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设计简史秦汉教学内容:学时安排:2学时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秦汉艺术的特点,及其与时代、环境、宗教、民族等诸因素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织绣印染品的艺术特色。教学难点:设计与时代、环境、民族等诸因素之间的关系。第一节绪言第二节织绣印染第三节漆器第四节青铜器第五节其他第六节结语第一节、绪论(秦:公元前221年—前207年)(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新莽:公元9年—25年)(东汉:公元25年—220年)一、时代与设计秦统一了六国以后,吸收了其他各国的文化,综合而成为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个主要源流。汉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社会经济有着全面的发展,手工业中纺织、铜器、漆器、陶瓷等均较发达。二、生产格局期间,黄河中下游仍然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今日的河南、山东、河北及山西南部的工艺美术生产极为兴盛。当时都城内官府作坊最为集中,因而西汉长安、东汉洛阳成为高档工艺品生产的重要地点。同时,秦汉的民间工艺美术也异常发达。秦汉时期的织物有丝、麻、葛、毛、棉五类。在工艺美术中,丝绸最为重要,其次是毛织物。其中两汉的工艺美术最令人振奋的成就也正体现于丝绸织造的进步。由于劝奖农桑,汉代的丝绸产量很大,不仅官府织造兴旺发达,民间的丝织业也得到迅速发展。汉代丝绸品种众多,织造精良,装饰丰富。由于中国的高档服装基本都是用丝绸织造,从而以丝绸为代表的织物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工艺美术门类。第二节织绣印染一、引言二、著名的丝绸产地(一)都城:秦代的咸阳、西汉的长安、东汉的洛阳是当时高档丝绸的主要产地。(二)临淄(zi):东周以来,山东北部的临淄一带是桑蚕纺织最发达的地区,史称“其俗弥侈,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汉书·地理志下》)(三)襄(xiang)邑:襄邑在今河南东部的睢(sui)县。这里的丝织业也是同样发达,并一直延续到后来的西晋。(四)成都:汉代,这里的丝绸织造行业非常发达,最有代表性的当属蜀锦。另注:西汉织物主要出土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东汉则主要在新疆和甘肃。其中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出土数量最多,也最为重要。此墓是长沙国丞相、钦侯利仓的夫人辛追的葬地。三、著名丝绸品种(一)素、绢、缣汉人称洁白的平纹(平纹:经纱与纬纱以一上一下的交织形成的织物。这种布的特点是交织点多,质地坚牢、挺刮、表面平整,较为轻薄耐磨性好,透气性好。)丝织物为“素”、“纨”或“纨素”,那时的“绢”则指未经漂练而泛黄色的丝织物。“缣”仍是平纹,但因由双经线或双纬线织成,故而更加致密结实。(二)纱、縠纱和縠还是平纹,都以轻薄为特点。前者组织较稀疏,后者因经纬线加捻,且捻向和捻度不同,所以表面起皱。汉代的纱已经可以达到极其轻薄而致密的程度。下图为马王堆墓里的素纱禅(dan)衣,全重竟只有49克。素纱禅衣(三)罗、绮、绫罗以绞经(经丝内绞织入纬丝)法织成,故其孔隙为椒眼状,为无纹素罗。汉代的绮是在平纹地上起斜纹花的很有文彩的丝织品。绫是在斜纹地上起斜纹花的丝织物。(四)锦、绦(tao)锦是两种以上的彩色丝线显花的多重丝织物。汉锦以经丝显花,即所谓经锦。绦是用丝线编织成的花边或扁平的带子,可以装饰衣物。绒圈锦是秦汉锦当中的一个特殊品种。绒圈锦的织造技术复杂,所织的锦表面绒线凸起,使得图案具有立体感。几何纹绒圈锦局部四、印染汉代的官府和民间织造往往都连带染色。所染颜色当然同审美有关,但更多的联系着等级礼制。古人在正式场合的着衣有着严格的色彩限制,与款式、质料、品种、图案一样,色彩也是明等级、分贵贱的基本标志之一。那时,不仅将丝织物或线织物染成某种颜色,还可以利用染料在织物上印染图案。