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2010年11月13日,《光明日报》载文指出,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据此回答1~2题。•1.在这里我们所讲的“文化”是()•A.广义上的“文化”,与“文明”的含义相近•B.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它既不同于那种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那种狭义的“文化”•C.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D.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是狭义上的“文化”B(1)我们所讲的“文化”它既不同于那种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那种狭义的“文化”,是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文化广义的文化: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与文明相近。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人们的教育程度。C•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因为•①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②文化对社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③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④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C•3.文化现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①《唱得幸福落满坡——2011年北京新春音乐会》于2011年1月31日在人民大会堂亮相②2010年11月,中央政府出台十六条控制物价措施③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在安徽合肥隆重开幕④2011年贺岁大片,《大笑江湖》和《赵氏孤儿》在全国热播⑤来自香港各中小学的师生在香港伊丽莎白体育馆齐唱《孔圣颂》,隆重纪念孔子2560周年诞辰•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4.2010年12月8日,全国防汛抗旱暨舟曲抢险救灾总结表彰大会召开,在甘肃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表示,将继续发扬抢险救灾精神,努力推进舟曲灾后重建,全力做好本职工作。抢险救灾精神()①是文化②是人类特有的现象③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④是自发形成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AD•5.关于人的文化素养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在学校接受教育培养出来的•B.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C.是后天个人自发形成的•D.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培养出来的B•7.在都市,有繁华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通过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有特有的乡土气息。以上材料说明了()•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B.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D.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A•8.“首届三亚(国际)海洋文化节”于2010年12月17日~19日在三亚市举办。本届海洋文化节是以弘扬海洋文化、发展海洋经济为宗旨的国际海洋文化盛会。通过本届活动将更好地凸显三亚的本土特色,促进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和海洋产业的发展。由此可见()•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政府的中心工作•C.文化走商业化道路才有生命力•D.文化可以决定生产力的发展A•9.近年来,中国不断运用各种资源、手段,努力提升国际形象,不断与许多国家举办“国家年”、“文化年”等交流活动。这表明()A.我国重视“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B.文化力量成为我国综合国力的唯一标志C.中国与其他国家已经形成了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D.国家间的矛盾与冲突正在逐步减少D•10.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新形势下,要提升文化竞争力,就要做到()•①大力发展科技,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③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④“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⑤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A.③④⑤B.②④⑤C.①③④•D.①②③④⑤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贸易、文化和教育活动的开展,汉语热持续升温,已经有近5000万人学习汉语。据此回答11~12题。•11.“汉语热”标志着中国软力量的迅速增强。这说明()•A.汉语已经成为全球使用最多的语言•B.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C.文化竞争力备受世界各国关注•D.科技实力已经成为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BC•12.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贸易、文化和教育活动的开展,汉语热持续升温。这说明()•A.改革开放已经使中国成为世界发达国家•B.文化对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C.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的反映•D.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B•13.经济中有了文化,更能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这说明()•A.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B.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以重大影响•C.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D.实现了文化的繁荣就能实现经济的繁荣D•14.先进文化要有强大的文化产业作为支撑才能健康发展,发展先进文化,必须更新文化发展观念,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材料主要说明()•A.文化产业的崛起是先进文化的主要标志•B.实现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就能实现经济发展•C.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15.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告诉我们()•A.要在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B.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C.落后就会被动挨打•D.要努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二、非选择题•16.材料一近年来,山东省的一些城市开展了城市精神的讨论与提炼。如在深入研究、广采民意、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形成的“诚信、创新、和谐”的济南城市精神,“诚信、博大、和谐、卓越”的青岛城市精神……这些城市精神既富有时代特色,又具有自身的文化内涵。•(1)材料一、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文化生活无处不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生活。材料一中各城市的城市精神既有共同点又有自身的文化特色说明了这一点。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材料二强调文化建设的作用说明了这一点。•材料二某市委书记在参加讨论时指出,城市的发展最终还是要以文化论输赢,并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文化竞争力”,要把文化建设作为做大、做强城市的强大推动力。只有繁荣的经济而没有昌盛的文化、只有物质的丰富而没有文化的全面发展,就称不上“全面小康”。(2)结合材料二,联系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各级党委和政府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文化竞争力”?•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2、城市建设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培育健康的城市精神,增强城市凝聚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发展航空航天事业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17.建国61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为发展我国航空航天事业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2010年10月1日,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点火升空,准确入轨,赴月球拍摄月球表面影像、获取极区表面数据,为“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做准备。“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成功,又进一步显示和提高了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极大地激发了全体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和决心。•(1)经济是基础,经济决定文化。国家财政实力的不断增强,为发展我国航空航天事业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2)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先进的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伟大的航空航天精神,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进一步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和决心。【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在阶级社会中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非意识形态:指不反映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意识形式,不具有阶级性。如: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第一首流行歌曲:84版《我的中国心》.fl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