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感受月亮文化月亮的象征意义◆母亲与女性:“太阳公公”“月亮婆婆”根据太阳运行周期制订的称为阳历(公历)根据月亮运行周期制订的称为阴历月之传说•一、吴刚伐桂•二、嫦娥奔月•三、朱元璋起义古老的传说布农族的月亮神话时代,天上有两个太阳,在天空照射大地,使大地没有昼夜之分,炙热的天气,让人类的生活不便。有一对夫妇在耕地工作,将睡着的婴儿稳稳放在树荫底下的石堆旁,并用棕叶遮蔽妥当。不料仍然被太阳活活晒死,变成蜥蜴躲进石堆缝里去。父亲知道这件事情,十分悲愤,发誓将太阳射下为孩子报仇踏上旅途之前,父亲事先在住家门口种了橘子树,就出发前往太阳上升之处,准备在太阳升空之前将它封死,射术精准的父亲果然射中太阳的一只眼睛,太阳的光芒顿时消失变成月亮,月亮闭着双眼,胡乱的伸手抓人,由于手掌太大,父亲从指缝中挣脱逃跑.由于一个太阳被人射伤成月亮,另一个太阳怕的不敢升空照耀大地,于是大地陷入一片漆黑,大家无法出外工作,更寻不到食物,生活非常的困苦。如果族人不得已一定要出门,都必须先投掷石头,由石头落地的声音判断前方是路还是深渊,一只出外觅食的山羌,被人们丢出去的石头击中头部,血流如注,山羌受不住疼痛,发出生气的吼叫声,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躲藏的太阳竟然被山羌的吼叫声,吓到空中重新照耀大地,人们又恢复正常的起居,但是山羌的额头从此留下一个美丽的疤痕。后来,月亮传授射日的父亲各种祭典的仪式及禁忌,例如:狩猎察及播种祭时不可贪吃甜食,否则会有荒年或打射不中猎物等;月圆时候要举行孩童祭,否则孩童会生病、死亡。父亲返回部落之后,开始教导族人办理祭祀事宜,当大家学会所有得祭典仪式,那棵橘子树已经长成大树。所以布农族有几个社群在进行祭典仪式的时候,都会以橘子树叶作为祭器。我国高山族的一则神话是这样的:天地间本来是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人们只能点火把来照明。也不知过了多少年,也不知是哪一天,突然间,特大的狂风把两个持火把的人吹上了天,天上就有了两个太阳。两个太阳轮流照耀着大地,照得人们无法合眼休息,庄稼也都被烧焦了。又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一位箭术高明的神箭手用强箭射中了其中的一个太阳,从此,它的光芒减弱,变成了月亮。高山族的另一则神话,说太阳和月亮是一对青年男女变的:为了替大地和人们寻找光明,他们两人走遍了天涯海角,最后飞上了天空,男青年变成了光芒万丈的太阳,女青年变成了温柔可爱的月亮。当你们抬头看月亮的时候,立刻就会发现,明亮的月亮上还有些不那么明亮的地方,它们比周围稍微暗一些,暗的程度也不一样。辉夜姬日本《竹取物语》讲述的是砍柴老翁,剖开竹子获得一个女婴的奇遇。短短三个月,女婴就成长为少女,她的美貌使所居之室,即使是夜晚,也被映亮。达官贵人爱慕她的轶丽才情,想方设法地求爱却一概碰壁。直到天皇出场,她依然冷淡地回绝,我非此世间人,君何苦恋妾身?辉夜姬的身世之谜也逐渐解开,原来她是自月亮流落人间的仙子!三年之后的八月十五,月宫天人捧着霓裳羽衣与长生不老药来迎接辉夜姬,她为天皇留下一封信与些许长生药,忘却此间的一切记忆,回到了天上。古希腊月亮女神:阿尔忒弥斯Arthemis,月亮和狩猎女神。她很漂亮,思维敏捷,做事果断,奔跑迅速。海神波赛冬的儿子奥赖温经常在打猎时碰到阿尔忒弥斯。两人很快就被对方的高雅潇洒和出神入化的猎技深深吸引住了。这一切,却使太阳神阿波罗很生气。他一狠心,想出了一条毒计,诱骗阿尔忒弥斯亲手射杀了奥赖温。最心爱的人竟然死在自己的箭下,阿尔忒弥斯一下昏倒了。这幕惨剧使宙斯也唏嘘不已。他收殓了奥赖温的尸首,把他升到天上化作猎户座。生前不能常相守,死后,他总算和自己的心上人——月神阿尔忒弥斯永远在一起了。“月到中秋分外明”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中秋的月亮无疑是最圆、最亮、最美、最牵动人心的月亮。●北京老北京的传统月饼有自来红、自来白和提浆月饼。提浆月饼是指月饼皮面的一种制作方法,说通俗点“提浆”就是熬糖浆,另外在皮面中还要加入一定比例的大油,以起到酥松的作用。有回民购买时,就把大油换成黄油。这种月饼的特点是皮酥、馅香,“老北京”中秋特爱吃。菜式上,八月秋高蟹正肥,中秋正是品尝螃蟹的时节,北京尤其讲究品尝醉蟹。●浙江杭州的莼菜鲈鱼烩之所以成为中秋家宴上的菜肴,不仅仅是因为这一时节的莼菜鲈鱼好吃,更是因为晋代张翰借思乡的“莼菜、鲈鱼”,弃官返回故里的史实,这一故事不仅成为千古美谈,并使莼菜成为思乡的象征。(莼菜是中秋家宴和八月时令菜羹。莼菜又称马蹄草、水菜,是水生宿根生叶草植物。莼菜的根、茎、叶不仅碧绿清香,鲜嫩可口,而且营养丰富。莼菜为春、秋二季皆可摘取,但以秋莼为多为好。)●福建福建人有中秋吃鸭子的习俗,因此时正是鸭子最肥壮的季节。福建人用福建盛产的槟榔芋和鸭子一起烧,叫槟榔芋烧鸭,味道非常好。●上海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日本人:日本人称中秋为“月圆”节,而且这样的节日有两个,农历八月十五之外,九月十三也是。虽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废除了农历,但是各地仍保持着中秋赏月的习俗,由于中秋节恰是各种农作物的收获季节,日本人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要举办专门的赏月会。孩子们还要到各地采摘野草当作吉祥物装饰家门。人们还会在东京的明治神宫观看精彩的歌舞表演。韩国人也非常重视中秋,这一天。