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民歌赏析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高乐引言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歌曲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题材和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和表现风格,是广大劳动人民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逐步积累发展而形成的。它是少数民族劳动人民千百年生活历程的真实写照,是少数民族劳动人民情感、心理以及审美趋向的真实流露。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民歌一、界定与分类二、功能与特征三、代表性歌种一、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民歌的界定与分类1、界定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歌曲是中国少数民族人民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并口头流传于日常生活中的歌唱艺术形式,可简称为中国少数民族民歌。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民歌是指主要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中的民间歌曲。2、分类(民间分类和学术分类)•民间分类民歌在不同的民族,各有其传统的分类方法。其中,有的民族依据歌词格律分为鲁体、谐体、自由体;有的根据民歌的节拍节奏形式划分为长调、短调等;有的根据民歌歌曲内容和歌唱场合分为“图林·道”和“育林·道”;有的按照声部组织形式和演唱场合分为“嘎腊”和“嘎劳”;有的按照流行地区分为“西道民谣”、“南道民谣”和“中部民谣”等等。2、分类(民间分类和学术分类)•学术分类由于,从学术的角度看,有些少数民族对民间歌曲的分类尚未成熟,仍存在不完备之处。为了使以后的研究更加的严谨系统,学界在借鉴少数民族民间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了较为科学的分类。一般地,学界公认的少数民族民间歌曲的分类,是以体裁形式和声部织体这两个方面为分类标准。学术分类•根据少数民族民歌的体裁形式,可将其分为情歌、劳动歌、叙事歌、娱乐歌、礼俗歌、狩猎歌、牧歌、赞歌、宗教歌、儿歌或摇儿歌等等。•根据少数民族民歌的声部织体,主要将其分为单声部民歌和多声部民歌。二、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民歌的功能与特征1、功能1)少数民族民歌具有继承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作用。如:彝族《梅葛》、苗族《古歌》、瑶族《盘王歌》、哈尼族的《开天辟地歌》、景颇族《木瑙斋瓦》、独龙族《创世纪》、瑶族《密洛陀》、黎族《人类的起源》等2)少数民族民歌具有传情达意的社交作用。如:壮族“歌墟”、苗族“游方”、仫佬族“走坡”。还有,在寨子的歌堂、公房中对唱歌曲等1、功能3)少数民族民歌具有传授知识的教育作用。如:侗族歌班,儿童从6、7岁开始学唱歌曲直至20岁以上,通过民歌获取或教授一般的知识、伦理道德、农作知识等。4)具有的铭刻人生历程的仪式作用。人有四个重要人生阶段:出生、成人、婚姻、死亡。这四个阶段的人生礼仪歌曲,配合特定的民族风俗仪式,完成这些重要阶段的人生礼仪。如:傣族的《接子歌》、广西壮族男子18岁成年时所唱的《18岁之歌》、蒙古族的婚礼歌等等。5)具有抒情愉悦的娱乐作用。无论是少数民族还是汉族,民歌都有一个重要的功用,就是娱人。无论是自娱还是他娱,都为少数民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的欢乐。2、特征1)具有非常强的即兴性。即兴性是表现民间歌手才情的主要途径。在少数民族民歌中,无论是曲调还是唱词,就有很强的即兴性。2)具有歌舞不分相伴一体的特点。如:藏族的多种歌舞,果谐、堆谐等。3)具有自拉自唱、自弹自唱的唱奏结合的特点。