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目录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编制原则及依据第三节项目建设背景及建设必要性第四节研究过程及研究范围第五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二章市场分析第三章建设条件和建设地址选择第一节建设条件第二节建设地址的选择第四章建设内容、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第五章建设方案第一节平面布置方案第二节建筑方案第三节建筑设计第四节结构设计第五节设备方案第六章节能、环保与消防劳动安全-第七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第八章项目实施计划与项目管理第一节项目实施计划第二节项目的管理第九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第一节投资估算第二节资金筹措第十章财务评价第一节基础数据的选取第二节财务评价第十一章社会评价第十二章结论和建议付图;1、地形规划图2、总体规划图付表:1、总投资估算汇总表2、资金使用计划及资金筹措表3、无形及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4、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5、总成本费用估算表6、固定资产贷款偿还表7、主营业务收入估算表8、利润及利润分配表9、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总论概述一、呼和浩特市概述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心地带,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北部边疆的战略要冲和边陲重镇。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呼和浩特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我国北方沿边开放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是国家沿边开放带与黄河经济开发带的交汇点,是我国与蒙古、俄罗斯以及东欧各国贸易往来的重要窗口。呼和浩特市位于内蒙古中部,坐落于土默川平原上。南临黄河,北靠阴山,全市总面积1722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05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20平方公里,辖市内4区和6个旗县区。总人口26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58万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回、满、朝鲜、达斡尔、鄂温克等36个民族聚居的地区。具有400多年的建城史,历史文化十分悠久。近几年来,呼和浩特市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建设现代化首府为目标,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四大工程十八个重点项目,不断加大改革力度,扩大对外开放,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健康发展,社会局面保持稳定。然而随着我市经济蓬勃发展,街区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条件也在不断得到改善,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和全社会的关注。xxx少镇xxx村是从北京方向进入呼和浩特市必经的自然村,村容村貌十分重要!现在的村庄空间狭小,基础设施匮乏,建房混乱,旧房危房较多,村内道路系统不完善,仅西侧一条路可供村民出行,交通不便,村容村貌差,环境卫生差,村民的生活生产条件得不到保障。乡村一体化建设推动下的xxx村,有300亩“绿园科技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2008年已投入运营,100亩“康辉畜牧业养殖基地”2009年已实施养殖,213亩“元和集团环保工业”一期建设已实施完成,已经具有了发达的第三产业链条,劳动力市场已形成,对于第三产业发展带来的住房、教育、文化娱乐、休闲购物、餐饮等方面问题急需解决。村民择址搬迁,创造乡村生活新环境,提升村域环境形象,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满足城乡一体化统筹协调发展,规划建房的愿望十分强烈。2011年我区新农村工作思路,把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总导向,。努力使各种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结合乡村村庄定位规划要求,对近远期拆迁村出台相关整体拆迁或提前分类拆迁的城镇化政策措施,对我镇保留整合村、城镇改造村和风貌保护村配置相应激励建设措施,同时,以抓好新型城镇化和中心村边线成片组团建设为契机,,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加快推进恼包特色村建设,努力彰显规划科学布局美。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进一步完善村镇布局规划,推进土地整理置换,促进农村人口集聚,相导农民集中建房,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以景中村建设为重要抓手,加快推进呼和浩特市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景中村建设;积极争创小康村,提升村域环境形象。2、加快推进村庄环境营建,努力彰显村容整洁环境美。以打造脑包村宜居宜业宜游新农村的发展要求,明确重点,大力推进连片整治,推进分类整治,大力开展村庄绿化,加快建设农村公共设施。以片区组团建设为突破口,出台配套政策,加强公共财政向xxx村庄公共旅游环境建设整体投入倾斜,促进xxx村域整体环境再出新形象,努力加快景中村建设,彰显一片新城区xxx少镇特色的幸福秀美新村落社区。3、加快推进农村生态经济发展,努力彰显创业增收生活美。根据村庄发展定位和发挥自身优势,要科学编制农村生态经济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打造农民创业就业平台,发展集体物业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依托脑包村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引导农民参与旅游产业营建,2011年努力以争创国家级旅游景观村镇为工作目标,提升旅游度假区整体资源整合和旅游综合环境再造。鼓励村民参与上规模的乡村客栈建设,高品位创建省、市、区农家乐旅游示范点和农家乐旅游特色村,提升旅游要素综合服务的层次和质量。加快传统农业转轨整合,大力发展观光、休闲、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制订科学合理的支农惠农政策,在财政扶持、金融服务、税费减免、项目用地等方面给予投资者更多的优惠,对重点项目实行一项一策,激发投资者的积极性。鼓励引进特色餐饮企业和休闲娱乐项目,积极打造新村特色餐饮休闲一条街。以举办生态休闲采撷游节庆为媒价,大力发展引导乡村旅游。加快景中村改造建设步伐,加强乡村旅游营销力度,促进特色乡村旅游大力发展,增强村强民富。4、加快推进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努力彰显乡风文明素质美。以提高农民的生态文明素养为核心,推进农村生态文化建设,举办丰富多彩自娱自乐的社区文化活动,保护特色文化村建设,积极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努力倡导健康文明的新型农民生活新方式。二、2011年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导向: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总导向,全面提升xxx村特色新农村建设新面貌。