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上详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一章一、五四运动(一)运动发生的历史条件1、民族危机加深(根本原因)(1)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加紧侵略A、强占山东B、《二十一条》C、《西原借款》D、《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2)军阀割据纷争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生社会力量的增长(阶级基础)(1)厂矿数目增加、资本扩大、机械程度提高、利润增大。(2)民族资产阶级(1918年20万)城市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1919年200万)革命坚决彻底容易结成工农联盟力量集中3、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十月革命的影响(思想基础)(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1.袁世凯的复古逆流2.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3.先进知识分子从思想层面思考中国革命失败原标志:1915.9陈独秀上海《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蔡元培李大钊鲁迅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新”之所在。性质: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积极意义:①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加速了人民的新觉醒;②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③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思想。④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历史局限性2①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②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片面化、绝对化。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它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延续,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和封建阶级旧文化的一次激烈斗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影响。五四之前的新文化运动,就其内容来看,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着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五四以後,新文化運動有什麼新發展?〔1〕五四以後,李大釗首先把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宣傳馬克思主義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流。〔2〕隨著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人們開始找到一條新的救國強國的道路,即十月革命的道路。〔3〕五四以後,前期的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出現分化,陳獨秀、李大釗成為早期的共產主義者。(2)、十月革命的影响首先报道:《突如其来之俄国大政变》(上海《民国日报》1917.11.10)从俄国胜利中看到中国革命的希望。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初步传播。《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的胜利》(李大钊1918.7、11)青年学生创办进步社团,讨论中国社会出路。少年中国学会、新潮社、互助社、觉悟社等(二)、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1919.1—1919.627个战胜国最高委员会: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理蒙梭(议长)中国代表团陆征祥(外交总长)顾维均(驻美公使)施肇基(驻英公使)魏宸祖(驻法公使)王正廷(南方军政府代表)中国三项提案废弃列强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山东主权结果:将山东主权转让日本,写进《巴黎和约》——中国外交完全失败(三)、五四运动的经过5月4日下午天安门前示威大会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院校3000多人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和约签字;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山东主权等。要求:惩办卖国贼3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示威大会结束后游行请愿:到美、英、法公使馆请愿—失败总指挥—北大学生傅斯年北京学界宣言起草:文言文:许德珩白话文:罗家伦到曹汝霖宅: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北京高师学生匡互生结果:北洋政府出动军警,逮捕学生32人。北京学生群起罢课,各地学生纷纷响应。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上街演讲北洋军警(步兵统领王怀庆)实行特别戒严,进行大逮捕.(三)、五四运动的经过1、五四运动5.4—6.3北京学生阶段划分6.3—6.28上海工人2、实现三罢(6.5)学生罢课工人罢工(日本纱厂的工人首先罢工,有50多万人参加)商人罢市(资产阶级)3、全国响应:全国20多省150多城市先后响应4、结果全部释放被捕学生(6.4)下令罢免曹、章、陆的职务(6.10)拒绝和约签字(6.28)(四)、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比较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时代条件世界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代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指导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马克思主义领导力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发展前途资产阶级共和国社会主义社会革命性质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4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时代条件:发生在十月革命后,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主力军: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发挥主力军作用指导思想: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在运动中用马克思主义做指导发展前途:社会主义社会3、五四青年节和五四精神五四青年节:1939年3月,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以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1949年12月23日,中国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五四精神:爱国和革命;民主与科学;思想解放、追求真理等,最终目的振兴中华民族。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可以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这八个字来概括。-----郭德宏:《五四精神与民族振兴》《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9.2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后)(一)条件1、工人阶级的觉悟。