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9页1.导语——开启受众的金钥匙2.善用“冲突”构建新闻导语3.个性化导语写作手法的18种探讨4.从表达方式上求新5.从语言表达上求新6.从表达效果上求新7.硬导语和软导语的选择8.透视导语杂症9.消息标题应标明什么10.“比较”与“否定”中激荡脑力做好标题11.如何寻觅“新闻点”12.把会议新闻铸成精品13.解剖一篇宣传式新闻14.小记者如何捕捉大新闻15.突破思维定势探寻事实真相16.新闻报道的常见逻辑性问题17.非事件性新闻的几种写法18.新闻标题的文学表达与传播效果初探19.探究网络新闻标题:快中求好快中求跳20.新闻的N种写法与统计出来的安全21.消息写作22.新闻写作应“寓论断于序事”(节选)23.评析一篇“华尔街日报体”文章24.以“华尔街日报体”为例谈非事件性新闻的写作25.快餐文化不拒经典新闻可以是美文第2页共49页导语——开启受众的金钥匙来源:中国新闻研究中心作者:曾文英写一则消息,导语的设计十分重要。其作用不仅在于对主体内容的提炼,而且还在于提高新闻的整体效应。何谓导语?“导语就是以凝炼的文句提示新闻要旨,吸引受众阅读新闻开头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当代新闻文体写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辞海》(修订版)又指出:导语为“新闻工作术语,在一篇较长的报道开头,用简洁的话介绍主要的内容,提示它的主题思想,以便引导读者进一步阅读全篇”。从受众心理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导语的作用起码有以下几点:一、引发受众兴趣和注意力消息的开头如何,与其整体的关系非常大,它直接影响到受众的阅读兴趣、情绪和所处状态。记者如果在撰写消息时精心设计好导语,新闻就会像磁铁一样紧紧吸引住受众,使之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注意力。《泰国北碧村发生“蛙战”》是一则曾引起广大受众普遍兴趣的消息。它的导语是这样写的“在泰国南部博他伦府博他伦县北碧村的一块田野里,前不久发生一起有数千只青蛙参加,历时一个多小时的‘蛙战’。”这简短的导语激发了受众揭启“蛙战内幕”的企盼,而产生急于往下看的浓厚兴趣。如此,可以看出导语在受众中的重要位置。二、调动受众思维的积极性消息的导语如能通过适当的引导,激发受众积极思考,新闻的效应也能真正发挥出来。那么,怎样调动受众的思维积极性呢?众所周知,有引导就会产生思索,有思索就会产生求知的欲望。因此,导语通过巧设疑问,能起到开启受众思维的积极作用。例如,《人民日报》刊登的一则消息开头“长江究竟有多长?源头在哪里?经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组织查勘的结果:……在唐古拉山脉主峰拉丹冬雪山南侧的沱沱河,全长不止5800公里……”。这则消息“开头见问”,提出了人们普遍想知道的知识性问题,因而赢得了受众。三、从受众关心的问题入手每一时期、每一阶段,都有受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而这些热难点问题,正是新闻媒介所要关注的焦点。如果记者能从解决问题入手,撰写好导语,这对受众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人民日报》的另一则消息《马鞍山减速机厂工程师金铭新无端受排斥工人上书为知识分子说公道话》就是针对群众关注的难点问题进行报道,请看其导语:“最近,中共安徽省马鞍山市委认真处理工人来信中反映的问题,对排斥知识分子的减速厂党支部书记裴吉宏就地免职调离该厂……。”记者心里装着受众,撰写的稿件,找准典型之“矢”,射问题之“的”,其导语击中了要害。第3页共49页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导语在消息中不仅有提示新闻内容的作用,还有利于激发受众兴趣和调动思维积极性,犹如一把开启受众的“金钥匙”。那么,记者编辑怎样恰当地设计和撰写导语呢?笔者认为:一、要精,有概括性。导语只是新闻的提要,并不是消息的全部内容。因此,导语要切中消息的重点,语言要精炼、概括,不能拖泥带水,不能泛泛而淡。那种占用长幅和时间,交待新闻背景和随意发挥的做法,都是不应该的。如果说标题是新闻消息的“眼睛”,那么导语就是面向受众的“窗口”。记者要抓住新闻中心,以简洁的语言撰写导语。二、启发,吸引受众。