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城市Idealcity姓名:灰灰学号:123456789目录概念前世今生生态城市案例分析理想城市的概念以及产生的条件理想城市的概念以及产生的条件如果用英文来释义理想城市的话,便有以下表达方法:Utopia和Eutopia,Utopia=U+topos(有+地方);Eutopia=Eu+topos(美好+地方)。Utopia翻译为汉语便是乌托邦的意思,而Eutopia翻译为汉语则是理想城的意思。因此我们能够这样理解理想城市,即它是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而又超越现实,以人类寻找美好城市的愿望与城市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统一体为出发点,争取实现某种秩序的城市形态,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人居环境的向往之情。一、概念产生的条件构思设想科技发展现实困扰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城市实现了快速的发展,由于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各种问题及机遇,人们为了建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宜居环境,在对城市本身及其本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后对未来城市的憧憬。科技发展城市研究者经过对城市自身及城市的本质进行深入的剖析之后,根据自己的见解构思出的理想城市设想,这些设想往往含有浓厚的理想色彩或者模型特征,用来表达对未来城市的设想及愿景。构思设想城市现状对人们造成了各种困扰,引发了人们的诸多不满,人们因受到城市问题的激发而在对城市自身及城市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后对现实城市的批判,其实质是人们面对城市中出现的城市问题时的一种反应。现实困扰理想城市的概念以及产生的条件理想城市的前世今生农业社会时期工业社会前期工业社会中期工业化后期后工业化时期基于农耕技术和满足人的生存需求,城市理念体现为天人合一的和谐观。蒸汽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应对诸如居住拥挤、环境质量恶化等问题,出现了如傅立叶的“法郎基”、欧文的“新协和村”等理想城设想。电力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助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现代主义城市理念大量应用于城市规划建设,体现了技术至上的思想,包括田园城市、光辉城市、卫星城市、拼贴城市等。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缩短了时空距离,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转型,人本主义和结构主义开始发展,城市思潮呈现出注重生态、人文、社会等多元化发展的倾向。网络社会崛起,可持续发展理念兴起,城市研究进一步向生态化、区域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出现了生态城市、信息城市、知识城市、全球城市等理论研究。理想城市的前世今生——五个阶段通过城市理念的回顾,可以发现技术、人和自然是推动城市发展的三个核心因素,并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侧重点不同,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正从技术走向人、自然,关注可持续发展、社会公平等(见右表)。在当代社会,城市迎来了崭新的图景,全球化、区域化、网络化給城市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挑战,城市问题更加复杂,多元思潮蓬勃发展,当代“理想城市”的追求将具有新的内涵。理想城市的前世今生——城市理念演变基于“技术-人-自然”角度的城市理念演变阶段时间技术人自然城市理念农业社会工业革命以前农耕生存和谐共处天人合一工业社会前期工业革命至19世纪末蒸汽动力安全、归属低效利用理想国工业社会中期20世纪初至1970年代电力发展、尊重大规模利用现代主义工业社会后期1970年代至1990年代微电子娱乐、交往大规模利用人本主义、结构主义、新城主义后工业社会1990年代以后信息技术精神、自我实现可持续利用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信息城市01生态化02健康化03安全化04宜居化随着环境保护运动在全球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球的广泛传播,在对工业文明的弊病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生态文明逐渐产生并迅速发展。生态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态规划20世纪80年代中期,面对城市化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的挑战,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开展了健康城市活动,并以此作为一项全球性战略行动。