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毕业论文--战略转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题目企业战略转型必要性研究—以梅安森科技为实例学生姓名陈莉学号入学时间2013年9月专业工商管理指导教师何跃所在分校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重庆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09月23日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材料目录1.指导任务书……………………………………………………………(1)2.指导记录表……………………………………………………………(2)3.写作提纲………………………………………………………………(3)4.论文提要………………………………………………………………(4)5.论文正文………………………………………………………………(5)6.参考文献………………………………………………………………(16)7.指导教师情况及评语…………………………………………………(17)8.答辩记录表……………………………………………………………(18)9.审查意见………………………………………………………………(19)1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任务书毕业论文题目企业战略转型必要性研究——以梅安森科技为实例学生姓名陈莉专业工商管理指导教师何跃职称讲师毕业论文研究的内容及要求:1.按要求完成论文,选题适当,有一定的实用性、科学性、专业性和可行性。2.分析研究方法基本正确.能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3.围绕论文的观点正确,材料充分,数据可靠,论证比较有力,逻辑性比较强,结构完整,格式规范,文字材料所必需的附件基本齐全。4.满足专业要求的文字材料写作篇幅(6000-8000字)。毕业论文写作进度计划:1、期限:自2015年7月1日起至2015年10月10日2、具体进度安排:时间完成内容2015.07.01至2015.07.31确定论文选题;收集相关资料2015.08.01至2015.08.20确定论文提纲;完成论文第一稿2015.08.21至2015.09.10修改论文第一稿,形成论文第二稿2015.09.11至2015.10.10形成论文第三稿,并在修改完善基础上,最终定稿2毕业设计(论文)教师指导记录表重庆广播电视大学试点单位开放教育学院指导教师何跃学生姓名陈莉学号1351201250355专业工商管理第一次指导指导时间:2015年7月10日指导内容:①如何收集写作素材和资料②如何确立论文的写作提纲③下发论文进度整体安排第二次指导指导时间:2015年8月20日指导内容:①修改论文的写作提纲②指出就提纲中反映的研究重点第三次指导指导时间:2015年9月10日指导内容:①确定论文提纲,②修改论文第一稿,确立论文逻辑思路第四次指导指导时间:2015年9月20日指导内容:①修改论文第二稿,②规范论文格式和参考文献③指出薄弱环节,特别是对策建议第五次指导指导时间:2015年10月10日指导内容:①规范行文格式,②再次提炼关键词,写作提要③定稿3企业战略转型必要性研究——以梅安森科技为实例写作提纲一、企业战略转型的基本理论(一)战略转型的概念(二)战略转型的种类(三)战略转型的动因(四)战略转型的分析方法二、梅安森科技战略转型的必要性(一)煤矿行业现状和趋势(二)煤矿安全监控行业的现状和分析(三)梅安森科技现状及分析(四)梅安森科技现有战略分析(五)梅安森科技战略转型必要性分析三、梅安森科技战略转型新方向(一)引入优秀的资产管理公司合作(二)“物联网+”战略(三)集团化+事业部发展战略(四)重心逐步从矿山安全监控转移至公共安全四、转型中的建议及结论4企业战略转型必要性研究——以梅安森科技为实例摘要: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监控行业后起之秀的梅安森科技,面对国家重新调整煤炭产业发展战略,从原来的鼓励中小煤矿的发展,转变为当前扶持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发展,全国煤炭行业已加快转型创新的步伐。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强大冲击,煤炭市场需求迅速萎缩,煤炭价格急剧下降,煤炭企业的生存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这种大环境下,依托于煤矿行业发家的梅安森科技必须把握新形式,抓住战略机遇,迎接严峻挑战,抢时间,提速加快进行企业战略转型步伐。本文以梅安森科技的战略转型为大背景,以战略理论为基础,对比梅安森科技的战略转型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梅安森科技所处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找出梅安森科技实施战略转型的必要性、战略转型的方向和战略转型过程中所注意的问题,以期梅安森科技在安全监控行业得到长足发展。关键词:梅安森科技,战略转型,安全监控,煤矿,公共安全5企业战略转型必要性研究—以梅安森科技为实例一、企业战略转型的基本理论(一)战略转型的概念企业战略转型是企业重塑竞争优势、提升社会价值,达到新的企业形态的过程,是指企业长期经营方向、运营模式及其相应的组织方式、资源配置方式的整体性转变,在战略转型期间,为获得企业的生产与发展,企业必须快速识别和察觉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针对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并不断调整策略。战略转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企业平衡内外各种复杂利益关系,使企业战略目标与内部资源、外部环境保持动态平衡的过程。在过程中,企业基于长远发展的需要会对战略内容进行重大调整,改变原来的资源投向,形成新的经营模式,确保企业持续发展。(二)战略转型的种类1.按照转型程度按照转型程度或者转型幅度,企业的战略转型可以划分成渐进性转型和革命性转型,渐进性转型是指企业保持现有体制不变的情况下,依赖自发性发展和成长持续进行的渐进式的改变;革命性转型一般通过大量显著战略及结构的变化进行整个系统的转变。渐进性转型相对温和,是一种渐变进行的改变,一般情况下如果环境稳定并且管理者有足够能力预料观测未来的变化和环境压力时,选用渐进性转型;革命性转型通常是一种激进式的变革,大多在复杂动态不连续的环境下发生的具有系统规划性、规模大的转型与变革,主要推动力为革命性新技术或生产方式出现。2.按照转型时机按照转型时机分为前瞻性转型以及危机性转型。转型变革比变革需要更多时间,所以企业转型就要提前启动,这种变更就是前瞻性转型;与之相反即为危机性转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主动性变革是前瞻性转型的特点,环境的变化即使当下没有对企业的生存造成危机,但形成了潜在危机,由此企业需要提前进行的战略转型;危机性转型的特点是被动性变革,当企业经营急速下降或亏损时被迫进行的战略转型。企业转型案例中,大部分都属于危机性转型,原因在于前瞻性转型需要的领导者具有前瞻性,这也成为前瞻性转型的困难所在。(三)战略转型的动因1.