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Ⅰ)郑明高|AllRightReserved2010Sep.1基本理论GeneralTheory目录Contents1.1商业银行风险的定义与分类1.2商业银行风险的特征1.3商业银行风险形成机理分析1.4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的演进1.5BASELⅡ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要求2总论1.1商业银行风险的定义|风险的一般定义商业银行的风险定义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说,风险应定义为出乎意料的损失。风险是未来结果波动性的一个函数,风险以各种可能结果的标准差来衡量。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角度来看,风险指的是收益的不确定性,或者说可能造成的损失的不确定性,这将破坏银行的价值。商业银行通过风险管理来平衡风险与收益,提高自身价值。31.1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按照风险发生的范围可以把风险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按照风险事故的类型可以将风险分为社会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自然风险等。按照巴塞尔委员会的划分标准,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战略风险八大类。41.1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战略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国家风险51.1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从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对大多数银行来说,信用风险几乎存在于银行的所有业务中。信用风险是银行最为复杂的风险种类,也是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信用风险的定义信用风险的种类信用风险包括商业贷款信用风险,消费者贷款信用风险,票据业务信用风险,结算信用风险,信用价差风险等。(1)商业贷款信用风险。商业贷款信用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信用风险。(2)消费者贷款信用风险。消费者贷款主要包括房屋与汽车按揭贷款、助学贷款、投资贷款,信用卡贷款等。消费者贷款的违约率通常要高于商业贷款。61.1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信用风险(3)票据业务信用风险。票据业务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是由于票据的伪造、篡改、票据权利的缺失或由于票据行为(如贴现、承兑)不当而使银行蒙受损失的风险。票据信用风险出要是由于票据识别手段滞后,银行间信息不能互通互享,银行内控制度不严密而造成。(4)结算信用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替客户办理转账或贸易结算过程当中,付款人没有履行其所应该承担的义务。(5)信用价差风险。由于信用敏感性资产的信用级别恶化而使其与无风险资产之间的信用价差扩大,从而导致该资产价格下降,使商业银行蒙受损失的风险称为信用价差风险。71.1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市场风险存在于银行的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市场风险的定义市场风险的特征市场风险具有数据优势,易于计量此外,市场风险来自银行所属的经济体,具有显著的系统性风险特征,很难通过分散化投资完全消除。81.1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市场风险市场风险可以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包括黄金)、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分别是指由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所带来的风险。市场风险的种类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商品价格风险91.1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的定义操作风险的特征操作风险具有普遍性,操作风险普遍存在于商业银行各种业务和管理行为当中。操作风险不具有盈利性,即它只有造成损失的可能,而没有带来潜在收益的可能。操作风险还有可能会引发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各类风险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容忽视。101.1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操作风险关于操作风险的界定第一级:因素第二级:定义人员1.雇员欺诈、犯罪;2.越权行为、欺诈交易、操作失误;3.违反用工法;4.劳动力中断;5.关键人员流失或缺乏内部程序1.支付清算、传输风险;2.文件、合同风险;3.估价、定价风险;4.内部、外部报告风险;5.执行风险;6.策略风险、管理变动;7.出售风险;8.科技投资风险系统1.系统开发和执行;2.系统功能;3.系统失败;4.系统安全外部事件1.法律、公共责任;2.犯罪;3.外部采购、供应商风险;4.外部开发风险;5.灾难、基础设施;6.政策调整;7.政治、政府风险111.1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包括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资产流动性风险是指资产到期不能如期足额收回,进而无法满足到期负债的偿还和新的合理贷款及其他融资需要,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负债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过去筹集的资金特别是存款资金,由于内外因素的变化而发生不规则波动,对其产生冲击并引发相关损失的风险。商业银行作为资金的中间人,需要随时持有的、用于支付需要的流动资产只占其负债总额的很小一部分,但如果债权人大量集中要求兑现时,商业银行就有可能面临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和广泛,通常被视为一种综合性风险。除了银行的流动性计划安排不完善之外,信用、市场、操作等方面的风险管理缺陷同样也会导致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不足。流动性风险的定义121.1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流动性风险衡量流动性的一些具体指标131.集中于资产流动性的一些指标1)现金指标=(现金+同业存款)÷总资产2)流动证券比率=政府债券÷总资产3)无风险资产比率=(现金+同业存款+政府债券)÷总资产以上比率越高,则流动性愈强。4)同业拆借净值率=(同业拆出—同业拆入)÷总资产该比率上升则流动性增强。