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医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第一节精气学说学习要点精的概念一、精气学说的概念气的概念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精气学说的概念1、精的概念精,又称精气,一般泛指气,是一种充塞宇宙之中的无形(指肉眼看不见形质)而运动不息的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在某些情况下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是构成人类的本原。精的概念首见于《道德经》。精概念的产生,源于“水地说”。2、气的概念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无形而不断运动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气的概念源于“云气说”。两汉时期的元气说同化了之前的各种气的概念,认为元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基本、最原始的物质。这就是后世所谓的“元气一元论”。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精气有“无形”和“有形”两种不同的形式。所谓“无形”,即精气处于弥散而运动状态,充塞于无垠的宇宙空间,是精气的基本存在形式。2、精气的运动与变化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气的运动形式主要有升、降、出、如等。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称为气化。3、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气聚则成形,气散则形亡,人的生死过程,也就是气的聚散过程。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构建中医学的精气生命理论2、构建中医学的整体观念第二节阴阳学说学习要点1、阴阳的概念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3、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阴阳的概念1、阴阳的含义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既可以表示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又可以表示同一事物或现象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一般的说,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弥散的、温热的、明亮的、兴奋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凝聚的、寒冷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于阴。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主要表现在其属阴或属阳的不可变性,即绝对性。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阴阳属性互相转化;二是阴阳之中复有阴阳;三是比较的对象发生了改变,那么事物的阴阳属性也可以发生改变。昼夜阴阳属性的一般说法是:上午属阳中之阳,下午属阳中之阴,前半夜属阴中之阴,后半夜属阴中之阳。四季阴阳属性的一般说法:夏天属太阳(阳中之阳),秋天属少阴(阳中之阴),冬天属太阴(阴中之阴),春天属少阳(阴中之阳)。阳外上后左体表外侧腰背六腑心肺阴内下前右体内内侧胸腹五脏肝脾肾从空间结构划分阴阳从万物属性划分阴阳阳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兴奋的阴静止的内收的下降的寒凉的晦暗的有形的抑制的属性方位(空间)时间季节温度湿度亮度质能运动状态功能状态阳上外左南天昼春夏温暖干燥明亮功能升动快兴奋亢进气化阴下内右北地夜秋冬寒冷湿润晦暗物质降静慢抑制衰退成形阴阳的属性外延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一)阴阳的一体观(1)阴阳虽然对立相反,但在一个统一体中协调共济。(2)统一体中阴阳双方相互依赖而存在,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3)统一体中的阴阳双方,每一方都涵有另一方,阴中含阳,阳中寓阴,所谓阴阳互藏。(二)阴阳对立制约1、概念: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对立制约维持了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是促进事物运动发展的内在动力。(三)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互根: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独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互用: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阳以阴为基,阴以阳为偶;阴为阳守持于内,阳为阴役使于外。所谓“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四)阴阳交感互藏阴阳交感: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亦即发生相摩、相错、相荡的相互作用。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阴阳互藏: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藏是阴阳双方交感合和的动力根源。阴阳互藏是阴阳消长与转化的内在根据。(五)阴阳的消长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处于不断增长和消减的运动变化之中,并在彼此消长的运动过程中保持着动态平衡。阴阳消长是阴阳运动变化的一种形式,而导致阴阳出现消长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阴阳之间存在着的对立制约与互根互用的关系。由于阴阳对立制约关系导致的阴阳消长主要表现为阴阳的互为消长;由于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导致的阴阳消长主要表现为阴阳的皆消皆长。(六)阴阳的转化(七)阴阳的自和与平衡阴阳自和:指阴阳双方自动推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自和是阴阳的本性,是阴阳双方自动的向最佳目标的发展和运动,是维持事物和现象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阴阳平衡:指阴阳双方在相互斗争、相互作用中处于大体均势的状态,即阴阳协调和相对稳定状态。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在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的应用就大体部分来说:上部为阳,下部为阳;体表属阳,体内属阴。就其腹背四肢内外侧来说:背为阳,腹为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以五脏来分:五脏属里,为阴;六腑属表,为阳。体表属阳,皮肉属为阳中之阳,筋骨为阳中之阴。皮肤为阳中之阳,肌肉为阳中之阴;筋为阴中之阳,骨为阴中之阴。《素问·金匮真言论》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二)在病理方面的应用一般而言,六淫属阳邪,饮食居处、情志失调属阴邪。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六淫之中,风邪、暑邪、火(热)邪属阳,寒邪、湿邪、燥邪属阴。阴阳失调是疾病的基本病机之一。阴阳失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阴阳的偏盛偏衰和互损。(三)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色泽分阴阳:色泽鲜明为病属于阳,色泽晦暗为病属于阴。气息分阴阳:语声高亢洪亮、多言而躁动者,多属实、属热,为阳;语声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者,多属虚、属寒,为阴。动静喜恶分阴阳:躁动不安属阳,蜷卧静默属阴;身热恶热属阳,身寒喜暖属阴。脉象分阴阳:就部位而言,寸为阳,尺为阴;就动态而言,至者为阳,去者为阴;就至数而言,数者为阳,迟者为阴;就形状而言,浮大洪滑为阳,沉涩细小为阴。(四)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1、指导养生最根本的原则是“法于阴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2、确定治疗原则3、分析和归纳药物的性能四气:寒凉属阴,温热属阳。五味: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第三节五行学说学习要点1、五行的含义2、五行的特性3、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4、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5、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五行学说的概念(一)五行的含义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是归纳宇宙万物并阐释其相互关系的五种基本属性。(二)五行的特性3、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4、5、6、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在生理方面的应用1、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2、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3、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二)在病理方面的应用(三)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四)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1、指导脏腑用药2、控制疾病的传变3、确定治则治法4、指导针灸取穴在针灸治疗中,针灸学家将手足十二经近手足末端的井、荥、输、经、合“五输穴”,分别配属于木、火、土、金、水五行。5、指导情志疾病的治疗临床上可以运用不同情志变化的相互抑制关系来达到治疗目的。如“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这就是情志病治疗中的所谓“以情胜情”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