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心理学》课程学习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预防为主安全第一1《安全心理学》课程学习报告杨振宇055081-3520081004199浅谈安全行为安全心理对事故的预防作用摘要:本文阐述了对安全心理学的理解与认识,介绍了安全心理学的作用,并从安全心理学与安全行为着手,辨识不安全的行为,进行分析案例,找到事故原因,并对事故预防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关键词:安全行为;安全心理;预防0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国家及企业对人的安全及健康空前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得到空前关注和加强。统计分析表明,约有80%的安全事故都跟人有直接关系,而生产归根到底是人的活动,所以安全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人的身上。生产者的思维方式及心理活动,将主导人的行动,一旦发生不安全行为,就有可能形成安全隐患或者诱发安全事故。这样,安全心理学出于为社会服务、为生产服务的需求应运而生了。[1]1对心理学的认识1.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其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性,研究个性心理形成和发展过程,研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相互关系的规律。即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2]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的关系十分密切,心理学所揭示的心理活动规律,构成了行为科学的重要基础。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探讨这些心理活动规律,使我们对人的心理和行为都能做出科学的解释。[3][4]1.2心理学的分类1.2.1研究心理的一般形式和一般规律的称为普通心理学。在普通心理学中,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研究常分为几个领域:感觉与知觉;学习与记忆;思维与言语;情感与意志;人格与个别心理特征。这些领域包括了人的心理活动的极为重要的方面。许多心理学家认为,普通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预防为主安全第一21.2.2研究不同社会实践领域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则称为某领域心理学,如: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安全心理学、艺术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创造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1.3人的心理特性结构示意图:[5]人的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它包括了既有区别而又紧密联系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这两个方面。人的心理现象参见图l-1。图1-1人的心理现象(左图为心理过程特征,右图为个性心理特征)1.3.1心理过程特征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认识过程,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即人脑的信息加工活动过程。这一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决不会无动于衷.总会对它采取一定的态度,并产生某种主观体验,这种认识客观事物时所产生的态度的体验,称为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在心理学中略有区别,前者与生理的需要满足有关,后者与社会性的需要满足有关。根据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自觉地确定目标,克服困难,力求加以实现的心理过程,称为意志。认识、情感、意志这三个心理过程,虽有区别,互相联系,互相促进,是统一的心理过程的三个方面。1.3.2个性心理特征由于每一个人的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不同,心理过程在产生时又总是带有个人的特征,从而形成了各人的个性。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稳定态度。它是人从心理过程特征认识过程:如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思维情感过程:如情绪与情感意志过程:如意志个性心理特征心理倾向特征:如态度、需要、动机、信念、价值观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性格预防为主安全第一3事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的行为的方向。其中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例如,有的人有数学才能,有的人有音乐才能,这是能力方面的差异。在行为表现方面,有的人活泼好动,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热情友善,这些是气质和性格方面的差异。能力、气质和性格统称为个性心理特征。2对安全心理学的认识2.1安全心理学的定义安全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它是研究在生产过程中从业人员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安全心理学是研究人在劳动过程中伴随生产工具、机器设备、工作环境、作业人员之间关系而产生的安全需要、安全意识及其反应行动等心理活动的一门科学,安全心理学揭示从业人员对待安全的态度、认知、以及行为准则的心理因素,研究怎样调动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的积极性。[6]2.2安全心理学研究的对象2.2.1安全心理学研究的领域首先致力于个人素质与安全的关系,主要包括个人的身心素质与职业、工作要求相匹配的研究。2.2.2安全心理学研究的第二个领域是年龄层次的变化、性别的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等因素造成的对从业人员的安全需要和态度的差异。2.2.3安全心理学研究的第三个领域是事故发生中的心理因素分析。事故的种类多种多样,事故产生的原因也复杂多变,然而操作者的心理因素在事故发生的一刹那始终起着一个重要的中间机制的作用。2.3安全心理学与生产安全的关系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导致事故发生的种种原因中,人的不安全因素是一种很重要的原因。要想搞好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发生,必须及时矫正各种影响安全的不良心理和纠正各种违章行为。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并运用安全心理学,探索人的安全心理,从而减少人的不安全因素。2.4安全心理学在安全工作中的作用[7]安全心理学是一门以探讨人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为目标的科预防为主安全第一4学,正确应用安全心理学,发挥其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有效地推动社会的安全与进步。