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时、区时与日界线教案课题:地方时、区时与日界线课时安排:1课时课标要求:1、理解地方时、时区和区时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并掌握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方法。2、掌握日界线形成的原因、特点。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方时形成的原因,理解地方时、时区和区时的特点2、掌握日期与时间的运算3、理解两条日界线的特点及判读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2、通过时刻计算产生的问题和实际生活经验,理解日期和时刻产生的原因和存在的意义。3、学生实际动手计算某个地区的日期和时刻,总结日期变化和时刻计算的技巧和具体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地方时、区时和日界线的学习,让学生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同时学会用地理的思维和方式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重点:1、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2、两条日界线的特点及判断教学难点:1、日期和时间的叠加运算2、两条日界线的判断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读图,讨论、探究等教学过程:【复习旧课】课件展示两道题,学生思考并完成,教师加以讲解以便学生巩固经纬网的应用这部分知识。【导入新课】我们每天都在看时间,都以时间来生活,那大家想过一个问题没有,我们的时间怎么来的?【板书】地方时、区时与日界线一、地方时(讲解)在必修一我们了解到地球是在不断的自转的,同一时刻,同一纬度上东边的地方更早看到日出,这样同一纬度就有了时间的差异,时刻就有了大小之分,这就产生了地方时。我们把因为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叫做地方时。【板书】1、地方时的形成原因及概念(过渡)请同学们思考下地方时有什么特点呢?【板书】2、地方时的特点(讲解)(1)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2)在同一纬线上,位置相对偏东边的地方时刻要比偏西地点的时刻大。(3)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过渡)我们学习地方时最主要的还是要知道它是怎么换算的.(讲解)我们先来看看已知某一地的地方时,求另一地的地方时。我们通过一个例题来看看:【例1】北京(116°E)地方时为12点时,乌鲁木齐(87°E)地方时是几时几分?教师通过地图+步骤讲授地方时的计算方法来使学生理解计算。请同学们自己按照老师上面讲的步骤来完成例2例2、旧金山(122°W)地方时为17点时,迈阿密(80°W)地方时是几时几分?(给出地图和计算步骤以便学生进行计算)【小结】第一步:求经度差第二步:算时差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第三步:判断东西东加西减【板书】公式: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经度差)(东加西减)(过渡)那如果我们知道两地的地方时差,能不能通过已知地区的经度求另一地的经度呢?(讲解)这也是可以的,我们同样通过一个例题来看看:例1、已知甲地(75°W)的地方时是12点,乙地的地方时是9点40分,问乙地的经度是多少?求经度和求地方时都是一样的步骤,先看时差(经度差),之后进行换算,把时差(经度差)换成经度差(时差),最后在判断东西,不过这里判读东西不再是东加西减,而是东经东加西减;西经东减西加(作图说明)。所以最后这道题的答案是多少?(110°W)(过渡)这里呢,我们就学习了怎么计算地方时。但大家想想我们每地都用自己的地方时方不方便啊,比如说杭州与北京只相差了4个经度,但它们的地方时却不尽相同,因此,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使用地方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为解决这一不便,我们引进了时区和区时的概念,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板书】二、时区与区时【投影】“世界时区图”,指导学生阅读,并让学生思考“全球共分为多少个时区?各时区的中央经线如何推算?”(讲解)对学生的回答予以反馈。在黑板上作图说明时区的构成(各时区的中央经线及范围),特别说明东、西十二区两者合并为1个时区。【归纳】(1)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2)中时区(零时区)的划分: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自0°经线向东、向西各跨7.5°(3)东时区的划分:自中时区开始,向东依次划分出东一区东十二区;西时区的划分:自中时区开始,向西依次划分出西一区西十二区(4)东西十二区的划分:东、西十二区都以180°经线为中央经线,两者合为一个时区。东十二区的经度范围是自172.5°E经线到180°经线,西十二区的经度范围是自172.5°W经线到180°经线。(过渡)我们讲了时区,我们来看下区时。【投影】“世界时区图”(讲解)所谓区时就是一定时区内的时间,那它又跟地方时有什么关系呢?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时区内的时间都相同。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其中中时区的区时呢,我们又称为国际标准时间。(过渡)同样,我们也来看看关于区时的计算。(讲解)(1)求某时区的中央经线方法:时区数*15如东3区中央经线为45°E,西5区中央经线为75°W(2)已知经度求时区方法:若已知某地经度为东经(或西经)a度,则其时区n为:n=a/15°(取四舍五入后的整数)大家做下例题例题:求120ºE、45ºW、65ºW、70ºE所在的时区。