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二、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三、中国古代的监察和谏议制度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忠奸难辨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好了歌皇帝的烦恼忠奸难辨腐败难治官吏难选地方难管监察制度选官制度地方制度君权与相权皇帝的烦恼之相权过大材料:汉景帝时期,窦太后想封其兄王信为侯,景帝不敢独自做主,“请得与丞相计之”。而丞相周亚夫说:“高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丞相不同意,景帝也只好作罢。通过上述材料,大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朝代中央官制秦:西汉: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填填看阅读教材第10页和第16页梳理出汉、隋唐、宋、元统治者如何创新制度缓解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历代中央官制的确定与演变朝代中央官制秦:三公九卿制西汉:中外朝制度东汉:尚书台魏晋南北朝:出现三省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二府三司制元:中书一省制明:权分六部清:军机处填填看皇帝御史大夫丞相太尉奉常郎中令卫尉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太仆1、秦朝中枢权力体系:三公九卿制丞相位高权重,易威胁皇权建立中朝皇帝尚书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中朝外朝有事上报2、西汉武帝时:执行机构决策机构2020/2/188皇帝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3、隋唐中枢权力机构——三省六部制起草诏令负责执行封驳审议特点:分工明确效率提高相权被割皇权加强凡军国大事,必由中书省决策材料: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初年,皇帝的一道意旨中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尚书省填写“奉行”后,具体交给哪些部门去执行?包含了中书省、门下省宰相和皇帝的意见。交给六部中相关部门去执行。贞观年间,某地发生严重旱灾,上奏朝廷。大臣甲提交书面处理方案:A.举行大型祭天求雨仪式,B.削减灾区赋税,C.修筑引水灌溉渠道。大臣乙认为甲的处理方案可行,上呈至皇帝,皇帝赞许,吩咐大臣丙负责执行。大臣丙将任务依次分配到属下三个部门。历史重现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A.礼部B.户部C.工部2.任务分配到哪三个部门?1.大臣甲、乙、丙所在的机构分别是什么?作用:1)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2)相互监督和牵制,避免权臣大权独揽,利于加强皇权;3)有利于保证政治清明,减少腐败。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这些特点对国家的政治文明的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皇帝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枢密院(西府)度支盐铁户部中书门下(东府)军政行政财政4、宋代:二府三司制隋唐三省六部制不参与政事不参与政事相权再被分割皇权继续加强三司1)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2)职权分散,效率低,“冗官”秦、隋唐、宋三个不同时期中央集权体制的变化,体现了怎样的趋势?趋势:皇权与相权的激烈争夺过程中,皇权逐渐取得了上风,皇帝越来越成为国家中枢权力体系的核心。皇帝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枢密院度支盐铁户部中书门下军政行政财政财政宋代:二府三司制不参与政事不参与政事归入归入5、元代:一省制三司相权反弹威胁皇权皇帝殿阁大学士吏户礼兵刑工6、明朝的中央行政体制史料: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明太祖中书省皇帝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处理日常事务原负责处理军国大事,雍正年间被军机处取代。乾隆56年被撤初仅参与军务,后发展为“军国大计,罔不总揽”7、清朝雍正时期的中枢权力机构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标志12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从汉到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完善明清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顶峰及衰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历程)中国古代说法,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请看图文以上图文材料反映了历史上哪种制度?皇帝的烦恼之选官取才朝代制度依据西周战国秦西汉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隋唐明、清中国选官制度的演变“世卿世禄”军功授爵军功授爵,皇帝任命察举制、征辟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八股取士(科举制)血缘军功军功、才、德才、德、孝廉门第才学皇帝的烦恼之选官取才材料一: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孝廉的名额,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士入选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人选的。材料二:邓禹一家,凡公者2人,侯29人,大将军以下13人,中二千石14人,州郡长官48人,其余官职不可胜数。弘农杨氏四世为三公,汝南袁氏则四世五公。材料三: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虽然察举制有机动灵活、节约成本的优点,但是这项制度的缺点更多,通过材料大家谈谈察举制有哪些缺点?1)容易任人唯亲2)操纵在世家大族手中3)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问题解析汉武帝令郡国每年各举孝、廉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这一制度是()A世卿世禄B军功授爵C察举制D征辟制C科举考场贡院内的号舍会试的朱卷之所以说科举制扩大了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原因是()A科举制是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B很多具有文化素养的士人被皇帝控制C提高了专制政府的行政效率D体现一定的公平公正性B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方面的一个重要建树,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延伸与探究你能对科举制的作用作出评价吗?你知道它对中国及世界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吗?①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质。②大大加强中央集权。③为历朝沿用,利于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①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②忽视实用性,不利于科技的发展。③阻碍了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⑴积极:⑵消极: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的看法。1、目的:为了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2、区别概念:不一样,监察的对象是百官,谏议的对象是皇帝的言行和决策。思考1:古代皇帝为什么要建立监察制度?思考2:监察和谏议的对象一样吗?为什么?三、监察与谏议朝代监察或谏议部门备注秦汉隋唐宋明清中央地方御史大夫御史府(十三州刺史)门下省独立的谏官机构(谏院)督察院监察御史按察使司积极方面:作为一种常设的政治制度,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消极方面:中国古代的监察、谏议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三省六部制制度保障制度保障人才基础廉洁高效运转人才基础科举制监察制度维护公平公正成熟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1)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2)适应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需要课堂小结2、特点1、表现⑴三省六部制⑶监察制度⑵科举制⑴权力高度集中,以君权为中心。⑵人治高于法制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成熟⑶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逐渐加强⑷始终充斥着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⑸君权和中央权力不断加强,相权和地方权力不断减弱。总结:中枢权力体系变更的实质——皇权与相权的争夺结果——在皇权与相权的激烈争夺过程中,皇权逐渐取得了上风,皇帝越来越成为国家中枢权力体系的核心。汉到清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趋势)?1、分散相权,加强皇权2、分割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课堂讨论:元代中央官制实行一省制是否强化了中央集权?如何评价?元代实行一省制,简化中央行政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但是,宰相权力很大,是上层权力核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是皇权争夺战中的重要依靠力量。元朝的相权是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大趋势下的一次重要反弹。元代一省制的评价?1.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完善中央集权B.防止宰相权重难制C.扩大民主权利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2.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开创于隋朝②它是两汉以来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产物③它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④对隋唐以后各朝影响深远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BC3.北宋政府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是以下哪一矛盾的结果?A.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B.中央官吏中文臣和武将间的矛盾C.中央政府和广大人民的矛盾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4.元朝中书省的职能类似于唐朝的A.中书省B.尚书省C.门下省D.吏部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