人们要和家团圆,拜祭祖先。还国的政府、企业和商店中秋都会放假,一般少则3天,多则1周。加上今天10月3日是还国开天节。因此今天人们可休息6到9天。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也会在中秋举行花灯节组织武狮。◆洁净,爱与美:月光如水“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张若虚“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异色,娟娟到湖上,潋潋摇空碧.——苏轼“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元夜》“待月西厢下,迎风半户开.月移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西厢记》新月如眉,让人想起玉阶伫立楚楚动人的月下佳人,构成一种恬淡婉约的宁静美;烟月迷蒙,弥漫着难以名状的轻忧淡愁,构成一种朦胧凄楚之美。◆永恒:“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残霞卷尽出东溟,万古难消一片冰.”(章碣《对月》)月亮时晦时明,时圆时缺,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启示着人们对宇宙永恒的思考和人生短暂的喟叹。月亮的美称与雅号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拟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白居易《中秋月》月亮在古典文学中的审美意义◆思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念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孤独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明月何皎皎,照我床罗帷。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古诗十九首》)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月华盈纸读散文你夜夜出来,夜夜却不尽相同;过几天圆了,过几天又亏了;圆得那么丰满,亏得又如此缺陷!我明白了,月,大千世界,有了得意有了悲哀,你就全然会照了出来的。你照出来了,悲哀的盼你丰满,双眼欲穿;你丰满了,却使得意的大为遗憾,因为你立即又要缺陷去了。你就是如此千年万年,陪伴了多少人啊,不管是帝王,不管是布衣,还是学士,还是村孺,得意者得意,悲哀者悲哀,先得意后悲哀,悲哀了而又得意……于是,便在这无穷无尽的变化之中统统消失了,而你却依然如此,得到了永恒!贾平凹《望月》灯光是浑的,月色是清的,在浑沌的灯光里,渗入了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像是月儿披着的发。而月儿偶然也从它们的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南楼一雁,月中带影一双飞。•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赏月佳对月亮·音乐——古典音乐二泉映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月亮忘记了》月亮从天上掉了下来,小男孩把它从水中捞了出来。没有了月亮的天空让人们觉得恐惧,但很快,成批的“月亮”被生产出来,挂在每户人家的窗前,他们渐渐将月亮淡忘了。而真正的月亮却躺在小男孩的家里,暗淡无光,忘记了以前的事情。寂寞的月亮和寂寞的小男孩一起,在深深的城市里享受着彼此带来的温暖。月亮慢慢长大了,也恢复了记忆,但它再也回不到小男孩的家里去了。而且,当月亮再和小男孩一起重温回忆中的美好时,它又获得了升上天空的勇气。这是一本关于记忆和遗忘的书,诗意的画面和语句中,蕴涵着很深的哲理……月亮·国画这幅国画是由著名画家齐白石所绘。在他的大多数作品中,多以虾和植物或昆虫为主,而这幅“两岸含月欲吞珠”则是比较鲜为人知的,并且这幅画以山和月作比,画出了山之高和月之明。这幅是发表在《浙江美术报》上的一幅画,这幅画中虽没有直接画出月亮,而是通过对于月下荷花的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月亮的明亮.古往今来,描绘月亮的名画数不胜数,以月为主的歌曲更是不在少数。从而我们可以看到月亮文化的普及面是十分广的,也可以了解到月亮形象的生动之处。月亮既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婉约,也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豪放;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感慨,也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相思。月亮这一创作主题,真是从诗歌,散文,音乐,绘画,传说,对联等多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她独有的魅力。所以,当你抬头望月时,是否对月亮有了更深的体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