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一节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概述微笑的蒙娜莉莎草地上的圣母圣母与圣子美国圣母雕像一、什么是文艺复兴运动?14至17世纪初,首先在意大利发生,并很快波及全欧的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在哲学、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广泛展开,它是人类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对欧洲和世界文学艺术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其了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二、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社会原因: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发展——最根本的原因社会心理的变化——人的苏醒文化动因——古希腊罗马现世主义:人的发现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极大地启迪了、推动了新的理念的形成。“巨人”意识。四、人文主义文学的特点1、人文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人本意识,表现了自我意识觉醒后人的精神个体的无限多样性。2、人文主义作家倡导艺术摹仿自然,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3、文学样式有了更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诗歌、小说和戏剧的长足进步上。4、一般采用本民族语言进行创作,体现了浓郁的民族特色。五、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1、意大利的桂冠诗人彼特拉克:《歌集》我不想变成上帝,…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第一个近代人2、意大利“泼皮”卜伽丘和他的《十日谈》《十日谈》描绘了一幅圣徒不圣,修士不修,教父腐朽,教会昏庸的画面,作品直接把矛头指向了罗马的教皇和教廷。他坚信人的原欲是天然合理的,是不可抵抗的。如“绿鹅”的故事绮斯梦达与纪斯卡多的故事用人的自然原欲作为武器来冲击基督教文化,有一定进步作用,但并不是一个先进的思想武器。3、法国的科学、文化巨人拉伯雷和他的《巨人传》拉伯雷通晓11门学科,13种语言,他敢于在基督教的火刑架面前提出挑战。作者通过巨人的形象表达了借助科学知识站立起来的人的信心、力量与自豪感,嘲讽了僧侣的愚昧无知,无情地批判了封建国家的黑暗与罪恶,并描写了希望中的理想世界。寓崇高于粗俗的审美品格。•4、西班牙塞万提斯和他的《堂吉诃德》抗击土耳其侵略的战争中残废;在占领突尼斯的战役和其他一些著名的海战中,他屡立战功,却在归国途中遇到海盗,被俘后卖到阿尔及利亚做了五年的苦工;赎回后三次入狱;出版《堂吉诃德》后依然一贫如洗;完成《堂吉河德》的第二部后,患水肿病死在自己的故乡。理想主义的堂吉诃德和务实的桑丘2002年5月,在诺贝尔文学院等机构举办的一次评选活动中,《堂吉诃德》被来自世界54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名作家推选为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虚构作品。《堂吉诃德》何以成为世界最佳,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有人说,是因为它提出了一个人生中永远解决不了的难题: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有人说,是因为它永远给人以不同的感受,给人以新的启迪。堂吉诃德的性格非常复杂,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读者对他都有各不相同的理解。英国小说家菲尔丁强调了堂吉诃德的正面品质,他指出,这个人物虽然可笑,但同时又叫人同情和尊敬;到了18世纪,法国人则把这个西班牙骑士改装成一位有理性、讲道德的法国绅士。到了19世纪,在浪漫主义的影响下,堂吉诃德又变成一个悲剧性角色,既可笑又可悲。英国的拜伦慨叹堂吉诃德成了笑柄;法国的夏多布里昂看到的是堂吉诃德的伤感;德国的希雷格尔把堂吉诃德精神称为“悲剧性的荒谬”或“悲剧性的傻气”;而海涅对堂吉诃德精神则“伤心落泪”和“震惊倾倒”。•这部作品之所以成为世界最佳,其根本原因在于作者塑造了堂吉诃德和桑丘这样两个典型性的人物形象。•一个是满脑子虚幻理想,持长矛来和风车搏斗,以显出骑士威风的堂吉诃德本人,另一个是要从美酒中和高官厚禄中享受人生滋味的桑乔·判扎,他们一个是可笑的理想主义者,一个是可笑的实用主义者。但是堂吉诃德属于过去,桑乔·判扎却属于未来。随着资产阶级势力的日渐上升,理想的人就不是堂吉诃德,而是桑乔·判扎了。——朱光潜感官的诱惑太强,幻想的波动太迅速;精神上先构成一个甜蜜的、销魂的、热情汹涌的梦境,至少先编好一个肉感又强又有变化的故事;一有机会,平时积聚的浪潮便一涌而出,把一切由责任和法律筑成的堤岸全部冲倒。当我们更仔细地去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恋爱道德的时候,我们不能不为一个鲜明的对比而吃惊。小说家们和喜剧诗人们使我们了解到爱情只是在于肉欲享受,…但是,如果我们转向于那些最好的抒情诗人和对话体作家,我们在他们作品中又看到了另一种最高贵的深挚纯洁的感情,它最后和最高的表现是人原来与神合一的这样一个古代信念的复活。两种感情都是真实的,并且能够并存于一个人身上。——泰纳《艺术哲学》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一、莎士比亚的生平威廉·莎士比亚在1564年出生于伦敦附近的小镇斯特拉特福。