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社会性别意识”?李玲一、定义:1、生理性别(sex):指婴儿出生后从解剖学的角度来证实的的女性或男性特征。包含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一、定义:2、社会性别(gender):由社会文化形成的有关男/女角色分工、社会期望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该词原意仅指词的阴阳性,现在成为女性主义批评的核心概念。社会性别意识(genderconsciousness)对社会性别关系的自觉认识。(参考王政的系列论文)二、社会性别与生理性别的关系:1、本质论:又称生理决定论。主要观点是“生理即命运”。性别本质主义、种族主义等等。“影响性别的生理影响因素有三大类:染色体、荷尔蒙和大脑结构。”曾经富有影响的一些观点:脑的重量性别差别;大脑发达程度的性别差别。二、社会性别与生理性别的关系:2、构成论:“社会建构论最初的观点是: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的许多差异都不是源于一个基因,而是许多基因的相互作用。性别是以生理性别为基础的社会建构,个人生而为男为女,并没有天生的性别认同,他们是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性别认同的,在经过社会的建构之后才成长为男人和女人。虽然生理性别是天生的,但是社会性别既非内在的,也非固定的,而是与社会交互影响的产物。它会随着时间和文化的不同而改变。社会性别是由社会建构的。社会性别是社会和符号的创造物。”(参考李银河:《性别问题上的生理决定论和社会构成论》)二、社会性别与生理性别的关系:3、我的观点:社会性别与生理性别有关联,但并不由生理性别所决定。社会性别是建构而成的。(1)两性在生理层面上是平等的又是有差异的。差异构成生命的丰富性,并不构成等级的高低。(2)两性在社会性别意识层面上的巨大差异是建构而成的。随着文化禁忌的突破,群与群之间的差异将越来越小,个体之间的差异将越来越大。“女人不是天生的,女人是生成的。”(西蒙·波伏娃《第二性:女人》)举例:伍尔芙《一间自己的屋子》中关于“莎士比亚的妹妹”的设想。三、东西方传统性别文化中的9种本质主义观念:1、“每一个坏男人后面都有一个坏女人”的文化内涵:认定女人是比男人更卑贱更邪恶更愚蠢的种类。(1)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蕴含的贬斥女性的集体无意识。日常谚语:“头发长,见识短”。“最毒莫过妇人心。”“妇人之仁”。佛家观念:“男为七宝之身,女为五漏之体。”班昭《女诫》:生男为“弄璋”,生女为“弄瓦”。三、东西方传统性别文化中的9种本质主义观念:(2)《圣经》文化中对夏娃的想象。夏娃这一个女性形象的设置,表达的是男性对人性自身某些破坏性因素的恐惧,同时也表达了男性把这种令人恐惧的破坏性力量归罪于女性的思路。(3)现代媒体对贪官与情妇关系的论述。“他都被女人害了。”“我抵抗不住美色的诱惑。”传统祸水论的延续三、东西方传统性别文化中的9种本质主义观念:2、“每一个好男人后面都有一个好女人”的文化内涵:认定女性是为男性服务的性别种类。(1)儒家文化把女性角色化:把“贤妻良母”的角色限定推到极端是对女性生命的异化。“妇者,伏也。”(班昭《女诫》)“夫为妻纲”。“我们且看古人的良法美意罢——‘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左传》昭公七年)但是‘台’没有臣,不是太苦了么?无须担心的,有比他更卑的妻,更弱的子在。而且其子也很有希望,他日长大,升而为‘台’,便又有更卑更弱的妻子,供他驱使了。”(鲁迅《灯下漫笔》)三、东西方传统性别文化中的9种本质主义观念:(2)《圣经》文化中的圣母形象:圣母是童贞女与母亲这两类男性最渴求的女性形象的整合。实际上是剔除了女性身上任何与男性价值世界不和谐的东西,是根据男性自己的需求而不是根据女性自我的生命逻辑来塑造女性榜样的。三、东西方传统性别文化中的9种本质主义观念:格林童话中的白雪公主形象:白雪公主与继母的辩证关系。《白雪公主》的故事实际上遮蔽了女性生命的内在逻辑,按着男性的需求压抑女性生命。三、东西方传统性别文化中的9种本质主义观念:3、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男作女声”问题:“画眉深浅入时无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近试呈张水部》)“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王建《新嫁娘》)三、东西方传统性别文化中的9种本质主义观念:“男性作家的奴隶意识,由于实际上存在着‘仕’与‘隐’、‘进’与‘退’的选择可能,表现出来就还不是那么‘绝对而永久’;只有进入性别关系中自居于对某一个既定的‘夫主’的‘绝对永久的屈从’的地位,才能使感情表现得专一。”