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地艺术到景观都市主义以纽约高线公园规划设计为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3年第10期26>ARTISRTYOFLANDSCAPE本期专题·景观的艺术性>>272013年第10期文·图◎刘海龙孙媛从大地艺术到景观都市主义——以纽约高线公园规划设计为例人们对工业遗产价值的认识,历经了工业遗产保护理念的多次变迁,由早期艺术家的感性探索,逐渐发展为多学科的关注焦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模式,也从单纯的艺术领域扩展到“景观都市主义”范畴。本文结合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理念变迁的历史背景,分析纽约高线公园在设计手法与运作模式中所体现的“景观都市主义”理念,展示了这座位于曼哈顿西侧废弃近30年的铁路货运专线,转变成为一座充满现代性的线形空中花园的历程。艺术家对于工业遗产改造的探索对工业废弃地的改造和利用最早是从艺术家开始的。美国雕塑、绘画和大地艺术的先驱哈维·菲特(HarveyFite)于1938年购买了纽约加州的一座废弃青石采矿场,终其一生将它创造成了一件艺术品——奥普斯40(Opus40)(图1)。之后,更多的艺术家将探索的触角伸向工业废弃地。1979年罗伯特·莫里斯在一块废弃的矿坑上完成了“无题”。米歇尔·海泽(MichaelHeizer)1983年在伊利诺斯河畔的老矿山创造了名为“古冢象征雕塑”(EffigyTumuliSculpture)的作品。这段时期对于工业遗产的改造主要是以大地艺术的形式来进行的,究其起因是由于上世纪60年代后期,西方一些现代艺术家开始走出画架和艺术展览馆,在远离繁华都市的广阔区域寻找新的灵感。另一方面,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发达国家城市中的传统制造业逐渐从城市中向外迁移,在城市留下了大量的工业废弃地,在带来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的同时,也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的场所。从使用材料和三维造型上来说,以大地艺术的形式改造的工业遗产,更接近于巨尺度的雕塑,不同的是作品都建造于远离城市的沙漠、废弃工厂或者荒山野岭,可以说是为了艺术而产生的(ArtsforArtsSake),因此并不具备现实意义,对于生态环境也没有起到改善的作用,更多的是艺术家对于现代都市生活、工业文明和艺术品商业化的反叛,对于生态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关注,以及对现实的揭示与批判。但是“大地艺术”超越了传统雕塑的艺术范畴,视环境为一个整体,强调“空间”与“场所”,并将艺术引入工业场所,突破传统美学对于工业景观的认识,诠释了新的景观设计美学,为重新审视工业遗产、处理工业废弃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景观设计师参与工业遗产的改造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环境意识的加强与环保运动的高涨,一部分艺术家关注到生态与工业之间的关系。代表人物之一,罗伯特·史密森(RobertSmithson)特别关注工业废弃地的问题,他认为大地艺术是生态学家和工业家之间的调解人。尽管大地艺术为工业遗产的改造提供了一种可以借鉴的形式语言,但是工业废弃地由于长年的工业活动造成生态破坏,水和土壤被污染,植被丧失,环境问题非常复杂。而景观设计师对场地、植物及生态修复更为了解,具有更好的协调能力。随着保护工业遗产理念的逐渐完善,景观设计师对于工业遗产更新与改造的项目逐渐增多。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英国铁桥峡谷(TheIronbridgeGorge)和德国鲁尔工业区(RuhrRegioninGermany)开始大规模的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实践。这一时期比较有影响的项目还有:德国萨尔布吕肯市港口岛公园(BürgparkHafeninsel)、德国海尔布隆市砖瓦厂公园(Ziegeleipark)、美国丹佛市污水厂公园(NorthsidePark)、韩国金鱼渡公园、杜伊斯堡北风景公园(LandschaftsparkDuisburgNord)等。这类景观通常被称作后工业景观(Post-IndustrialLandscape)。设计师在尊重场地属性的同时,将衰败的工业废弃地改造成为具有多重审美价值与实用意义的公共休闲空间。