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阳区xx路建设工程(xx路—四河路)初步设计说明xxx设计院有限公司1设计说明书一、道路地理位置图本次设计xx路位于合肥市庐阳区内,北起xx路,南至四河路,全长499.8米,红线宽15米,规划为庐阳区内南北向的城市支路。道路现状西侧为在建小区的地下室工程,东侧为施工堆土区庐阳区xx路建设工程(xx路—四河路)初步设计说明xxx设计院有限公司2二、概述2.1编制过程(1)、2014年5月18日开始收集资料并进行勘探测量;(2)、2014年5月22日进行全线踏勘,熟悉建设工程周边情况;(3)、2014年5月底,我院召开xx路建设工程第一次内部讨论会,以后又不断就一些疑难问题召开专题讨论,如交通组织、交叉口处理、路面结构、路幅分配、地基处理、现状雨水管道等问题,形成方案设计文本;(4)、2014年6月5日,在xxx进行了方案设计的初步汇报,并结合建设单位提出的意见进行了相应调整;(5)、2014年6月17日,在庐阳区重点局召开了方案专家评审会,与会单位有庐阳区重点局、庐阳工业园管委会、合肥市交警队、公交集团等,我院作了详细的方案汇报,随后各家单位针对不同问题进行了讨论与研究;(6)、结合方案评审专家意见,我院随后又进行了内部会议讨论,并不断完善设计,最终形成初步设计文本。2.2概述xx路为城市支路,位于合肥市庐阳区内。xx路的建设对完善庐阳区市政路网,改善现状交通,提高庐阳区内综合竞争力以及周边地块的使用价值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设计xx路北起xx路,南至四河路,全长499.8米,规划为城市支路。xx路为新建道路,红线宽度15米,设计速度为30km/h。根据方案设计审查意见,xx路的路幅按照规划断面布设:9.5米车行道+2.75米人行道×2=15米。2.3设计依据和采用的规范、标准1)“建设工程设计合同”2)设计招标文件3)平面及纵断面测绘资料4)《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6)《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9)《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10)《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1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1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1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14)《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D32-2012)1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版16)《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17)《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68-2008)18)《埋地硬聚氯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22:2001)19)《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20)《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21)《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庐阳区xx路建设工程(xx路—四河路)初步设计说明xxx设计院有限公司3三、现状评价及沿线自然地理概况3.1现状评价本次设计xx路北起xx路,南至四河路,全长499.8米,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速度为30km/h。本项目为新建道路,现状西侧为在建四里河畔小区的地下室工程,东侧为施工堆土区,四里河畔在建小区以南部分为省科委建筑,暂未拆迁。起点xx路现状为施工便道道路西侧在建地下室工程现状拆迁施工区3.2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合肥市庐阳区,道路沿线地形起伏变化不大,地面高程一般在18.27~19.47米,最大高差为1.2米。道路沿线地貌单元为波状平原,微地貌为凹凸间地。3.3工程地质路线区域出露地层为:填土(上部含有砼和三合土,主要以粘性土为主)、第四系全新统(Q4)和更新统(Q3)冲洪积层,主要为褐~褐黄色低液限粘土,硬塑状态,下伏基岩为白垩系(K2)的一套紫红色泥质砂岩(区域地质资料得到),该层埋深较深,勘察深度范围内未见出露。根据工程地质调查、钻探及室内试验,将线路经过场地公路建设影响范围内的地层叙述如下:①层填土(Q4pd):层厚1.1~2.9m。杂色,稍湿,松散~稍密,主要成分为粘性土,含少量植物根茎及碎石,局部地段下部含有少量淤泥。本层广泛分布于路线经过地区。②层粘土(Q3al+pl):揭露层厚4.0~6.9m,层顶埋深1.1~2.9m,层顶高程15.82~17.69m。褐~黄褐色,稍湿,呈硬塑状,含铁锰氧化物,局部富集,刀切面光滑,有光泽反应,干强度高等,韧性高等,压缩性低等,本层全场分布,该层未揭穿。各土层容许承载力和压缩模量参数土层天然重度(kN/m3)地基承载力容许值[fa0]kPa含水量w(%)①层填土18.580②层粘土20.226022.93.4地下水条件地下水类型为埋藏于①层杂填土内的上层滞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及周边水塘渗入补给。场地地下水无统一地下水水位,地下水水位随地形变化而变化,初见水位一般为1.5~3.5m,地下水变化幅度在2.0米左右,水量一般。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水塘渗入,地下水排泄方式主要为大气蒸发和地下径流。勘察期间实测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约为1.5~3.1m,地下水位高程约为15.7~17.6m。3.5土石工程分级庐阳区xx路建设工程(xx路—四河路)初步设计说明xxx设计院有限公司4①填土:容许承载力[fao]为80kPa,松散~稍密,含较多杂物,主要成分为粘性土(上部含有植物根茎及碎石,局部地段下不含有淤泥),土质不均匀,强度较低,压缩性较高,局部埋深较深、厚度较大,不能作为路基基础持力层。②层粘土:容许承载力[fao]为260kPa,硬塑,局部硬可塑,稍湿,干强度高,韧性好,压缩性中低等,工程特性较好,路基基础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并建议充分利用该层。