健康城市建设和健康城市规划“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对于安全的需要是城市的重要起源之一;纵观中外城市发展历史,安全一直是城市的重要要求。安全城市建设和城市安全规划对于“宜居城市”的理解已从最初的主要关注如何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到更多地关注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影响居住区的综合因素。宜居城市建设和规划理想城市的前世今生——发展趋势05数字化随着环境保护运动在全球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球的广泛传播,在对工业文明的弊病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生态文明逐渐产生并迅速发展。数字城市建设和数字城市规划06区域化、国际化单独的、孤立的城市规划是不可取的,我们必须把城市放在区域和国际的背景中去,注重区域性和国际性城市规划。城市国际化要求城市规划不仅要关注城市本身和区域,还要关注国际更广阔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区域和国际性城市及规划07民主化和后现代化20世纪60年代,在民权运动等的影响下,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规划不仅是技术或科学,还具有政治属性,与价值判断相关,城市规划学的重心由以物质形体规划为核心的自然科学规划逐步转变为包括社会和人文科学在内的综合规划学。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理想城市的前世今生——发展趋势基于生态理念的理想城市的发展背景理想城市思潮源于人们对城市现实问题的思考,因此由于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城市背景和问题,不同时期的理想城市有其鲜明的时代特色。通常城市化的水平愈高,其消耗的自然资源就愈多,城市向自然环境中排放的废物量也将日益剧增,因此,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也愈大。当今时代的城市必须从全球化的角度重新考虑资源的配置及确定产业的发展方向。当代城市需要从全球化的角度去进行规划设计,以避免或尽可能减少城市发展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为了避免或尽可能减少城市中出现的城市问题,人们日益注重城市与自然地和谐共生关系,实现城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使城市更好的融于自然,而不是脱离于自然。对建设理想城市的憧憬快速城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全球化背景下城市体系的重新组合人类日益重视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基于生态理念的理想城市的发展背景一、当今世界城市发展所面临的时代因素二、当今世界城市所面临的城市问题基于生态理念的理想城市的发展背景(1)当代城市所面临的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第一,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压力。第二,全球能源需求剧增导致的自然资源的短缺。第三,城市快速发展产生的环境问题。(2)全球化对城市的影响第一,全球化导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第二,全球化造成的社会矛盾。第三,全球化导致的文化趋同现象。三、“生态城市”思想的产生基于生态理念的理想城市的发展背景二战后因为城市的不断扩张,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随之日渐凸显,人们意识到未来城市的发展前景并不理想,科学技术并不能够成为解决所有问题及矛盾的法宝,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灾难将是毁灭性的。如果地球上人口无限制的增长,工农业生产无节制的发展,将导致诸如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生态危机等一系列问题,直接结果便是未来城市的不可持续发展,因此也激发了理想城市思想寻找可以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当人们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寻找答案时,生态城市概念便由此诞生了。人口爆炸雾霾资源枯竭垃圾污染当今世界各国为了改变当前城市原有的不科学的发展模式、追求实现城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便促使了生态城市思想的产生,它对当代理想城市研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及指导意义。