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共同体-若临其静的日志-网易博客学习共同体的基本问题蒋泽标(贵阳学院电教中心贵州贵阳550008)摘要:学习共同体是当前比较受关注的话题。然而,什么是学习共同体?很难找到一个比较确切的参考,众多容易混淆的词汇并存。在引述共同体这个概念产生、探讨其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定义性的描述,并对它的若干属性进行了阐释,并说明了学习共同体的相关概念或词汇。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定义,属性,相关概念一、问题提出学习共同体是当前的一个热点话题,这和人们对社会互动理论、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视程度是紧密联系的,这是人们不断审视教育、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结果。2005年8月16日,笔者以“学习共同体”为关键词,通过Baidu引擎进行搜索,共检索到20,300条中文记录,以“learningcommunity”为关键词,通过Yahoo引擎进行搜索,共检索到146,000,000条英文记录。可见,人们对它的关注程度非同一般。然而,在这些检索到的信息中,关于“学习共同体”出现了许多相关词汇,这些词汇表达相似,但又存在差异。从“学习共同体”的概念来看,我们也发现它有多种解释,每一种解释都有各自的侧重点。之所以把它称为解释,是因为它并没有被当成定义去描述。也就是说,对学习共同体的研究,目前还存在概念不清、定位不明的问题。我们看到,众多容易混淆的概念充斥在一起,影响了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因此,有必要对之做进一步探讨,以形成清晰的认识,澄清基本问题。二、学习共同体的产生溯源1、理论依据学习共同体的提出是以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维果茨基(Vygotsky)运用活动与心理、活动与意识统一的原则解释活动与儿童发展的关系,指出“人所特有被中介的心理技能不是从内部自发产生的,他们只能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交往之中,人所特有的新的心理过程必须在人的外部活动中形成,随后才可能转移到内部,成为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的结构”[1]。这即包含了维果茨基关于心理发展的活动说,中介说与内化说三个主要心理发展观点,主要强调学习是通过活动获得的。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上世纪出现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学分支,正如认知理论也存在嘀止勰钜谎怪饕逶诙灾兜谋局始敖ü怪兜雀饕蛩刂匾缘目捶ㄉ弦啻嬖诓钜欤渤鱿趾芏喾种渲校缁峤ü怪饕寰椭饕晕幕男睦矸⒄估砺畚?br/>社会性建构主义(socialconstructivism)[2]认为知识不仅是在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的,社会性的相互作用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社会性相互作用内化的结果,而在此过程中,语言等符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2、概念发展“共同体”思想引入教育领域出现了“学习共同体”。在教育领域对“共同体”探索的渊源可追溯到杜威的学校概念。杜威认为:“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经历,而学校即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3],学校并不是专门去学习知识或技能的一个场所,而是一个社会组织;学校教育是一种人与人交往互动的社会活动,这种社会活动可以……。虽然杜威没有提出“学习共同体”的概念,但他的许多观点与学习共同体的思想是相符的。博耶尔(ErnestL.Boyer)在1995年发表了题为《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Thebasicschool:acommunityoflearning)报告,在报告中首次用到了“学习的共同体”的概念。他认为有效的学校教育首要的且最重要的要素是:在学校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共同体。为了在学校建立学习的共同体,他指出学校必须:有共享的愿景;能够彼此的交流;人人平等;有规则纪律约束;关心照顾学生;气氛是快乐的。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和学习理论的发展,学习共同体思想在教育中的应用有了新的发展,并有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研究者不仅关注学校层面,而且关注社会层面的一切学习者如何构建能够促进自身发展的共同体环境。例如布朗和坎皮恩(Brown&Campione)提出设计学习者和思考者共同体,李普曼(Lipman)提出探究共同体,温特比尔特认知与技术小组(CTGV)提出学习共同体,罗斯(Roth)提出实践共同体。实践共同体的研究是从人类学的角度对人类的学习作了新的解读,认为学习是现实世界中的创造性社会实践活动中完整的一部分;是对不断变化的实践的理解和参与;是在社会世界中的存在方式,而不是打算认识它的方式,个体可以通过参与实践共同体获得自我的发展。3.一个相似的模型:瑞典的学习圈[4]瑞典学习圈有100多年的历史,它形成了瑞典非正规学习的主干部分,这种学习的形式被称作“大众成人教育”。称它为“学习圈”的原因,因为参加者要坐成一个圈,这样每个参加者都可以看见其他的参加者。倡导者的观点和理论:瑞典学习圈产生于1902年,当时奥斯卡•奥尔森(OscarOlsson)报道、撰写了第一个学习圈的内容,并发展了关于学习圈的观点和理论。他的理想是:每个人都应该自己教育自己。他关于学习圈的基本观点有四个:学习费用应是廉价的,不应该有任何人仅仅因为经济原因而放弃学习;学习方法应是简单的,每个人都能参与,无论他(或她)以前所受教育程度如何;参与者都是平等的,都有相同的机会来表达自我,在规划学习方面都有发言权;书本和图书馆在学习圈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圈最显著的特征是:参加学习圈是自愿的,没有人被强迫去参加这项活动;学习圈通常是由5-10人组成的小组,这种规模应该能够让每个单个的个体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多数学习圈一周聚一次,每次两到三小时,并持续两到三个月;参加者是平等的,小组中有一个领导;个体参加者自身的知识、经验和观点对最终学习的结果非常重要,你要设法将你读的和讨论的内容应用到日常的情境中去;参加者一起决定学习的目标、内容,读什么书,如何在团队中合作等。