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经济思想史复旦大学经济系孙大权sundaquan@fudan.edu.cnzgjisxs@sina.com密码:201420142教材叶世昌:《古代中国经济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叶世昌:《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叶世昌、孙大权、丁孝智:《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1840——1949)》,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3主要参考文献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简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赵靖:《经济学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赵晓雷主编:《中国经济思想史》,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王珏主编:《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40年》(共5册),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2000年。张卓元等著:《新中国经济学史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4考核平时成绩:出勤率;课堂回答讨论问题;中国经济思想史原著读后感(2000字左右),三者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核:当堂开卷,占总成绩的70%。5中国经济思想史大纲第一篇:古代中国经济思想(先秦至1840年)传统经济思想的特点道德、法律与经济——义利论生产论:重本抑末论、分工论、人口论交换论:货币论、分配论:均富论、均入论、均地论、赋税论消费论:黜奢崇俭论、奢侈论政府对经济的作用:轻重论、善因论6第二篇:近代中国经济思想(1840——1949)学习西方与固守传统、三派经济学与四种思想经济模式选择以农立国与以工立国工业化道路控制人口与鼓励人口货币改革土地分配、财政改革节俭论对外经济关系7第三篇:现代中国经济思想(1949——2012年)计划经济时代的经济思想苏联模式的传入、现代经济学的消亡毛泽东的理想、陈云的务实、春桥思想顾准、孙冶方、马寅初、陈振汉、薛暮桥政治与经济:政治挂帅与物质利益政府与市场:有计划按比例与价值规律工业化战略:赶超与平衡、国强与民富8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思想苏联模式的终结、现代经济学的复兴邓小平的猫、陈云的鸟笼吴敬琏、厉以宁、张维迎、林毅夫、茅于轼、程恩富计划与市场、公平与效率产权改革、价格改革、国企改革、政府改革三农问题、对外开放9学习中国经济思想史的意义博古通今、鉴往知来、继往开来。知今必自古,谈古必及今。熊彼特:为什么要研究经济学史一、没有理论历史的理论,缺乏方向和意义。二、可以从科学史的研究中得到新的灵感三、能够告诉我们更多的人类思维方法四、经济学的成果很可能被遗忘,后来者不一定优于先前者,挖掘历史宝库。经济学中国化与创立“中国经济学”的需要10叶世昌:增加对国情和经济学现状的了解。中国古代有丰富的经济思想,代代相传,形成了中国人看经济问题的特有角度和思想方法。到近代受到西方的影响,中国传统的经济思想逐步向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向转变。后来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又产生了主张实现社会主义的经济思想。外国经济理论的传入,不可能使中国的经济思想完全变成同外国一样的经济思想。这里有一个中国特色的问题,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原来有哪些重要经济思想,后来又如何演变,从中可以发现今天中国的经济观念中的历史影子。有了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加深对中国经济学现状的了解,对引进西方经济学如何使其适合中国的实际会有一个更恰当的想法。11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发展陈焕章:《孔门理财学》1911年唐庆增:《中国经济思想史上》1936年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3册,1962、1963、1981年叶世昌:《中国经济思想简史》3册,1978、1980、1983年。赵靖:《中国经济思想通史》5册,1991,2004年,巫宝三:《中国经济思想史资料选辑》7册,1959,1985,1996年等.张卓元等著:《新中国经济学史纲》,2012年。12复旦大学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叶世昌:《古代、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国货币理论史》陈绍闻:《中国古代经济文选》、《中国近代经济文选》吴申元:《中国人口思想史稿》张熏华;《社会科学争鸣大系: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卷》李洁明:《从马克思到邓小平——当代中国经济理论的演变》张军:《不为公众所知的改革:一位经济学家的改革记述》徐培华:《市场经济的义利观:市场经济与义利思想》马涛:《儒家传统与现代市场经济》博士生:钟祥财、戴金删、李向民等13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方法中国古近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各派叶世昌:中国经济思想本身是什么,来龙去脉如何。胡寄窗:探寻中国经济思想宝库,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光辉成就59项。赵靖:从批判封建主义经济思想三大教条,到“富国之学”。为当今政治服务。研究方法:实事求是,前后左右法,为理论经济学服务。第一,经济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方法相结合,经济学的问题意识,历史学的求真方法第二,前后左右法,即对思想的“前后”探源溯流,对思想的“左右”论敌与论友比较分析,并将思想与时代背景相联系。第三,“笨功夫”。经济思想=经济意识形态+经济分析1415意识形态分析的框架16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的相互作用——外适应意识形态内部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内和谐经济思想=经济意识形态+经济分析经济意识形态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部分17第一篇古代中国的经济思想中国固有的经济思想,特点:政治、伦理思想的附庸——安定重于富裕(不患贫而患不安)贵义贱利重本抑末黜奢崇俭不患寡而患不均发达的古代经济思想:分工、价格、货币、财政等18第一讲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核心(政治、伦理与经济思想)——义利论一、求利动机,经济人假设,财富观二、对欲望的约束和利用,绝欲、纵欲,节欲:道德约束、法律约束、宗教约束。三、理想社会,经济发展观政治经济不分,思想家为政治和道德学家。如孔子、老子等。