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标依据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标准(2011版)依据(2016年9月)扈文华人民教育出版社陌生又熟悉的课名•课名的变化《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课程名称变化的根据——开设法律知识课•课程名称的理解——大德育与突出点课程教材的与时俱进课程设计的——三中心与三结合——意识形态功能,公民教育功能•时间变化、形势变化——要求变•学生变化、思想变化——针对性•理论变化、提法变化——时代感——变是永恒的,不变是相对的不僵化、不犯自由化——政治敏锐性有定力、不随波逐流——扬弃、进步发展课标修订与新教材编写•2006年启动课标修订,2007年底出修订稿•经调查研究、中外比较、听取意见,至2011年4月基本定稿•2011年11月,正式颁布•2012年3月,教材编写工作启动•教育部门的直接领导•中央领导的关怀指导•学科专家的审查支持•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的大力配合•2016年秋自七年级开始使用新教材五个问题一、课标的修订背景及原则二、课标强调的教育理念三、部编教材的编写原则四、部编教材的总体设计五、贯彻课标精神,推进教学改革指导学科建设的重要文件1.2012年十八大报告(立德树人)2.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3.2013年培育核心价值观意见4.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决议5.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决议6.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7.课标2011年修订版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精神引领、价值追求、价值取向、价值准则、中国特色——争议?最大公约数?——要求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统一思想、推进工作的指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敢于涉险的全面改革•“经政文社环”五方面建设的具体要求•军建、外交、党建的相关指示•四个全面、三严三实——颂圣与权威——一人说了算最不稳定,民主是大趋势一、课标的修订背景及原则(一)修订背景(2003年——2011年)(二)修订原则完善标准——保持大结构不变,注重局部调整、精益求精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强调价值观引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为学生成长服务二、新课标强调的教育理念(一)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推动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转变(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生命教育、公民意识教育(三)“三维目标”统整,注重情感体验、道德实践(四)重视代际间、同伴间互动,推动学习方式转变(五)重视大中小学德育课程衔接,合理减轻学生负担(一)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推动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转变这次课程标准修订,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思路,进一步推动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的转变,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变迁、科技发展和青少年成长需求,更加生活化地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尽可能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改变学校教育中生命价值失落、生命话题缺失的状况,建立以学生人格和谐发展为本的德育课程价值观,真正体现为学生道德与精神成长服务。(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生命教育、公民意识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加强生命教育•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其中最重要的是法治教育(广义理解)坚持正确导向的必要性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思想意识的新特点——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多元、多样、多变需要为国人提供基本遵循错误思潮举隅《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情况的通报》所列举的诸多错误思潮——2013年4月(九号文件)宣扬宪政民主,否定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宣扬普世价值,动摇党执政的思想理论基础宣扬公民社会,企图瓦解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宣扬新自由主义,妄图改变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宣扬西方新闻观,挑战党管媒体制度和出版制度宣扬历史虚无主义,企图否定党史和新中国历史质疑改革开放,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价值观教育的现实针对性•着力解决民信问题毛主席是心中太阳,金钱成为唯一追求•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观念急剧碰撞—西安性博会的对台戏,广州大妈泼粪争议——海呢“没有用好自己资源”——聪明的刘招华制毒12.36吨——扶不扶、小悦悦事件——贪官的肺腑之言对党和国家的评价和态度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要看到成绩,否则没有良心中国奇迹之表现,你不知道的中国美对华误判(解体、自由化、崩溃)•要看到问题,否则没有头脑社会问题靠什么来解决?•维持现状,不会自动解决•阶级斗争,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悲剧•颜色革命,中东和东欧的教训——两伊、叙、乌的“民主”咱不要!•深化改革,唯一正确的选择坚持正确导向的本意•坚定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学生•坚定学生立志做好人的信念•增强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这是习主席讲话反复强调的,是最具价值的东西,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要求的东西观念教育—令学生相信世上两件难事——金钱装入自己口袋,思想装入他人脑袋学生为什么不信——两种情形(对与错)•真话听上去也假•社会环境问题,存在与意识(三兄、蝎)•认同需要时间,需要有正反实践的体验•让学生讲真话(避免双重人格)美国材料•更新课程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坚持正确导向对老师的要求•思想敏锐——从政治上看问题•态度坚决——对国家、学生、自己负责•正面为主——用事实说话•直面问题——抨击时弊也是爱国•方法得当——自古知兵非好战•为人表率——榜样的力量,信其所亲关于生命教育•必然与偶然•生命独一无二,no.1——onlyone•生命的缺陷•生命短暂、顽强与脆弱•生命的延续•生命的价值•悦纳自己,做最好的自己•生命——生存——生活公民意识教育•公民与国家——主人意识,群己关系•平等观念•规则意识•道德行为,希贤慕善•法治观念、宪法意识•政治思想(自由公正权利义务民主法治)•未来国家和社会的追求法治国家,意味什么?