四、道路工程设计4.1项目概况本此设计xx路北起xx路,南至四河路,红线宽15米,全长499.8米,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速度为30km/h。本项目为新建道路,道路影响城市空间形态与格局,在完善交通功能的同时,个性鲜明的道路景观可以使来访者增强对城市的印象。本项目道路位于合肥市庐阳区内,对于区域内的沟通联系起重要作用。庐阳区xx路建设工程(xx路—四河路)初步设计说明xxx设计院有限公司54.2技术标准与设计参数xx路技术指标及设计参数名称xx路规范值采用值道路等级城市支路城市支路交通量增长率10%交通等级中设计年限(年)沥青混凝土路面10年10设计速度(km/h)20、30、4030路缘带宽度(m)0.25---机动车车道宽(m)3.25、3.53.25机动车路拱设计坡度(%)1.0~2.01.5人行道横坡(%)1.0~2.02.0不设超高的最小圆曲线半径(m)70、150、300492.5最大纵坡一般值(%)8、7、61.36最小纵坡(%)0.30.3最大坡长(纵坡小于2.5%)(m)无规定211.987最小坡长(m)60、85、11088.4竖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凸(m)150、400、6005000凹(m)150、400、7001200竖曲线最大半径凸(m)无10000凹(m)无1200竖曲线最小长度极限值(m)20、25、3527.768设计标准轴载BZZ-100BZZ-100抗震标准7度4.3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4.3.1设计原则xx路根据建设方提供路网确定。道路平面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合理地设置交叉口、沿线建筑物出入口、停车场出入口、分隔带断口、公共交通停靠站位置等。充分考虑道路空间线形的特点,平面线形与纵断面线形的组合应满足行车安全、舒适以及与沿线环境、景观协调的要求,并保持平面、纵断面两种线形的均衡,保证路面排水通畅。纵断面设计应参适应临街建筑立面布置及沿路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应对沿线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要求综合考虑。充分考虑道路空间线形的特点,做好平面线形与纵断面线形的组合设计,避免不适当的组合。道路同时包括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宜按非机动车爬坡能力设计纵坡度。横断面设计应考虑未来将以汽车交通为主,特别是小汽车进入家庭,该区域车流量不可忽视;设计9.5米宽的车行道,能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有效地达到改善交通之目的。4.3.2平面设计xx路始于xx路,终于四河路,全长499.8米,中心线根据建设方提供规划条件布设。道路起点位于xx路与xx路交口,向南至规划四河路。与xx路交口:由于由于受四里河畔小区红线限制,且xx路道路等级较低,本次设计xx路方向不进行扩大处理,将xx路与xx路交叉口设计为“右进右出”形式。与四河路交口:由于xx路与四河路道路等级均比较低,本次设计xx路与四河路交叉口不进行扩大处理。本次设计道口的位置及宽度暂按照四里河畔小区设计纸进行预留,远期根据地块开发情况可自行增加。xx路与xx路交口不采用信号灯控制的右进右出形式的平面交叉,xx路与四河路交口使用信号灯控制的平面交叉。由于两侧用地限制,并考虑相交道路等级较低,沿线各交口均不进行拓宽设计。为了方便残疾人的出行,全线均进行无障碍及盲道设计。无障碍采用单面坡型式的坡道。盲道宽度为50厘米。4.3.3纵断面设计本次按照设计时速30km/h标准设计,为减少工程造价,最大限度降低道路设计高程。并庐阳区xx路建设工程(xx路—四河路)初步设计说明xxx设计院有限公司6结合沿线同步设计道路标高,在符合规范的要求下进行适当优化,其设计控制点主要有:起点处现状xx路高程;满足道路排水要求;沿线道口高程;四河路设计高程。xx路纵断面设计技术指标序号项目xx路1设计速度(km/h)302最大纵坡(%)1.363最小纵坡(%)0.34最大坡长(m)211.9875最小坡长(m)88.46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50007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12008竖曲线最小长度(m)27.7684.3.4横断面设计1.交通量发展预测根据该路的路网位置,规划道路等级等,结合该路的现状交通流量及交通组成,在经验的基础上对该路的交通量进行了分析,预测该路2015年建成的交通量,以及其后若干年的交通量发展。由历年的统计资料看,影响交通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生产总值及车辆拥有量,其中国民生产总值与交通量增长的关系最为密切。根据上述各种因素的发展趋势,预测将来交通量的增长情况:2015年至2020年,交通量年增长率为10%,2020年至2025年,交通量年增长率为10%,2025年至2030年,交通量年增长率为8%,2030年以后,交通量年增长率为5%。本设计根据xx路在路网中的位置,并考虑道路建成后的诱增交通量,转移交通量等,预测该路建成后的交通量及若干年后的交通量发展如下表:2014年xx路建成后路段高峰小时预测交通量(辆/小时、双向)对于多车道城市道路,运用设计小时交通量可确定车道数和路幅宽度,通过准确的计算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高峰方向所占的比例,即不均匀系数,一般取0.55。xx路为支路,设计年限为10年,则其设计小时交通量为430pcu/h。2车道数分析2.1非机动车道数分析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取受平面交叉口影响,没有分隔设施时,一条自行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为900辆/(小时)。现对各条道路非机动车道数分析如下:xx路:非机动车道数n=(400/900)=0.44个(单向)取整为1个,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要求,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不设分隔带的非机动车道宽度单向不宜小于1.5m。2.2路段通行能力本设计中路段设计通行能力的计算参考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美国《道路通行能力计算资料》以及东南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相关成熟研究成果,并结合了国内其他大中城市类似工程的经验。城市道路属间断性交通流道路,主线交通受干扰的因素较多。根据《城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