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必杀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汉乐府第一节乐府概论•一、什么乐府•两汉时,乐府是音乐机关;•到了魏晋南北朝,人们把乐府所唱的诗称为乐府。这样,乐府就有音乐机关变成了具有音乐性的诗体。•到了唐代,人们对待乐府诗的态度有所转变:已经撇开了音乐,而注重其社会内容,如元结《系乐府》,白居易《新乐府》等。这样乐府又一变而成一种批判社会的讽刺诗。•宋元以后,也有人称词、为乐府,那么乐府又离开了唐人所揭示的乐府诗的精神实质,单单着眼于入乐这一点。可见乐府的含义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的。•1、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之名称。•2、诗体名。•3、后一切合乐而可以歌唱的诗歌亦称为乐府。•宋元以后,也有单从入乐这一点出发,称当时的词和曲为乐府,如东坡词为《东坡乐府》;马致远散曲叫《东篱乐府》。乐府概念的演变历程:秦汉时代的乐府机关1977年陕西临潼秦始皇墓附近出土秦代编钟,上刻秦篆“乐府”二字。此则乐府之设立至迟为秦代。据《汉书·百官公卿表》,秦、汉均设有乐府与太乐两机构。前者掌民间俗乐,后者掌祭祀雅乐。但“秦阙采诗之官,歌咏多因前式”(《宋书·乐志》),真正的乐府歌诗的采集,始自汉代。汉代的乐府机关•汉初重太乐(掌宗庙祭祀)而轻乐府,乐府形同虚设。•武帝元鼎五年(前112),重设乐府,人员达800余,其职能除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填写歌辞、编配乐器进行演唱外,还负有采集民歌的使命。•《汉书·艺文志》:“自汉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厚薄云。”汉乐府•汉乐府诗歌是指由朝廷设立的音乐机关收集、整理、保存下来,可以合乐而歌的汉代诗歌总称。•汉乐府诗歌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二、乐府的搜集与分类•乐府机构始于秦代,到汉武帝时得以扩大。其主要任务是采诗、谱曲、制乐、演奏。统治者听乐府演奏的诗,得以观风俗知得失,了解下面的吏治。•汉乐府民歌最早见于记录的是沈约的《宋书乐志》,现存总共不过三、四十首,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有所增广。•郭氏将自汉至唐的汉乐府诗分为下列十二类:1郊庙歌辞;2燕射歌辞;3鼓吹曲辞;4横吹曲辞;5相和歌辞;6清商曲辞;7舞曲歌辞;8琴曲歌辞;9杂曲歌辞;10近代曲辞;11杂歌谣辞;12新乐府辞。•汉乐府诗现存四十余首,主要分布在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中,以相和歌辞数量最多。•乐府诗,现较集中在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郊庙歌辞:祭祀的乐府诗。•鼓吹歌辞:武帝时吸收北方民族的音乐(主要是胡乐)而形成的音乐。多用于军乐。•相和歌辞:美妙的民间音乐。(丝竹更相和,人声更相和)•杂曲歌辞:一种音乐声调已经失传的杂牌曲子。乐府诗对古代诗歌的变革•两汉乐府诗对中国古代诗歌样式的嬗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实现了由四言诗向杂言诗和五言诗的过渡。•对乐府诗体产生重大影响的乐曲:•1、南方楚声•2、北方胡乐•3、中土“新变声”——五言歌谣第二节汉乐府的主要内容•汉乐府民歌有几大主题:•1、社会政治主题:反映政治黑暗,揭露社会上的不公和丑恶现象,表现民生疾苦;•2、家庭伦理主题;•3、爱情主题;•4、人生体验的醒世主题。一、社会政治主题•(一)反映战争带来的伤害:《战城南》、《十五从军行》;•(二)表现百姓在苛政中的煎熬:《平陵东》、《妇病行》、《东门行》;•(三)离家谋生者漂泊流离的悲哀和思家之痛:《艳歌行》、《艳歌何尝行》、《悲歌》、《古歌》。1.战争的伤害《战城南》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2.