(舒芜:《“香草美人”的奥秘》)三、东西方传统性别文化中的9种本质主义观念:4、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女扮男装现象:以《木兰辞》、《儿女英雄传》为例木兰从军不是为了实现自我人生目标,而是为了补充“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的缺失。功成之后只能身退(“木兰不用尚书郎”,回归女儿身,重返闺阁)。侠女十三妹(何玉凤)英姿飒爽只是为了报父仇、辅佐安公子,最终回归妻妾和睦、共同服伺一个男性的夫权格局。三、东西方传统性别文化中的9种本质主义观念:5、《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问题:狐仙越出传统女性规范只是更加符合男性需求,隐含作者仍只从男性视角思考女性生命问题。(叶舒宪《高唐神女与维纳斯》)三、东西方传统性别文化中的9种本质主义观念:6、辨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和谐观念:“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三、东西方传统性别文化中的9种本质主义观念:中国儒道文化传统,在哲学思想上,一方面强调阴阳互补、阴阳平衡的辩证关系,另一方面又强调阴阳的角色分工,确定了阴不可以越界而居阳位的基本准则。这实际上就在思维中确立了阴阳关系中阳为矛盾的主要方面、阴只能居于矛盾的次要方面的角色意识。三、东西方传统性别文化中的9种本质主义观念:7、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说中的本质主义倾向:“阳具妒忌”:以男性为价值尺度,把女性界定为因为缺少男性生殖器而时常感到自卑、嫉妒的人。三、东西方传统性别文化中的9种本质主义观念:8、当代消费文化中的女性形象:美女是男性消费的对象。暗示女人追求自我生命的物化。三、东西方传统性别文化中的9种本质主义观念:9、激进女性主义中的性别观念:格里尔《女太监》认为女性更符合生态标准,比男性适应性更强。三、东西方传统性别文化中的9种本质主义观念:小结:德沃金认为生理决定论的任何形式都是法西斯主义的。《生理优越性:世界上最危险和最致命的观点》性别本质论是对生命的压抑。性别批评不是男权文化的倒置性承袭,而是男女两性的共同解放。四、走向“双性同体”――个体生命的自由发展不应该有性别禁忌。1、正面立场:在平等中强调要尊重个体的差异。男女两性应该是主体间的关系。双性同体理论:从(英)伍尔芙到(法)埃莲娜·西苏。“双性同体androgyny,又译两性同体、雌雄同体、雌雄同体性。在生物学上指同一个体身上既有成熟的雄性性器官,又有成熟的雌性性器官;在体型构造及生理特征方面,表现为雄性及雌性的混合物。在心理学上,双性同体指同一个体既有明显的男性人格特征,又具有明显的女性人格特征,即兼有强悍和温柔、果断与细致等性格,按情况需要作不同的表现。”(屈雅君,西部女性网)四、走向“双性同体”――个体生命的自由发展不应该有性别禁忌。弗洛伊德:“我们必须永远记着,在每一个个人身上都混合着两类特征,只不过与‘他’或‘她’性别相一类的性格特征更占多数而已。”荣格把男人心理中女性的一面和女人心理中男性的一面分别命名为“阿尼玛”(anima)和“阿尼姆斯”(animus)。四、走向“双性同体”――个体生命的自由发展不应该有性别禁忌。2、警惕“女性气质”对女性自我的压抑:“外婆还喜欢女人的幽静,不必像男人,闹哄哄地闯世界,闯得个刀枪相向,你死我活。男人肩上的担子太沉,又是家又是业,弄得不好,便是家破业败,真是钢丝绳上走路,又艰又险。女人是无事一身轻,随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便成了。”(王安忆《长恨歌》)四、走向“双性同体”――个体生命的自由发展不应该有性别禁忌。这里存在的问题:女人如何对待自我的问题:被排除出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是否会感到压抑。男女如何相互对待的问题:不是进入婚姻以后就不存在男女如何相互对待的问题。(一)、思考题:1、结合自己和他人的例子分析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的关系。2、谈谈你对“女性气质”的看法。(二)参考资料:论文1、王政的系列论文《“女性意识”、“社会性别意识”辨异》,《妇女研究论丛》1997年第1期;《美国女性主义对中国妇女史研究的新角度》,《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介》三联书店1995年版;2、李银河:《性别问题上的生理决定论和社会构成论》,网上。3、舒芜:《“香草美人”的奥秘》,《哀妇人》4、李玲:《想象女性—男权视角下的女性人物及其命运》著作1、西蒙·波伏娃《第二性:女人》2、叶舒宪《高唐神女与维纳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