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文化及建筑风格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郑州文化版图汉西山遗址荥阳故城古荥冶铁遗址小双桥遗址荥泽县城隍庙纪信墓及碑刻后王庄遗址常庙遗址区域内文化遗存田河遗址邓庄遗址汉霸二王城郑氏宗庙郑氏祖坟区域内文化遗存后王庄遗址唐宋墓葬田河遗址旧石器时代石器、化石西山遗址新石器时代中原地区最早的史前城址、陶器、石器常庙遗址东周房基、陶窑、陶器小双桥遗址商青铜冶炼遗址、青铜器、“朱书陶文”荥阳故城、古荥冶铁遗址、纪公庙荥泽县城隍庙明大殿汉霸二王城两座城址中隔鸿沟,遥遥相对。秦汉之际,刘邦与项羽对垒,修筑东、西广武城以为相持。西城为刘邦所筑,称汉王城;东城为项羽所筑,称霸王城。现存汉、霸二王城,由于黄河的不断冲刷侵蚀,早已失去原貌,特别是二城的北墙已塌入水中。二城夯层基本相同,均系平夯,用土呈黄褐色。汉王城西另有一夯土城,据传为张良所居之“子房城”。汉霸二王城以楚河汉界为背景的文化资源丰富。特别是“楚河汉界”以其独特的历史见证留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上。“天下郑姓出荥阳”郑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7位。郑姓源出姬姓,得姓始祖是郑国第一代君主郑桓公友。郑国被韩国灭亡后,国人改姓为郑。自三国始设荥阳郡之后,天下郑姓言源流者,皆曰出自荥阳。郑姓人中自古有“天下郑姓出荥阳”或“荥阳郑氏遍天下”的说法。郑桓公郑国时期得姓始祖。周宣王把幼弟友封在郑地即郑桓公。后来,郑桓公郑姓的子孙以国为姓,从此就开始有了“郑”姓。郑桓公就是郑姓的始祖。郑板桥即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郑成功明末名将,著名的民族英雄。明清之际民族英雄。本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南安人。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号“国姓爷”。清兵入闽,起兵反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康熙元年(1662年)率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于台湾禾寮港登陆,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郑和明航海家,原名:马三宝。10岁,被掳入明营,被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朱棣御书“郑”字赐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郑振铎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又是著名作家、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训诂家。区域四大文化中原文化谱系汉文化郑姓寻根象棋故里黄河澄泥砚古荥龙舞山河文化汉代文化的形成河洛关中三晋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圈北方文化圈楚文化圈吴越文化圈巴蜀、滇文化圈南粤文化圈秦文化圈汉代文化的形成黄土文明草原文化海洋文明汉法家道家儒家秦汉早期汉齐文化楚文化汉汉代建筑风貌认识途径遗存明器汉画像石特点1:重威思想与壮丽之美的追求”非壮丽无以重威,君子不壮不威“——萧何汉代宫殿、庙宇建筑设计真正达到了华靡伟大、遍于大地、空前绝后的地步,西汉之初开始建造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等大型宫殿数座。武帝时扩建上林苑,占地超过3500平方公里,其规模之大,前所未有。除规模以外,建筑风格,尤其是宫廷建筑风格也体现一种雄浑威严的气势。特点2:从高台向楼阁的过度西汉及以前流行的高台建筑到了东汉逐渐衰退。高台建筑台基,西汉早年有几十米高的,后逐渐降低,东汉高台建筑的台基一般都几米高。一般房屋的台基高度为屋身的1/5,或低约20—30cm的样子。木构技术的进步、人口密度的增大以及对神话思想的追随使楼阁建筑得到迅速发展。楼阁之间常建二层通廊。汉礼制建筑复原楼阁类型仓楼:沉稳、庄重水榭:通透、灵巧望楼:挺拔、修长楼宅:礼制、私密坞壁:封闭、险要乐楼:稳重、活泼仓楼明器水榭明器院落中的望楼坞壁明器特点3:庭院布局形成建筑组群虽严格按照儒家礼制、阴阳五行的宇宙观(尤其是宫廷和礼制建筑)进行布局,但并不严格对称,群体建筑注重的是整体的均衡与和谐。建筑组群的轮廓线生动而丰富,组合形式多样,既有高台建筑群,又有廊院、三合院、四合院、还有坞壁式建筑群。建筑的四周普遍带有围廊。特点4:独特的建筑类型——阙建在城门或建筑群大门外表示威仪等第的建筑。它的雏型是古代墙门豁口两侧的岗楼。汉代是建阙的盛期,都城、宫殿、陵墓、祠庙、衙署、贵邸以及有一定地位的官民的墓地,都可按一定等级建阙。门阙同楼阁一起,以细高的体态冲破了民宅建筑以水平铺陈为主的建筑平衡,产生出蓬勃向上的动感和激情。汉建章宫复原图特点5:神怪意境影响下的园林苑囿齐文化中蓬莱神话和楚文化中昆仑神话,令秦皇汉武热忠和神往。建章宫在太液池中堆筑3个岛屿,象征东海的瀛洲、蓬莱、方丈三仙山。开创了中国园林人工理水堆山造园手法的先河。同时,汉代宫苑保留了先秦宫苑的某些传统,筑有相当数量的高台。