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化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化分析姓名:孙尚玉学号:1164001252738工作单位:中卫市应理集团所在分校:中卫分校指导老师:陈永忠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制2013年11月17日论文提纲一、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的界定(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以企业公民的标准要求企业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涉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缴纳税款、保证产品质量、提供就业机会、保障人权等方面。(二)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的概念所谓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是指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形式由道德义务转向法律义务,企业社会责任在法律中被具体化,成文化,确定化。二、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一)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的必要性企业社会责任进入法律是中国法律体系完善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需要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化,这既是现实需要的召唤,也是理论进一步完善的必要途径。1.现实生活的需要,在现实社会中,企业的社会权利与社会责任存在着明显的不对等,企业占尽了资源的控制权等一切优势并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在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中总是处于强势地位,这本应该促使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但是事实却是事与愿违的。因此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为了避免上述事件的重蹈覆辙,也为了提高民众对社会与经济发展成果的满意度,将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提上日程是一件必须又急迫之事。2.理论完善的需要,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化对公司法理论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从最一般和普遍的意义上说,企业作为社会的成员,在享有权利的同时,理所当然地应该承担社会义务。企业是法律拟制人[5],具有法律上的人格,因此,从本质上讲,企业与个人的社会责任实质是相同的,而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出本身就将企业定位成类似于“道德个人”的角色。(二)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的可行性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在我国不仅有各方面的需求,而且也已经产生了其存在的可行性。正是这些可行性因素,使得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在我国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它即将深深扎根于我们这片土壤,为企业和社会带来无限的活力。三、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的模式选择与路径(一)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的模式选择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化模式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两种,即集中式立法模式和分散式立法模式,而这两种立法模式都有其各自的理论基础和立法技术来支持。集中式立法模式就是将相关的企业社会责任立法全部规定于一部法律之中,属于形式统一的企业社会责任立法模式。分散式立法模式就是分别制定企业社会责任基本法和企业社会责任特别立法的方式。一方面在基本法中制定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原则与基本规则,另一方面将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规定归入到各个特别法中,这是属于实质统一的企业社会责任立法模式。(二)分散型立法模式是我国的应然选择考虑到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立法现状、立法水平等诸多因素,再结合以上两种模式的综合考察,本文认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应该采取分散型立法的模式。四、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的建议(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应建立以公司法为中心的强制性法制体系,强化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强制性制约,促使企业以社会利益为核心开展生产和经营。(二)实行强制性与引导性法律条款并举在法律法规中制定强制性条款的目的,是消除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中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确保企业在享有权利的同时负担义务。(三)加强社会监督应充分发挥新闻媒体、消费者协会、工会、行业协会等的作用,形成立体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社会监督体系。制定法律法规的关键在于监督落实,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必须有完善的监督机制做保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四)政府应加强对企业的激励和约束依靠企业自律难以避免其产生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法律法规的强制性约束并不是目的,为了促进企业发展,政府应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总结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个舶来品,我国需要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但切忌盲目照搬。法律是以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为依托,是特定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的价值与一般意识形态与观念交融后的特定产物,因此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都有其独特性,无法完全复制。法律只有经过某种本土化的过程,它才能适应一个国家的社会需求。借鉴国外的先进制度,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到相关的法律中去,使之既体现出立法上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的做法,又符合我国的现实经济发展与实际国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立法体系。1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化分析[论文摘要]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负有维护和增进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企业负有社会责任这一观念己经深入人心,研究者不乏其人。但企业社会责任不能总是停留在理论命题的层面上,必须走向法律化,实现其在现实社会的具体应用。如何让企业社会责任走向法律化?这无疑是一个值得认真地、深入地探究的紧迫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分析与回答,即构成了本文研究的核心。[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责任法律化企业社会责任这个词是20世纪以来频繁出现于国外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法学等诸多学科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1],它作为极富创造性的思想,一直活跃于理论界的前沿,虽然其一直备受传统理论支持者的责难,但仍有众多有识之士一直不遗余力地倡导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此过程中人们也开始逐渐在认同与接纳它。在现阶段,我国各界正努力建设和谐社会,积极推动科学发展观,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已是不可回避的话题,企业生产与经营走科学发展之路是必须的途径。可以说,企业社会责任的论题是关系着我国企业角色定位、企业法律体系的建构、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我们应采取科学的态度全面地剖析它,并对其进行合理定位。