不管是受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还是社会上存在的难点问题,作为新闻工作者都有责任引导受众正视这些问题。因此,报道的新闻,导语设计应有针对性和启发性。“针对性”是指导语的内容要正视问题,不要回避矛盾;“启发性”是指导语要善于引发受众思考,有启示作用。三、要活,不拘一格。导语不仅要概括新闻的内容,还要紧紧扣住受众。这就需要记者在尊重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前提下,讲究灵活多样的报道方式,导语也不例外。实际操作中,可以变换一个视角,找准导语的切入点;从受众心理需求入手,适当运用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烘托气氛。有人提出导语散文化,就是这个道理。总之,只要我们从受众出发,切实改进新闻报道的方式,消息的导语不仅可以采用叙述的方法,也可以用抒情、描写、议论等方法。善用“冲突”构建新闻导语来源:中国新闻研究中心作者:李韧新闻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可以设想,如果没有了新闻,父亲会丢掉他用了几十年的便携式收音机,母亲也会拒绝再订阅下一年度的报纸,孩子们则将在毫无意义的冗长的电视连续剧的陪伴下度过童年,而大学新闻院系的老师和学生也就不得不换个行当了。新闻是如此重要,因此对于每一个初学新闻,或者刚刚跨入报社门槛的人来说,能否写出真正的新闻对于读者和自己意味着什么已经不言而喻。以消息为例,新闻总是由这样几个部分构成的:标题、消息头、导语、新闻正文和新闻结尾。新闻的标题不能像文艺作品的题目那样含蓄,它必须一针见血、一语破的,具有开门见山的作用。消息头则是版权所有的标志,表明新闻的发布者和报道时间。导语集中体现了新闻里最重要的信息,新闻的正文和结尾通常是对导语的解释和深化。新闻报道的熟手都会同意,导语是新闻最重要的部分。美国的一位新闻学教授认为“导语是记者展示其杰作的橱窗。”(1)另一位美国学者麦尔文•曼切尔说:“写作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那就是写作导语。”(2)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MelvinMencher在他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说:“好报道等于第4页共49页好的导语。”(3)英国新闻学教授赫伯特•里德更是把新闻导语视为新闻的生命所在。(4)那么,如何写好新闻导语呢?这是每一位初出茅庐的新闻记者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新闻学专业学生面临的最初困惑。事实上,即使是一个熟练的记者,仍然也必须面对导语的写作问题。每一条新闻的发布都意味着一条新的导语的诞生。导语写作是一门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艺术。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把“冲突”这个要素熟练地运用到新闻导语的写作中去,那么,解决这个难题则只是个熟能生巧的过程罢了。在东西方的新闻实践中,冲突都是新闻记者时刻追求的一个重要价值要素。暴力、犯罪、死伤、财产损失、战争等等,都是富有冲突的报道领域。但是,冲突并不仅仅是这些,它的新闻内涵实际远比这些深刻。根据《辞海》的解释,冲突是指“文艺作品中所刻画的不同性格、不同情势、对立力量或人物内心各种思想感情的矛盾及其激化。”(5)在日常新闻报道中,冲突无时无刻不存在。我们先来看这样一条新闻导语:美联社北京5月20日电他的工人威胁要杀他,他的妻子由于过度担忧终于病倒而住进精神病院。但是,浙江海盐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先生,顶住了来自左的势力的压力,成为共产党中国改革浪潮中的一名佼佼者。这位52岁的裁缝的儿子,在昨天会见西方记者时,讲述了他同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战斗的经过。(6)这条写中国改革开放之初著名改革人物步鑫生的导语,就充分体现了“冲突”要素。美联社的记者没有在导语中写他取得的改革成就,写他的事业辉煌。因为,与这些要素相比,对一个人生命的威胁和妻子因过度担忧而患上精神病的事实是最具吸引力的要素。冲突在这里构建起新闻导语的核心。