金银色火焰纹印花纱印花敷彩纱局部五、刺绣两汉时期,人们将刺绣品视为丝锦之上。汉代刺绣的针法,主要是运用辫绣,或称锁子绣。刺绣的纹样题材多样,有几何纹、神兽、羽人、星辰、动物等。黄绢地长寿绣烟色绢地信期绣黄绮地乘云绣铺绒绣六、丝绸图案除印花和刺绣以外,带图案的两汉丝绸主要是锦。虽然罗和绮也会带有图案,但发现数量较少,且图案种类也远不及锦丰富。汉代的丝织图案主要有:1、云气纹2、动物纹3、花卉纹4、几何纹5、文字菱纹罗对鸟菱纹绮花纹摹写图绢地茱萸纹绣东汉:“永昌”锦局部“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局部两汉差异(马王堆-西北):品种:西汉锦少,东汉锦多构图:西汉常为散点,东汉多为四方连续题材:西汉动物少,禽为主,东汉动物多,兽为主原因:时代先后、地域悬隔、民族不同,东汉作品多为游牧民族出土的七、毛和棉织物秦汉的毛织物主要出产在西北、北方等游牧民族的所在地。在毛织物里,图案精美的不在少数。中国的棉织物起步较晚,约在东汉时才出现。在西北和西南地区棉织物的工艺水平上升很快。晕繝拉绒花卉纹刻毛印花棉布第三节漆器一、引言发展——•西汉:艺术高峰,漆器历史地位的颠峰•东汉:中期以后,盛极而衰(陶瓷崛起)生产格局——官府中央:少府属下考工、右工地方:蜀郡、广汉郡工官(声誉高,供宫廷)分工细密,检验严格民间民间:广布,偏远广州、桂平,扬州、成都最优发展:东汉中期前,官府兴盛,而后豪强地主取代•精细制作:“一杯卷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价格不菲:“木器髹者千枚,……亦比千乘之家”;“一文杯得铜杯十”平民用器价不高昂,“赤卮五枚直二百五十”,与“白素一丈”相当•坚实耐用:平壤西汉墓,漆杯纪年铭相距80余年贵州清镇,西汉漆器出土于东汉墓葬•上层大量占有:马王堆三墓。700余件新莽初年常乐室,漆盘至少几千只•主要出土:湘鄂川苏皖,朝鲜、蒙古官府作坊漆器制作二、制胎与造型制胎——•胎质:木和夹纻为主,少数为竹•主流:到西汉前期,木胎居多,以后,夹纻胎增多•木胎:旋木胎,旋削器形,剜空内腔,多做鼎盒钟盘,常较厚重斫木胎,刨削剜凿,多做耳杯匜案,亦较厚重卷木胎,薄木片卷成,裱麻布以防开裂变形,用于奁卮等,较轻巧•夹纻胎:后世又称“脱胎”做法,以木或泥做内胎,以涂漆灰的麻布等裱糊,干后去内胎,在麻布壳上髹漆。颇轻巧发展,初见于战国;两汉中期以后,渐流行;魏晋以来,常做佛像;入清,福州以之闻名造型——•种类:饮食器为主,又有博具、乐器、文具、兵器、家具及车舆和棺椁。•饮食器:常见鼎、钫、钟、壶、盒、卮、耳杯、盘、盂、匜、勺、匕、具杯盒等鼎、钟、钫、耳杯等造型、体量与青铜器相仿汉代精美的漆器造型:彩绘云气纹漆鼎锥画几何纹三角形壶在汉代漆器中还出现了诸多巧妙的设计。其中具杯盒与多子妆奁因其巧妙的设计而闻名。彩绘朱雀纹漆盒(具杯盒)彩绘云气纹双层九子漆奁秦汉漆器的装饰技法有:1、彩绘2、锥画3、金银箔贴花4、镶嵌5、扣三、技法与装饰秦汉漆器的装饰花纹有:1、云气纹2、动物纹3、人物纹4、植物纹5、几何纹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就开始淡出工艺美术的中心。到了秦汉虽然还有创新并仍然大量铸造,但青铜艺术的颓势已是无可逆转。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漆器和陶瓷的发展大量挤压青铜器的适用空间;其二,社会的进步致使青铜器所象征的礼乐制度步入没落也是其式微的重要原因。第四节青铜器一、引言汉代青铜器较有特色的是铜灯与铜镜。秦代以后(221B.C~1840A.D),礼器比重大减,钱币、度量衡和铜镜经过更新、创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青铜器的主流,在漫长的时间里,中国的青铜器铸造技艺一直保持着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水平。生产格局——官府:中央:少府属下考工、尚方,造日用器、兵器等地方:蜀郡、广汉郡等工官,部分上供,部分销售民间:发展:战国开始铸造(至迟),两汉分布广。