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心理现象又称为()。A心理规律B心理活动C心理过程D个性心理2、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的科学。A心理过程B心理现象C个性心理D认识过程3、心理现象主要包括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A心理过程和意志过程B心理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C个性心理和认识过程D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4、个性心理是通过()形成并表现出来的。A认识过程B心理过程C意志过程D情绪、情感过程5、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是于1879年创建于()。A美国B英国C俄国D德国6、在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内容是()。A意识B信念C性格D理想7、个性心理特征的构成成分是()。A认识、情感、意志B感知、记忆、思维C能力、气质、性格D情绪、情感二、判断题1、心理过程就是认识过程。()2、心理现象是十分复杂和丰富多彩的,因此也是神秘莫测的。()3、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主要靠估计和猜测。()4、心理学的全部内容就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和意志。()[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B3、D4、B5、D6、C7、C二、判断题1、×2、×3、×4、×第二章心理实质一、选择题1、司机在看见“减速慢行”的标志后马上放慢车速,这是()。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C操作性条件反射D无条件反射2、新生儿生下来遇冷空气就哭,这种反射是()。A经典性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C非条件反射D条件反射3、有机体的一切心理活动从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A反馈B反应C反映D反射二、判断题1、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因此,有怎样的客观现实必定会产生怎样的心理。()2、一个人专心学习时往往对周围的事物“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这种现象是负诱导。()3、第二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4、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活动是反射,因此心理与客观现实之间并无直接联系。()5、成语中“望梅止渴”属于第一信号系统。()6、谈梅生津、望梅止渴都是条件反射。()7、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8、潜移默化是无意识的作用。()9、心理是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心理意识的复杂性主要取决于人的参加实践活动的丰富性。()[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C3、D二、判断题1、×2、∨3、×4、×5、×6、∨7、∨8、∨9、∨第三章注意一、选择题1、注意是一种()。A独立的心理过程B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C个性心理特征D以上皆不是2、人在反映外界事物时多数事物处于()。A注意的中心B注意的边缘C注意范围之外D以上皆不是3、个人的意志努力与()关系密切。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以上皆不是4、注意周期性的变化称为注意的()。A起伏B分配C转移D以上皆不是5、()直接引起无意注意。A直接兴趣B学习动机C内容性质D具体任务6、有的学生听课时做小动作,这是注意的()。A转移B分配C分心D起伏7、下列哪个选项是注意稳定性的品质特点()。A广度B强度C时间D空间8、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注意品质是()。A转移B分配C分心D起伏9、用霓虹灯做广告是利用了人的()。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以上皆不是|||二、判断题1、无意注意就是没有注意。()2、当注意力不集中时,人们对当前感知的事物很难有清晰的认识,因此,注意是很重要的认识过程。()3、注意的稳定性意味着心理活动总是指向于同一对象。()4、注意的转移就是注意的分散。()5、“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指注意的分配。()6、一览无余、一目十行都说明人的注意范围很大。()7、注意的起伏是一种正常现象,能防止疲劳。()8、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课边做小动作,这是注意转移的表现。()9、稳定的直接兴趣是保持有意注意的重要条件。()10、刺激强度是保持有意注意的重要条件之一。()三、简答题1、简述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2、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3、教学中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C3、B4、A5、A6、C7、C8、C9、A二、判断题1、×2、×3、×4、×5、∨6、∨7、∨8、×9、×10、×三、简答题1、一是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包括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对比、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等;二是主体的主观状态:包括个体的需要和兴趣、个体的情绪状态、个体的期待作用、个体的知识经验等。2、1)加深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理解;2)合理地组织活动;3)培养稳定的间接兴趣;4)用坚强的意志与干扰作斗争。3、1)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A优化教学环境,防止干扰因素;B教学内容要丰富、新颖,富有吸引力;C教学方法要生动活泼。2)充分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A明确学习的目的与任务;B正确组织教学活动;C加强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和训练。3)充分利用有意后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4)充分利用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的相互转化的规律组织教学。第四章感觉与知觉一、选择题1、()是比较简单的心理过程。A思维B情绪C能力D感觉2、感觉属于()。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C个性倾向性D个性心理特征|||3、下列哪一种感觉属于外部感觉()。A运动觉B肤觉C平衡觉D内脏觉4、下列哪一种感觉属于内部感觉()。A嗅觉B肤觉C味觉D机体觉5、感觉适应表现为感受性的()。A提高B降低C提高或降低D以上都不是6、视觉的明适应是感受性的()。A提高B降低C提高和降低D以上都不是7、看到一面红旗,这时的心理活动是()。A感觉B记忆C知觉D视觉8、观察实质上是一种()过程。A记忆B知觉C想象D以上都不是9、能够察觉出两个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的能力,叫做感觉的()。A绝对感受性B差别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绝对感觉阈限10、知觉时把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这是知觉的()。