整个的团队对学习的成果负责,不允许学习圈之外的人来凌驾于参加者之上;学习圈的活动主要是在晚上进行,那时大多数人都能够参加,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学习圈活动是在白天进行,主要面向失业或年长的市民。渐渐地,学习圈成为了一种便宜并且有效的方法。今日的瑞典,学习圈是一种最常见的成人教育形式。4.实践情况[7][8]对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它表现在大量的文献资料中。很多研究者通过若干年的实验研究,不仅改善了教学效果,而且非常有力的证明了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并阐释了学习共同体各属性的意义,并且在探究如何建立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总结了许多优秀的方法,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甚至提供了一些可以参考的操作程序,如怎样培养成员的归宿感、认同感,支撑环境包括哪些,怎样实施……三、学习共同体的本质1.关于本质的有关描述描述1:儿童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教师“专家”型相学共长(这里的教师不是“teachingprofessor,而是learningprofessor”)、家长和市民的相学共长。描述2:学校班级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学生)和助学者(教师)共同组成的,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成员全面成长为目的的,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作指导,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基层学习集体。描述3:“学习共同体”(learningcommunity)或译为“学习社区”一个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描述4:Thedefinitioniscurriculumdesignwhichcoordinatestwoormorecoursesintoasingleprogramofinstruction.[5](将多门课程融合到一个教学活动程序中的课程设计。)2.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共同体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共同体”一词源于Community,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中“community”注解为:①thepeoplelivinginoneplace,districtorcountry,consideredasawhole;②groupofpeopleofthesamereligion,race,occupation,etc,orwithsharedinterests。“community”译成中文对应有“社区/共同体”,相应的解释为:①在一个地区内共同生活的有组织的人群;②有共同目标和共同利害关系的人组成的社会团体[6]。社会学者认为,“共同体”概念进入学科领域应从1887年滕尼斯(FerdinadTonnies)发表《GemeinschaftundGesellschaft》一书算起,德文“Gemeinschaft”表示任何基于协作关系的有机组织形式,滕尼斯使用“Gemeinschaft”这一概念目的在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共同的精神意识及对“Gemeinschaft”的归属感、认同感。并没有强调它的地域特征,而是强调具有共同归属感的社会团体,强调它是生机勃勃的有机体。学习共同体在国内是译文。原词有多种形式,如:LearningCommunities、ProfessionalLearningCommunities等,最常用的为LearningCommunities。下面是笔者对“学习共同体”所作的定义性描述:学习共同体是指具有共同学习目标的学习者与助学者,在一定支撑环境中,通过共同活动所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3.定义的理解现对学习共同体的基本属性简析如下:属性内容陈述主体学习者与助学者(thestaffwithinleadership)学生、成人(包括在校学生、继续教育的成人、终身学习的成人……)学伴、教师、专家、家长、社会成员……他们共同学习,是学习共同体的构成主体主体特征共同目标(sharedvaluesandvision)学习主体不仅对具体学习目标具有认同感,而且具有一种特殊的心理归属感,正是这种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得共同体各成员之间形成一种互助的关系,并使他们积极负责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完成智力与非智力的发展,尤其是非智力性的发展。条件学习支撑环境(supportivecondition)包括物化设备、人力支持、信息资源等其他学习资源方式活动(sharedpersonalpractice)学习是一个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助学者、助学者与助学者之间通过争执、讨论问题解决方法,通过赞扬或批评强化动机,通过互相支持和帮助来认识与解决问题,实现共同进步。表现形式人际关系(supportiveandsharedrelationships)在学习共同体中形成的有序的(可能通过某种组织机构来表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他们竞争并协作,他们的价值及人格得到尊重,他们具有良好的自我效能感,他们在相对民主的氛围中各司其职,总之,这种人际关系是和谐的。作用范围交流群体(relatedgroups)小组、团体、班级、学校、家庭、社会同时,由于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