2011年新农村工作思路,把推进景观特色区域的美丽乡村建设为总导向,全面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努力使各种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结合东钱湖村庄定位规划要求,对近远期拆迁村出台相关整体拆迁或提前分类拆迁的城镇化政策措施,对我镇保留整合村着力打造景观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加快推进景观特色村建设,努力彰显规划科学布局美。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进一步完善村镇布局规划,推进土地整理置换,促进农村人口集聚,相导农民集中建房,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以中心村和景中村建设为重要抓手,完善提升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争创象坎全面小康村,提升村域环境形象。2、加快推进村庄环境营建,努力彰显村容整洁环境美。以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农村的发展要求,明确重点,大力推连片整治,推进分类整治,大力开展村庄绿化,加快建设农村公共设施。以片区组团建设为突破口,出台配套政策,促进xxx村村域整体环境再出新形象,努力加快中心村和景中村建设,彰显具有显著特色的幸福秀美新村落社区。3、加快推进农村生态经济发展,努力彰显创业增收生活美。根据村庄发展定位和发挥自身优势,要科学编制农村生态经济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打造农民创业就业平台,发展集体物业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4、加快推进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努力彰显乡风文明素质美。以提高农民的生态文明素养为核心,推进农村生态文化建设,举办丰富多彩自娱自乐的社区文化活动,保护特色文化村建设,积极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努力倡导健康文明的新型农民生活新方式。第二节编制原则及依据一、编制原则1、必须符合国家和有关部委的产业政策以及有关部委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2、总体方案必须先进、成熟、可靠、使用安全方便。3、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原则,逐步实现老年服务行业的产业化经营,对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4、项目建设要充分利用好建设资金,满足当前建设单位以为老年人服务为主的需求,并为今后的发展留有一定的余地。二、编制依据1、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2、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编制的《工程项目管理导则》3、建设单位关于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4、国家和有关部委关于编制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有关规定和标准5、国务院国发(2000)33号文《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6、《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7、国家计委颁布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中有关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范与标准8、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9、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和基础数据(1)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8〕1号2007年12月31日第三节项目建设背景及建设必要性一、项目建设背景本项目区位于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东北部大青山前坡平原区,地处呼和浩特市东北部,地势平坦,北有京包高速公路,南有110国道,东有呼和浩特市绕城高速公路,距白塔机场8.5公里,距大学城东侧1.5公里,是呼市东大门重要的枢纽地带,交通条件非常便利。水质良好,水、路、电均通,环境优雅,安全可靠,是理想的景观农业建设用地。二、项目建设必要性1、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1)、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我们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平衡的、不全面的。所谓不平衡、不全面,主要是多数农村地区没有达到小康水平,表现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教育、卫生、科技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脏乱差现象严重,农民素质参差不齐,农村旧习俗还普遍存在。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要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的收入,使大多数农村地区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够如期实现。(2)、推进新农村建设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受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大大落后于工业和城市,农民生活水平大大落后于城市居民,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城乡收入差距逐年扩大,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二者之比达到了3.2:1。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协调制约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制约着城市工业产品市场的扩大和城市就业的增加,农村发展的滞后和农民收入增长的缓慢成为影响经济协调发展的瓶颈。因此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购买力,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推进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必然选择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一定时期存在,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难以避免的一个发展阶段。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在计划经济年代,我国农业通过价格“剪刀差”支持了工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农民工的低工资、农村土地的低价出让,支持了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明显提高,2004年我国人均GDP已突破1000美元大关,财政收入也达到了2.6万亿元以上,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下降到58%,我国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条件已经具备,总体上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2、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新农村建设应包括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