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坚定“三个自信”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任新民教授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学习领会把握十八大精神的主题、主线从意识形态发展的的角度看,每到党代会召开之际,都是各种思潮起伏、各种思想相互交锋的重要时刻。旗帜问题就显得便显得突出。党的十八大是中央领导集体继往开来、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时刻,也是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时期,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以什么样的思想统一全党全国人民,凝聚力量,团结奋斗,就成为十八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十八大政治报告的历史价值在于报告就是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政治纲领、政治宣言,也是他们对全党全国人民的政治承诺。因此,学习理解十八大精神的关键是全面准确地把握大会主题。主题就是党的代表大会的重大决策、重大思想理论问题,新的领导集体未来的中心任务和主要工作目标,是今后党的各项工作的理论指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八大的主线,是我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旗帜十八大政治报告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的主题,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简明而又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四个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提出和确定这样的主题,是新的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动员人民的政治纲领和政治宣言,对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征程上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十分紧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这个主题,对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至关重要。二、实现中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回首近代以后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曾经创造过灿烂的文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如何实现中国后人经,实现唯心的伟大复兴成了多少代中国志士仁人的理想和追求。在经历不断的曲曲折折,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紧紧依靠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虽然我们经历了曲折和艰难,但沿着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党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开创、捍卫、坚持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现代化和民族振兴的历史进程,实现了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进步和谐,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在探索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现代化道路和民族振兴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代一代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们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的旗帜十八大报告的特点在于充满历史的深沉,以历史的厚重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到历史的长河中来认识,从党和国家的长期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历史增强了人民的自豪感。走社会主义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从根本上改变着中国的命运。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梦想和追求,是凝聚民族力量的精神旗帜。中国社会的发展充分证明,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三个自信,我们就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赢得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复兴之梦。习近平:“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消除疑虑和隔阂,把世界多样性和各国差异性转化为发展活力和动力。我们要秉持开放精神,积极借鉴其他地区发展经验,共享发展资源,推进区域合作。进入新世纪10多年来,亚洲地区内贸易额从8000亿美元增长到3万亿美元,亚洲同世界其他地区贸易额从1.5万亿美元增长到4.8万亿美元,这表明亚洲合作是开放的,区域内合作和同其他地区合作并行不悖,大家都从合作中得到了好处。亚洲应该欢迎域外国家为本地区稳定和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同时,域外国家也应该尊重亚洲的多样性特点和已经形成的合作传统,形成亚洲发展同其他地区发展良性互动、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我们将大力促进亚洲和世界发展繁荣。新世纪以来,中国同周边国家贸易额由1000多亿美元增至1.3万亿美元,已成为众多周边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重要投资来源地。中国同亚洲和世界的利益融合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势头,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将持续扩大,对外投资也将大幅增加。据测算,今后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左右的商品,对外投资规模将达到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有可能超过4亿人次。中国越发展,越能给亚洲和世界带来发展机遇。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伟大民族振兴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一般而论,“特色”就是一个事物与同类事物相比较而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或者特征。这种特征即具有同类事物的同性特征,又具有与同类事物不同的一些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具有社会主义的共性。“社会主义”一词SOCIALISM,来自于拉丁语“SOCIA”一词,加后缀LISM。原意“同志”“同伙”或“善于社交的”最早使用社会主义一词的是德国神学家安塞尔姆·德辛。1753年,其在与人辩论时,使用了社会主义一词,主要指人的社会性。最早把社会主义作为与资本主义相对立的概念使用的是空想社会主义主义者。1832年圣西门派所办的法文杂志《环球》、1833年欧文派所办的英文日报《贫民日报》先后把社会主义作为与资本主义对立的概念来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社会主义基本主张早在16世纪初资本主义制度初露曙光时就已经提出了。这种主张反映了在资本主义新社会诞生阵痛挣扎的劳苦大众对社会转型期种种不公正行为的抗议和对一种更美好的社会的向往。马克思根据大工业和社会化所推动的世界普遍交往的发展,创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在批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根本飞跃。胡乔木认为,社会主义是一种理论体系、现实的工人运动、现实的社会制度。(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认识是中国共产党长期的探索与实践的根本成就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们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毛泽东的探索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邓小平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泽民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现代化和民族复兴道路,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所谓道路,就是我们在实现理想追求中实践活动方式的选择。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是受到特定的社会条件所决定的,具有鲜明的不同特征;道路是在实践中的不断探索走出来的,往往在总结曲折与反复中形成的;道路不仅是实现理论的途径,而且是检验理论,修正和发展理论的动力和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基本经验。(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理论是行动的指南。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趋势,提出了未来理想的基本原则。理论是对具体的抽象,理论抽象的特点是舍弃了具体生动的实践形式,因而表现为原则。理论只有还原为实践,才能成为实践行动的指南,理论与具体实践的结合就必然要还原为具体生动的实践,从而出丰富多彩的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只有与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在理论形态上就表现为中国特色。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对经验的系统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系统化、理论化的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现在理论形态上,是一系列基本范畴、基本概念所组成的逻辑结构系统。这种表现形态即充分体现实践中的政策、纲领和经验,又抽象出了一般性的本质,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这种对规律的认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提供了行动指向。坚持科学地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理论的生命力在于能够不断回答实践提出的问题,是随着社会历史的进程而不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而发展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解决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进程不同阶段所突出的问题中发展起来,形成了三个不同的理论形态,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之间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关系。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制度是规范,是一系列旨在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所制定的规则和约束,是实现社会发展价值目标、规范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保障。制度化的水平是衡量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我们要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