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的機會研究01,06,2008指導教授:郭建明教授學生:黃順其學號:N96N0022作者介紹:MichaelJ就任於厄巴納尚佩恩的伊方利諾伊方大學的工商管理部門,教授資訊系統技術方面課程,自1984年起一直是一名非常有才幹的成員.他更是(NCSA)國家超級計算應用中心的進階研究科學家,亦是貝克曼研究所的先進科學技術研究所教授,他的研究集中於資訊技術,電子商務管理,商務IT處理與重建,數據採集以及智能化的決策支援系統.這份期刊發表於1997年,主要在研討網際網路的興起,所帶來未來的經濟變化,商業模式的改變.摘要:•網路的興起,使得資訊基礎更加有效益•網路技術的提升使得商務處理模式改變•網路技術使得方便性提高•網路技術使得商業模式無所不在•網路技術與商業模式的改變網路的興起•革命性的新時代•實業的革命,B2B,B2C,P2P………•技術的發展,未來的挑戰•全球連結,訊息去得的效率與容易•交易更加快速,流通更加頻繁•危機轉機(機會)智慧企業的新時代:•決策支援系統的重要性•有效的價值鏈管理•資訊技術與商業模式的改變與結合•工業組織的經濟基礎架構轉變•流通的容易、快速與便利電子商務的活動:•一個可以提供新型態產品的新市場•網際網路,進行產品、服務或資訊的買賣交換•利用網路進行商品買賣交易的實際用途。•企業層次的改變:企業內部協調、企業流程、全球管理,以及核心管理過程,透過連結供應鏈與商業發展的改變•用戶層次的改變:交易結構與方式的改變,商業與與電子銀行服務的技術;線上購物的安全性與消費者行為的關心商品的數位化程度,將提高網際網路電子購物的商業潛能。首先先要清楚定義如何以及哪些商業活動能夠被電子化,讓企業了解本身所提供的產品與服務,其發展成電子購物的潛力為何是非常重要的考量點。傳統的商業設計:企業核心競爭。電子商業設計: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不論何種商業模式,在網際網路販賣的商品可分為:1.實體商品2.資訊內容3.服務人機交互介面:‧網際網路人機交互介面的模式與發展‧提升介面包含虛擬現實‧發展3D等特殊技術與工具消費者行為分析:•與消費者的介面效力(電子商務的成功最關鍵)•網路商店的吸引力•消費者行為的特性•便利與安全的平衡•消費者接受的原因附加:•DeKare-Silver(2000)提出一個可適用於各種產業所有型態的產品與服務的架構,幫助企業判斷哪些產品適合線上販賣?哪些需要消費者當面購買?期架構主要有三個步驟:•1.商品特性:視、聽、嗅、味、觸以及知識資訊。•2.熟悉與信心:消費者對商品的使用經驗及再次購買意願。•3.消費者屬性:觀察消費者對電子商務的接受態度,其將消費者分為六大類:社交型、死硬型、中立者、價值型、試驗型、便利型。一般消費者不願意上網購物的主要原因如下2004資料來源蕃薯藤調查網企業整合(資訊管理):•大量訊息以及資訊的量增及可用性•有用的訊息與數據•資料的處理能力(資料庫)•既適合又有效率的工具•技術投資的資本附加:•Rosenoer(1999)指出企業在網路上銷售的成本,遠比實體商業的經營還要低,所以在網路上提供折扣是值得的。•EvansandWurster(1997)指出實體商店換電子商務業者有一個不同:電子商務是由消費者利益出發,而不是由供應商角度。以消費者利益為導向的網站,目前大多以免費的方式提供資訊服務,未來或許有可能朝向依使用情形付費的方向。•Whinston(1997)認為電子商務的市場,本身不同於實體的市場,例如公司大小、設置地點、店內裝潢、地理距離將不是問題。以經濟的觀點,電子商務有更多完全競爭市場的特質。經營策略發展:•全球訊息基礎的轉變•新商業模式•供應鏈層次壓縮•競爭性提高•收益下降•降低承擔費用•虛擬公司的淺在形成附加:•DeKare-Silver(2000)•對於零售商提出十項策略選擇:1.資訊提供2.輸出3.纳入現有商業4.視為另一種通路5.設為獨立事業6.全面的進行7.混合系統8.完全轉換9.兩者兼顧10.復興並對抗潮流•對於製造商提出十項策略選擇:1.追求零售業2.成為私人品牌3.受科技領導4.受品牌驅策5.僅提供資訊6.形成社群7.視為其他通路8.設為獨立事業9.團結在一起10.完全與消費者直接接觸。•Deise(2000),Timmers(1999)•企業電子商務不僅是要和商業夥伴合作,也需要整合,而這樣的形式為價值鏈整合。價值鏈的整合是需要整合顧客、公司、供應商和其他商業夥伴的作業流程、資訊系統以簡化商業交易,因而企業視電子商務為與供應商、商業夥伴和顧客之間最佳化通道。結論:•商品的特性•消費者對商品的熟悉度與信賴度•消費者屬性•目標顧客群接受網路態度•商品提供電子化程度•消費者接受網路程度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