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管理理论123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新公共管理的内容和启示目录一、新公共管理兴起的时代背景二、新公共管理的内涵三、新公共管理的特征四、新公共管理“新”在哪里五、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我国改革的借鉴六、总结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西方各国政府致力于技术变革,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挑战,其公共部门已经发生了非常重要的变化.近年来所发生的变革比20世纪其他任何时期都要广泛得多.有人认为,这种现象的表现形式是典范转移,在20世纪大多数时期占支配地位的公共行政的传统模式开始转换为“管理主义”或新公共管理的模式;与政府有关的官僚制理论正在被各种经济理论和市场规则所取代.—欧文•休斯原因:①西方各国政府的规模不断扩大、政府角色日益膨胀②传统的官僚体制面对各类经济及社会问题尤其是全球化、国际冲突、信息革命、环境保护等带来的压力已普遍力不从心,不能有效运转。③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的经济衰退,导致西方各国高额的财政赤字,福利国家不堪重负,并面临一系列新的社会与政治问题,这是引发政府改革的直接原因。一、新公共管理兴起的时代背景总体时代背景(1)官僚体制的长期运行(2)信息革命使西方国家从工业社会进入后工业社会(3)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传统的公共行政有如下四个方面的特征:第一,政府组织及其结构根据官僚体制(科层制)的原则建立,即政府管理体制以韦伯的科层制理论为基础,严格坚持这一原则视为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运作的最佳方式;第二,只能由政府机构来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第三,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法;第四,强调以效率原则作为最高标准。1.问题重重的官僚机制----对官僚制的理性批判(1)容易造成所谓的专业畸形(2)容易导致目的和手段的颠倒(3)容易形成一种特殊的利益集团(4)容易导致官员与公众的冲突传统的公共行政的影响传统公共行政与新公共管理的区别新技术革命尤其是信息革命是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一种催化剂。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建立起灵活、高效、透明的政府创造了可能性。发展的表现:(1)网络化使政府人员大幅精简,极大地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2)政府公共职能转变和重新定位(3)政府与公民交流的方式更为直接(4)地方政府的职能进一步加强(5)政府在改善经济方面负有更强大的责任2.后工业社会的发展(1)国与国之间依赖程度加深,客观上要求国际公共事务管理以合作与协商的互动模式开展(2)多主体为特征的全球治理的开展3.全球化的发展新公共管理是个非常松散的概念,它既指一种试图取代传统公共行政学的管理理论,又指一种新的公共行动模式,还指在当代西方公共行政领域持续进行的改革运动。当代西方以“新公共管理”或“管理主义”定向的政府改革往往被人们描述为一场追求“三E”(Economy,EfficiencyandEffectiveness,即经济、效率和效益)目标的管理改革运动。其名称在西方各国也不尽相同,如在英国叫“管理主义”,在美国则称为“企业家的政府”或“新公共管理”,在其他一些国家又称为“市场导向型公共行政”。二、新公共管理的内涵从总体上来看,新公共管理以自利人(Self-interest)为假设,基于公共选择代理人理论及其交易成本理论,以传统的管理主义和新泰罗主义为基点而发展起来的,其核心点在于:强调经济价值的优先性、强调市场机能、强调大规模使用企业管理的哲学与技术、强调顾客导向的行政风格三、“新公共管理”的特征与思想包括向职业化管理的转变、标准与绩效测量、产出控制、单位的分散化、竞争、私人部门管理的风格和纪律与节约七个方面。——胡德(C.C.Hood)强调职业化的管理、明确的绩效标准和绩效评估;以结果而不是以程序的正确性来评估管理水平;看重金钱的价值;对消费者而非公民的需要保持敏感,强调公共服务的针对性而非普遍性。——温森特·怀特以管理而非政策为焦点,以业绩评估和效率为焦点;将公共官僚机构分解成各种建立在使用者付费基础上的处理事务的机构;准市场的使用和合同承包以培育竞争;一种强调产出目标、限制性项目合同、金钱诱因和自由裁员的新管理风格。——罗德斯(W.Rhodes)1、以效益为主要的价值取向。新公共管理理论根据交易成本理论,认为政府重视的不是管理中严格的程序、过程、规章制度等的投入,而是管理活动的产出与效绩,应关心公共部门直接提供服务的效率与质量,能够主动、灵活、低成本地对外界情况的变化以及不同的利益需求作出富有成效的反应。因此,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在政府管理中资源配置应与管理人员的业绩和效果相联系;在酬金上强调按业绩而不是按传统的任务来付酬;在对财力和物力的控制上,强调采用根据效果而不是根据投入多少来拨款的预算制度,最终体现的是对管理效益的关注。(一)新公共管理的特征2、建立企业式政府和以顾客为导向的政府。新公共管理以公共选择理论等作为基础,认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中,政府不应该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官僚机构,主张建立一个“企业式的政府”。一个政府官员相应地应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家”或“企业管理人员”,社会公众则是因向政府纳税而享受政府服务作为回报的“顾客”。一个好政府应该是一个企业家式的政府,应该是一个能够提供较高服务效率的政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就理所当然要以服务对象为顾客,把顾客当作上帝,政府服务应该以顾客之需要或市场的需要来导向。不是由政府管理人员选择提供者,而是政府管理人员让公民选择提供者,给公民以更多的选择权,让公民有更多的机会来评价政府工作效果,从而促进政府改善工作,提高其服务质量。3、引入市场机制。