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规模大,质量高,声名远扬,中央官府、皇室贵族乐购边远地区——北方草原:保持装饰禽兽传统,延续到北魏,甚至更晚云南起源上溯到商后期,西汉制作精彩内地与边疆、云南同北方草原联系二、青铜容器兴盛——•西汉中期到东汉早期(武帝到章帝,公元前140年至88年)•官府铸造最盛,少府能力强装饰——•纹样:平面化素面、弦纹、宽带纹,时代越晚,比例越高•技术:立体,圆雕:动物型铺首、盖钮、器足平面,鎏金、漆绘、镶嵌、错金银设计原则:适用•素面、鎏金、漆绘、错金银等平面化装饰•日用器物形体合宜,器体轻薄“馆陶家”青铜四联鼎鎏金青铜尊三、铜灯、铜炉、与铜镜铜灯——•造型:豆形灯、雁足灯、行灯(有手柄)、吊灯、卮灯、多枝灯、辘轳灯、釭灯•装饰:鎏金、错金银、镶嵌•对象:宫廷、权贵,百姓多用陶瓷质青铜羊灯错银饰青铜牛灯熏炉——•功能:香料草本植物或树脂,“烧取其烟以为香”•装饰:鎏金、错金银等•造型:豆形、鼎形、鸟形、釭炉、行炉(带手柄)错金云纹青铜博山炉鎏金银竹节柄青铜博山炉铜镜•产地:官府:少府尚方,广汉郡、蜀郡工官民间:洛阳、会稽郡山阴(今浙江绍兴)江夏郡鄂县(今湖北鄂城)•尺度:不大,直径常15厘米上下小不足5厘米,很少20厘米以上•发展西汉早期:草叶纹镜、蟠螭纹镜、山字纹镜武帝时代:装饰:地纹减少消逝,纹样单纯,铭文较长草叶纹镜、星云纹镜、连弧纹镜、规矩纹镜王莽时代:四神、五灵代表灵禽瑞兽(阴阳五行)同规矩纹搭配,装饰繁满,铭文繁多,注重镜缘东汉中期:画像镜、神兽镜装饰突起,满密,缺少层次规矩纹镜定义:规矩镜,其又称规矩四神镜,因其纹饰上有类似于TLV(TVL式花纹,又称“博局纹”)的图形,外国学者也称之为TLV镜。发展:西汉早期出现武帝时代流行两汉之交极盛东汉晚期依然装饰:四神、五灵、神人象征:天地关于TLV,实际上是古代六博的棋格。而六博则是古代宴乐时的一种文娱活动。关于四神,四神为:青龙、朱雀、白虎和玄武。鎏金规矩纹镜规矩镜“见日之光”透光镜云南青铜器代表——作者:滇池滇人、滇西昆明人,滇人之作尤精时间:前12世纪末肇起,前6到3世纪鼎盛,西汉最佳分类——功能:工具、生活用具、兵器、乐器、饰品典型:贮贝器(滇人独有)、动物搏斗纹扣饰(图案同北方民族有联系)、农具、仿生兵器、铜鼓技术——成型:多种,包括失蜡法装饰:错金银、镶嵌、线刻、鎏金、镀锡纺织场景青铜贮贝器二豹噬野猪青铜扣饰第五节其他工艺一、陶瓷1、陶器泥质灰陶——用途:日用、明器装饰:彩绘及涂漆、“锡涂陶”重要题材——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应用:陶瓷、瓦当、铜镜象征:东、西、南、北春、秋、夏、冬观念:神仙思想、辟邪求福五灵:四神加麟(汉常为独角鹿)观念:五行低温铅釉陶釉较厚,绿色为多,也有黄、褐;铅为助溶剂,温度800℃;明器;武帝时出现,北中国流行浮雕狩猎纹绿釉陶壶2、原始瓷器和瓷器原始瓷器——釉:东汉中期以前,多施在器物上部,后多通体器物:虽大量仿青铜礼器,但日用容器日多瓷器——制作:粉碎的瓷石制坯,杂质降低,胎体气孔更少烧成温度1300℃,胎体致密坚实,扣击清脆主产区:浙江:浙西、浙南、浙东(上虞曹娥江流域,越窑)品种:青瓷、黑瓷;日用器、明器装饰:刻划、堆贴、堆塑越窑青瓷长颈瓶二、玉器功用:礼器、日用(容器、佩饰等)、陈设、殉葬观念:以前,德(质地、质量)胜于符(颜色)东汉,德符并重,甚至符胜于德玉料:和田玉、蓝田玉、岫玉等生产:中央,尚方、东园,地方,诸侯国发展:秦,出土少,欠精美西汉,前期不发达,沿袭战国,中期兴盛,碾琢精工东汉:数量、艺术不及西汉“宜子孙“玉璧玉舞人玉角形杯玉熊•玉琀三、金银器生产——官府:尚方(盛期)支出多于地方蜀郡、广汉郡(元帝)年各耗五百万钱民间:光武帝妻弟郭况家“铸冶之声,彻于都鄙”新技术:掐丝和焊缀小金珠、抛光凸瓣纹银盒四、画像石、画像砖、瓦当1.画像石,即以平雕为主,表现一定情节内容的石刻装饰画,用于古代祠堂、墓室等。开始于西汉,盛行于东汉。内容有历史人物、神仙故事、社会生产和生活等画面。表现形式为阳刻块面、阴刻线、阳刻线等。构图富于变化,造型和线条朴质生动,是我国一项丰富的遗产。大量画像石的存在,不仅表现了汉代石刻装饰在艺术方面的卓越成就,而且反应了汉代社会生活和思想的具体内容。•早期汉代画像石比较粗简,构图比较简单。•造型技术和制作工具的进步,加上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的提高,使汉代画像石从中期以后进向精细。在造型处理上更加细腻一些开始注意人物神态的刻划。汉画像石分布•画像石的规模和艺术水平,体现了墓主人地位的显贵,大多集中在经济富庶,文化发达、附近石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