A.B.D.E.1898年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C.1972年联合国在召开的人类环境大会20世纪80年代生态学家亚尼茨基正式提出众多城市研究者出版了大量有关生态城市思想的作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及世界各国对实现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坚持三、“生态城市”思想的产生基于生态理念的理想城市的发展背景基于生态理念的理想城市设想一、保罗.索拉尼的巨构建筑基于生态理念的理想城市设想保罗.索拉尼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构想了巨构建筑,其预设基址位于莫吉夫沙漠中,此沙漠位于洛杉矶和拉斯维加斯中间,以托显巨构建筑即使面对恶劣的气候仍有良好的适应性。巨构建筑高度大概为一千米,被两组集中式裙房所围绕,裙房其实就是室外会场,为了能够接受各种形式的城市活动,裙房被设计成半圆形。塔楼和裙房紧密结合,不能分割。巨构建筑在利用常规电网满足大部分能源需求的同时,也考虑到了对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和水的循环利用,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巨构建筑比较重视步行区域的设计,在步行所能到达到的区域内布置多种功能区,汽车唯有人们远距离外出的情况下才能被用到。如此一来,便节省了常规城市中汽车所耗费的能源。PaoloSoleri的巨构建筑一、保罗.索拉尼的巨构建筑基于生态理念的理想城市设想保罗.索拉尼的巨构建筑是一个孤立的能够自给自足的人工环境,是脱离于自然环境而存在的。我们可以从其思想中归纳出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对实现城市生态可持续的目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一,通过把使用非机动车交通作为城市组团内的主要交通方式,可以减少城市交通对机动车的依赖,最终减少对能源的需求。第二,在对各种各样可再生能源广泛使用的同时,通过城市本身的设计,从根本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这样既能降低使用单一能源的风险性,亦可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第三,城市无节制扩张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可以通过增加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来缓解,增加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可以由立体化设计城市中心及交通设施这一技术手段来实现。然而把理想城市设计成为三维巨构形式通常需要很大的前期投资,而且许多相关技术还需要提高;与此同时,为了保护城市外部的生态环境,巨构建筑采取极端的集约方式利用土地,但仍有需要讨论的地方即人们对良好的居住环境的向往能否从城市内部环境中得到满足。二、崔悦君的仿生城市——终极塔楼基于生态理念的理想城市设想终极塔楼有53平方英里的覆盖面积,高度相当于500层楼,并且有一个基座,直径大约为1830米,设计可以容纳的居住人口为100万。终极塔楼的外形就像一个巨大的圆锥形,它拥有3200米的整体高度。终极塔楼采用的喇叭钟形张力结构是根据空气学原理设计的,而且整个塔楼墙体厚度相同。终极塔楼共有楼层120层,且每层楼高30到50米不等。整个塔楼是一个绝对的空中环境,而且在这个空中环境里拥有各种功能的建筑。(1)供水——由下往上运输,降低塔楼墙面温度同时吸收太阳能提升自温;(2)供电——通过其表面覆盖着的光电太阳能吸收板转化而来的电能;(3)通风——对塔身的窗户安装经过特殊设计的空气动力学风帽以能够在塔楼内部引入自然风;(4)采光——在其塔身部位安装大量的反射镜;(5)休闲场所——在每层楼面都设置了开放式的花园阳台。(6)废气——电动车都使用丙烷和氢气来进行驱动终极塔楼二、崔悦君的仿生城市——海上城市基于生态理念的理想城市设想此项目城市能够容纳三万居住者,它的发起来源于加拿大国家艺术基金其中的一项赠款,如右图所示。海上城市由于其特殊的构造原理比较适合在多风地带进行建设,维持城市正常运转所需的电能由海浪巨大的冲击力、太阳及风能借助于一些特殊的发电设施转化而来;此外,在风力比较强大的时期,发电系统的能量多来源于由一系列压力通风系统转化而来的能量;维持城市正常运行的用水机制是利用一个叫做生命机器的系统来将海水净化为可食用水;海上城市是一个犹如自然界中生物一样的能够维持自给自足的城市,这也是崔悦君所有的理想城市的特别之处。海上城市二、崔悦君的仿生城市——海上浮城基于生态理念的理想城市设想海上浮城能够容纳十万的居住者,长度为7000米,宽度为4000米,该城市能够移动,同时在粮食、电力的供应方面能够自给自足。城市的结构材料是由海水矿盐电解产生的混凝土,该电解过程费用低廉且都是在水下进行,该过程如下:将钢筋浸没于水下,然后将少量电流通过钢筋,顷刻间海水中的矿盐便会附着在钢筋上,混凝土材料便如此形成。城市利用几种不同的发电方式进行发电,在城市供电系统中占据关键地位的是5个海洋热能转化单元,同时城市还利用一些特殊的发电设施将风力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以为城市提供辅助电能。可移动是海上浮城最大的优点,如此便可保证单位区域内的资源不被耗尽,而且能够自我修复,这样海洋的有限资源便有了保障。海上浮城基于生态理念的理想城市设想虽然崔悦君和保罗.索拉尼一样,从自然界获取其理想城市思想的灵感,但与PaoloSoleri将城市与自然完全隔离的方法不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