120ºE东八区45ºW西三区65ºW西四区70ºE西五区(3)已知两地所在的时区,计算两地时差东加西减时区差0°经线为界,同侧减,异侧加区时大于24小时,加一天(4)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例1.已知110ºE的区时为18时,求东3区、东9区、60ºW的区时答案:14时、20时、7时(过渡)我们讲了区时,那我们就来看看各国使用的时间吧【板书】(3)各国所用的时间(讲解)各国有使用统一区时的,如我们中国,中国跨5个时区,但是全国采用东8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也称为北京时间。在这要注意区别北京时间和北京地方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半时区、东部时区等等,最后我们来介绍下美国:美国跟我们国家一样,所跨经度都很长。所以他采用的分区计时(总共6个时间,本土四个,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各一个)。(过渡)我们学习了时刻,我们接下来认识下日界线。【板书】日界线(讲解)日界线,顾名思义,就是相临日期的分界线。以前我们必修一有提到国际日期变更线(国际日界线)。为了防止国际上各个地方时间的混乱,所以国际会议创立了标准时制度,明确了世界上的时区划分、时间计算等问题。同时,也为了避免像刚刚提到的这种日期的混乱,国际经度会议就定了“国际日期变更线”。我们也把它叫做人为界线。【教师提问】大家可以看看课件上的国际日界线察,看看180°经线与“国际日期变更线”是否真的完全重合呢?【学生回答】【教师讲解】实际上,为了照顾180°经线附近居民生活方便起见,日界线避开陆地,从海洋上穿过,因此,日界线和180°经线并非完全重合,有3处弯曲。分别在俄罗斯的楚科奇半岛,阿留申群岛以及南太平洋上的新西兰和图瓦卢之间。(板书)【教师提问】那么,根据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这一规定,大家觉得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东西两侧,哪侧的日期是“昨天”,哪侧是“今天”呢?【学生回答】【教师讲解】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日界线西侧(东经度)的日期是“今天”,东侧(西经度)的日期是“昨天”。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变更的方法是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向东减一天,向西加一天。(板书)【教师提问】180°经线的两侧各是哪个时区?【学生回答】【教师提问】如果现在东十二区是11月8日八点,大家觉得西十二区的日期和时间呢?【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根据往东减一天,往西加一天原则,西十二区应为11月7日,并且由于东西十二区实际上是在同一个时区内,所以时间应该相同,都为八点。二者整整相差24个小时,所以,东十二区是全球时间最早的地方,而西十二区是全球时间最晚的地方,即全球最东和最西的地方。(板书)【教师小结】【教师提问】由刚刚的知识我们知道,东十二区是全球时间最早的地方,而自西向东跨越180°就变成了前一天,所以180°就是新的一天结束的界线。有结束就有开始,大家觉得我们新的一天通常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学生回答】【教师讲解】一天都是从0时开始,所以我们就把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当做“昨天”和“今天”的另一条界线,即0时经线。这一条是自然界线。大家请看课件上的日界线图。【观察思考】0点钟是一个地方新的一天诞生的时刻,其所在的经线与作为“日界线”的180°经线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日界线”在地球上位置固定不变,始终是180°经线及附近。---0点钟所在的经线并不是固定在某一个经度数上,其随地球转动而发生位置的变化。【观察思考】有没有可能全球处在同一天,那时北京时间是多少?【学生回答】【教师讲解】当两条日界线重合的时候,即180°经线为0点时全球位于同一天,那时北京时间为20时。【小结】根据所学的这些,我们来归纳一下两个日界线的特点区别:【教师承转】此堂课我们已经完整的学习了两条日界线的基本知识。那么在实际做题时我们该如何应用它的特点进行解题呢?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些例题来锻炼一下。读右图,回答:(1)此刻A、B各是什么时刻?(2)如果A地此日是5月1日,则B、C两地各属何日?(3)此刻分界两个日期的日界线各是哪两条经线?【学生回答】【教师讲解】(1)A:6时;B:21时。(2)B:4月30日;C:5月1日(3)国际日界线:180°;0时经线:45°W【教师总结】学习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航海、飞机飞行时经常都会遇到有关地方时区时以及日界线的问题。希望大家能够多多运用这类知识,争取牢固掌握,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板书设计:地方时、区时与日界线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构把握的很清楚,地方时讲的比较清楚,但区时和日界线讲的过于简单,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同时板书问题:主板书没写,副板书太小且重复。引入问题也很大,直接干巴巴的进入新课。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意见签名:时区和日界线地方时区时日界线概念特点计算已知某地地方时,求另一地地方时已知某地经度,求另一地经度时区区时各国标准时计算概念人为日界线与自然日界线学院指导教师意见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