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内部长处(S)NO.内部短处(W)1产线自动化程度较高,有可以生产多品种、多型号汽车零件产线1产品成本比较高,影响市场开拓。2产线防错功能设定比较高,设备自动化程度较高。2市场开拓能力不足,攻关能力弱,客户定期维护不到位。3有良好的品质管理体系,内部质量管控较好,FTQ高。3设计研发技术提升不够,难以满足高端客户技术需求。4产品设计,开发,质量管理等有总部支持,可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4设计要求远大于质量要求,成本高,竞争力小。5产品研发能力、测试能力足;产品市场表现好,出货品质优秀。5项目初期质量管控不严格,不严谨,导致量产后质量改善难。6产品系列比较丰富,可以拓展业务范围广6质量体系运行不畅,执行与监督,审核不到位。7应对客户窗口专业性比较强,与现有客户的关系良好。7设备某些零件备件不足,有长时间停线风险。8注重员工培训,大部分运功具备多技能。8组织结构变换过于频繁,无法稳定发展。9有质量与成本持续改善的意识。9缺乏激励机制,内部人员流失严重,尤其是技术人员。10部分产线剩余产能大,可满足新业务需求10资金周转压力大,无资本开展有利于降低质量成本的改善活动。11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早,有丰富的行业经验。11对供应商处罚力度不够,质量问题重复出现。12供应商整体水平不高,质量管理能力弱;太分散,增加运输和管理成本。13进口零件过多,国产化率低,库存管理难度大14原材料成本高,依赖进口;研发技术及实验资源不足。15国产化零件多数集中于韩资企业,国产化开发能力弱16内部流程有,但是不全面,执行力差。组织SWOT分析汇总表(公司层面)NO.外部机会(O)NO.外部威胁(T)1中国汽车市场需求旺盛,处于高发展阶端,可以大力挖掘国内市场。1竞争对手综合实力强,攻关能力强。2内部有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可以满足各类客户不同的要求。2竞争对手的成本低,同种类产品的价格、品质竞争力大3通过产线的改造,使现有产线能适应多种产品共线生产。3竞争对手的市场占有率高。4随着新能源行业的不断发展,目标客户群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大。4新的竞争者参与市场;产品质量和价格参差不齐5中国汽车制造厂多、市场广大,用自身优势挖掘较有实力的主机厂。5行业竞争激烈,客户产品要求不断提高。6常熟地区大力扶持汽车零部件产业6供应商质量管理弱,原材料质量问题多。7公司技术实力强,与相关企业合作经营的机会大7供应商配合度差,没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8新能源行业兴起,电动轿车行业发展迅速。8零部件供应商单一,缺少备用潜在供应商开发9中国汽车市场需求旺盛,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持续增加9共线生产增加作业难度,容易造成混料难以发现的风险10中国本地新兴汽车零部件企业有引进外资和技术合作需求。10汽车市场重组,强强联手,中小企业遭遇淘汰11有向大主机厂上汽通用供货的经验,开拓客户11外资企业容易受到政治经济环境因素影响12客户希望寻找长期稳定合作的供应商。12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越来越严格,国家标准的提升伴随着技术不断更新13新能源市场刚刚起步,各种新产品机会多13国际和国内标准提升速度太快,导致产品满足不了客户需求14公司超静音发电机将被广泛应用14同行业企业流程完善,有健全的培训制度,我们却不足15废弃循环阀的使用适应环保要求,国家大力提倡15同行企业市场占有率高,知名度高16同行企业产品质量好,成本低,竞争力强17由于华东地域工业密集,企业员工招聘困难,导致用工成本比较高18苏州地区汽车零部件企业增加,竞争大19苏州地区安监要求越来越严格NO.(S)(O)之扩大(行动方案)NO.(W)(T)之突破(行动方案)1通过定期的拜访与沟通,保持并增进客户关系。1通过设计优化产品,减少产品成本2销售团队加强,国内客户开发投入加大,原有客户定期维护2通过严格控制内部质量,减少质量成本3密切关注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拓展业务及客户3通过对供应商的扶持与培养,降低采购成本4适应市场需求,尽早开发与新能源相关的产品系列4通过开发近距离优质供应商,降低运输成本5定期对生产设备做预防性维护,增加自动化投入。5考虑系统产品组合销售,开拓市场,满足客户6定期检讨防错装置的适宜性,准确性,适当的增加关键工序的防错。6制定详尽的销售预算、销售策略,增加客户开发。7提高全员质量意识,落实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7企业文化的建设,增加员工归属感,降低流动。8严格执行年度培训计划并大力推动应用。8通过各种宣传活动推广产品。9持续的进行产品质量改进与提升活动。9内部及供应商通过积极的改善活动降低制造成本。10进行持续改善,不断提升设备的运转率。10推广改善体案制活动激发员工的改善能力。11全员参与改善活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11优化组织架构,明确职责,对人员流失原因分析并对策。12通过高层定期的5S审核优化工作环境。12提高员工福利,避免人员流运过大,特别是技术型人才13提升本地研发,开发实力,快速应对客户的需求13国产化开发时,考虑可管控与否,便于品质,纳品管理14不断学习总公司及行业的优良生产与管理经验14SQE人员力量加强,供应商品质有效管控15持续对过程进行监控,定期使用SPC、MSA等工具分析改进。15完善培训教育基准,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提高管理水平16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改善,优化产品C/T,提高产能。16有计划地开发潜在供应商及备选供应商,淘汰差供应商17缩短设计开发周期,提高产品竞争力17切实实施供应商的绩效评价及年度审核,提高配合度18积极了解客户端问题,定期拜访维护客户关系。18积极推进高金额进口件的国产化,降低进口原材比例19重视体系运营建设及管理流程培训,定期检查管理制度。19部分外购零件,推进外购转自制,降低成本20公司流程一体化、制度化、与奖惩制度挂钩。20提高自身的实验能力及推进开发本地实验资源,21建立组织知识库,不断积累良好实践经验,提高业务效率22通过对供应商的质量培训,提高供应商品质管理能力。23建立有效的管理和处罚机制,严格执行一套流程和体系制度NO.QR-P03-0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