2.4.1安全心理学的意义安全心理学的意义可分为对个人和对社会两个方面:对个人讲,它通过描述和解释各种与安全有关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历程,加深人们对自身在安全生产中的了解;对于社会来说,安全心理学在社会的生产、生活方面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4.2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安全心理学的原理、规律和方法可以运用在预防工伤事故,进行安全教育以及分析处理事故等方面。a)安全思想淡漠,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常常是造成工伤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和分析生产过程中人们对自身安全问题的心理现象,运用动机和激励的理论,激发职工安全意识,使安全生产成为职工自发的要求,这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保证。b)通过安全心理学对主观和客观心理现象的分析,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包括企业领导、工会干部、劳保安全技术人员)认清安全生产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安全因素,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整改,从而调动广大职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c)运用安全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做好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和安全思想教育工作,特别是运用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对从事电气、起重、运输、锅炉、压力容器、爆破、焊接、煤矿井下、瓦斯检验、机动车辆驾驶、机动船舶驾驶等危险性大的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专业的安全技术教育。d)对影响整个系统运行或与安全生产有非常关键作用的岗位,通过合适的职业选择,选拔合适的人选。e)对职工的不安全行为及其心理状态进行研究分析,以便采取对策和措施。f)对事故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大量原始资料,通过统计处理,找出事故产生原因及其变化规律。有时为了找出事故的隐患,防止以后不再发生同类原因的事故,以及采取最适宜的预防措施,常常需要对事故个案进行心理学分析。g)对事故主要责任者、肇事者在发生事故前的心理状态、情绪以及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行为、习惯等进行深入分析,以阐明发生事故的原因,进行安全教育和采取必要措施,杜绝以后再发生同样事故。预防为主安全第一5h)从知觉、情感、意志、行为四个方面,对一些经常有不安全行为的工人,给予积极的心理疏导,并将其列为重点的安全教育对象;对他们的性格、气质、能力进行全面分析,根据他们的特点逐步引导他们改变对安全不利的心理素质,建立良好的安全心理素质。i)运用安全心理学的知识,对生产设备、机具、安全保护装置、工作场所以及工作环境经常进行工程心理学(人机工程学、人类工效学)的研究,使设备、机具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工作场所适合人的操作,工作环境不影响人的安全和健康,从而达到操作方便、减轻劳动强度、节约劳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利用设备能力、降低能耗、减少工伤事故的目的。j)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有关知识,进行经常性的、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3安全行为与安全心理的关系3.1研究目的安全行为是安全心理的表现,也是安全心理引导的结果。为落实党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必须研究人的安全行为与安全心理,这是企业安全管理深入发展的要求。3.2现状调查当前,企业安全管理中注重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层面和制度层面,如对事故原因的调查,仅限于从制度上、操作上找原因,忽略了人的生理原因、心理原因引起的“先前事件”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这恰恰是企业安全生产事故不能杜绝的重要原因。近几年企业安全事故的研究表明:80%以上的事故原因与人的行为和心理因素相关,即人通过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心理直接或间接地与事故发生联系。因此,创新安全管理,必须把安全行为与心理科学引入到安全管理中。对于事故原因的分析,应分清是生理还是心理的原因;是客观还是主观的原因。对于心理、主观的原因,主要从人的内因入手,通过教育、监督、检查、管理等手段来控制或调整;对于生理或客观的原因,主要是从物态和环境的方面进行研究,以适应人的生理客观要求,减少人的失误。3.3心态人的心态与安全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有较好心态的人,工作精力充沛,观察情预防为主安全第一6况认真细致。思考问题全面周到,操作不莽撞、蛮干。如果心态不好,就会经常发生事故。日本的丰原恒男发现:容易冲动的人、不协调的人、不守规矩的人、缺乏同情心和心理不平衡的人发生事故次数较多。3.4动机心理学规律提示我们,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而动机则是由于需要引起的。首先,同一动机可引起不同的行为。例如,想尽快完成生产任务,这种动机可表现为努力工作.提高效率;也可能表现为蛮干违章,不顾操作规程等。其次,同一行为可出自不同的动机。例如“三违”,有的是有意为之,明知故犯;也有无备失误的情况。再次,合理的动机也可能引起不合理甚至错误的行为。例如要提高工效,可能会忽视劳逸结合,造成疲劳工作,从而导致事故发生。3.5情感人的情感随着行为环境的变化也会发生变化。不健康的心理对安全生产有着巨大的影响,其表现在:3.5.1轻视心理。当安全与生产、人和物之间发生冲突时一些管理者潜意识中还是见物不见人,没有形成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突显出三种现象:“亡羊补牢”现象即安全生产工作平时不重视,把安全工作停留在口头上、文件里,满足于表面化、形式化。事故隐患不及时排除,直至发生事故才悔之晚矣;“愚民政策”现象即满足某些人的虚荣心和小团体利益,有的单位出了事故欺上瞒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极力内部“摆平”,把“四不放过”抛在脑后;“外归因’现象即出了事故不是从主观上找原因,而是怨天尤人.归因于外部,未找出真正原因,就敷衍了事。3.5.2麻痹心理。在多数情况下,习惯性作业简便易行.也没有出事故,从而“也不过如此”、“过去就是这么干的”的思想慢慢形成,这种习惯很容易被人接受或模仿。有了麻痹心理就会丧失自我保护意识、降低人的感知觉的兴奋程度,出现抑制或愚钝。“无知型”、“糊涂型”是麻痹思想的外在表现。绝大部分人身事故的发生就是麻痹思想造成的。3.5.3侥幸心理。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耍小聪明,喜欢走捷径,或者以“凭经验办事.、“下不为例”预防为主安全第一7为由欺骗自己,所以说侥幸心理也是事故的毒苗。3.5.4情绪心理。不良的情绪状态是引发事故的基本原因。情绪变化主要由应急事件对心理影响产生的,比如家庭暴力、离婚、家庭成员患重病或死亡、子女就业困难、家庭不和睦、本人患病、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等。3.6案例分析实例一:某厂一个青年工人,因家庭问题与兄嫂闹纠纷,被哥哥打了两耳光,他一气之下拿了根绳子欲寻短见,被老母苦苦劝阻。没隔几天这个工人在一次作业中发生了事故而丧生。实例二:济南某青年职工李某,父母双亡,工资很低,还要供养弟妹,本人又患肺病,27岁也未找到对象,生活的情绪非常低沉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