比较富裕的童年困顿的少年时代受践踏的青年时代对他后来的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莎士比亚的创作分期•第一个时期:1590一1600年。是诗歌、历史剧和喜剧的创作时期。喜剧是青春爱情的欢乐颂,历史剧是正义必胜的乐观信念和对王权统一的颂扬。一部《十四行诗集》;两部长诗;10部喜剧和9部历史剧《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第二时期1601一1607年这个时期主要的作品是悲剧,特别是“四大悲剧”的重重困惑和对深邃复杂人性的剖析。《哈姆雷特》《李尔王》揭示金钱权势对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秩序的破坏,描写了原始积累时期罪恶丛生的社会图画。《奥赛罗》表现人文主义理想被利己主义践踏的主题。《麦克白》揭露权势野心对人的毁灭性腐蚀毒害作用。莎士比亚的悲剧往往通过英雄的毁灭以及对人性作深刻的剖析揭示权势和金钱导致人普遍堕落的事实。悲剧的主人翁往往代表人性的善和人类的正义力量,他们以自己的毁灭显示人类向善、趣善的的力量,给人以自救的信心。第三个时期1608一1613年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的破灭,退居故乡写浪漫主义传奇剧。其创作风格也随之表现为浪漫空幻。《暴风雨》是传奇剧的代表作。一部部剧作,镌刻着他心灵询问的一段段曲折,同时带给观众思考和启示。《哈姆雷特》内容梗概作品简析作品背景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进入了“人”的觉醒的时代,人们对上帝的信仰开始动摇。在“个性解放”的旗帜下“为所欲为”,这是当时的一种时代风尚。这一方面是思想的大解放,从而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大发展;另一方面,尤其是到了文艺复兴的晚期,随之产生的是私欲的泛滥和社会的混乱。面对这样一个热情而又混乱的时代,时值人到中年的莎士比亚,已不像早期那样沉缅于人文主义的理想给人带来的乐观与浪漫,而表现出对理想与进步背后的隐患的深入思考,《哈姆雷特》正是他对充满隐患和混乱社会的一种审美观照。该剧以中世纪的丹麦宫廷为背景,通过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真实描绘了文艺复兴晚期英国和欧洲社会的真实面貌,表现了作者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注。作品主题莎士比亚在剧中通过对“颠倒混乱”的人的生存环境的描绘,不仅揭露和批了当时英国和欧洲的社会现实,而且指出了一味强调个性解放、放纵人的欲望对社会和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危害性,作者在对“颠倒混乱”的社会表现出深深忧虑背后,流露着对理性、秩序和新的道德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呼唤。人物形象分析悲剧主人公哈姆莱特是一个处于理想与现实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的形象。在威登堡大学念书时,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哈姆莱特曾经是个怀抱理想的乐观的人文主义者,是“快乐的王子”;面对父死母嫁王位被篡夺的严酷现实,痛苦与忧虑使他成了一个“忧郁王子”;严酷的现实,击碎了他昔日的梦幻;梦幻的破灭,意味着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和信念的破灭,他成了一个面对重重矛盾精神无所寄托的“流浪儿”。正是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造成了他行为上的犹豫(或延宕),这就是文学史上所说的“延宕的王子”。活下去,还是不活?这时问题所在。哪一个更高贵:是让心灵蒙受残暴命运的明枪暗箭的折磨,还是挺身对抗无边无涯的苦难或相反了结这一切?死去吧,长眠吧——什么都不再——长眠中就可以说我们结束了心灵的痛苦和无数天生的烦忧,那原属人类肉体代代相传。这才是一种圆满人们倾心祈愿。……我近来不知什么缘故,一点兴致都提不起来,什么游乐的事都懒得过问;在这一抑郁的心境下,仿佛负载万物的大地,这一座美好的框架,只是一个不毛的荒岬;覆盖众生的穹苍,这一顶里的帐幕,这一个点缀着金色火球的庄严穹宇,只是一大堆污浊的瘴气的集合。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止!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可是在我看来,这一个泥土所塑成的生命算得什么?人类无法使我产生兴趣…人生无意义与对来世的恐惧理智压抑复仇意志理智麻痹情感复仇意志激发与激情杀害理智理性思考对奥菲莉亚的爱与厌犹豫与莽撞理智情感意志潜意识自身有罪如何认识哈姆莱特在复仇行动上的犹豫?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是由于他所面对的社会邪恶势力过于强大,作为新兴资产阶级代表的哈姆莱特还不能胜任“重整乾坤”、改造社会的历史重任,因而他的复仇以及他的悲剧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从哲学和艺术层面上看,因为他所进行的关于人类生命本体的哲学探讨,涉及到了人的生存、死亡与灵魂等形而上的问题。哈姆莱特的犹豫不只是找不到复仇方法时产生的矛盾的心理,而且是他感悟到人的渺小、人的不完美、人生的虚无时那迷惘与忧虑心态外现,同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晚期信仰失落时人们进退两难的矛盾心理的象征性表述。哈姆莱特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关于人性复杂、人性悖谬的思想,成了近代以来欧洲文学关于人的问题思索的基本指向。思考题:1、什么是文艺复兴运动?有何历史作用?2、人文主义文学的主要作家作品有哪些?3、谈谈你对哈姆雷特这一形象的理解。怎样认识他在行动上的犹豫和延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