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课标要求:•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其地区分布•2.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3.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考纲要求:•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第一讲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工业革命前人口增长缓慢;工业革命后,增长速度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增长。•2.世界人口增长极不平衡,发展中国家人口持续增长势头居高不下,发达国家人口数量已保持相对稳定。•二、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2.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及其特点•反思归纳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低—低—低”型过渡。从整体来看,中国城市人口已基本实现了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而农村人口还处于这一转变过程之中。•促使中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社会经济因素:生活富裕有利于减少生育;二是制度因素:国家的人口制度、社会主义教育促进了出生率下降;三是政策(计划生育)因素:少生、优生、优育政策逐渐深入人心。•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考点一人口增长模式及人口问题•1.(2009·全国文综Ⅰ)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下图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1)~(2)题。•(1)甲市可能是()•A.西宁B.延安C.上海D.广州•(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C(2)A•1.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2.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3.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1)构成要素: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2)转变过程: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先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然后出生率迅速下降,最终导致自然增长率的下降,从而完成从“高高低”型向“低低低”型模式的转变。•(3)影响因素:一个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受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文化观念、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生产力水平是决定性因素。•深化拓展1.怎样区分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①从特征上区分:区分三模式,特征很重要;现代是三低,传统高低高;原始高高低,切实要记牢。•②从数值上区分:原始型和传统型的人口出生率都在3.0%以上,但传统型的死亡率相对较低,据此可区分二者;现代型的人口出生率大致在1.5%以下,而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2.特别提醒:•①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人口总量达到最大,此后将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②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严重,死亡率有所上升。•③目前,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三低”模式,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是加快我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重要原因。•1.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M国不同时期人口增长情况示意图”,其中某一时期的图例标错。据此完成(1)~(3)题。•(1)图例标错的时期是•A.①B.②C.③D.④•(2)根据人口演变规律,四个时期的先后顺序为•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④②①③•D.①③④②•(3)下图中,人口性别与年龄构成最符合M国①时期的是答案(1)D(2)B(3)D考点二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2.(2010·重庆文综)下图是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人口素质低B.人口老龄化•C.就业压力大D.人口增长快•(2)与俄罗斯相比,属于图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亚洲某国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A.大气污染•B.能源短缺•C.水土流失•D.淡水匮乏答案(1)B(2)B•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影响及对策•2.我国的人口问题•我国人口众多,人口问题复杂,当前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有:•(1)人口增长的绝对量大,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应对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社会生产力,转变生育观念。•(2)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的状况下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未富先老)•应对措施: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鼓励老有所为;延迟退休年龄。•(3)人口性别比例失调•该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养老保障机制不健全,生育观念落后;人为的技术干预。•应对措施:加强对非法胎儿性别鉴定的监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妇女地位,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婚育观念。•(4)劳动年龄人口年龄升高,比重下降•该人口问题的主要危害有:劳动力成本趋于上升,劳动生产率下降。•应对措施:加强岗位技能培训,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5)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迁移量大•该类人口问题的主要影响有:增加了城市公共设施和管理的难度;给交通运输带来沉重压力。•应对措施: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合理规划、加速建设全国高速路网。•特别提醒人口数量的多或少,增长速度的快或慢,并不一定会出现人口问题。事实上,只有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不相协调时才会出现人口问题。人口问题的范畴很广,除人口数量、人口增长速度的不协调外,人口年龄结构失调、人口性别结构失调等都属于比较严重的人口问题。•2.读图1我国人口负担系数曲线图[人口负担系数为(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和图2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图,完成(1)~(3)题。•(1)2010年的前10年和后10年,我国人口负担系数曲线变化的最主要原因分别是()•A.14岁及以下人口数减少,60岁及以上人口数减少•B.65岁及以上人口数增加,14岁及以下人口数增加•C.14岁及以下人口数减少,65岁及以上人口数增加•D.60岁及以上人口数增加,14岁及以下人口数减少•(2)2000年至2010年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变化特点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是()•A.人口老龄化加剧,阻碍社会经济发展•B.生育率迅速上升,造成人口结构失衡•C.劳动人口过少,失业率下降•D.劳动力供给充足,利于社会经济发展•(3)根据我国人口负担系数曲线变化特点,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方向是()•①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提高就业率•②完善养老体系;开发老年产品•③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④开展技术革新,提高劳动效率•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1)C(2)D(3)A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1.图表构成:人口金字塔图是直观地表示人口性别和年龄结构的横列式条形图。其画法是将各年龄段男子与女子人数(或百分比)按“男左女右”分别在纵轴左右画成并列的横条形,按年龄顺序“下小上老”排列。在金字塔图中,横坐标一般表示某一国家或地区某一年不同年龄、性别的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也有些图是绝对数量。纵坐标一般表示年龄结构,通过横、纵坐标可分析某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预测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2.图表类型:人口金字塔图基本分为三种类型,如下图所示•(1)年轻型:下宽上窄,说明人口的年龄越小,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越大;而人口的年•龄越大,所占比重越小。未来这种类型的人口必定是出生率大大超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很高,未来人口增长的趋势必将迅速增长。•(2)成年型:底部与中部的宽窄几乎相近,儿童、青少年所占比重趋于减少,中老年人口•所占比重有所增加,人口增长速度减缓,人口总规模继续增长。•(3)老年型:上宽下窄,说明人口结构中儿童、少年、青年人的比重小,而老年人口比重•大。其人口增长的趋势是零增长或负增长,人口规模必将会缩减。•(4)由于人口生育、死亡率的变化以及迁移、战争等因素的影响,人口金字塔存在着一些•变形和过渡形态,如纺锤型、葫芦型、圣诞树型等。•1.读塔型,定类型•年轻型和成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高低高”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其中年轻型人口处于加速增长阶段,成年型处于人口增长减缓阶段,老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低低低”型的人口增长模式。•2.读比重,判内容•通过对不同年龄段所占比重或数量的计算,可分析判断考查内容: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老龄化、人口性别比失调)、人口问题出现的原因(人口增长过快、老龄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人口政策等,人口性别比失调——生育观念、人口政策、工业发展需要、战争等)和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3.看特殊,析变化•人口金字塔图不但具有不同类型,而且同一金字塔图的内部结构也有较大变化。影响人•口金字塔结构的因素包括:政策(计划生育或鼓励生育)、较大的自然灾害、军事战争、•生育观念、工业发展、人口移动等。以下图为例,分析其特殊变化的原因。•在上图中,①处10~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突然变小,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a.•计划生育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b.重大灾害导致死亡率上升;c.人口的大量外迁。②处•20~2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突然增加,其变化可能是就业、升学等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③处男女比例明显失调,其原因可能是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纺织工厂建设•导致对女性职工需求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