我们说政府理所当然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但这并不就意味着所有的公共服务都应该由政府来提供,对于公共服务的垄断性应该给予逐渐取消,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通过这种把竞争机制引入到政府公共管理中,从而提高服务的质量与效率。诚如上面提到的美国学者奥斯本提出的著名观点:政府的职能一定是掌舵而非划桨。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应该严格将管理与具体操作分开,认为有效的政府并不只是一个会实干的政府,一个会执行的政府,而是一个能够“治理”的政府,并且善于“治理”的政府。1.政府的管理职能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桨2.政府服务应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3.政府应广泛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4.政府应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经验5.政府应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6.政府应重视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效果和质量7.政府应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则,实施明确的绩效目标控制8.公务员不必保持中立(二)新公共管理主要思想与外部环境建立了新关系传统的行政管理注重的是内部管理程序化、规范化,主张行政的价值中立,不受外部政治干扰——以不变应万变。新公共管理则十分注重外部政治环境的影响,尤其强调政府对企业、公民社会诉求的“回应性”、“互动性”,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分担。四、新公共管理“新”在何处管理运用了新方法传统的行政管理最主要的管理方式是行政方式、法律方式,这些方式都是具有强制力的,而且是以命令和服从为基本特征的;新公共管理是以国家相关的政策和法律为依据,在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传统管理方法的同时,更关注战略管理,主张将经济方法、市场化、社会化的方法运用于公共管理。管理确立了新目的传统行政管理的目的在于行政效率。行政管理十分注重组织内部的运作过程、程序及顺序;新公共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公共利益的实现。公共管理的关注点在最终的结果以及为达成结果而承担的责任。公共管理通过管理公共事务实现公共利益。1.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的企业化管理,强调管理的高效率我国政府机构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效率低下的现象。由于长期权力过分集中,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好,也管不了的事;由于组织机构不合理,机构重叠,从而使得职责不清;由于行政法规不健全,任意增加编制,从而造成机构庞大、臃肿,人浮于事。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公共管理应该像企业管理那样,将效率放在首要地位。为了提高效率,我国政府管理人员首先应树立效率意识,增强活力,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公共产品,提供更好的服务。五、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我国改革的借鉴2.新公共管理竞争机制的引入,打破了政府独家提供公共服务的垄断地位竞争一方面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我国政府的财政压力。为了提高我国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管理效率和水平,可以在加强对提供公共服务的宏观管制的同时,将竞争机制引入公共服务领域,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和鼓励私营部门进入提供公共服务的领域。例如在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电信、电力、铁路运输、自来水和燃气供应等基础设施产业中便可以进行这些方面的改革,从而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瓶颈”现象。这有利于形成公共服务供给的竞争机制,提高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从而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新公共管理将目标管理、绩效评估等方法引入公共行政,对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企业管理的科学性、重视市场需求和顾客的反馈这些方面则可以为公共管理所借鉴。通过将企业管理的讲求投入和产出、讲求成本核算的精神引入政府公共管理之中,可以提高我国政府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同时还可以更为科学地衡量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等。4.新公共管理重视政治对行政、对公务员的影响在一个缺乏政治权威和政治责任的体制里,政府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质量是不能得到制度保证的。我国改革要让行政人员认识到行政工作所负有的政治责任,增强对政治的敏感性,保持对政策的自觉响应性,从而达到忠实地履行行政职责的目的,提高工作效率。总结: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重要时期,市场经济发育还不成熟,法制还不完善,因此对于西方新公共管理的基本思想,只能从实际出发,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这样才能起到改革的真正作用。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