但是,这些成功的工业遗产改造案例依然没有摆脱19世纪观念的影响。它们倾向于将城市中的场地视为景观,或将景观引入城市,目的都是为了修复和缓解城市化带来的负面效应。公共空间的设计一般都采用中央式的造型,是城市中独立的一块场地,构筑物与景观之间的关联并不紧密,景观只是作为改善环境的工具和构筑物的陪衬出现。21世纪初期,越来越多的当代建筑师和规划师开始从景观的概念范畴出发,重新思考21世纪都市主义的物质形式和内容。城市景观的形态也不仅限于绿地和公园,更多的是向松散、灵活、动态的城市空间形式发展。“景观都市主义”(LandscapeUrbanism)作为一种新的学科融合机制,由查尔斯·瓦尔德海姆(CharlesWaldheim)在景观都市主义论坛和展览中首次提出。他摆脱了原有的专业界限,将景观视为一种都市化的模式,从中找到空间组织的原则、动态互动的方式、关键生态要素技术,从而推动一种更为宽松而接近真实的都市化过程。因此可以说,同早期艺术家们对于工业废弃地艺术化改造的初衷相同,景观都市主义是一部分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和风景园林师在探索当代逆工业化产生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问题的过程中提出的。在面对工业废弃地时,景观都市主义显现了前所未有的适应性,为城市形态的塑造提供了多样的可能性。高线公园(HighLine)作为一个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案例,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产生的。高线公园所体现的景观都市主义理念纽约高线公园(以下简称“高线”)是位于曼哈顿中城西侧的线型空中花园。高线始建于1930年代,是一段30英尺高的高架货运专用铁路,连接肉类加工区和三十四街的哈德逊港口,采用高架形式是为了减轻地面交通压力。1950年代以后,随着汽车货运的发展,高线的运营受到冲击,至1980年彻底废弃。之后经历20多年的风雨,曾经辉煌的高线已经变得野草漫没、锈迹斑斑,成为纽约喧嚣繁华背后的一道伤疤。尽管已被岁月侵蚀得近面目全非,但它却镌刻着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真实记忆。附近的有些居民曾要求将之拆除,但以“高线之友”为代表的社区团体却呼吁将之保存下来,改造成公共空间还给纽约市民。图片说明1.大地艺术作品奥普斯40(图片来源:opus40.org)2.上世纪90年代的被废弃了的高线(图片来源:FriendsoftheHighLine)122013年第10期26>ARTISRTYOFLANDSCAPE本期专题·景观的艺术性>>272013年第10期文·图◎刘海龙孙媛从大地艺术到景观都市主义——以纽约高线公园规划设计为例人们对工业遗产价值的认识,历经了工业遗产保护理念的多次变迁,由早期艺术家的感性探索,逐渐发展为多学科的关注焦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模式,也从单纯的艺术领域扩展到“景观都市主义”范畴。本文结合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理念变迁的历史背景,分析纽约高线公园在设计手法与运作模式中所体现的“景观都市主义”理念,展示了这座位于曼哈顿西侧废弃近30年的铁路货运专线,转变成为一座充满现代性的线形空中花园的历程。艺术家对于工业遗产改造的探索对工业废弃地的改造和利用最早是从艺术家开始的。美国雕塑、绘画和大地艺术的先驱哈维·菲特(HarveyFite)于1938年购买了纽约加州的一座废弃青石采矿场,终其一生将它创造成了一件艺术品——奥普斯40(Opus40)(图1)。之后,更多的艺术家将探索的触角伸向工业废弃地。1979年罗伯特·莫里斯在一块废弃的矿坑上完成了“无题”。米歇尔·海泽(MichaelHeizer)1983年在伊利诺斯河畔的老矿山创造了名为“古冢象征雕塑”(EffigyTumuliSculpture)的作品。这段时期对于工业遗产的改造主要是以大地艺术的形式来进行的,究其起因是由于上世纪60年代后期,西方一些现代艺术家开始走出画架和艺术展览馆,在远离繁华都市的广阔区域寻找新的灵感。另一方面,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发达国家城市中的传统制造业逐渐从城市中向外迁移,在城市留下了大量的工业废弃地,在带来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的同时,也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的场所。