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人生智慧》090210PM镇江市民大讲堂徐小跃教授主讲主持人:各位尊敬的领导,亲爱的来宾朋友们大家新年好,由镇江市委宣传部主办,镇江市社科联,镇江电视台联办的市民大讲堂09年第一场又和大家见面了。市民大讲堂面向广大市民,已经成为我们镇江的开放式的大学,所邀请的专家和学者也受到了我们广大观众朋友的欢迎和喜爱,作为09年的开场之讲,我们特别邀请了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主任,哲学概论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宗教协会理事,美国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徐小跃教授,今天他带给我们的演讲主题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人生智慧》,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上徐小跃教授,掌声有请。徐小跃教授:谢谢主持人的介绍,各位镇江各级的领导,亲爱的镇江广大市民,新年好。非常有幸能够站在这里和每个中国人身上都流淌着自己的文化的中国人来谈论一下我们自己的文化,以及受到这种文化在人生的方方面面的影响,真的感到非常的荣幸。因为这次给我的题目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人生智慧》,讲这个题目,在1.5小时或者2个小时中间怎么谈是一个非常难做的一件事情。当然我尽量做好。我讲中国传统文化与人生智慧,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一个文化?或者说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了这个以后才能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我们的生命,和我们的人生有什么样的关系。我想大家听了很多次讲座,很多专家都试图对什么是文化给出定义,但是我今天跟大家说,中外对文化的定义不下千种之多,也就是文化定义非常多,我曾经就这样的情况说了以下的话:讲文化的定义是杂而多端,众说纷纭,莫出一是,就是说它的定义很多很杂,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所以文化定义非常难定义。但是即便是这样,我今天跟大家说上我的一个观点,尽管文化的定义是杂而多端,但是有一点是清楚的,文化的基础和核心是思想。而思想又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价值取向,一个是思维方式,换句话说,让我们谈中国传统文化,一定是要在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这样一个最核心,最基础的部分来给你展开。于此相关,我们每个单位、每个企业,包括我们镇江市,我们要加强文化建设,到最后,最高层次的必须要体现在,我们把镇江、镇江人的价值取向究竟引向何处?我们镇江特有的思维方式究竟是什么?这才是打造颇具特色的镇江文化。如果我要用中国传统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文化它是有不同层次的,比如我们只要人所创造的一切,它都是一个文化,但是呢,人们呢把这种文化用这样二句话,形而下者谓之器,第二句话:形而上者谓之道。实际上我们讲的中华文明,或者讲我们中国的文化,它都是在这两个层面中体现,什么叫形而下?就是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形式。比如我们今年夏季奥运会这是我们中华文明的展示,光辉灿烂,我们看到了造纸,我们看到了活字印刷,我们看到了火药所制的烟火,还有罗盘,我们号称中国四大发明。还有长城、还有都江堰,还有什么?兵马俑,所有这些都是形而下的器物文明。那么我们想,要中华民族,我们中国有这样一种文明很值得骄傲和自豪。应该自豪,应该骄傲。但是,当你们真正了解到形而上的道的文明以后你更会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的光辉灿烂而感大自豪和骄傲。所谓的形而上者就是在有形之上的,背后的更本质的这样一种存在。就是我告诉大家的,就是思想,就是价值取向,就是思维方式。当我们了解了这以后,我们反过来,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呢?说的通俗一点,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在传统农业社会基础之上所建立的文化。说的再通俗一点就是过去的文化,在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理论的东西,既然是传统农业社会基础上产生的文化,或者是过去的文化,那么我们今天,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我们的基础是工业化或者是后工业化,那么为什么还要来研究那过去的文化呢?在这里,实际上涉及到一个理论问题:我们哲学宗教喜欢谈这三个字叫做超然性。