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十三章我国健康与计划生育法规与政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三章我国健康与计划生育法规与政策(十三、我国健康与计划生育法规与政策)本章要点一、公共卫生法规与政策二、医疗服务体制法规与政策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法规与政策四、食品药品安全法规与政策五、计划生育法规与政策(一)公共卫生1.公共卫生体系建设2.疾病预防体制建设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机制建设(二)医疗服务体制1.城市医疗服务体制建设2.农村医疗服务体制建设考点:(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具备的条件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4.社区卫生服务的筹资与补偿机制(四)食品药品安全1.食品安全法规与政策2.药品安全法规与政策(五)计划生育1.计划生育法规与政策的一般规定2.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办法考点续一、公共卫生法规与政策公共卫生体系疾病预防体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机制1.主要内容•我国的公共卫生服务从中央辐射到省、市、县,并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农村卫生网络”•同时注重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慢性病调查、健康信息沟通与交流等全方位的公共卫生研究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增加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艾滋病和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适龄妇女“两癌”(宫颈癌、乳腺癌)检查等•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一)公共卫生体系3.发展健康服务业和提升健康素养(1)发展健康服务业包括三方面具体内容健康服务业的范围医疗服务、健康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目标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并形成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健康服务业的发展任务大力发展医疗服务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积极发展健康保险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支持发展多样化健康服务健全人力资源保障机制夯实健康服务业发展基础(2)居民健康素养提升①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我国健康素养从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三个维度提出居民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②健康素养促进的工作内容和主要活动工作内容包括树立科学健康观、提高基本医疗素养、提高慢性病防治素养、提高传染病防治素养、提高妇幼健康素养、提高中医养生保健素养6项。主要活动内容有大力开展健康素养宣传推广、启动健康促进县(区)、健康促进场所和健康家庭建设活动、全面推进控烟履约工作、健全健康素养检测系统等。2.疾病预防体制建设1234国家免疫计划职业病防治的法规与政策精神卫生工作的法规与政策艾滋病治疗与救助的规定①劳动者职业卫生保护权利:其一,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其二,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其三,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其四,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其五,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其六,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其七,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1)职业病防治法规与政策②职业病防护——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制订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③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职业病诊断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劳动者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本人居住地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诊断。在待遇方面,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给予适当岗位津贴。职业病病人的诊疗、康复费用,伤残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职业病病人的社会保障,按照国家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执行。职业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权利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1)职业病防治法规与政策重点人群心理行为干预:其一,重视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和预防。其二,加强妇女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研究与干预。其三,开展老年心理健康宣传和精神疾病干预。其四,加强救灾工作中的精神卫生救援。其五,开展职业人群和被监管人群的精神卫生工作。(2)精神卫生工作的法规与政策根据《艾滋病防治条例》,对医疗卫生机构的三项要求:(3)艾滋病治疗与救助的规定医疗机构应当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提供艾滋病防治咨询、诊断和治疗服务对确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将其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告知本人;本人为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应当告知其监护人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制定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技术指导方案的规定,对孕产妇提供艾滋病防治咨询和检测,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其婴儿,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咨询、产前指导、阻断、治疗、产后访视、婴儿随访和检测等服务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四条要求:(3)艾滋病治疗与救助的规定关怀救助教育救助生活救助生产与工作救助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组织领导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职能部门由国务院和军队有关部门组成,国务院主管领导人担任总指挥,负责对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国务院设立全国应急处理指挥部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相关工作4.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突发事件的监测与预警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技术和监督机构及其任务突发事件的分级和应急处理工作方案突发事件预防,现场控制,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度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国家建立统一的突发事件预防控制体系,其中,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系统,指定机构负责开展突发事件的日常监督并确保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别,制订监测计划,科学分析、综合评价监测数据。对早期发现的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依照规定的报告程序和时限及时报告。应开展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和应急知识的教育,对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开展应急处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和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在做好各种应急物资准备的同时,应当加强急救医疗服务网络的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救治能力。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系统应急预案启动前,就应当明确卫生行政部门、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等单位的职责和义务,以便各负其责,根据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做好应急处理准备,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应急预案启动后,突发事件发生地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有关的控制措施。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和执行包括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报告、应用、通报和发布等内容。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管理二、医疗服务法规与政策1.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2.完善基本药物制度3.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一)城市医疗服务体制建设(1)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2)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3)推进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到2015年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全科医生15万名以上,使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2名以上全科医生,每个乡镇卫生院都有全科医生。积极推进家庭签约医生服务模式,逐步建立全科医生与居民契约服务关系,为居民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4)促进人才向基层流动(5)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1.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1)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2)完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3)规范基本药物采购机制2.完善基本药物制度(1)落实政府办医责任(明确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目的和应履行的职责)(2)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3)控制医疗费用增长(4)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5)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6)开展医院管理服务创新(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持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7)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8)拓展深化城市公立医院改革3.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二)农村医疗服务体制建设1.乡镇卫生院建设两方面具体内容设置规划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统筹考虑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地理交通条件以及行政区划等因素,编制乡镇卫生院设置规划。基本功能乡镇卫生院以维护当地居民健康为中心,综合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等服务,并承担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卫生管理职能;承担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协助实施疾病防控、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卫生应急等任务;承担常见病、多发病的门诊和住院诊治,开展院内外急救、康复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提供转诊服务;受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辖区内公共卫生管理职能,负责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有条件地区可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2.乡村医生的职责(1)乡村医生(包括在乡村执业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主要为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2)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规定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中毒事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3)使用适宜药物、适宜技术和中医药方法为农村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将超出诊治能力的患者及时转诊到乡镇卫生院及县级医疗机构;(4)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填写统计报表,保管有关资料,开展宣传教育和协助新农合筹资等工作。3.村卫生室的设立和乡村医生的配置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设置1所村卫生室,人口较多或者居住分散的行政村可酌情增设;乡镇卫生院所在地的行政村原则上不设村卫生室。村卫生室可以由乡村医生联办、个体举办,或者由政府、集体或单位举办。乡村医生可在村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原则上每千人应有1名乡村医生,居住分散的行政村可适当增加;每所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执业。4.乡村医生的聘用和管理乡村医生聘用应当遵循“县聘、乡管、村用”的原则。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村医生的聘用、注册和管理工作。乡镇卫生院受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委托负责辖区内乡村医生的业务指导和管理,按照相关规定,与乡村医生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各自权利和义务。乡村医生必须具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证书,并在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并获得相关执业许可。5.相关政策与制度保障三方面具体规定乡村医生补偿政策(多渠道)对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合理补助。对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主要由个人和新农合基金进行支付。乡村医生各项补助经费实行预拨制,由县级财政部门直接将补助经费的80%以上按月拨付乡村医生,余额经考核后发放。乡村医生养老政策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参加新农保,支持乡村医生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规定领取养老金。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采取多种方式适当提高乡村医生的养老待遇,原则上年满60周岁的乡村医生

1 / 5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