憋、头痛、头晕、厌食、恶心、呕吐患者在导泻或灌肠后要及时食疗?细菌、病毒快速繁殖的条件是什么?科学食疗能否抑制病毒、细菌繁殖?如何避免其快速繁殖?为什么发热具有周期性?为什么会出现长期发热或反复发热?细菌数量的指数扩增时间(h)繁殖代数(代时20分钟)细菌数0011382664395124124096515327687212,000,00010301,000,000,000人体细菌的生理意义为什么要了解人体内细菌的生理意义?对个人有什么好处?1、构成皮肤、粘膜屏障。与皮肤、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粘膜共同构成皮肤、粘膜屏障,阻止、或拮抗外来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定植于粘膜或皮肤上皮细胞之间的正常菌群紧密地与粘膜上皮相粘附,形成一层生物膜,通过定植保护作用影响过路菌或外袭菌的定植、占位、生长和繁殖。经常洗澡或经常使用杀菌肥皂会导致什么?过度清洁的危害是什么?2、免疫功能。正常菌群是刺激人体免疫细胞分化、发育、成熟,刺激机体免疫组织、免疫器官发育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在无菌环境中生存的动物、或使用抗生素清除细菌的动物,其免疫细胞缺失,免疫生发中心减少、或缺失,免疫组织如淋巴结、免疫器官如脾脏、胸腺萎缩;补充正常细菌后,出现免疫细胞发育、成熟,免疫生发中心增多。在玻璃罩内生活的人?天天在家不出去的人其免疫功能如何?孩子是否需要经常进行户外活动?经常接触大自然的孩子健康,还是天天憋在家里的孩子健康?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减少户外活动?为什么春季踏青有利于身体健康?3、化学屏障作用:肠内菌群产生的生物酶、活性肽以及代谢产物如乙酸、乳酸、丙酸、过氧化氢和细菌素等活性物质,阻止或杀死原因菌在体内的定植。4、营养争夺:在正常微生物群中,争夺营养是微生物与微生物互相控制的一个重要措施。营养争夺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繁殖速度,繁殖速度快的细菌常占优势,专性厌氧菌数量大,在营养争夺上处于优势。无菌动物和有菌动物的不同1、无菌动物的免疫器官—胸腺、脾脏、肠系膜淋巴结明显缩小或发育不全;2、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下降;3、无菌动物的营养功能明显下降。4、普通动物处于“生理”的感染、炎症或免疫状态,感染的生理性状态是防止感染的先决条件。而无菌动物对各种肠内菌的抵抗力较普通动物明显降低。研究表明:正常微生物群、免疫和营养是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统一体。正常微生物群是宿主不可缺少的生理功能系统。无菌动物和有菌动物的不同•肠粘膜表面与无菌动物相比较,呈现一种轻微“炎症状态”,这种状态是生理性的、健康的、有益的和宿主“自己”的反应。•无菌动物的盲肠较普通动物增大1~3倍,究其原因是动物自身代谢所形成的氢、氮化物蓄积而造成的。无菌动物普通化后,这种现象即消失。盲肠过于庞大有什么危害?•普通动物的肠蠕

1 / 5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