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羁旅思乡诗赏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高三语文教学设计羁旅思乡诗赏析课题羁旅思乡诗赏析———思妇诗《错误》与游子诗课型复习课及鉴赏课课时2课时(第1课时——思妇诗)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知识点1.了解作家,作品。朗读并背诵。2.理解生动,鲜明的意象能力点1.感知,分析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2.领悟诗中主人公的感情,正确理解“美丽的错误”的涵义。3.品味诗中古典的意境美。教育点1.陶冶学生情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2.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重难点1.重点:领悟诗中女子的情感,正确理解“美丽的错误”的涵义。同时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2.难点: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在诗中所表现的意境美。2教学过程1.诗词导入:温庭筠《梦江南》温故知新,有利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温庭筠《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干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柳永《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2.作者简介根据“知人论世”的原则,有必要介绍作者,但只是简要的介绍,根据他诗中的两种不同的气质,指出郑愁予是“浪子诗人”,进行语文积累。由于他诗中常用古典意象,又叫“中国的中国诗人”。并让学生在此诗中总结。对难点在一定意义上有所突破。3.朗诵3错误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抽一个学生起来诵读,我之所以不要学生齐读,是因为我觉得朗读是一种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而且这种再创造带有鲜明的个体色彩,因为朗读本身就打上了理解的烙印,每个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一样,他朗读时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是不一样的。4.听朗读带请学生带着问题听:“这首诗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这是一个培养语感和整体感知的过程,我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让学生的思维保持连贯性,也有利于节约时间。5.新课研讨:这步主要在于学生的研讨和想象。(1)诗中包含了那些事物?(2)“莲花的开落”应怎样理解?4莲花开落——相思无尽,红颜消退。(3)诗中包含的意象有那些?营造出怎样的意境?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小小的寂寞的城小小的窗扉紧掩青石的街道向晚女子芳洁、封闭而又寂寞的心灵感情执着、专一中国性的意象:(4)怎样理解“美丽的错误”?5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这三个问题建立在对整体文章的把握上,第一个问题中,我之所以不用意象来提问,是想让学生分清表现在诗中的事物和意象,理解意象是作者寄托了感情的事物。二个问题,在于学生的讨论,采用问题探究法。既展现女子等待之久,相思无尽,也有可能是女子的感情变化。问题三是对于意象的理解,为本诗的难点,由老师讲解,引导,学生朗读,联系自身想象完成,重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最后一个问题是根据本文的重难点而设立也不应禁锢学生思想。让学生自主讨论,老师引导,共同一起完成。课堂小结;游子谣,写游子羁旅之苦;思妇词,写思妇幽闺之怨。66.解答:其目的在于回顾开头提出的问题,对错误进行解答,深化重难点。同时对“中国的中国诗人”进行讲解,由文本分析过渡到对风格特点的分析。课外拓展7.讨论总结。对诗的结构,风格,语言进行总结。这些已经在新课研讨中出现,但在最后加以总结,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使主题突出。7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生于山东济南。台湾诗人。台湾“现代派”诗社重要成员。著有《梦土上》、《衣钵》等。郑愁予的诗歌,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一种是豪放豁达的“仁侠”精神,一种是曲折动人、哀婉缠绵的婉约情,这两种气质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由于他的诗大多以旅人(游子)为抒情主人公,因此他被称为是“浪子诗人”。其名作《错误》在台湾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评论家说它“轻巧清隽”、“美丽凄凉”,“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一棵开花的树席慕容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8作业1、背诵全诗2、课外收集“思妇”“游子”的诗词第二课时游子诗学习目标:1、了解羁旅、送别类诗歌的概念、特点(意象、情感、手法)2、把握羁旅、送别类诗歌的常见命题角度3、结合具体作品把握羁旅、送别之情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教学重难点:羁旅、送别类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默写柳永的《雨霖铃》并体会其选材、意象、情感、手法、主题上的特点2、默写《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并体会其意象、情感、手法、主题上的特点羁旅行役类诗歌导入:一、什么是羁旅行役诗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91.字词方面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试题第2问)的关键;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生日,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2.情感方面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①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②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③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④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常见思想情感:1.:孟浩然《宿建德江》2.: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妙喻传情:乡愁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从对方着笔,通过写思念对象对自己的思念,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10思念,正意反写,相反相成3.手法方面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①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②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三、常见意象月亮[见月怀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以幻作真,为突出对故乡的思念;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11点点滴滴”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爱惜,如“故人”;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重点留心四种意象: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①“望月怀远”,如春季上海卷杜甫的《月夜忆舍弟》;②“鸿雁传书”,如春季北京卷比较鉴赏韦应物《闻雁》和赵嘏的《寒塘》;③“折柳送别”,如全国卷李白《春夜洛城闻笛》;④“杜鹃啼血”,如全国卷丙卷晏几道的《鹧鸪天》等送别诗鉴赏一、什么是送别诗二、送别诗的特点: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12常见意象: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送别诗中也有一些常用的意象:(一)习俗类意象:1、柳(折柳送别)一则,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二则,“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三则,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2、酒(饮酒饯别)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浓浓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二)时间意象:3、日暮“日暮”、“斜阳”、“夕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并且,傍晚时分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4、月亮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5、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在暮年面对巫山巫峡的秋色,作者感到了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国势衰落,不禁发出“丛菊两开13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的感叹,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中惯用的意象(三)空间意象:6、长亭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7、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在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较为普遍,致使它在不是描写送别的诗词中,也浸染了离情别恨,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8、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别之地;9、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10、劳劳亭,离建康古城大约十五里此外,“寒蝉”、“阳关”、“古道”、“西风”、“春草”、“眼泪”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风格类型: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这类诗大多写依恋与不舍的,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柳永的《雨霖铃》等但离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这类诗歌大多是安慰与祝愿,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一洗送别的伤感之情、悲酸之态,意境开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