“贵贱”既是政治术语,又是经济术语。19一、人的求利本性:不同的人性假设道德人:儒家、墨家功利人(经济人):法家、墨家自然人:道家20一、人的求利本性——儒家儒家,孔子:部分人为经济人,部分人为道德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子张问从政,《论语·尧曰》)。“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论语·子罕》)。21孔子学说的结构22孟子:性善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子上》人人皆为道德人。人皆可为尧舜。贬斥“利”:“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zhi)之徒也。”(《孟子·尽心上》)道德与物质同样重要:“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也,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孟子告子》23孟子思想影响: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三字经》。毛泽东《送瘟神》,“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比较——亚当斯密:人人具有同情心,同时又有求利本性。仁爱和自我利益同是行为的动力,二者结合起来。科斯:“市场的最大优势是它能用自我利益的力量弥补仁爱的微弱,平衡仁爱的偏宠,使那些没有名气、缺少魅力、地位低微之人的需要得以满足。”《现代经济学的历程》第22页。24荀子:“人之情,食欲有刍豢(chuhuan),衣欲有文绣,行欲有舆马,又欲夫余财蓄积之富也,然而穷年累世不知足,是人之情也。”(《荣辱》)“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而争夺生而辞让亡焉。”《性恶》“欲多而物寡,寡则必争矣。”《富国》人性本恶,性善是后天教育的结果。凡人有所一同: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好荣而恶辱等。甚至“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也是“人情之所同欲”(《荣辱》)。25董仲舒“天之生人也,使之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义之养生人大于利。”(《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物之于人,小者易知,大者难见,“无怪民之皆趋利而不趋义也”。“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夫皇皇求财利常恐乏匮者,庶人之意也;皇皇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大夫之意也。”“仁人”应做到“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汉书·董仲舒传》)26理学:儒释道三教合流朱熹:学生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朱熹答“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语类卷十三》。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将义利和天理、人欲联系起来,义是天理之所宜,利心是人欲之私。义利只是个头尾。“君子……只理会个义,却不曾理会下面一截利。小人却见得下面一截利,却不理会事之所宜。“利是那义里面生来底,凡事处制得合宜利便随之。”(《朱子七经语类》卷四)义利之分乃人禽之异。“君子小人之大辩,人禽之异,义利而已矣。”(王夫之《读通鉴论卷18·宣帝》)27人的求利本性——墨子墨子的利他论。兼相爱,交相利。人分二种,别士——人、我有别;兼士——人、我无别。损人利己,天下大乱:“子不爱父,亏(损)父自利;弟不爱兄,亏兄自利;臣不爱君,亏君自利。”盗贼、大夫、诸侯都是如此,则天下乱像利己一样利他,则天下治。兼相爱,交相利之法:“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样就会出现“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墨子·兼爱上》)的治世。28墨家学说的结构29如何实现:只要国君倡导喜欢,不难实现。“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哉,特士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改造人性,创造“新人”;梁启超:墨子=中国的马克思胡寄窗:儒家以伦理去规定利,而墨家则以“利”去规定伦理。互利—自利墨子:互利——自利;斯密:自利——互利市场原则即是:交相利,兼相爱。墨子:自利的人性可以改造为利他的人性人人自私自利——天下大乱;人人兼爱——天下大治;儒家的仁爱=有差别的爱;墨家的兼爱=无差别的爱。意义:批判现实社会,反映了平民阶层的愿望;但它是难以实现的空想。3031人的求利本性——法家法家:商鞅的名利论商鞅完全否定儒家道德观,称礼、乐、仁、义为虱子。人人都追求名利:“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佚,苦则索乐,辱则求荣,此民之情也。”(《算地》)“民之于利也,水之于下也,四旁无择也。”(《君臣》)“故民,生则计利,死则虑名。”(《算地》)“民之欲富贵也,共阖(he)棺而后止。”(《赏刑》)。要把人民求利的欲望引导到一个方向,称为“利出一空”:“利出一空者,其国无敌。利出二空者,国半利。利出十空者,其国不守。”(《靳令》)利出于地,名出于战。32《管子》的义利论认为人的道德受经济条件决定:“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牧民》)同时又提出“国有四维”,为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人的本性:趋利避害。“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其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续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渔人之入海,海深万仞,就彼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故利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渊之下,无所不入焉。故善者势利之在,而民自美安,不推而往,不引而来,不烦不扰,而民自富,如鸟之覆卵,无形无声,而唯见其成。”(《禁藏》)君主要做到“圉(禁)之以害,牵之以利”。33韩非的自利论:人人都是自私自利的,所有社会关系都是利害关系。父母子女:“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故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也。”(《六反》)“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重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难一》)。医生病人:医生“吮(shun)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备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