战略转型外部动因6长期以来,环境对企业转型的影响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者更是注重从企业所处的环境来研究战略转型的动因。研究者先后从环境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研究相信还将继续深入下去。有研究指出,竞争者力量、科技力量、客户力量、供应商力量、协作者力量和营运规范力量是中小企业转型的六种外部力量。当这六种力量发生变化时,企业就要实施战略的转型,并根据自身情况和外部力量的变化而选择不同的战略转型理论来制定方针,广泛而有利的科技变革、国际性但随之而来的也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危机与困境,双方迫使企业进行战略转型来更好的适应环境,求得生存与发展。2.战略转型内部动因目前可归纳为两种观点:一种是“自愿导向”,另一种是“自觉导向”。自愿导向的观点倾向于内部因素主导着转型,认为组织转型的起因是因为要适应环境不断变化的需求,在本质上是自我引导的。而自觉导向的观点则倾向于企业进行转型只是因为环境变换而导致的,是顺应环境的变化,是被动的。相关研究指出,当企业因衰退而导致实际的目标与预期的目标有较大的差距时,便会实施转型。(四)战略转型的分析工具通常以战略转型等相关理论为指导,将某个企业的战略转型作为研究对象,以PEST(企业宏观环境分析法)、SWOT(态势分析法)、波特五力模型等分析工具,以理论结合实践并结合案例分析的方法来分析企业战略转型的过程。研究分析企业战略发展及其在战略转型的过程中采用的策略和方法,分析其所处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及结构、企业的内部环境,从而发现企业在战略转型过程中所存在的相关优势及劣势。二、梅安森科技战略转型的必要性(一)煤炭行业的现状和趋势煤炭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重要支柱产业。建国后,我国投资建设了相当规模的煤矿、煤矿配套工程项目和煤矿装备项目,形成了煤炭资源勘探、煤矿生产、煤矿建设、煤炭设备制造、煤炭科研、煤炭教育等比较完整的煤炭工业体系。煤炭工业的发展,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2012年3月2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指出,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近70%。长期以来,煤炭为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强调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继续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7组,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整顿关闭小煤矿,淘汰落后产能,依托科技进步,切实转变煤炭发展方式。要稳步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建设大煤矿,合理安排煤矿生产建设规模,防止煤炭供需失衡,实现煤炭的长期稳定供应。煤炭工业的“十二五”布局将与“十一五”有较大变化。“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产业布局以区域生产为主。根据煤炭资源、区位、市场等情况划分煤炭调入区、煤炭调出区和煤炭自给区三个区域。其中调入区为京津冀、东北、华东、中南四个规划区,调出区为晋陕蒙宁规划区,自给区为西南、新甘青两个规划区。“十二五”期间全国煤炭生产开发布局将变为: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开发西部。在建设方面,东部将接续建设,中部适度建设,西部重点建设。到“十二五”末,东部的煤炭产量控制在5亿吨以内,中部煤炭产量占35%左右,西部煤炭产量增量占65%。未来我国煤炭资源的主要供给地将主要集中在内蒙古、新疆、山西、陕西等地。进入2015年以来,由于受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严峻复杂、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发展困难增多影响,煤炭经济运行下行的压力加大,煤炭弱势行情未改。(二)煤矿安全监控行业现状及分析1.行业基本情况煤炭作为一种传统能源,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我国煤炭储量丰富,产量居世界首位,多年来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一直占有70%左右的份额,而且这一构成状况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但另一方面我国煤炭资源储存条件复杂,煤矿地质灾害频发,是世界煤矿事故发生率最高的国家,这也影响了我国煤炭每年的实际开采量。近年来由于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煤矿企业在煤矿安全生产方面投入力度的增加,煤矿死亡事故呈逐年下降趋势,但由于我国煤矿的特定条件,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我国2010年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为0.749,仍远高于美国、澳大利亚等先进国家。这样的现状决定了我国必须依托先进的煤矿安全生产技术以及监控手段,不断降低煤矿事故发生率及死亡率。2.行业背景(1)我国煤炭开采和消费不断快速增长是煤矿安全生产监控行业发展的源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增长,对各类能源的需求日益提升。由于我国整体能源结构具有明显的“富煤、贫油、少气”的特征,因而煤炭在我国的一次能源结构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2)我国煤炭开采危险性的不断提高从根本上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监控行业发展8煤炭开采行业本身属于高风险性行业,在开采过程中常伴有瓦斯、透水、火灾、顶板、煤尘等五大灾害,其中瓦斯灾害危害性居首。煤矿重特大事故死亡人数近70%都是瓦斯事故造成的,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①我国煤矿自然条件差、地质条件复杂、露天煤矿少而井工矿多。我国大多数煤矿地质条件复杂,导致自然灾害多,容易引发重大事故,给安全生产造成极大的困难。从总体构造上来看,我国煤田情况在世界上属于中等偏下,特厚煤层少,埋藏深,因而我国露天煤矿数量占比很少。有关数据显示,我国露天采煤只占不到5%,井工开采煤炭产量占95%以上。由于煤体和煤层中游离或附着了大量的瓦斯,同时井工矿开采空间狭小,通风条件差,因而极易发生瓦斯事故。②井工矿开采深度深导致煤矿瓦斯事故发生几率大。我国煤矿主要是井工矿,开采深度深。据调查,我国大中型煤矿平均开采深度456米,采深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