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芙蓉区教育科研中心彭海鳌义务教育校本课程2001年开始的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具体目标和任务”的目标之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改变课程管理)概述改变千校一面的现状,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学校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其基本定位是非学术性的、兴趣性的、灵活的,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指向。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校本课程: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概述“校本课程”——是一个在许多国家都使用的术语。是三级课程管理政策下课程权力的再分配。它暗示着是一种控制权下移的口号,隐含着“基层”的决策。还用来传递“它与集权化教育相对立”这样的信息。“校本”的英文是school-base,大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它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概述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课题批准文号:XJK01AJ013•课题类别: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主持人:刘芝萍•主持人单位:长沙市芙蓉区教育局•研究周期:2000年12月-2006年12月相关概念澄清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合计16-20%的比例。如何内部分配?级别课时比例课程教育部九年课时总计比例湖南省9年总课时占课时比例国家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教育16-20%8679.10%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地方课程开设课程待定4865.10%学校课程学校自主开发或选用556-5935.83%-6.22%相关概念澄清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技术层面)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策略支持)校本课程与活动课、选修课、兴趣小组活动。(课程管理)校本课程须编写课程方案,包括课程标准与教师用书,以及课时计划设定,才具备课程的基本要素。但不主张编制学生用书。“校本教材”概念违背课程政策。校本课程开发的五根支柱1、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2、发挥师生主体作用。3、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4、考虑学校实际可能。5、有利于学校发展办学特色。需求主导模式:学生喜欢什么?条件主导模式:学校能做什么?目标主导模式:学校想要什么?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研究的背景•1、新课程推动的需要。校本课程开发是新课程改革的热点与难点问题。•2、突破教育的僵化和“千校一面”的现象,学校特色发展基于课程的个性化开发。•3、承认学生的成长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个性化成长基于个性化课程。•4、我省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当时还未见有正式文献出现。需要前瞻性的研究。研究目标与内容•(一)研究目标1、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理;2、我区中小学校本课程的课程体系;3、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操作体系;4、促进研究人员与实验教师专业成长。•(二)研究内容1、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与政策的研究;2、义务教育校本课程样本的研究;3、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操作指导的研究;4、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管理机制效应的研究;5、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经验推广的研究研究过程•一、研究方法与步骤•(一)研究方法•行动研究通过决策、建设、实施、评价四个环节完成开发操作的生成。见《校本课程开发操作指南》研究过程——研究方法与步骤•(二)研究步骤与进程•1、预研究阶段:(2000年12月—2002年12月)•措施:整合资源。理论学习与文献研究,接触、深入了解校本课程及开发与研究,完成对校本课程开发理念的建立,及对现行课程计划和将来课程改革实验课程计划实施校本课程的构想,开发样本校本课程并尝试实施。研究过程——研究方法与步骤•2、正式实施阶段:(2002年12月─2005年12月)•措施:诠释与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入校本课程研发与课程教学并呈现良好状态,完成结合本区本校传统和优势、学生兴趣和需要的校本课程开发和深入研究。研究过程——研究方法与步骤•3、总结评估阶段:(2005年12月—2006年12月)•措施:追踪与重建。加强对实践经验与开发案例的分析,探索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基本原理,完成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操作体系的构建。研究过程•二、具体研究内容•(一)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与政策的研究•1.学习与座谈2000年底,我们在了解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和首批国家实验区进行课程实验的情况时,当时主管教育教学的刘芝萍副局长召集教育科研中心教研员进行座谈。了解校本课程,探讨怎样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并认定了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将会对我区课改实验与教育科研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学习与研究崔允漷教授《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与政策。研究过程——具体研究内容•2.通识培训2001年7月,教育局召集全区的校长会议进行校本课程通识培训,由教育科研中心彭海鳌副主任主讲。讲解新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并每校发送一批崔允漷教授编撰的《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及相关书籍,让各校自主学习与研究,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二级培训工作。研究过程——具体研究内容•3.专家引领•2002年8月,我区进入了首批省级新课程实验,我们聘请专家来我区讲学,先后听取了郭晓明教授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思路与策略》、石鸥教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肖川博士《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等专家报告。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和开发策略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准备,借助专家引领推动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研究过程——具体研究内容•4.