高台上建水榭,池塘旁有伸臂式悬梯来连接凌空水榭,体现了通天的向往。东汉时期,随着庄园经济的繁荣,营建楼阁园林、池塘苑囿成了豪强地主相互效仿的时代风尚。特点6:重屋之境——屋顶的艺术1)屋顶形制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即:屋顶结构和装饰在整个建筑物上所占分量极大。汉代屋顶形势舒展而优美,坡度平缓,屋面多直坡而下,很少反宇,檐口、脊多是直线,很少见到曲脊和起翘的例子,只在脊的末端微微翘起,以筒瓦和瓦当修饰强调。汉时中国传统木构架屋顶的类型基本均已形成——庑殿、悬山、屯顶、攒尖、歇山。以悬山和庑殿顶最为普遍。2)重屋之境”亭台楼榭齐竞秀,妙笔绘就汉时风。“是对汉时建筑风貌的写照。汉代因为多种建筑高度和类型的存在,屋顶的艺术重重叠叠,极具层次感和节奏感的展开。特点7:古拙生动的构建装饰题材——同样受神话的影响,汉代在栋、梁、椽、楹、楣、窗之中往往雕刻有各种姿态生动的虬龙、奔虎、牛鸟、蟠螭、白鹿、狡兔、玄熊以及胡人、神仙、玉女等形象。另有几何福瑞等图案。风格——汉代的构建装饰轮廓粗犷、线条简练、浑然古朴、简繁对比强烈、生动传神,动态刻画,达到极高艺术水平,但在风格和色彩上均与后代的精巧华丽、纤缛繁复形、色彩艳丽、静态描写、形成对比。斗拱——斗拱的规格并不统一,但在结构上的作用很明显。瓦当——汉朝瓦当多为圆形,纹饰多样,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墙面——外墙白色石灰质。室内木墙面上已采用五彩的丝织品来包裹装饰.,在室内墙面的色彩上,有墙面涂以胡粉,周边框以青紫的,也有室内用白墙红壁柱的。柱——立柱装饰色彩主要使用红色;图案多用力士、龙纹、几何纹;其形象大则古拙、豪放,细则丝丝入微。汉代其它艺术形式汉赋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摛文”;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汉赋的内容可分为5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行经历;四是抒发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木。而以前二者为汉赋之代表。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在两汉400年间,一般文人多致力于这种文体的写作,因而盛极一时,后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汉乐府诗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史记》和《汉书》——纪传体通史、纪传体断代史汉服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汉陶俑——汉代出土的大量红色和灰色的陶俑,民间艺人大胆删去了一切繁枝縟节,从整体与大的结构关系方面表现人物的动态、神情。形体简洁生动,鲜明而强烈。题材表现对生活幸福的热烈向往、祝福和祈祷,欢乐、幽默、热烈,把美好人格赋予自然对象。汉石雕——霍去病墓是汉代中国古代大型纪念碑雕刻的典范,刻画三匹不同姿态的战马——《马踏匈奴》、《跃马》、和《卧马》,气势轩昂、庄重雄强、雄浑博大。汉代其它文化成就”三圣“科圣——张衡。东汉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字平子,南阳西鄂(今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人,汉族。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诗人、汉朝官员,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曾将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张衡少游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通五经”,“贯六艺”,永初五年(111)徵拜郎中。自元初二年(115)至永建初,两次为太史令。医圣——张仲景。其《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专著,至今仍为中西医学习研究和临床治疗所尊崇。他首创的人工呼吸法和灌肠法,比西方医学足足早出千年以上。因此,国际权威医史研究机构———英国伦敦维尔康医史研究所,把张仲景列入29位世界医史伟人名单,加以弘扬和纪念。张仲景,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南侯集镇人),约生于东汉和平一年(150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医圣祠在今河南省南阳市温凉河畔。智圣——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父诸葛珪曾为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为当时名士。诸葛亮兄诸葛瑾仕于东吴,亮从弟诸葛诞仕于魏。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说新语.品藻》注云:狗乃“功狗”之狗,虽非龙虎之比,亦甚有功之人,故曰并有盛名。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