5)流动资产比率=(现金+政府债券+同业拆借净值)÷总资产该比率越高,银行存贮的流动性越高,应付潜在的流动性需求的能力也就越强。6)能力比率=(贷款+租赁净额)÷总资产该比率实际上是一种负面的流动性指标,比重越低则流动性越强。1.1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流动性风险集中于负债流动性的一些指标141)游动性货币率=货币市场资产÷货币市场负债又称“热钱比率”。反映短期资产满足短期负债的能力,比率高则流动性强。2)短期投资比率=(短期同业存款+同业拆出+短期证券)÷总资产正面流动性指标,短期投资所占比重越大,则资产流动性越强。比率越高,机会成本越大。3)核心存款比率=核心存款÷总资产长期稳定部分存款称为核心存款。该比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的流动性能力。对于同类银行而言,该比率高的银行的流动性能力也相应较高。4)存款结构比率=活期存款÷定期存款该比率衡量银行资金的稳定性,比率越低则稳定性越高,可减少流动性需要。1.1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其他风险国家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和非本国居民进行国际经济贸易往来时,由于国别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风险。声誉风险是指由于意外事件、商业银行的政策调整、市场表现或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负面结果,可能对商业银行持续努力、长期信任建立起来的宝贵的无形资产造成损失的风险。法律风险是指在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因为无法满足或违反法律要求,导致商业银行不能履行合同、发生争议或其他法律纠纷,而可能给商业银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战略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谋求长远发展目标和追求短期商业利益的过程中,不适当的规划和战略决策可能影响商业银行的发展15目录Contents1.1商业银行风险的定义与分类1.2商业银行风险的特征1.3商业银行风险形成机理分析1.4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的演进1.5BASELⅡ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要求16总论商业银行风险指预期银行业务经营和管理中因为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而导致事后造成损失或者不利于目标实现的因素的总称。银行风险的大小必然通过价格形式加以量化,当银行风险较大时,其经营管理的相对成本就显得偏高,也就会造成银行一定的损失。因而,银行风险是一种导致商业银行收益或损失的可能性。1.2商业银行风险的特征|17银行的经营活动只要存在一天,那么银行的风险就不可能消亡,这些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商业银行运营过程中绝对零风险的业务在金融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其次,市场参与主体的投资偏好影响。人类的本性就是追求收益最大化以及风险最小化,因而他们可能运用各种投机倒把的机会或违反道德的不正当手段以牟取暴利,如利用政策空白、钻合同契约的空子、欺诈、谎报、违约等。所以,投机、冒险和各种钻营性金融行为的长时间存在势必引起商业银行风险。商业银行风险的客观性存在的主要原因:首先,市场经济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信息不对称性。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不透明性,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对金融客体缺乏理性的认知,所以在主体进行投资决策时往往是不能做到及时、准确、全面和可靠的决策的误差就会引起经济活动中金融风险的产生。而信息不对称性在实际金融生活中是不可能彻底清除的。181.2商业银行风险的特征|客观性最后,信用的关联性与对象的复杂性。金融自由化、全球化趋势使得简单原始的信用交易己经不能满足当今投资者的融资需求,这个缺陷使得各种各样的金融中介与经纪业务的出现,而交易对象(金融业务与产品)也日趋多样化,这些都让金融交易变得更加繁杂并引发了银行之间、业务之间相互交织连动的复杂关系。交易中环节越多,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个复杂关系中的任何一个部分脱节都会造成巨大的风险,而这种金融发展趋势引起的复杂关系将会长期存在。可见,在金融活动中完全避免风险几乎是不可能的。商业银行风险的客观性存在的主要原因:191.2商业银行风险的特征|客观性虽然商业银行风险不可避免,但是市场经济主体可以依据一定的方法理论对银行风险进行“事前识别、预测,事中监督防范,并加以规避”。这就是商业银行风险的可控性。首先,银行风险是可以进行识别、预测的。经济活动主体能够从银行风险的历史、本质、产生条件中,识别预测在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有可能引发投资损失的情况,也就是风险的“情景预测”,完成可控性的第一阶段。其次,市场经济主体可以利用先进的现代化分析方法,计算出各项与商业银行风险相关的技术性参数。根据以往银行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产生的特殊环境,来预期在何种水平参数下发生风险的可能性较大,为风险可控性提供技术支持。最后,现代的金融监管制度是银行风险可控性的有效措施。金融监管制度尤其是银行风险监管是对经济主体行为的适当约束。它的存在、健全与创新,是为了经济主体尽可能的规避银行风险发生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之所以不断提倡完善金融监管制度(尤其银行监管制度)就是因为金融风险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可以利用政策制度的约束尽可能的规避风险损失。之所以具有部分可控性,是因为:201.2商业银行风险的特征|部分可控性银行风险不同于其他金融风险的最显著特性是:银行机构的风险存在所造成的损失,不仅仅影响到银行自身的生存发展,更危险的是这将导致众多的储蓄者和投资者的损失,进而对整个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这就是银行风险的牵连性。现今银行同业之间联系之紧密,一家银行出现风险损失,势必牵连其他银行的信用危机,导致更多的“两头”效应。银行在向社会公众提供信用中介时,也提供信用创造:基于原生存款和初始投资建立的派生存款等信用业务。如果受到银行风险的影响,将会有倍增的损失效应。银行作为一个信用中介机构,它一头通过吸收存款等负债业务集结了大量拥有闲置资金的储蓄者,即借款集中;另一头通过发放贷款等债权业务集结了大量需要资金的投资者。一旦银行因风险发生而造成损失时,必然使这两头的储蓄者与投资者受到牵连。211.2商业银行风险的特征|牵连性在不爆发金融危机或银行支付“挤兑”的情况下,银行风险表面上可能一直受其信用保障而掩盖可能会造成损失的风险苗头,这就是银行风险的匿藏性。一、由银行的信誉保障而发生的“有借有还、此还彼借”的信用借贷行为被循环往复的执行,使得许多导致损失或者不利的因素让该信用借贷循环掩藏起来了;二、银行所具有的信用货币发行和创造信用的功能使得本属于即期应该发生的风险损失,可能由于通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