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一、背景:学生对米饭很熟悉,但对米饭进入口腔内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不是很清楚。本课就从这个现象开始,引导学生探索与米饭、淀粉有关的化学变化。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遇到碘酒会产生包合。在本课,不要求学生掌握反应机理,而是观察米饭、淀粉与碘酒反应时出现的现象,认识到这种颜色变化是化学变化的一种形式。利用碘酒与淀粉的特性反应,可以鉴别含有淀粉的食物。小学阶段,对物质化学反应的认识,一般都停留在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上,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机理。同时,一般学生对化学变化产生的现象都很感兴趣,这有助于他们进行有限度的科学探索。二、教材分析:1、教材简析《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是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教学单元第三课的内容。2、地位和作用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物质变化主要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这个单元着重探究的是物质的化学变化。《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是学生学习了化学变化这一科学概念后,开始系统学习物质的化学变化的第一课。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重点,在整个单元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3、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本课教学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会变味的米饭,第二部分:米饭、淀粉和碘酒,第三部分:寻找淀粉的踪迹,第四部分:制作神秘的信件。第一部分是课的导入,通过学生品尝米饭出现甜味,引出淀粉这个概念,为第二部分的教学内容作好铺垫。第二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教材设计了两个实验。实验一:在米饭上滴碘酒,出现蓝色。实验二:在淀粉上滴碘酒,也出现蓝色。用实验二来验证实验一,也就是米饭变蓝色是里面的主要成分淀粉的作用。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化学变化所伴随的现象之一——颜色的变化。第三、四部分是对淀粉遇碘酒变蓝色这一特性的实际运用。三、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感受米饭在口腔里经过咀嚼后和唾液作用会感觉到甜味,知道这一过程是化学变化;了解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探究目标——学会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能够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索新事物的兴趣。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认识到米饭、淀粉与碘酒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教学难点——利用实验活动学会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教学准备:学生:米饭、淀粉、小瓶碘酒、一支滴管以及白萝卜、白菜、玉米、马铃薯、菠菜、白糖、苹果、洋葱、饼干、花菜等几种常见的食物。教师:米饭、淀粉、碘酒。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获取感知(一)会变味的米饭1、导入利用魔术表演,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用淀粉液在白纸上写上“米饭”二字,喷上碘酒会呈现,板书“米饭”)2、品尝米饭(1)要求每位同学都品尝米饭并分小组做好记录。(2)分析交流:米饭在不同时间的味道变化,说明什么?(3)阅读课本资料。认识淀粉的存在、唾液的作用。(二)观察感受淀粉二、实验探究理解奥秘(一)淀粉与碘酒的反应1、认识碘酒。2、学生实验感受淀粉特性:用滴管滴一滴碘酒,观察。一定提醒学生滴管头不能碰到实验品。(二)米饭与碘酒的反应用滴管滴碘酒在米饭上,观察,说明了什么?(三)实验小结: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都发生了变化,这蓝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与淀粉的新物质,它们都发生了化学变化。三、联系生活实际应用(一)出示认识常见食物。(二)提实验要求。(三)推测并验证食物,填写记录表。(四)汇报交流。(五)小结。四、首尾呼应课外延伸(一)分析魔术原因。(二)讲解制作神秘信件方法。板书设计: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米饭+唾液甜味(新的物质)化学变化米饭、淀粉﹢碘酒蓝色(新的物质)四、教学方法:1、假设——检验主要运用在米饭和碘酒的反应、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这两个实验中。2、对比法品尝米饭时,让学生比较刚开始尝和咀嚼1-2分钟后味道有什么变化。3、讲解、归纳每部分内容结束时,我都进行适当的归纳、小结。4、演示实验淀粉与碘酒的反应。五、教学反思: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而科学素养的最核心部分就是一个人对待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也是学习的动力因素。因此我着力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利用魔术表演,引出探究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通过品尝米饭,同学之间的交流,理解米饭产生甜味的原因。通过在淀粉上滴上碘酒的实验,让学生感受淀粉的特性:遇碘酒会变蓝。再猜想验证米饭遇到碘酒的现象,培养学生探索新事物的兴趣。知道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反应是化学变化。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时颜色会发生变化这一特性,在各种食物继续寻找淀粉的踪迹,让学生先进行预测,再进行实验验证并填写记录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记录和科学探究的能力,也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科学探究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在课结束部分我让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分析魔术原因,再讲解制作神秘信件的方法。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学科学的兴趣,也是对本课知识的拓展应用,进一步巩固教学重点。淀粉和碘酒的反应是个很有趣的实验,我鼓励感兴趣的同学回家做实验,我相信有些同学在课外会把这个魔术表演给其他人看。这也正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科学课不应因下课铃声响起而结束,应把学生引向广阔的课外活动乃至整个生活世界,让学生置身于广阔的背景中学习科学,体现科学教学的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