贫穷的煎熬《东门行》东门行,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刚才出东门的时候,就不想着再回来了。回到家进门惆怅悲愁。米罐里没有多少粮食,回过头看衣架上没有衣服。拔剑出东门,孩子的母亲牵着衣服哭泣说:“别人家只希望富贵,我情愿和你吃粥。在上有青天,在下有年幼的孩子。你现在这样做不对!”丈夫说:“你不要管!我去了!我已走得太晚了!我已见白发脱落了,这种苦日子谁知还能够活几天?”•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宦官当权,战祸频仍,民不聊生,社会不公尤为严重,据《潜夫论》等书记载,当时首都的贵人们衣服、车马、装饰、庐舍全都讲究豪华,死了以后棺材一定要用江南的楠木做,精雕细刻,一套棺椁重达万斤,里面还放上许多珍宝(这一点现在已为许多考古发现所印证);而农民却丰年不得饱食,饥荒年头甚至发生人吃人的惨剧,许多人沦为奴隶,时有暴动发生。《东门行》里的故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发生的。•吴兢:“出东门,不顾归。”言士有贫不安。其居者,拔剑将去,妻子牵衣留之,愿共哺糜,不求富贵。(《乐府古题要解》)•沈德潜:既出复归,既归复出,功名儿女,缠绵胸次,情事展转如见。(《古诗源》)•沈文凡:全诗通过人物的具体行动和对话来展示人物的个性和激烈复杂的内心斗争,如同一出矛盾高度集中的短剧。(《汉魏六朝诗三百首译析》)《病妇行》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闭门塞牍,舍孤儿到市。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从乞求与孤儿买饵,对交啼泣,泪不可止。“我欲不伤悲不能已!”探怀中钱持授交。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妇(我)长年累月生病,叫丈夫(你)到跟前,有最后一句话要叮嘱,可是还没来得及说话,不觉泪就哗哗扑簌落下。“两三个孤儿拖累了你,不要使我的孩子挨饿受寒,有过错不要捶打,他们也即将夭折了,请你一定要记住我的话。”抱孩子没长衣,短衣又破烂的没了衣里。只好紧闭门窗,堵好缝隙。留下孤儿到市场去买食物,半道上遇着亲友,哭得坐在地上起不来,请求亲友替他买食物,对着亲友不停的哭泣,止不住的泪流。我想不伤心不能停止!把手伸进怀里掏钱,拿在手里郑重地交给亲友。回家开门看见孤儿,啼哭着让我抱他。进门后无奈的在空空的屋里走来走去。“还是不要说了,也许用不了多久,孩子和我一样会死去。”•“对交涕泣,泪不可止”,同意反复,丈夫穷途悲歌吟唱,这是他对子女的怜悯、对自身孤独无助的伤感、对亡妻的哀悼怀念,呼天天不应,喊地地不语,丈夫也只得哭泣了。•却以“欲不伤悲”逼出“不能已”之本旨,一抑一扬,写出一个穷苦男人对于痛苦能忍,孰不可忍的悲惨,令人为之愁肠百结、纡曲难伸。“探怀中钱持授交”,为此段结束之句,由哭诉悲伤转为乞友买饵,一句之中连续三个动作,宛然可感父亲“怀中钱”那温热的气息,以及“持”的凝重、“授”的郑重。•一个“索”字,将孤儿暗淡的目光四处张望,继而蹬腿舞臂,嚎啕呼唤啼哭,着急要母亲的神态宛然画出。•“徘徊空舍中”句,写出了父亲疾首蹙额、呼天唤地的凄惶之态。一个“空”字反映了室内饥寒交迫,家徒四壁之状。一个“空”字,空在无食无物,也空在无母无妻。儿啼屋空,由听觉到视觉,将悲剧气氛烘托得浓郁无间,真叫人喘不过气来。•《病妇行》善于选择、表现富有诗意的场景。通过托孤、买饵和索母几个细节,描写了一个穷苦人家的悲惨遭遇。他们的语言行为、动态心态,皆如一出情节生动的短剧。作者不着一字说明,而人物个性毕现,悲剧主题自生,写来沉痛凄惋,真切动人。3.漂泊者之哀《艳歌行》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赖得贤主人,览取为吾绽。夫婿从门来,斜倚西北眄。“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斜柯西北眄”:•动作神态的特写•在这一特写镜头中,容纳了三对矛盾、三个方面人物的内心世界,即:夫妻之间,夫与流浪汉之间,流浪汉与女主人之间,此时各生想法,各具心态,各有难言之隐。•情节波折,矛盾集中,语言诙谐,谐中寓庄,表达普通老百姓(流浪者)的忧伤。