如:藏族弹唱、侗族牛腿琴弹唱等。三、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性歌种——单声部民歌1、土家族——哭嫁歌•哭嫁歌又叫伴嫁歌、送嫁歌,是一种民间风俗歌曲。土家族的风俗以是否会哭嫁来衡量女子的才德。因此,离婚期越近,出嫁的新娘子直至哭到嗓子嘶哑,两眼红肿,方被认为是贤德女子。•其艺术特征是:哭嫁歌的歌词内容包括辞别祖宗、感谢父母养育之恩、表达姐妹依恋之情,或埋怨父母包办婚姻、斥骂媒人、诉说做媳妇的苦楚等。土家族的哭嫁歌虽然要唱很长时间,但音乐结构只有一个较长的乐句的多次反复。在反复中,因歌词的变化而旋律略有变化,但旋律的基本轮廓及终止音不变,每句均由高音级进下行,句尾有时加进呜咽与抽泣声。歌唱形式有一人哭唱和两人哭唱两种。两人哭唱时,出嫁的姑娘先唱,陪哭人在一旁劝慰,歌声从句尾插入,两人的歌唱一起一落,很自然地形成模仿式多声部音乐。2、苗族——飞歌•飞歌是苗族的一种山歌,只在山野及田间歌唱,主要流行在云南、湖南、贵州一带的苗族地区。在不同地区,对飞歌也有不同的称谓,如:黔东南和黔西北一带叫作“喊歌”、“吼歌”、“顺路歌”,湘西地区称之为“韶唔”,即高腔之意等。•其艺术特征是:其曲调高昂,气息悠长,节奏宽广自由,句内常有滑音级进,句尾惯用甩音,并终止于高昂的呐喊声中。飞歌的歌词内容题材广泛,有生产劳动歌、季度时令歌、迎送客人歌和情歌等。飞歌不分男女老幼均喜演唱,演唱时,常有二人一同歌唱,歌唱时女用真声,男用假声。•在节日及农闲时举行的传统风俗性活动“游方”中,飞歌是苗族青年们相互交往与表达爱情时喜唱的曲调。3、彝族——四大腔•“四大腔”产生于云南建水、石屏一带的彝族尼苏支系中,并与青年男女的传统风俗性活动“吃火草烟”有着密切的关系。“四大腔”是《海菜腔》、《山药腔》、《四腔》和《五山腔》的总称,分别流传于尼苏人居住地的4个区域,是四种不同的声腔和套曲形式。•其艺术体征是:“四大腔”具有篇幅长大、结构严谨、内容丰富、曲调悠长深沉、演唱技巧较高等特点,是彝族民间音乐中艺术水准较高的品种。“四大腔”旋律有悠长的歌唱性与简洁的叙述性两种不同风格,两种曲调或交替出现,或交织在一起。所唱题材十分广泛,往往围绕爱情内容,并涉及到各种自然景物和生活琐事。歌唱时真假嗓相结合,有独唱、齐唱及一领众和等多种歌唱方式。4、佤族——玩调•玩调,佤语称为“咯格来”,又分为“跳调”(边唱边舞)和“唱调”(只唱不舞)两种,主要流行于云南省西盟、沧源地区。演唱的场合多在房前空地或村寨晒场,演唱的时间多在节日、喜庆及重要宗教活动中,平时也可自娱。如在夜间演唱,则多围篝火载歌载舞。唱词内容包罗万象,有生产劳动、民间传说,生活习俗等多方面内容,有的还带有游戏式的内容。•在西盟地区,常见的是“跳调”的形式。。其演唱形式多为领唱、齐唱,每一段多都是由慢到快的变速演唱,音乐多为上下句结构。歌时围成圆圈,并伴有前倾弯腰、跺脚、踢腿等动作。•沧源地区的玩调多用同一个速度不变,较少使用变速演唱。音乐结构常用乐句异头同尾的多次反复。歌唱时常排成两排,并伴有踢腿、拍手等动作。•佤族玩调中代表性的歌曲有《江三木罗》、《辣子调》(跳调)、《芭豆花开》(二声部轮唱)、《危岩》(三声部轮唱)等等。四、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性歌种——多声部民歌1、侗族——大歌•大歌在侗语中叫“嘎劳”或“嘎玛”,是一种集体演唱的、结构庞大的民间多声部歌曲。大歌主要流行于侗族南部方言区的贵州、广西、湖南等地区。侗族大歌有很多种的分类方式,依据声部组合形式可分为男生大歌、女生大歌、童声大歌三大类;依据地域可分为“滴洞男生大歌”、“六洞女生大歌”、“三龙大歌”、“九洞大歌”等等。现在,普遍认为侗族大歌有鼓楼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礼俗大歌、戏曲大歌等。•其艺术特征是:侗族大歌是一种多段体的合唱歌曲,一般包括歌头、主体、尾声三个独立又相连的段落。和声进行常用大小三度或纯四、纯五度,二度音程也较长出现。唱词一般遵循一定的格律,均以偶数为主。2、哈尼族——《梯玛·吾处阿茨》•《梯玛·吾处阿茨》直译“大声唱的栽秧情歌”,属于山歌类。是哈尼族的八声部民歌,现存于云南红河县阿扎河乡普春村哈尼族村民中。演唱形式为自由呼应式,由拉比(箫)、腊核(小三弦)伴奏。平时在亲属或长辈面前不能演唱情歌,但是在栽秧季节,可打破禁忌,男女老少可在山野中演唱情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