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诗歌 送别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聚散皆是缘——送别诗的鉴赏鉴赏送别诗的方法:品意象(注意平时积累)抓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注意手法(常用:借景抒情、衬托)送别类诗歌高考考查角度:内容、情感、手法一样的不一样的意象一、习俗类意象1、折柳惜别2、饮酒饯别3、唱歌送别折柳送别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1、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2、“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之意。折柳送别《送别》王之涣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送沈子福之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注:罟(gǔ)师:船夫。临圻(qí):地名。折柳送别《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饮酒饯别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美酒:唱歌送别《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注:“踏歌”是民间的一种歌调,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李白)(骊歌是一首离别时唱的歌)“阳关三叠”(即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流传久远的离别之曲。“朝闻游子唱离歌”(李欣)“劳歌一曲解行舟”(许浑)(劳歌原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遂成送别歌的代称)唱歌送别二、时空类意象1、离别诗中多出现傍晚和月夜等时间意象。2、离别诗中多出现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象。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唐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情景交融)。并且,傍晚时候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反衬)。“傍晚”等时间意象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唐人常借月抒怀。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月夜”等时间意象“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在暮年面对巫山巫峡的秋色,作者感到了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国势衰落,不禁发出“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的感叹,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中惯用的意象。“春”、“秋”等时间意象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如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象《劳劳亭歌》李白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注释:劳劳亭又名新亭,距建康(南京)大约十五里左右,是沿长江顺流而下的必经之地。送别之人常在此驻足,目送行人渐行渐远。后来,劳劳亭便成了离别感伤的代名词。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象《谢亭》李白谢亭离别后,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外,山空碧水流。注释:谢亭又称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所建。后来谢亭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也便成了离愁的代名词。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象《灞陵行送别》李白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注释:长安东南三十里处有一条灞水,汉文帝葬于此,遂称灞陵,水边有灞陵亭。唐代人们出长安东门相送亲友,常在这里分手。因此灞陵亭在唐诗里常和别离联系在一起。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象《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注释:唐朝水运发达,大运河与众多的河湖构成四通八达的水网。行旅之人出门大多乘船。“南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象意境:莽苍、辽阔、苍凉、朦胧、荒凉、凄清、渺茫、暗淡、冷寂、悲凉慷慨、缠绵宛转、雄浑壮阔、空寂寥落、萧条荒凉。深远、幽远、幽静、宁谧、繁丽、热烈、高昂、空灵、幽美、繁华、一样的不一样的风格离别诗的风格类型1、哀伤凄婉。2、慷慨豁达。3、坦陈心志。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思考:作者如何表达惜别哀伤之情的?1、景物:“春江渺茫”“日暮”。2、三四句替远去的友人设想:日暮之时会停泊在哪里呢?到那时,人生地疏,天涯一孤客是多么的令人哀伤啊!哀伤凄婉•参考答案:渺茫春江与一片征帆形成强烈对比,阔大的背景衬托出征帆的渺小,由此引发作者对征帆日暮之时找不到停泊处所的担心,表现了诗人对朋友关心担忧之情。前三句写景,饱含感情,末句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别情,将依依惜别的哀伤之情上升到顶点。•(抓意象——绘图景——析手法——悟感情)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思考:作者如何表达惜别哀伤之情的?1、景物:“猿啼”、“暮江”、“孤舟”。情:“客散”、“伤心”、“逐臣更远”。2、反衬:“人自伤心水自流”,以流水的无情反衬人的伤心;“青山万里一孤舟”,以青山万里反衬孤舟。哀伤凄婉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本诗最后两句坦陈了作者怎样的心志。【诗文赏析】江雨苍茫中,诗人送别了即将回到洛阳的友人,虽然正处于众口毁谤的恶劣处境之中,但他看到的是水天相接的吴江楚山,心中明朗,并无一丝凄风冷雨,他托友人告知洛阳的亲朋们:他有的仍然是一颗纯洁的玉壶冰心。坦诚心志最后两句诗人自比冰壶,要从清澈无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抓意象,绘图景,析手法),传达出诗人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表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悟感情)。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首诗使用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慷慨豁达•本诗运用反衬的手法,哀景衬壮情(析手法)。诗的前两句写眼前之景,日暮黄昏,黄云千里,大雪纷纷,于北风狂吹之中,唯见高空断雁,用白描手法描绘了苍凉悲壮之景。三、四两句转到作者对友人体贴入微而又坚定不移的赠语(抓意象,绘图景),体现了诗人自信豪迈、乐观豁达的胸怀,对友人真诚的情谊和劝勉鼓励之情。(悟感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慷慨豁达一样的不一样的情怀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情感1:友人离去后的茫然、怅然若失。别董大(情深意长的勉励)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情感二:对朋友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宽慰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情感3:情深意长的勉励,劝慰中带着难分难舍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情感4:表明志节,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情感5: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情感6:表明朋友间的友谊深厚。于易水送人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情感7:诗人如在现实生活中遭逢坎坷,其送别诗常包含个人的身世之感。一样的不一样的手法1、借景言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歧路旁、津渡口、长亭间、都门外落日余晖、流水风波、江风引雨、平沙卷蓬、云横秦岭、路绕蜀山、杨柳依依这些物象一经带着作者的离情别绪入诗,成为“人化的自然”,便构成一种荒寒而悲凉、空廓而沉深的美感形态。“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2、想象、虚实相生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大抵是想像分别后对方途中所当经见的特定环境或所当体验的离别的孤独与惆怅。如王昌龄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请问尾联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后两句运用联想,虚拟分别后友人月下船泊潇湘,“愁听清猿”,甚至在梦里也因旅夜孤独而不得安宁的幻象,借以加倍地表现作者离别的惆怅和对友人深切的关怀。3、衬托(乐景衬哀情)、烘托4、比喻: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用“水悠悠”比喻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巩固检测《和练秀才杨柳》杨巨源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唯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诗中的“折柳”和“春风”各比喻什么?有何好处?诗中哪些地方用了谐音的修辞手法?有何深意?•诗中的折柳喻行人,春风喻送行人,生动而贴切,堪称妙喻。•诗中有两个地方用了谐音的修辞手法,一是‘丝’,作者以柳丝含蓄地表达出离别之‘思’;二是‘柳’,耐人寻味地写出了无情折柳似有情,极其生动地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作者是如何表达惜别哀伤之情的?•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烘托:以猿啼、客散、暮色等烘托伤心之情•反衬:以流水无情衬人之有情,以青山重重衬行舟之孤小•对比:作者同友人的贬谪之途对比,既点同病相怜,又流露了对友人路途险远的担忧和惜别牵挂之情。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首诗使用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反衬;哀景衬乐情。体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怀,对友人真诚情谊。

1 / 5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