所谓的超然性就是超越时间,超越空间,而具有永恒价值的存在。我们中国古人提出的很多的观念,提出了很多核心的价值观念,做人的道理以及思维方式,甚至更深层的民族的心理结构,这个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化,哪怕是一种制度的变化而有所减弱,比如说,我们讲,孔子,孟子、荀子、原始儒家的这种思想,离开我们已经2千多年了,但是他们的教导我们今天仍然觉得充满着人生的智慧。道家的老子,庄子、佛教的释迦摩尼,他们的教导都是对人类的精神,人的生命的智慧的开启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就是说,如果把这句话说通俗了,它是超越时间空间,而具有永恒价值。比如讲2千多年,我们今天觉得他很有价值,美国人、西方人读到它仍然觉得有价值,这是它的一种超然性,明白这里,我们就可以说,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趋向是什么呢?四个字:社会人生。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或者我们中国古人他关注的是什么问题?叫社会人生,中国古人思以其道易天下。这句话什么意思呢?中国古人在建立他们思想的时候,就是思考着用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干什么呢?改变天下!用今天的话说,中国古人建立他们的思想的重点就是最终目的是改变天下,和谐社会,进化人心。我给他这12个字。中国古代人他建立他的思想是改变天下、和谐社会、进化人心。所以说我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学习这么多干什么呢?中国古人会告诉你这样一个道理。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还是佛家,他们的思想就是要使人安身立命,什么叫安身立命?如果使自己身心得到安宁,如果获得符合人性的正确的生活方式。说的再通俗一点,安身就是使肉体生命、精神生命都得到安宁,所谓的立命就是确立一个好的生活的方式。那么整个的中国文化就谈这个问题,所以我们说,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的圣贤,大德,他们关注是什么呢?关注人文。《周易》里面有一句话: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也就是说,关注人文的这样一种精神,这样一个道德,这样一个礼仪,这样一个伦理,他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变化成就社会,以及构成这个社会人的心灵,叫“化成天下”。大家注意中国古人他不太讲现在我们意义上的那个教育,他谈什么呢?只讲教化,所谓的教化就是把你人之所以为人的本性把它激发出来,呈现出来,表现出来。所以说它非常注重人文的这样的一个关注。当然,这样一个关注社会人生,都要通过具体的学派,人物、以及他们的思想来体现出来,因为我下面会具体谈到有关的思想,当然我这里给大家一个总结,我对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家的思想,一是儒、一是道、一是佛。曾经有这样四个字的概括:儒是谈修齐治平,大家对这句话都不陌生,修,修身,齐,齐家,治,治国,平、平天下。所谓的三纲八条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的价值取向,他所关注的都是社会和人生。道家,包括道教,我给他四个字概括,叫性命双修。中国人喜欢谈安身立命,儒家喜欢谈,道家喜欢谈,道教喜欢谈,佛教也不例外,也就是说,我们的这个生命体,如何立于天地之间,如何永存于宇宙之间,这是哲学家,这是宗教学家孜孜以求的,道家,道教为了实现他的长生久世,长生不老,用今天一个玩笑话说,叫:向今年20、明年18,这样一个目标去努力。因此这样一个生命的延续,生命质量的保证如何做到?道家道教就提出了要生命,肉体生命的修行。肉体生命除了外在的吃药、内在的修练,还有一个他们感觉到很重要的一个就是要培植人们的心性,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心要好,心太坏,吃什么药、做什么气功都没有用。所以道教谈性命双修。但是大家注意到,像道教也更注重人的生命体,包括人生。佛教呢?我也给它四个字。佛教叫法身慧命,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获得佛教所说的那种智慧。获得那种智慧,就是能够成佛,至于这种成佛和获得的智慧是否究竟是佛旨,我下面讲到佛教的时候再跟大家聊。你有一个印象,儒家主张修齐治平,道家主张性命双修,佛教主张法身慧命,他们的价值取向都是指向或者是社会人生,或者是人生。这是首先给大家提出来的。当我们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人生,那么,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是什么样的呢?也是四个字,中国人观宇宙、观天地、观社会,观人生,他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思考叫思维方式。这四个字是:天人合一。