法国《快报》周刊2003年12月4日刊登了一篇题为《诺贝尔奖的秘密》的文章。它的导语如下:一页纸。一个孤独的男人1895年在巴黎写下的薄薄一页纸,他的家人在他死后才发现这一遗嘱。写在这页纸上的短短几十行字,成就了如今在全球享有盛名的奖项之一——诺贝尔奖。(7)在这里,第一句话里的“一页纸”和“一个孤独的男人”之间构成了第一次冲突,它们向读者传达出一个强烈的信息——这是一个不为人所知的人留下的一份不为人所知的遗嘱。在第二句话中,“短短几十行字”和“全球享有盛名”之间为读者构成了第二次冲突。这种强烈的对比把诺贝尔奖的神秘性通过导语直接摆放到读者面前。对普通人物和事件的报道也能找到冲突点,这需要耐心和仔细的观察。1998年,当我刚刚进入新华社重庆分社做记者时,采写了一条《重庆农民投资创办外语学院》的消息,导语是这样的:第5页共49页新华社重庆八月一日电五十二岁农民陈文学尽管小时候家境困难,没有经济能力完成小学教育,但并不影响他对教育事业的追求,不久前,他把近几年致富所得全部积蓄拿出,和其他人一起创办了一所外语学院。(8)农民办学校在当时本身就是一件比较有戏剧性的事情,而这个没有完成小学教育、自小家贫的陈文学拿出全部积蓄创办外语学院的经历使得冲突更加明显,从而也使导语更具可读性。冲突当然不是构建新闻导语的惟一要素,但是,在我们每天所接触的成千上万条新闻中,真正能够给我们留下深刻影响的,往往是那些使用极具冲突感的导语的新闻。独特行为的冲突。行为人与社会习惯截然不同的作法引起读者强烈的冲突感,这种冲突有时并非有害的,它可能是有趣的,如:美联社密歇根州霍兰2月1日电一位喜得贵子的父亲认为在一个男孩的名字里加上小或二世过于平淡无奇,于是作为工程师的他就用软件业的做法为他刚出生的儿子取名。这名工程师叫乔恩•布莱克•丘萨克,他在同妻子杰米商量后,决定给他们的儿子取名为乔恩•布莱克•丘萨克2.0(版)。(9)里程碑事件中的冲突。新闻报道的事件是第一的,最新的,是对旧有历史和规范的突破,如:美联社圣多明各2月7日电一个由美国和多米尼加的医生领导的18人治疗小组6日成功地为一名一体双头的多米尼加女婴切除了一个没有发育完全的头。据称,这种手术是史无前例的。这位7周大的双头女婴名叫丽贝卡•马丁内斯。在她的头顶上另外长有一颗没有发育完全的头,但在这个头上也有眼睛、耳朵和嘴。医生称,如果这个未发育完全的头不被及时切除,将对女婴大脑的正常发育造成损害。(10)历史的冲突。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此类冲突不断出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过去的不能转化为现在的能,从而使读者受到震撼,如:新华社三峡工地6月1日电6月1日零时,三峡大坝中的闸门按计划准时启动,三峡工程正式下闸蓄水,奔泻千年的滔滔江水被揽入大坝与群山的怀抱,高峡出平湖的百年梦想从诗境变为现实。(11)类比的冲突。将相似的东西进行比较,从而让读者发现其中强烈的冲突,如《陈水扁的进攻与退却》一文开头:记得儿时看京剧,武戏开场前,总是先把锣鼓敲得震耳欲聋,然后由浓眉大眼、虎背熊腰的主角登场,作一个威风凛凛的亮相以博取满堂彩。如果锣鼓喧天声中出现的是个身材矮小、拳脚不灵的小花脸,观众准会报以一阵哄笑。第6页共49页陈水扁这次玩弄的公投把戏,就是一场锣鼓敲得响,导演太蹩脚的闹剧。他高喊民主、和平,反对中国导弹,升高两岸敌意,甚至叫嚣要进行圣战,跟北京最后一搏。(12)不幸引发的冲突。美好愿望的破灭、事件悲剧性的结束或一个人物的不幸遭遇,都会在读者心中引起某种共鸣,这种冲突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如:首先是眼睛:那是一双又大又蓝的眼睛,一种淡淡的发暗的蓝,像知更鸟卵一样的颜色。并且如果是在阳光灿烂的春日,你直视这双眼睛——这双不能回视你的眼睛——刺眼的、4月的阳光会使它们变得苍白,就像高处无云的天空中那种淡淡的蓝。10岁的喀尔文•斯坦利,这双眼睛的主人,这个打生下来就失明的男孩,喜欢这些描绘,并且两次想听听这些描绘。他听着因为他只能听......(13)事实上,随着新闻报道的持续进行,这些用冲突要素构建起来的新闻导语还将不断增加。只要认真观察和仔细分析,把握住新闻中的冲突要素,用简单、明晰和生动的语言,一个新闻领域里的新手也能写出读者爱不释手的新闻来。导语是引导读者阅读记者作品的一扇门,它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必须体现记者的智慧和思想。这扇门张扬记者的个性,体现记者的风格,并让经过的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