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1目的为规范各项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强化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加强对事故隐患的管理和整改,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安全,维护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稳定、健康发展,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级安全生产检查,以及各类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与管理。3定义本制度所称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违反安全生产法规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或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设备设施危险状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a)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1)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班组或部门就能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2)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局部停产,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公司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b)事故隐患范围:1)危及安全生产的不安全因素;2)导致事故发生或扩大的生产设施、安全设施隐患;3)可能造成职业病、职业中毒的劳动环境。4检查和整治责任公司各级人员按规定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活动。a)办公室负责牵头组织开展公司层面的检查与整治工作,并负责督办全公司范围的隐患整治工作,每月不少于一次;分管安全生产领导负责督导,并原则上要求做到带队检查和现场指导;业务分管领导负责督办分管业务范围的隐患整治工作,主要领导根据相关规定参与检查和指导整治工作。b)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开展部门层面的检查与整治工作,并负责或指定专人督办内部隐患整治工作,每月不少于一次;分管领导根据相关规定参与检查和指导整治工作。c)一线层面的检查与整治工作根据岗位责任制规定开展,部门分管领导、主管人(班组长)负责督办隐患整治工作,部门负责人根据相关规定参与检查和指导整治工作。5检查范围和整治内容检查和整治的主要内容:a)检查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整治责任未落实和落实不到位情况;b)检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健全情况,堵塞制度漏洞;c)检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整治制度未执行和执行不到位情况;d)检查储存粮油、物资安全情况,消除不安全因素;e)检查安全生产设施设备完好情况,整治设施设备缺失和失管情况;f)检查安全生产应急物资完备情况,整治物资缺失和失管情况;g)检查行为规范情况,整治不规范行为;h)检查安全生产措施落实情况,整治无措施和措施不力情况。6检查方式和内容a)公司按规定开展日常、季节性、专业性、节假日和不定期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活动。b)日常安全检查以各职能部门根据制度规定和要求自行组织开展,以查违章、查隐患、查管理为主要内容。c)季节性安全检查由各职能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安全员进行检查。1)春季安全检查,以防雷、防静电、防倒塌、防跑冒滴漏及防火为重点检查内容;2)夏季安全检查,以防汛、防暑、防爆、防人身伤害为重点检查内容;3)秋季安全检查,以防火、防爆、防冻、保温为重点检查内容;4)冬季安全检查,以防火、防爆、防冻、防滑、防毒为重点检查内容。d)专业性安全检查由办公室组织技术人员、安全员和各部门主要领导进行联合大检查,每月检查一次。专业性安全检查以下列检查为重点内容:1)检查防火、防爆、用火管理及消防设施;2)检查安全设施、人身安全、劳动保护器具、通风、除尘、噪声等;3)检查防爆、防触电、防雷、防静电接地、防雷接地等;4)检查锅炉、压力容器、各种气瓶、特殊工种及用具等;5)检查设备、仪表、安全联锁、报警仪器、安全状况;6)检查工艺操作、跑、冒、滴、漏、堵、串等;7)检查运输车辆、开停工等安全状况;8)检查文明生产、环境卫生等。e)节假日安全检查由办公室组织技术人员、安全员进行公司级检查,各部门、班组开展自查。重要节假日(如: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前,为保证节假日期间的安全生产,应进行安全检查。节假日安全检查重点内容:1)生产原料、燃料、辅助原料及备品准备情况;2)易燃易爆物品的存放保管情况;3)贮存易燃、可燃易爆物料罐区的防火和安全保卫情况;4)假日生产安全措施的安排落实情况;5)劳动纪律、操作规程的执行以及节前安全教育情况;6)各类设备的安全运行以及隐患整改情况;7)节假日值班人员的落实情况。f)不定期安全检查根据情况临时安排,但新、改、扩建装置运行、试运、投产验收和装置开停工前、检修后,以及临时性专业检查和生产出现问题时必须进行安全检查。g)各级各类安全检查,必须认真做好记录,对检查出的隐患进行登记,落实整改措施进行治理。7隐患治理1)事故隐患治理项目实行分级管理。办公室负责建立治理完成情况和效果考核验收等管理档案,并负责日常的隐患治理项目的监督检查及备案工作;各部门负责对所管辖范围内的事故隐患治理项目进行全面的组织实施,按计划完成,并做好治理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安全主管领导对事故隐患的整改负首要责任,技术负责人应对事故隐患整改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负责。2)对各类事故隐患的整改执行“四定”(定整改方案、定资金来源、定项目负责人、定整改期限)和“两不推”(班组能解决的不推给部门,部门能解决的不推给公司)原则。3)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逐项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按部门、班组两级管理逐项落实整改措施,能整改的立即整改,不得拖延;对限于物质或技术条件不能立即解决的事故隐患,应开具“事故隐患整改通知书”下达给隐患所属部门或班组,并对隐患进行登记建档,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4)对不能及时整改的事故隐患,有关部门除要采取或落实风险消减措施,做好事故防控工作外,还要列入技术措施、安全措施和检修计划限期解决,并及时上报公司办公室,由办公室负责监督执行。5)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6)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部门负责人或有关人员组织整改。7)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制定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并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部门和人员;——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8)治理项目竣工验收:——已竣工的隐患治理项目经试运转基本正常后的2个月内,报请公司办公室会同资产管护部组织考核、验收,提出竣工验收报告,填写竣工验收表,建立竣工档案;——项目验收合格后,由科室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组织操作人员学习,转入正常维护管理。9)各部门在每月5日前,将上月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汇总报办公室,办公室于每月10日前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表报公司领导。重大事故隐患还应报告以下内容:——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隐患的治理方案。10)各部门要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严格落实公司“三防”工作预案,将自然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11)隐患排查治理要突出重点、消灭死角,抓住重要设备、重要环节、重点时期,坚决遏制重大事故的发生。12)隐患排查治理应实施公示制度,将事故隐患名称、整改期限、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公之于众,以便群众监督。13)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事故隐患的管理工作,落实责任。安全生产检查小组依据发现事故隐患的难易程度、隐患危险性大小、发生事故的后果严重程度及事故隐患处理情况等内容,进行综合评定,对发现重要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进行不同程度的奖励,同时对不认真进行事故隐患整改而酿成事故的,要依据有关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罚。14)公司应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和发动职工主动发现、排除和举报事故隐患。对发现、排除和举报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给予物质奖励和表彰。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未履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职责,致使事故隐患得不到治理的,根据事故隐患性质和《安全生产奖惩考核制度》给予处罚。15)本制度与上级规定有抵触的,执行国家或上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