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眉山蕴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三苏故里眉山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边缘,辖东坡区、仁寿彭山、洪雅、丹棱、青神一区五县,眉山市作为四川盆地西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来已久,为郡、州、专区治所历时1430年,废县归州直隶700余年。眉山位于成都平原西南部,岷江中游和青衣江下游的扇形地带,成都--乐山黄金走廊中段。南瞰乐山,东临资阳,西望雅安,是成都平原通联川南、川西南、川西、云南的咽喉要地和南大门。三苏在眉山苏氏三父子是眉山的骄傲,他们给眉山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对眉山人的影响深远,在眉山市区,随处可以见到东坡文化,到处都可以见到东坡诗词文章,雕像,许多街名和美食名称也与东坡有关.苏氏三父子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为一代文章宗师,与其子苏轼、苏辙同列“唐宋八大家”。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凡苏轼当过官、居住过的地方,后人或立生祠、或修楼台祭祀、纪念他,全国至今仍保留着无数东坡遗迹、祠堂、纪念馆等。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号颖滨遗老。苏轼之弟,十九岁与兄同科进士,入制策四等。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副宰相)。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天才全能作家,其散文为北宋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诗史称“苏诗”,代表宋诗的最高水平;词称“苏词”,开创了中国豪放词风;他创造了新一代文赋;开创了明清小品文的先河;其书法创立了“尚意”书风,史称“苏字”,居宋代四大书法家之首;他是中国“文人画”的创导者,其著名的绘画理论如“胸有成竹”、“贵在神似”等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他在水利、医学、音乐、养生等领域亦著述颇丰,创造极广。苏氏的影响早已跨越时空,跨越地域,成为中国文人的杰出代表。东湖醉月宦迹渺难寻,只博得三杰一门,前无古,后无今,器识文章,浩若江河行大地;天心厚有属,任凭他千磨百炼,扬不清,沉不浊,父子兄弟,依然风雨共名山。-眉州知州杨庆远千秋凭吊,万代敬仰三苏祠------纪念苏氏三父子三苏故里正门三苏祠正门,即南大门。1981年改建。三檐歇山式,南面为三楹两柱,中为门厅,东边和西边各有一间耳房。房高7.51米。前饰三级垂带式踏道,后饰三级如意式踏道。房面为水泥预制筒瓦和小青瓦覆盖。门楣正中悬挂“三苏祠”匾。匾为清咸丰癸丑道州何绍基书。门楣上为向楚撰、刘孟伉书对联“北宋高文名父子,南州胜迹古祠堂”。整个建筑被巨大古榕树覆盖,显得更加庄严肃穆。穿过甬道至前厅。前厅前厅,建于同治九年(1860年),为悬山式屋顶,抬梁式梁架。建筑面积约158平方米。南面看为三楹四柱二室,北面看为五楹六柱。小青瓦房面,脊正中饰寿字及卷草式图案。中间三楹为敞厅,门楣正中一匾为道光十四年(1834年)眉州知州洪运开书“文献一家”。门枋上挂对联一付,由雍正时武英殿大学士张鹏翮撰,清宣统二年(1910年)四川盐茶使赵藩书“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厅前两株参天银杏巨树,已有近千年的历史飨殿飨殿建于康熙四年(1665年),建筑面积251平方米,硬山式屋顶,抬梁式梁架。小青瓦屋面。脊正中有宝顶式三重檐楼阁式饰物,高1.5米,脊上有对称的六组走兽。面阔三间17.74米,进深三间14.16米,房通高9.72米。楹门楣悬挂三匾: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眉州知州蔡宗建书“是父是子”。