文献研究•通过图书馆、网络、报刊杂志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文献查询。•主要研究的图书文献有:•(1)《学校本位课程发展》,张智育,台湾师大书苑发行。•(2)《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开发关系评析》,徐玉珍,首都师范大学。•(3)《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崔允漷,教育科学出版社。•(4)《现代课程论》(新版),钟启泉,上海教育出版社。•(5)《课程资源建设中的几个认识问题》,吴刚平,樊莹。•(6)《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与条件》,吴刚平,载《教育研究与实验》。•(7)《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门秀萍,开明出版社。•(8)《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刘旭东、张宁娟、马丽,中国人事出版社。•(9)《校本课程的沿革和发展趋势》,刘旭东、张宁娟、马丽。•(10)《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与校长》,傅建明,广东教育出版社……等等。研究过程——具体研究内容•从张智育、徐玉珍、崔允漷、钟启泉、吴刚平、门秀萍等学者教授的文献、报告及讲话当中,研究新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政策、国内外开发现状,获悉了国内目前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大致程度与基本信息。•关于概念:从各种课程文献中专家学者们所给出的不同的定义来看,对“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概念的界定大致如下的观点:一是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开发策略;二是作为一种课程管理制度的变革;三是作为课程变革的一种新的模式;四是另外还有的界定强调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研究的过程;有的则强调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有的强调校本课程开发首先要重视学生的需求;有的则强调校本课程开发不能忽视社会需要。研究过程——具体研究内容•我们认同了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开发的一种补充”,并“作为学校特色构建的一部分”。它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校本课程在我国,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中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学校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其基本定位是非学术性或者说是兴趣性的,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指向,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仅是专家。而校本课程开发,从其本质上说是学校教育共同体在学校一级对课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所有活动。在我国,它是国家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在各中小学多年来实施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课程开发策略。研究过程——具体研究内容•关于发展:从世界范围看,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英等发达国家推动了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的兴起。•校本课程开发的3个发展阶段:一是兴盛时期(1970年至1980年),各国政府大力支持和鼓励校本课程开发,基层学校也纷纷响应。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二是回落时期(1980年以后),国家课程开发再次受到重视,校本课程开发相对走向低谷,进入回落时期。三是转型时期(1990年以来),由于社会变化节奏加快,学校课程的适应性问题再次引起广泛重视,新兴的课程议题不断涌现,要求学校及时做出反应。所以校本课程开发再次兴盛,并且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响亮口号。研究过程——具体研究内容•关于国外校本课程:我们主要研究了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校本课程开发信息。这些西方发达国家由于中央不集权,学校的课程决策权力大,为校本课程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加之长期的习惯是形成学校校本课程较为发达的缘由。但也有例外,法国是发达国家中,学校决策权最小的典型;日本到1999年才打破无校本课程的状态。•关于港台校本课程:我们比较了香港与台湾校本课程的异同。香港与台湾校本课程相同的是,都属于规定课程的拓展课程;不同的是,香港校本课程是从学科知识角度作延伸拓展,台湾校本课程是从学科实践的角度向外拓展。香港校本课程开发的拓展课程为直接拓展,取决于教师的人力资源,学校管理简便。台湾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拓展课程为整合拓展,综合了各学科的学习实践,作用于同一课程资源来展开课程学习活动,如典型的《我的校园》课程,描写校园是语文科的实践学习、描绘校园是美术科的实践学习、制作校园模型是美劳科的实践学习、统计学校的各种数据和测量尺寸及计算面积等是数学科的实践学习……,其课程开发依赖于校内外的条件资源与教师素质水平。看来台湾的校本课程开发思路要走得宽广些。案例一台湾校本课程开发的亮点立足学校周边环境,优化整合乡土资源例1:台湾高雄中州国小,地处岛屿,四面环海,居民世代以捕鱼为生,普遍教育程度不高,民风保守。但该校在研究学校生存地理位置后,将自己的校本课程定义为渔村特色,结合乡土和环境两大主题,打造出了“海岸守护神”的一系列校本课程,其中包括海洋族群生态、海边植物生态、旗津地理景观、船与产业发展、中州社区文化、沙滩体育活动。各学年老师根据年级特点,将这门课程纳入各自的教学计划中,将校本课程有机的与国家课程进行了优化整合。例2:花莲县大兴国小提出学校愿景是“阅读探索关怀心,生生不息嘉罗兰”。在这个愿景下,大兴国小的校本课程就围绕着“立足学校,探索社区”“大兴今昔,鉴古知今”“终身学习,再造大兴”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学校通过对社区的人文地理历史环境的学习和介绍,结合设计了一些家长参与的亲子互动游戏,使这门课程朝气蓬勃,也显得十分意义深远。案例二台湾校本课程开发的亮点小处着眼,放眼社会,联系现实台湾校本课程的开发往往从一点入手,引领全局。这不但使学校校本课程特色鲜明,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深挖教材,目标执行明确,具有开拓创新的思维。而且通常这关键的一点在课程的开展中,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例3:台北市华江里国民小学四年级的校本课程《画我华江里地图》,从怎样认地图到认读华江里地图,了解华江里的社区人文历史环境;如何用四种不同的方式绘制地图;如何在地图上进行标识;如何美化地图。当课程结束的时候,每个参与的学生不但对自己所生活的社区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同时也掌握了认读地图和绘制地图的能力。研究过程——具体研究内容•关于国内校本课程:我们研究了在各个课程改革实验区中小学对校本课程开发不同程度的尝试与探索情况,尽管在理论研究上还有不同的观点,但在现实层面,涌现了许多可喜的案例,如江苏锡山、湖南长沙、河南金水、辽宁大连、浙江余杭、湖北武昌等课程改革实验区都创造出了许许多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典型经验。现在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大体情况有以下几种:一是许多地方不重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