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是哪支血管梗塞?2.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3.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治疗?又称小脑后下动脉综合征,常见于小脑下动脉闭塞或部分闭塞所致,临床表现有:1: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前庭核损害2: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侧软腭,声带瘫痪,咽反射消失—舌咽迷走神经损害;3:同侧面部痛温觉障碍—三叉神经脊束核受损;4:同侧肢体共济失调—脊髓小脑束损害;5:同侧Hornor征,表现为同侧瞳孔缩小,盐切内陷,眼裂变小,同侧面部出汗减少—颈交感神经受损;6:对侧偏身温痛觉障碍—脊髓丘脑束受损小脑后下动脉从椎动脉上部分分出,是椎动脉最大且变异最多的分支。主要供应延髓中上部外侧区、小脑半球底部和小脑蚓部下面的后部。小脑后下动脉自椎动脉外侧分出后,向后上走到小脑底部时分出内、侧两支。内支与对侧小脑后下动脉内支及同侧小脑前下动脉吻合。并由小脑后下动脉主干分出供应延髓外侧部的小支动脉,是中动脉。故当小脑后下动脉主干闭塞时,仅发生其到延髓的小分支供血区的梗塞,即延髓背外侧梗塞。功能:传到平衡觉损害:眩晕、眼震、平衡障碍为特殊的内脏运动核疑核位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下橄榄核之间的网状结构,纵贯延髓的全长,发出的纤维先经背内测走行,然后折向腹外侧出脑,此核接受双侧皮质束纤维的传入疑核是发出的纤维加入3对脑神经:1:上部发出的纤维加入舌咽神经,支配咽肌;2:大的中部发出的纤维加入迷走神经,支配软腭及咽的骨骼肌、喉的环甲肌和食管上部的骨骼肌;3:下部发出的纤维支配除环甲肌之外的喉肌。小脑下脚连于小脑和延髓、脊髓之间,包含小脑的传入纤维及传出纤维。1:传入纤维包括:起于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延髓下橄榄核、延髓网状结构进入小脑的纤维,脊髓小脑束的纤维;2:传出纤维包括:发自绒球和部分小脑球部皮质,止于前庭神经核的小脑前庭纤维;起于顶核,止于延髓的顶核延髓束纤维损害表现:同侧共济失调。又称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Horner综合征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是由于交感神经中枢至眼部的通路上受到任何压迫和破坏,引起瞳孔缩小、眼球内陷、上睑下垂及患侧面部无汗的综合征。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的胞体集中在三叉神经节内,三叉神经结由假单极神经元组成,其中枢突聚集成粗大的三叉神经感觉根,由脑桥腹测面入脑后,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及三叉神经脊髓束,其周围突分布于头面部皮肤和眼、鼻、口腔的粘膜。受损表现:同侧面部温痛觉消失。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髓束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丘系功能:传导躯干的温、痛、触压觉解剖:在白质前联合处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传导温痛觉,发生交叉,形成脊髓丘脑侧束;另一部分传导触压觉,部分分叉,形成脊髓丘脑前束受损表现:对侧偏身温、痛觉减退或者消失1:卧床休息,避免头颈部活动和声光刺激;2:控制眩晕、止吐,减轻患者痛苦和缓解紧张情绪;3:溶栓治疗:最佳治疗时间是发生6小时内,特别是发生3小时内,之后立即给予甘露醇滴注,试病情决定用药时间。4:抗凝治疗,目前临床上常用低分子肝素如低分子肝素钙每日1次皮下注射5: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其作用在于降低血小板聚集性和血黏度6:脑保护剂治疗:意在阻断缺氧后脑细胞坏死后的不同机制,延长细胞生长能力,促进后期神经元的功能恢复。7:康复治疗:早期进行系统、规范和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和病残率的降低,故应早期进行,不要延误8:加强病情监护,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患者沈猛,男,47岁,因头晕1月余,加重半月如愿。该病例特点:1、中年男性,既往有高血压、窦性心律不齐病史,血压高达190/110mmHg,未正规服用降压药;否认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有烟酒史,否认重大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史。2、患者于1月前劳动时出现头晕,伴有视物旋转,伴有言语不清、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有左侧面部及右上下肢麻木感,无视力下降,无肢体活动障碍,曾在我院治疗好转出院,半月前突然感觉头晕加重,行走不稳,伴有意识丧失一次,持续数分钟后症状自行好转,今为求进一步诊疗来我科,拟诊“脑干梗塞,高血压病”收治入院,病程中,患者有胸闷憋喘,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饮食睡眠可,大小便可自控。3、神经系统专科检查:意识清,声音嘶哑,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mm,光敏,眼动充分灵活,无眼震,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偏右,咽反射存在,右侧肢体轻偏瘫实验阳性,左侧肢体肌力5级,四肢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双侧巴征氏(-),双侧罗索利莫征(-),左侧面部及右侧上下肢浅感觉减退,指鼻实验准确,共济运动无异常。颈软,无抵抗,脑膜刺激征阴性。辅助检查:暂无。确诊: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头颅磁共振检查,诊断为左侧延髓及左侧小脑急性梗塞,左侧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诊断成立。治疗:20%甘露醇150ml,q12h0.9%NS100ml+前列地尔10ugqd0.9%NS250ml+舒血宁20mlqd0.9%NS100ml+奥拉西坦3.0gqd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