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赏析1、正确朗读《秋词》《夜雨寄北》,理解诗歌的内容;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的品德情操;3、赏析诗歌中的名句,背诵并默写全诗。学习目标(1分钟)第一课时秋词刘禹锡预习检测(1分钟)刘禹锡,字梦得,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其作品《陋室铭》为人们所熟知,一生经历坎坷。因王叔文案被贬为连州刺史,又接连被贬为朗州刺史、和州通判,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liáo刘禹锡自学指导及检测一(4分钟)1.听名家范读,注意节奏、语气,并感受语言之美。2.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声音洪亮。自学指导及检测二(8分钟)朗读诗歌,根据注释,理解诗歌大意: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赏析名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第一句从自古诗家词人逢秋而悲落笔,道出了诗人们对秋天的悲凉心绪,倾诉悲凉寂寞之感。第二句诗人喻“秋日似春朝”,一个“春”字恰与前句的“寂寥”形成鲜明比照,放射出诗人乐观向上的心态,不因秋景之衰而气竭,也不因仕途的不顺而自馁。赏析名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第三句借景抒情,以秋日晴空为背景,用“一鹤”正振翅冲破云层,翱翔天空来托物言志,借鹤离开“樊笼”,复返自然,寄托摆脱羁绊的欣喜。第四句“引”字独树一帜,具有矢志不移的傲骨,更有“鲲鹏展翅九万里”的远大志向。小结(1分钟)全诗落笔恢弘,从遥远的时空下笔,一幅“秋日晴空”既给悲秋者以肯定,又不落俗套地点出与众不同的观点,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李商隐夜雨寄北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现河南省沁阳县)人,唐代诗人。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传世。自学指导及检测三(8分钟)朗读诗歌,根据注释,理解诗歌大意: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何时你我重新聚首,一起剪西窗烛芯;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时,我痛苦地情思着你。赏析名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第一句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第二句中一个“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赏析名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第三句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把眼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快乐,也在未来的欢乐中注入被时间过滤了的“昔日”之苦。第四句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巴山夜雨”重现,令人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小结(1分钟)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思。理解性默写:1、《秋词》一诗中表达诗人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志向的诗句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2、《秋词》中使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表明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的诗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3、真情往往最能打动人心,如李商隐与妻子伉俪情深,面对巴山夜雨,畅想: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当堂训练(6分钟)1、正确朗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潼关》,理解诗歌的内容;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的品德情操;3、赏析诗歌中的名句,背诵并默写全诗。学习目标(1分钟)第二课时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宋)走近作者(1分钟)•陆游自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写作此诗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爱国热情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shùlán自学指导及检测一(5分钟)听朗读,读准诗歌字音:陆游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自学指导及检测二(8分钟)朗读诗歌,根据注释,理解诗歌大意:赏析名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以“僵卧孤村”开篇,写出风雨夜老人凄凉的处境,然而“不自哀”才是他要坚持的信念。不以衰老自弃的诗人,内心燃烧着为国戍边的志愿。赏析名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诗人在风雨洒落的夜晚,做梦都在想着,一身戎装,骑着战马,跨越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借写风雨梦境,抒发那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小结(1分钟)全诗以“僵卧孤村”开篇,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老体弱,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心愿。借政治现实的可悲与“铁马冰河”的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从而抒发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潼关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潼关谭嗣同创作背景:公元1882年秋,十七岁的谭嗣同(1865—1898),从湖南故乡赴甘肃兰州父亲任所途中,经过陕西潼关,在这里饱览了一番北国山河的壮丽风采,故作此诗。自学指导及检测三(8分钟)朗读诗歌,根据注释,理解诗歌大意:自古以来,高云簇拥着这座古城,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黄河流过广阔的平野犹嫌拘束,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以西便突兀而起,争奇斗险。赏析名句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第一句写高云簇拥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见,异峰突起,令人神往。第二句写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又显出了孤城的寂寥与辽远。赏析名句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第三句笔锋一转,写“河流大野”,不说其奔腾或壮阔,而说其“犹嫌”拘束。第四句写秦岭山脉入潼关之态势,不说其巍峨险峻,而说其桀骜不驯,再也不知何谓平坦。小结(1分钟)英气勃发的少年,骑马登上半山间的潼关古道,傍山临河,乘兴前进,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所谓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全是黄河、华山的磅礴气势在诗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应,反映着这位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一、理解性默写: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表明作者身闲志不闲,壮志不移的语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由现实转入梦境,表现作者对朝廷统治者的统治隐隐担忧和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的诗句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二、默写谭嗣同的《潼关》。当堂训练(6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