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四川督学使刘锡嘏书“文章气节”。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眉州知州金一凤题,乾隆十六年(1752年)眉州知州宋载书“文峰鼎峙”。对联三付,其中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眉州知州杨庆远撰书联最为精彩:“宦迹渺难寻,只博得三杰一门,前无古后无今,器识文章,浩若江河行大地;天心原有属,任凭他千磨百炼,扬不清沉不浊,父子兄弟,依然风雨共岷山”。殿前置钟鼓,钟为三苏祠明代遗物,铸于天顺元年(1612年)。殿内供奉三苏父子塑像,均罩以神龛。正中苏洵像龛顶部悬乾隆二十年(1756年)眉州知州张兑和书“养气”匾。殿两侧各有一方墙门道,门楣上西书“文渊”、东书“学薮”。殿前地坪为红砂石铺地,地坪居中摆放一长方形铜鼎,每日祭祀香火不断。飨殿内有东西两侧门通后院,穿过庭院便是启贤堂。院中有千年苏宅古井,井水甘冽。井旁一株黄荆树,乃苏家故物。古井西侧为快雨亭,咸丰三年(1853年)修,悬山式屋顶,座西向东,背面有迴廊。亭上为何绍基篆书题匾。启贤堂启贤堂,建于康熙四年(1665年),嘉庆十八年大维修。北楹为木假山堂,建筑面积223.6平方米。歇山式屋顶,抬梁式木结构。原为供奉苏家祖先牌位的地方。启贤,寓意承前启后之意。堂上匾额为李一氓(曾任中联部副部长)1979年书,现辟为陈列室。堂前及左右设迴廊。北楹陈列清代道光十二年(1832年)眉山书院主讲李梦莲置木假山。苏洵曾作《木假山记》一文,宋梅尧臣、苏轼、陆游都为之赋诗。清人刻匾悬挂于木假山侧。堂上悬匾“木假山堂”,上款:康熙丙午初秋眉山牧赵惠芽立。下款:乾隆甲戌春阎源清重修,仁和(杭州)宋凤起书。阎源清时为眉州知州。堂前为池,池中一方台,台上堆构石山,与堂中木假山相映成趣。池水与东西瑞莲池相通,池水上左右各设一廊桥。桥面为石条铺就,有木栏杆。左右廊桥与前院廊相接构成一“H”形迴廊,并与来凤轩檐口相接。来凤轩来凤轩,建筑面积222.2平方米,歇山式屋顶。穿斗木结构,与连接启贤堂的迴廊组成第三进四合院。此轩原址为苏轼兄弟寝室与书房。嘉庆十八年落架维修改名济美堂。解放后又进行大维修,始改名来凤轩。轩匾为江苏国画院一级美术师费新我1982年书。联为元代高丽诗人李齐贤1316年拜谒三苏祠后撰,北京王家新补书:“渥洼独步老麒麟,丹穴双飞皱凤凰”。此轩现辟为三苏故事腊像陈列室。来凤轩北面有水渠沿长山埂小山自东向西。山上有小道供游人悠游。往西,山下一池,池中塑东坡盘陀坐像。塑像前铺红砂石板地坪,与之相对的建筑为清代光绪二十四年重修的披风榭。云屿楼云屿楼,原名东坡楼,楼在来凤轩东,座北朝南。重檐歇山式,抬梁式梁架,一楼一底,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通高11.5米,小青瓦屋面。楼南、西、北三面临水,东、南、西三面阶沿下有红砂石铺旱池,池边有石栏杆。此楼现辟为苏氏宗族陈列室。过“九曲飞虹”桥至抱月亭。谁吹孤鹤南飞笛人唱大江东去词披风榭披风榭在来凤轩西偏南,瑞莲西池北岸,坐南朝北。重檐歇山式,一楼一底,底层四周置飞来椅。面阔进深九米,榭高十米。南宋淳熙年间,诗人陆游来眉州,游环湖,登披风榭,拜苏东坡遗像,并写下《眉州披风榭拜东坡遗像》诗。今楼额悬前国防部长张爱萍书匾。披风榭背临瑞莲池。池中有百坡亭,池南端有瑞莲亭。百坡亭百坡亭是横跨瑞莲西池上的一座桥亭。亭长二十米,中间为八柱小亭,攒尖式屋顶。亭设飞来椅,供游人临池俯瞰。匾为吴伯萧书。北京陶然亭公园按原样复建。“百坡”寓意希望出现更多东坡式的杰出人物。此亭与西厢房连接,打破了东西厢房严整对称的结构获得了一种意想不到的完美空间。百坡亭始建于南宋环湖。此亭为民国十七年(1928年)重建。美丽的三苏祠瓦屋山这也是眉山风景哦!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洪雅玉屏山洪雅汉王湖中华第一寿彭祖青神中岩寺一角齐山双佛丹棱白塔仁寿黑龙滩仁寿大佛奎星阁槽鱼滩丹棱老峨山人间仙境彭山江口古镇柑橘脐橙枇杷梨东坡松花皮蛋美食龙眼酥回锅羊肉干巴牛肉东坡肘子东坡鱼芝麻糕藤椒鸡眉山八宝葫芦鸭洪雅钵钵鸡醪糟水天花园鸟瞰图眉山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