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歌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忠奸难辩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皇帝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监察助理军事回顾1:秦朝在中央实行政治制度?回顾2:其中“三公”的具有的职能?本课结构:皇帝制度丞相制度监察制度选官制度地方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一、法令出一(确立皇帝制度)1.创立:2.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带有独断性、随意性)3.影响: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君主专制政体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理念,深深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造成了极端腐败的封建专制。史料链接: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用这样的话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论大小皆决于上”。1)“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分别是什么意思?2)历朝皇帝制度是否继承了这一特点?为什么?“法令出一”: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取决于皇帝一人的意志。“别黑白而定一尊”:皇帝具有天下独尊的地位。“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皇帝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其他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约。这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历代官僚体制虽有所变化,但是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二、丞相制度阅读书本第二框,联系上一节内容,请说出我国丞相制度是如何演变的?1、秦朝?2、汉朝?3、唐朝?4、宋朝?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汉朝: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相;设立“中朝”对抗“外朝”;皇帝中朝外朝尚书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有事上报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汉朝: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相,设立“中朝”对抗“外朝”;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草拟、颁发诏令)尚书省(执行命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吏、户、礼、兵、刑、工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影响:(1)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2)分割了相权,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汉朝: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相,设立“中朝”对抗“外朝”;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设中书门下(丞相),增设“参知政事”(副丞相);相权一分为二相权一分为三进一步分散相权明朝:废除丞相制。(明太祖)相权很大废除相权其演变的总趋势?影响?趋势: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封建社会日益走向衰落。枢密院参知政事副宰相三司使最高行政机构长官行宰相职长官枢密使,低于宰相分行政权皇帝二府机构职能官职及权利中书门下最高军政机构分财权削弱宰相权利皇帝总揽大权宋代中央政治制度史料一: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史料二: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还坐着,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站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史料三: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读史感悟: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皇权加强;——相权削弱;延伸:中国古代为什么要削弱相权?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皇权与相权矛盾加剧二、丞相制度1、演变:秦朝、汉朝、唐朝、宋朝、明朝。2、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3、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封建社会日益走向衰落。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1.演变秦朝:中央:地方:汉朝:中央:地方:御史大夫监御史御史大夫(州)刺史御史台(中国东汉至元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明初至清末:都察院(中央监察机构,由御史台发展而来)2.评价•参阅课本14页:监察制度对防止地方官员的专权、腐败及其割据势力的形成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它加强了皇权适应了专制主义王朝实行有效统治的需要。由于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它的效能必然有限,如未能对皇权作出制约;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使得监察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巩固:下列各项具有监察官吏职权的是①御史大夫②刺史③厂卫特务机构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②秀才看榜图清代公布殿试结果的金榜上图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那种政治制度?选官制度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实行时间依据备注先秦时期西汉至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清时期世袭才德到门第考试成绩下层人士一般没有参政机会体现封闭的特征。以官举士,百姓不得参与。中下层地主知识分了提供了机会。四、选官制度——选官制度建立的目的:强化专制统治,重视集纳人才以充实执政集团,提高行政效率。——选官制度建立的(共同)作用:对维护地主阶级封建统治,促进封建社会发展起过巨大的作用。选官制度(了解一下)读史感悟:唐太宗在金殿端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积极作用:(1)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世族门阀把持朝政的局面(2)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提高行政效率(3)读书—考试—做官三位一体,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4)促进了文学的繁荣消极作用:(1)考试科目和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2)科举制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最高权力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3)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趋势:思想控制与文化专制不断加强;1994年韩国重现古代科举考试场面五、行省的设置1)、简述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进1.秦至宋:州郡县三级道、州、县路、州、县郡县两级2.元朝:行省(路、府、州、县)3.明清:省、府、县省、道、府、县注:汉初是郡国并行制,州是武帝所设原为监察区后为行政区。趋势: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削弱;元代的行省蒙古:东北:云贵:台湾:岭北行省辽阳行省云南行省澎湖巡检司2)、行省的主要职能民政事务军政要务赋税征收调动军队必须呈报中书省需呈报枢密院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觐见述职3)行省与中央的关系见p163、元朝行省设立的历史作用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影响深远——它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小结从秦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1)皇权确立后不断加强,君主主宰国家的一切大权。相权被不断分割,且权利日益削弱,对皇权的威胁也日趋减弱。(2)历代王朝中央都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4)虽然历代王朝都重视监察,但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的效能十分有限。地方分权集中中央集权集中皇帝从秦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1、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这种高度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3、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汉承秦制有变化,武帝起用布衣相;魏晋南北有三省,隋唐六部完善它;宋代皇权更加强,制约宰相有办法;参知政事分行政,三司财政约束它。元朝也设中书省,唐元中书要分开。君主专制的演进(巧记方法)巩固:“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下列关于嬴政改“王”而称“皇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B.表明嬴正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巩固:李斯曾说过,“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从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是①皇权至高无上②君主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③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④君主主宰国家政治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巩固: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这一制度开始于隋朝②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③它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④这一制度对隋唐以后各个朝代影响影响深远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皇权年代皇权年代皇权年代皇权年代巩固: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与相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ABCD延伸: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C、都有利于国家统一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比较元朝行省制度与今天行政区划的异同。相同点:①都是适应我国疆域辽阔的特点,将各个地区统一在中央政府的管辖下。②都加强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不同点:①元朝的行省辖区较大;有些名称仍在使用,但大多数名称已变化。②今天的行政区划中,设立了一些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给这些地区高度自治权,这在元朝是不可能的。③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作用是代表封建中央控制地方局势,管理地方,征发徭役,搜刮财富。而今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行政区划更多的是体现对地方管理和建设的职能,代表当地人民利益。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