例:“我守法”——“监督政府守法”身份立场被管理者管理者观察视角着眼义务张扬权利关注对象一己行为国家行为主体程度自己的主人国家的主人强化法治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总的目标——建设法治体系、法治国家重大任务——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治的理念公正是法治生命线——公正的保证传统文化中的矛盾•商鞅变、韩非崇、李斯制——尚法传统•对规则的变通——田忌赛马、宋襄公作战。背反普遍(窝边草先得月、人不犯先下手)——恰当、具体、辩证统一(猫论与红灯)•对学生的法治要求,找用守,理性真实坦诚•靠关系利己害人终害己;规则,公平高效孟子与苏格拉底学生问孟子(约公元前390—前305):“舜为天子,若其父杀人,舜当如何?”孟子:“抓。”学生:“难道舜不阻止?”孟子:“不能,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舜该怎么办?”孟子:“当放弃天子之位,偷偷背父亲逃跑。”——治国需法,权不能干预执法;法与人伦冲突,维护人伦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亵渎神明罪判处死刑。他和弟子都认为判决不公。弟子安排他出逃,他却说——逃走是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且是更大的正义。如果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如果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践踏法律,社会将混乱不堪。最终,他选择饮下毒药,从容赴死。——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律至上,严格守法。法治教育的内容•要树立规则意识——依法从事各项活动•崇尚宪法权威——人权保护、相关制度•学会法治思维——像律师,准绳、证据、程序•崇尚公正理念——立法之良恶,司法亦有别——彭宇案有罪推定之嫌与抢劫犯报警救人刑事诉讼法的重要原则•程序正义——无辜不追究、洗清冤屈•罪刑法定——法无规定不治罪•无罪推定——最大限度保障人权•非法证据的排除——佘祥林、赵作海、聂树斌、呼格吉勒图案的重审培根的话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公共精神,是在公共生活中,对共同生活规范的主观认同和客观遵行。公共精神是现代社会对公民提出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美德要求。公共精神作为公民美德,本质上是公民的公共责任意识在思想和行为上的体现。公共精神是治理社会、建构良好公共秩序的重要思想道德基础,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思想道德基础。(三)“三维目标”统整,注重情感体验、道德实践此次思品课标修订,高度认同、尊重德育课程的情感性、体验性、行动性等学科特性,进一步明确和强调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对思想品德形成的特殊价值,要求教师关注初中生青春期的认知与情绪情感特征,在教学中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促使学生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另外,还要求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以此提高学生道德践行的能力。(四)重视代际间、同伴间互动,推动学习方式转变此次修订强调基于生活的道德教育,也强调德育资源的开放性、丰富性。提倡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利用资源,包括师生间、同伴间、亲子间的互动交流,包括走向社区、参与公共事务,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议题,使学生不断扩展关切心、关爱心,发展社会性认知和公共精神。努力使学习方式和教育过程成为平等对话、相互分享吸纳、代际交流、文化融合的过程,促进成人和未成年人相互理解、共同成长。(五)重视大中小学德育课程衔接,合理减轻学生负担修订工作,特别留意与小学高年级及高中政治课程在目标、内容上的衔接,避免出现彼此断裂、互不衔接、简单重复、错位倒挂等问题,尽可能充分根据青春期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建设课程,特别关注初中作为一个中间学段的特殊性,在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安排上注意承前启后,基于生活逐步增强思想性,为高中学段做准备。对与小学高年级及高中课程在内容上有明显不必要重复或放置不当的知识点及其要求,本着减负的精神,做了删减。具体修订内容的概要介绍(一)课程性质表述的变化(二)课程目标的细微调整(三)课程内容的重要调整(一)课程性质表述的变化这里关于课程性质的表述,有三个维度:(1)课程基础——初中学生生活;(2)课程目的——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3)课程类型——综合性课程。课程基础既是对课程基本理念的重申,也是建构课程目的的逻辑前提。课程类型只标明了本课程所属的种类,并未道明课程的性质。核心是课程目的,正是课程目的界定了课程的性质,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课程当然就是德育课程。辨析“直接的道德教学只能帮助学生形成‘关于道德的观念’,不能形成‘道德观念’。”——杜威•课程标准的修订,对课程性质中“思想性”特点的表述,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宪法中“五爱”来概括教育内容。•对“人文性”特点的表述,强调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对“实践性”特点的表述,强调以生活为基础,强调践行在学生品德形成发展中的作用。•对“综合性”特点的表述,强调不仅内容要整合,而且不同生活要整合,知情意行各环节要整合,教学目标要整合。(二)课程目标的变化此次修订,对课程总目标做了新的论证和调整,明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课程的目标价值导向,并且进一步精炼表述,注重总目标的逻辑和层次,在总体方向上明确课程的主要任务和最终目标分别为:“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和“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达三维目标重教学生做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本课程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促学生全面发展•要尊重知识的力量,帮助学生掌握与其息息相关的知识•要突出能力培养,让学生长真本事、有参与社会活动的实际能力•更重视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学做好人核心素养的培育家国情怀、希贤慕善、理性精神、参与能力核心素养的提出,相对于知识教学而言基于知识又超越知识的,就是观念和能力了我们要强化能力训练,更注重价值观教育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放眼教育终极价值教育——知识、能力,做人、培养——国家强大——终极价值在于为学生幸福奠基,帮助学生过幸福生活引导学生讲道德、守法纪、做好人,与教育的终极价值、学生的幸福人生密切相关人生最大资本是品行•道德

1 / 8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