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11、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指的是社会知觉中的()。A刻板印象B首因效应C近因效应D晕轮效应12、甜甜的话语,轻快的音乐,体现的是感觉的()现象。A代偿B对比C适应D联觉13、军事上的伪装是运用了知觉的()。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二、判断题1、感觉对比是指相同的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某一分析器而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2、当人的某种感觉失缺后,可以用其他的感觉来补偿。()3、感觉和知觉是没有联系的两个独立的心理过程。()4、在相对固定的背景下,活动的事物容易被感知。()5、人的感受性是天生的,它并不能随生活实践的增多而改变。()6、知觉的对象和背景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相互转换的。()7、人的感觉器官只能接受特定的刺激的作用,否则就不进行反应。()|||8、人的感受性是由感觉阈限来衡量的,它们之间成正比关系,感受性好,感觉阈限就大。()9、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觉其臭,这种心理现象称为适应现象。()10、下雨时,我们把落下的一个雨点看成一条线,这是一种错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A3、B4、D5、C6、B7、C8、B9、B10、B11、D12、D13、D二、判断题1、×2、∨3、×4、∨5、×6、∨7、×8、×9、∨10、×11、×第五章记忆一、选择题1、记忆过程包括下列基本环节()。A保持和遗忘B识记、保持和遗忘C再认和回忆D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2、()记忆是人类特有的记忆形式。A逻辑B形象C情绪D运动3、()记忆对人类的学习和工作最为重要。A瞬时B短时C长时D以上都不是4、追忆是()回忆的一种形式。A有意B无意C有意和无意D以上都不是|||5、记忆后()回忆效果好。A立即B适当延迟C尽量延迟D以上都不是6、一般地说,学习程度在百分之()时,记忆效果最好。A100B125C150D2007、记忆的品质有四个,其中最重要的是()。A敏捷性B持久性C精确性D准备性8、学习较长的系列材料时,材料的开端和末尾部分一般遗忘较少,而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由于()造成的。A倒摄抑制B外抑制和超限抑制C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D消退抑制9、当过去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我们能够识别出来的心理过程叫()。A再认B再现C联想D回忆10、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表明应进行()。A多样化复习B及时复习C合理分配复习时间D过度学习11、由“骄兵”想到“必败”属于()联想。A因果B相似C对比D关系二、判断题1、在记忆中,我们能够再认和回忆过去的事物,主要是依靠记忆表象来实现的。()2、一般情况下,意义识记的效果优于机械识记,因此,机械识记是没有意义的。()3、无意重现是没有预定目的的,无缘无故地发生的。()4、一般情况下,学习材料的数量越多,识记的效果越好。()5、在复习中集中复习的效果优于分散复习的效果。()6、在保持过程中,保持的内容只会发生量的变化,而不发生质的变化。()7、记忆的研究表明,遗忘进程先快后慢,遗忘的速度是均衡的。()8、学习较长的系列材料时,材料的开端和末尾部分一般遗忘较少,而中间部分遗忘较多。()9、过度学习超过150%时,记忆效果并不继续上升。这是因为超限抑制的问题。()|||10、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性越高,出现倒摄抑制的可能性越大。()11、意义识记是指对有意义材料的识记。()12、两种学习材料完全相同时不产生倒摄抑制,完全不同时倒摄抑制最大。()13、表象是从感知到思维的中间环节。()[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A3、C4、A5、A6、C7、C8、C9、A10、B11、A二、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第六章思维和想象一、选择题1、通过想象在头脑中产生的新形象,不是记忆的简单重现、而是对()的重新改组和重现。A知觉B语词C表象D以上都不是2、一种与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称为()。A表象B再造想象C梦D幻想3、()与创造思维密切联系着,它是人类创造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A再造想象B睡眠C创造想象D理想4、在人脑中把事物或对象分解成各个部分、属性或特征的思维过程称为()。A分析B综合C比较D抽象5、研究表明,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的关系是()的动机,有利于问题的解决。A低强度B中等强度C高强度D零强度6、3岁前的思维主要是()。|||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C动作思维D情绪思维7、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是()。A抽象思维B直觉思维C发散思维D集中思维8、在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其关键的步骤是()。A发现问题B分析问题C提出问题D验证假设二、判断题1、思维活动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越是困难的问题越能引起学生的思维。()2、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成正比。()3、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时,运用变式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分化概念。()4、思维灵活的人容易人云亦云,随波逐流。()5、想象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反映的一种形式。()6、学生演算一道数学难题,进行一题多解是试探,这种心理状态是聚合思维。()7、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情况。()8、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其外延也越大。()9、小学生扳着手指算数,说明其思维是形象思维。()10、想象具有超现实性,没有相应的感知材料同样能产生想象。()11、定势又叫心向,它是指对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它只能影响对问题的解决。()12、看小说时,头脑中会构成小说中描写的人物形象,这种心理过程叫创造想象。()三、简答题1、解决问题分哪几个阶段?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2、创造性思维分哪几个阶段?其条件有哪些?应该怎样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D3、C4、A5、B6、C7、C8、A二、判断对错题1、×2、×3、∨4、×5、∨6、×7、∨8、×9、∨10、×11、×12、×三、简答题1、解决问题的阶段:|||1)提出问题;2)明确问题;3)提出假设;4)验证假设。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1)感知材料的呈现与组织形式;2)功能固着;3)定势的作用;4)动机强度;5)迁移的作用;6)个体的情感与个性品质。2、创造性思维的阶段包括:1)准备阶段;2)酝酿阶段;3)领悟阶段;4)验证阶段。创造性思维的条件包括:1)社会实践的需要;2)原型启发与联想;3)知识的积累和表象储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