从使用材料和三维造型上来说,以大地艺术的形式改造的工业遗产,更接近于巨尺度的雕塑,不同的是作品都建造于远离城市的沙漠、废弃工厂或者荒山野岭,可以说是为了艺术而产生的(ArtsforArtsSake),因此并不具备现实意义,对于生态环境也没有起到改善的作用,更多的是艺术家对于现代都市生活、工业文明和艺术品商业化的反叛,对于生态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关注,以及对现实的揭示与批判。但是“大地艺术”超越了传统雕塑的艺术范畴,视环境为一个整体,强调“空间”与“场所”,并将艺术引入工业场所,突破传统美学对于工业景观的认识,诠释了新的景观设计美学,为重新审视工业遗产、处理工业废弃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景观设计师参与工业遗产的改造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环境意识的加强与环保运动的高涨,一部分艺术家关注到生态与工业之间的关系。代表人物之一,罗伯特·史密森(RobertSmithson)特别关注工业废弃地的问题,他认为大地艺术是生态学家和工业家之间的调解人。尽管大地艺术为工业遗产的改造提供了一种可以借鉴的形式语言,但是工业废弃地由于长年的工业活动造成生态破坏,水和土壤被污染,植被丧失,环境问题非常复杂。而景观设计师对场地、植物及生态修复更为了解,具有更好的协调能力。随着保护工业遗产理念的逐渐完善,景观设计师对于工业遗产更新与改造的项目逐渐增多。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英国铁桥峡谷(TheIronbridgeGorge)和德国鲁尔工业区(RuhrRegioninGermany)开始大规模的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实践。这一时期比较有影响的项目还有:德国萨尔布吕肯市港口岛公园(BürgparkHafeninsel)、德国海尔布隆市砖瓦厂公园(Ziegeleipark)、美国丹佛市污水厂公园(NorthsidePark)、韩国金鱼渡公园、杜伊斯堡北风景公园(LandschaftsparkDuisburgNord)等。这类景观通常被称作后工业景观(Post-IndustrialLandscape)。设计师在尊重场地属性的同时,将衰败的工业废弃地改造成为具有多重审美价值与实用意义的公共休闲空间。但是,这些成功的工业遗产改造案例依然没有摆脱19世纪观念的影响。它们倾向于将城市中的场地视为景观,或将景观引入城市,目的都是为了修复和缓解城市化带来的负面效应。公共空间的设计一般都采用中央式的造型,是城市中独立的一块场地,构筑物与景观之间的关联并不紧密,景观只是作为改善环境的工具和构筑物的陪衬出现。21世纪初期,越来越多的当代建筑师和规划师开始从景观的概念范畴出发,重新思考21世纪都市主义的物质形式和内容。城市景观的形态也不仅限于绿地和公园,更多的是向松散、灵活、动态的城市空间形式发展。“景观都市主义”(LandscapeUrbanism)作为一种新的学科融合机制,由查尔斯·瓦尔德海姆(CharlesWaldheim)在景观都市主义论坛和展览中首次提出。他摆脱了原有的专业界限,将景观视为一种都市化的模式,从中找到空间组织的原则、动态互动的方式、关键生态要素技术,从而推动一种更为宽松而接近真实的都市化过程。因此可以说,同早期艺术家们对于工业废弃地艺术化改造的初衷相同,景观都市主义是一部分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和风景园林师在探索当代逆工业化产生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问题的过程中提出的。在面对工业废弃地时,景观都市主义显现了前所未有的适应性,为城市形态的塑造提供了多样的可能性。高线公园(HighLine)作为一个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案例,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产生的。高线公园所体现的景观都市主义理念纽约高线公园(以下简称“高线”)是位于曼哈顿中城西侧的线型空中花园。高线始建于1930年代,是一段30英尺高的高架货运专用铁路,连接肉类加工区和三十四街的哈德逊港口,采用高架形式是为了减轻地面交通压力。1950年代以后,随着汽车货运的发展,高线的运营受到冲击,至1980年彻底废弃。之后经历20多年的风雨,曾经辉煌的高线已经变得野草漫没、锈迹斑斑,成为纽约喧嚣繁华背后的一道伤疤。尽管已被岁月侵蚀得近面目全非,但它却镌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