中国古代的哲学,素来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之间的和谐与平衡做为他们追求的最高目标。再说一遍,中国古人,一向是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之间,所谓人与自身就是灵与肉的关系,这样一个平衡和和谐是作为他们追求的最高目标。讲到这里我要给大家一个常识性的见解,我们谈到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能说几句呢?当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上下五千年,这句话大家会说吧,源远流长,会说吧?光辉灿烂,也会说。但是人家听了以后不知道中国传统文化它的性质究竟是什么呢?你讲了五千年,蛮长的,源远流长他没断,你说他光辉灿烂那是形容词,我今天告诉你,中国传统文化,或者我中华文明是有两个性质。一谈,你们以后再也不会忘了,我们中国文明是什么文明呢?偶性文明,就是注重关系,所谓注重关系就是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的构建,所以叫偶性文明。这个关系当中如何去达到一个状态呢。中华文明第二个性质叫和合文明,大家记住这两句话,中华文化,当你们说的那三句,5千年,源远流长,光辉灿烂你不要忘记加上中华文明是偶性文明,是和合的文明。所以我们这样讲,如果你在之前,有这样一个知识,你看奥运会你的味道都不一样。大家想夏季奥运会,几千人在那儿呼啦呼啦的出来一个字,叫合。这样一个思维就是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的展现和呈现。我前几天看到报纸,温家宝总理到剑桥去演讲,他说: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被奉为最高价值,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国古代的经典,尚书就提出:百姓昭明,谐合万邦的理想,主张人民和睦相处,国家友好往来。你看,温家宝总理,包括以前的江泽民,不管到美国、到英国、到法国他发表演讲的时候,他都要展示我们中华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大家还记得?也是前几年,温家宝总理到美国哈佛去访问,人们问他,中国文化是什么?他顺口也说了北宋张载的四句名言,讲到这里我要跟大家说,我每每讲到这四句话的时候我都会说,因为我经常和我南大的学生说,我说作为一个南大人,你不知道许多的古代的谨言格句没有关系,你不知道(古文略)都没有关系,“道可道,非常道,明可明非常明”不知道没有关系。但是作为一个南京大学的学生下面的四句话你不知道不行,我今天同样和尊敬的镇江市民们,各位领导说这样一句话,听我徐小跃讲课,听我徐小跃讲中国传统文化,这四句不知道,是蛮遗憾的,这四句话是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这句话是谁说的呢?是北宋一位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张载,因为他在陕西横渠镇讲过学,所以人们叫他横渠先生。他说过四句话,我马上引的这四句就称为横渠四句,这横渠四句是彪炳千秋的名言。这四句话真是凝练和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为天地立心”为天地制定一个道德之心,我们人是秉承于天地之心而显得神圣而伟大,为生灵确立一个正确的生活方式。为美好的未来去开拓太平之世。所以讲横渠这四句,所以我用今天这句话说,是反映着中国古人天地的精神,宇宙的情怀,这是第一句话。第二句话:为生民立命。为生民的关爱,以及民胞物语的人心。人民都是我的同胞姐妹,万物都与我修息相关。就是说他对人民的关隘,对生命的重视非常的令人敬仰。第三句话:为往圣继绝学。对文化传承的关怀。第四句话:为万世开太平。对历史勇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五句话:对道德律令的敬畏,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崇敬。大家想,后面是用我现代的语言来诠释这横渠四句。你看中国人,中国人古代人,他谈四句不是就事论事的,我曾经说,要现代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丢弃最多的恰恰是这种精神。我们过去的人谈什么呢?谈天地良心。天地正气,现在有几个人谈?过去一谈这个人心和天地,良心和天地是紧密相关。所以讲中国文化的这样一个思维方式,天人合一,它强调就是天地精神和宇宙的情怀。以上讲的可能觉得有一点太学术了。我下面再讲古人两句话,因为这两句话在座的许多的人都知道,我把这两句话写下来,你们就可以发现,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它讲究的是什么。我这句话横着写:君子以自强不息。第二句话:君子以厚德载物。我想在座的有许多的朋友对这句话是耳熟能详,解释不难,要做为一个有德有才的君子应该自强,要有为,要奋斗,要不懈,要永不停止。为什么?大家思考过吗?当我一个人应当在宇宙天地之间这样的,具有这样的德行,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