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院音响、灯光等专业设施的监理初步方案由于现阶段尚未出正式的音响和灯光等专业设计图纸,目前只能根据我公司多个类似工程的监理经验编制初步监理方案,待设计方案明确后,我们将根据设计要求和工艺特点,编制详细的监理实施细则。一、工程概况1、建筑与结构设计本工程在原杭州剧院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原剧院观众厅和舞台部分结构基本保持不动,后台及北侧休息厅拆除重建,门厅与南侧休息厅局部加层改造,周围环境也随之改建。建设总规模:建筑面积控制在4800m2左右,观众厅席位数为1759座。其中池座1053座,楼座666座,包厢40座。舞台深24m,宽31.5m,台口宽16.4m,面积756M2,舞台表演原中心设升降和旋转舞台。池座观众席排距前五排为1.00m、座宽0.58m,其余排距为0.95m,座宽0.55m。南侧厅原为二层,改为三层。一、二层为休息厅蒹展示厅,三层为戏剧博物馆侧展厅。前厅部分为四层,分别为公共卫生间、设备及人防用房和休息廊等。新增四层为戏剧博物馆,外侧设2.4m通长观光平台,后台为服务综合楼,地下一层,地上二十层。2、灯光设计本工程照度标准选用国家民用建筑照度标准及有关剧场舞台照明设计要求进行。舞台灯光线路采用专用回路直送舞台灯光配电间。舞台灯光采用专用舞台灯光控制装置及高效的舞台照明灯具,观众厅设有调光照明设备。3、音响设计本工程舞台音响设有专业音响控制系统,以满足大型会议、文艺演出的要求。其电源为专用回路供给。所有公共场所设有背景音响广播,并要求在消防报警时均能强切为消防广播用。影视厅、小影视厅均设有独立的音响系统,以满足本范围内影视、放映的需要。二、舞台照明的监理内容1、舞台灯光布置舞台灯光包括面光、耳光、台口内侧光、第一道顶光、顶光、天桥侧光、天幕顶光、天幕地排光、挑台光、流动光、脚光、外顶光等。(1)面光:第一道面光光轴与大幕线夹角为500,射至表演区中心为300-450。第二道面光光轴与大台唇前沿夹角为500-600。面光桥净高不小于2m,射光口800-1200,设保护网,网孔对角线宜为35-45mm,铁丝直径不应大于1.5mm,桥内应地面平整、绝缘、防火,饰面应深色、不反光,工作时不发生抖动,活荷载大于2.5KN/m2。(2)耳光:耳光光轴应能射到表演区中心线的2/3处,或大幕线后6m处。耳光室应分层设置。最下层高出地面2.5m,每层净高大于2.1m,射光口与层高同高,置护网。内墙间应深色、不反光。(3)台口内侧光:在建筑台口内侧,也可置于假台口侧框上。(4)第一道顶光:设置在台口上部或假台口上框上,宽度应大于7m。(5)顶光:视剧场大小设2-5道,大剧场设灯光渡桥。(6)天桥侧光:天桥侧光光轴与舞台中心线夹角应在350-500之间,从侧幕间射出。(7)天幕区灯光:设在天幕前3-6m处,对后舞台也可采用背投式。上部用吊杆;下部可设宽0.8-1m深约1m的槽。(8)流动光:视布光需要而临时设置。(9)脚光:置于台口的脚光槽内,不用时加盖与舞台平。(10)外顶光:镜框式舞台设大台唇,大台唇作为重要表演区时,应设置外顶光。2、舞台灯光(1)灯光配备:舞台照明应根据剧种和艺术风格而定。台面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500lx。设计时应先量出各灯位到投射区的射距,根据需要确定光斑的直径,然后再查表确定所需的光束角,从而选出合适的灯具,并求出该灯在此射距时的照度。计算公式为:照度(lx)=光强(cd)÷射距2(m2)。若单灯的照度不够,也可用多灯叠加,形成一个组。(2)灯具选择:灯具应根据集光方式和工艺特点确定,常用的灯种有:泛光灯、聚光灯、柔光灯、反射式灯具、造型灯、幻灯、追光灯。3、调光设备近年来,可控硅调光器已取代了其他调光设备,且适应于各种演出需要。常通过信号线与调光台连接,分为手动调光和计算机调光台。安装调光设备时,一定要防止可控硅对音响设备的干扰,导线必须全部屏蔽,不应和音响平行敷设,间隔不应小于3m。常可采用将音响线布于台下,灯线从上部穿行,能明显减少干扰。三、音响系统的监理方案本剧院为大型影剧院,观众容量达1759座,观众厅面积为756m2。舞台设专业音响系统,所有公共场所设背景音响广播,影视厅、小影视厅设独立音响系统。1、舞台与观众厅关系通常根据管演关系组织平面、剖面,确定舞台形式,根据表演特点、声源特性确定观众席方式。按声学要求确定观众厅体积、混响时间,充分利用直达声,组织早期反射声,防止产生声学缺陷,协调灯光、电声空调消防等之间的关系,塑造观众厅体形。该工程设计为镜框式舞台,这种布置形式适合于大、中型歌舞剧、戏剧、演唱会等各种用途,一般应设完善的扩声系统,当作音乐演出时应设舞台声反射罩。观众厅为钟形平面,结构形式简单,侧向早期反射声均匀,剖面形式为挑出式楼座剖面,并设有楼座包厢,易调节电声设计出现的声学缺陷,改善声响效果,延长混响时间。观众厅的音质设计是剧场设计的关键。观众厅的音质特性和早期反射声及声方向感,直达声与混响声能比、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混响声场扩散、音乐演出平衡等,部分性能与观众厅的基本形式有关,部分性能与观众厅音质有关。2、观众厅混响设计观众厅的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应根据观众满场混响时间选择,且符合下表:剧场种类T60(S)500-1000Hz125Hz250Hz500Hz1000Hz2000Hz4000Hz话剧场0.9-1.21.0-1.11.01.01.01.00.9-1.0戏剧场1.0-1.41.0-1.21.0-1.11.01.01.00.9-1.0歌舞剧场1.2-1.61.2-1.51.0-1.21.01.00.9-1.00.8-1.0音乐厅1.5-2.01.3-1.51.1-1.21.01.00.9-1.00.8-1.0混响时间计算,采用125-4000Hz六个频率。计算、实测与选择值的允许偏差宜控制在10%以内,同时应注意舞台声学条件对观众厅的影响。3、扩声系统设计当自然声不能满足声压级要求或清晰度要求时,一般均应设置扩声系统。扩声系统用多种手段调节音质(如混响、延时、均衡、激励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自然声的厅堂音质条件。扩声系统设计可参照《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程》(JGJ16-83)。4、嘈声控制剧场内各类嘈声源对环境的影响应按《城市区域环境嘈声标准》(GB3096-82)执行。观众席及舞台背景嘈声宜符合以下规定,甲等≤NR30,乙等≤NR35。5、其他声学要求(1)扩声室观察窗隔声宜为Ia≥25dB。(2)侧台直接通向室外的门,应能隔离外界嘈声的干扰。(3)舞台大幕开关时的嘈声,在观众席第一排座应不大于48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