2一、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的界定(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简称CSR)[2],是指以企业公民的标准要求企业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涉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缴纳税款、保证产品质量、提供就业机会、保障人权等方面。1971年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以三个同心圆的形式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界定:企业最基本的责任是经济责任,包括产品、雇佣等问题,处于同心圆的第一层。中间圆代表与履行企业经济责任相关的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强调企业活动要符合社会风俗、道德和法律的标准。最外圈代表企业在保护和改善环境方面的责任。欧盟将企业社会责任界定为“: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将对社会和环境的关注融合到其经营运作以及其他各利益方的互动中”。(二)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形式企业社会责任自其被注意到时,主要是通过企业经营者的个人道德来实现的,至于后来企业伦理的提出,让企业社会责任以道德义务的形式来实现。但是,随着企业对社会影响力的不断增强,社会对企业的期望不断强化,企业遭受了越来越多的道德质疑,强制性的立法应运而生,法律义务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形式出现了。不管是原则性的宣示,如我国《公司法》第五条第一款之规定,还是具体的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的规定,如《环境保护法》[3]的污染行为的处理,都说明了法律义务已经成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形式。(三)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的概念3所谓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是指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形式由道德义务转向法律义务,企业社会责任在法律中被具体化,成文化,确定化。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既包括企业社会责任的道德义务转化为法律义务,原本由道德调整的企业社会责任转由法律调整,又包括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定应该体现道德的要求。既包括已经现实存在的由道德义务转化成为法律义务的既有事实,又包括企业社会责任应该并且将要由道德义务转化为法律义务的趋势。既包括通过法律对企业课以强行性义务,对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惩罚和否定性评价,又包括通过法律对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激励和肯定性评价。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是道德的蜕变,企业社会责任经过法律的规定,以法律义务的形式取代道德义务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过程的推动力是立法,核心内容是企业社会责任,目的是促使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又是道德的坚守。企业社会责任的来源是道德,法律化的企业社会责任依然是以道德为基础,道德被内化入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义务中去。企业的法律义务的本质是法律化的道德义务,只不过是穿了法律这层外衣而已[4]。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是一种现象。企业对于环境保护、产品责任等方面的社会责任被法律明确加以规定,企业开始由自发地履行社会责任转而按照法律的规定履行社会责任。有法可依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显著特点。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又是一种趋势。由于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尚待进一步发展,相关立法还不科学,覆盖范围不够全面,因此,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立法任重而道远,立法的发展还需要一段相当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断发展的,是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4的。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的方式是强制。法律化的企业社会责任以国家强力作为后盾,强制企业依照法律规定,平等广泛地参与社会活动,承担社会责任。否则,将承担法律给予的否定性的评价和相应的制裁。这种方式是以法律规定的形式对企业课以特定的强行性义务。而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还有另一种方式,那就是激励。国家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企业参与社会活动,履行社会义务的,将享受特定的政策优惠,比如税收、政府采购等方面。这样,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就受到了法律的肯定性评价,并且可以得到相应的回馈,有利于企业更好更积极主动地履行社会责任。(二)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一)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的必要性企业社会责任进入法律是中国法律体系完善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需要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化,这既是现实需要的召唤,也是理论进一步完善的必要途径。1.现实生活的需要在现实社会中,企业的社会权利与社会责任存在着明显的不对等,企业占尽了资源的控制权等一切优势并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在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中总是处于强势地位,这本应该促使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但是事实却是事与愿违的。企业越来越强大,却因此造成的社会不和谐因素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矿难事件、拖欠农民工资、伪劣商品致人重伤或死亡、重工业企业污水排放导致环境污染等等列举不完5的类似事件屡见报端和电视新闻栏目中。以其中矿难事件为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党组书记李毅在人民网就安全生产等相关问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中指出,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0.41,而现在发展中的煤炭大国,比如印度、南非、波兰仅在在0.5左右,中国是它们的4倍,先进国家,像美国和澳大利亚则分别是0.03左右和0.05左右,中国是它们的40倍、50倍。这样的对比数据摆在我们面前,真是不能不让人触目惊心、膛目结舌啊。面对如此之高的遇难率,除了反省各种原因外,还让人们不得不开始关注这一问题背后的根源-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同时也引发了民众对企业、经济发展的成本质疑。因此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为了避免上述事件的重蹈覆辙,也为了提高民众对社会与经济发展成果的满意度,将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提上日程是一件必须又急迫之事。虽然中国当前社会各界都在笼统地强调企业应负社会责任,但企业有大小、性明确的标准和规定。在这种情形下,通过立法程序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标准规范化、制度化,使其不断地内化为企业的自觉行为,是非常必要的。当然,企业健康持久发展也使得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日益成为现实。在现代社会里,社会责任的承担已经成为很多人衡量企业好坏的一个标准,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将促使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对于企业作为社会存在的长远发展将是百利的。2.理论完善的需要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化对公司法理论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从最一般6和普遍的意义上说,企业作为社会的成员,在享有权利的同时,理所当然地应该承担社会义务。企业是法律拟制人[5],具有法律上的人格,因此,从本质上讲,企业与个人的社会责任实质是相同的,而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出本身就将企业定位成类似于“道德个人”的角色。个人有追求幸福与自由的权利,但其行为必须合乎社会行为准则。同样地,虽然企业以营利为目的,但是企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