《艳歌何尝行》•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十十五五,罗列成行。•妻卒被病,行不能相随。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吾欲负汝去,毛羽何摧颓。乐哉新相知,忧来生别离,躇踌顾群侣,泪下不自知。念与君离别,气结不能言,各各重自爱,远道归还难。妾当守空房,闭门下重关。若生当相见,亡者会黄泉。今日乐相乐,延年万岁期。•《乐府解题》曰:“古辞云:‘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言雌病雄不能负之而去,‘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虽遇新相知,终伤生别离也。又有古辞云‘何尝快独无忧’,不复为后人所拟。‘鹄’一作‘鹤’。”•诗歌中用“十十五五,罗列成行”的形象描写,暗示了并翼齐飞的美好生活,由此反衬出雌雄离散时的凄凉;又用“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吾欲衔汝去……吾欲负汝去”的排比手法,很有力地渲染了雌雄离别时的依依不舍。《悲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张玉谷《古诗赏析》:惟其欲泣,所以悲歌;惟不能归,所以远望。《古歌》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胡地多飙风,树木何修修。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二、家庭伦理主题•(一)家庭、婚姻悲剧:《孤儿行》、《上山采靡芜》、《孔雀东南飞》;•(二)歌颂对婚姻的忠贞:《陌上桑》、《羽林郎》;•(三)思妇的相思之苦:《饮马长城窟行》•(四)殷实富贵之家的日常生活:《陇西行》《鸡鸣》、《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1.家庭婚姻悲剧《孤儿行》•孤儿生,孤子遇生,命独当苦。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腊月来归,不敢自言苦。头多虮虱,面目多尘土。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上高堂,行取殿下堂。孤儿泪下如雨,使我朝行汲,暮得水来归。手为错,足下无菲。怆怆履霜,中多蒺藜。拔断蒺藜肠肉中,怆欲悲。泪下渫渫,清涕累累。冬无复襦,夏无单衣。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春气动,草萌芽。三月蚕桑,六月收瓜。将是瓜车,来到还家,瓜车反覆。助我者少,啖瓜者多。愿还我蒂,兄与嫂严。独且急归,当兴校计。乱曰:里中一何譊譊,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全诗采用第一人称讲述的方式,较完整地反映出孤儿命运的线型流程。作品艺术上的这种构思与主人公孤儿的身份正相适宜,因为孤儿的痛苦不仅表现在他平时干活的繁重劳累,还反映在他无人可与诉说,无人愿与交谈的孤独处境;他的痛苦也不单是来自一时一地突发的事端,在长年累月供人驱使和遇到的大量琐碎细事中都无不伴有他哀痛的泪水。故作者选择自述方式,通过许多生活琐事来反映孤儿痛苦的一生,更具有真实感。•讲述者话题中心比较分散。一会儿写不堪兄嫂使唤,一会儿写他自己体貌瘦羸龌龊,衣饰不完,一会儿写郁结心头的悲怆怨怒,这三部分内容依次出现构成一个周期,整首诗主要就由它们回复迭现的变化而组成。孤儿话题中心的分散,一方面反映了他因痛苦而变得烦乱无绪的心境,另一方面,这种讲述方式正是智力尚弱的未成年人谈话的特点,与他的年龄恰好相合。《上山采蘼芜》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孔雀东南飞》•本篇最早见于徐陵《玉台新咏》,题作《古诗无名人(氏)为焦仲卿妻作》;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属《杂曲歌辞》,称“古辞”,题为《焦仲卿妻》;后人常取此诗首句,名为《孔雀东南飞》。全诗350多句,1700余字,是汉代乐府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