2、十月革命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3、中国是帝国主义争夺的中心地区,是帝国主义在东方矛盾的焦点,是革命和反革命斗争的焦点。(二)表现1、形成马列宣传队伍(李陈毛)和宣传阵地。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19、5)——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陈独秀:《谈政治》(1920、9)——宣传唯物史观和暴力革命学说。毛泽东主编:《湘江评论》(1919、7,长沙)瞿秋白等编辑:《新社会》(1920、1)2、出现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3、大量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4、马克思主义进入学校课堂和工农群众之中(三)马列主义与反马列主义的论战1、马克思主义与实用(改良)主义的斗争(1919、7—1920、1)(1)实用(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胡适(2)论战的焦点——问题与主义胡适:借“多研究问题”提倡改良借“少谈些主义”反对马列实质:是社会改良与社会革命的论战,即中国要不要马克思主义的争论。2、马克思主义者与假社会主义的斗争(1920-1921)张东荪、梁启超:借社会主义之名行改良主义之实实质: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论战,即中国要不要社会主义的争论。3、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的斗争(1920-1921)黄凌霜、区声白等实质:要不要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即要不要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争论。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5(一)成立的条件1、工人阶级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阶级基础)2、马列主义的传播(思想基础)3、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组织基础)4、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成长(领袖条件)5、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中国共产党“一大”(1)时间:1921.7.23—7.31(2)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3)人物: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4)主持:张国焘记录:毛泽东周佛海(5)内容:成立中国共产党入党条件:(身份秘密)目标:废除资本私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6)中央局(领导机构):陈独秀(书记)、张国焘(组织主任)李达(宣传主任)(7)意义:宣告了中共的成立。有了新的政党领导有了新的指导思想有了新的革命目标有了新的革命作风有了新的革命前途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特点一、优点1、具有突出的先进性共产国际的指导以列宁党为楷模2、具有很强战斗力二、缺陷:1、马列主义水平不高2、阶级人数不多(二)中国共产党建党完备的标志——中国共产党“二大”1、时间1922.7.16—7.232、地点:上海英租界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今成都北路7弄30号,当时为李达寓所)3、代表:陈独秀、张国焘、李达、蔡和森、向警予高君宇、项英、邓中夏、张太雷、王尽美邓恩铭、施存统。(全国195名党员)4、内容(1)革命性质任务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6革命对象:国际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动力:工人、农民、小资、民资(2)革命纲领最高纲领:铲除私有财产制度,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包括东三省)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决议案《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中国共产党章程》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委员: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高君宇,候补委员:邓中夏、向警予。5、意义(1)第一次提出民主革命纲领,指明了通过民主革命而达到社会主义的道路。(2)体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初步结合,标志建党工作的完成。四、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1922.1—23.2)(一)领导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1921.8上海)(二)负责人:先后为徐特立、张国焘、邓中夏等。(三)机关刊物:《劳动周刊》(四)起点:香港海员大罢工(1922.1—3)领导:国民党的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林伟民苏兆征经过:香港罢工广州“沙田惨案”胜利:增薪15%—30%(五)经过:1、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2.9)毛泽东两到安源(1921年秋、1922年9月)结果:资本家接受工人的13项条件,罢工胜利2、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1922.10)河北开滦五矿:唐山、林西、赵各庄、唐家庄、马家沟领导:北京罗章龙、唐山邓培、济南王尽美7结果:坚持25天,生活无济,失败。(六)顶点: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923.2.4—2.7)1923.2.1:京汉铁路总工会在郑州成立(领导人罗章龙),吴佩孚派军警捣毁总工会。2.4:总工会移到汉口江岸办公,宣布京汉全线罢工。2.7:吴佩孚命鄂督肖耀南镇压罢工,江岸分会委员长林祥谦、顾问施洋等50多人被杀,1000余人被开除。2.9:总工会下令忍痛复工,罢工失败。(七)教训:不能赤手空拳,要建立武装;不能孤军奋战,要建立统一战线;不能对军阀吊以轻心,要提高警惕。五、初期的农民运动(一)浙江肖山农运(1921年9月)1、领导者:宣中华、沈玄庐(共产党员)。2、地点:肖山衙前村。3、内容:减租。(二)广东海陆丰农运1、领导者:彭湃2、内容:(1)成立海丰县农会(1923年1月)。(2)成立广东省农会(1923年7月),——彭湃任委员长。(3)开展减租减息斗争。(三)湖南岳北农运1、领导者:刘东轩、谢怀德(工人党员)2、内容:(1)成立衡山县岳北农工会(1923年9月)。(2)开展平粜、禁运等斗争。2、华盛顿会议(1921.11.12—1922.2.6)美、英、法、日、意、荷、葡、比、中国《九国公约》(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反对独占中国:“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维护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任何国家“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关于《二十一条》—美英迫使日本放弃部分条款《中日议定山东悬案条约》(经36次交涉)——日本从山东撤兵,归还山东主权日本将德国胶州湾旧租界交还中国,日军撤出山东;胶济铁路由中国赎回。打破日本独占中国的优势,使列强各国重回中国市场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8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一)表现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社会提倡国货和振兴实业,中国资产阶级政治地位大有提高,北京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社会经济的政策及各种法令、条例,加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事,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入了一个难得的黄金发展期。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善,商业得到很大发展。伴随商业的兴起,一批大型资本集团应运而生。(二)特点1.趁“一战”期间发展起来的,较短暂。2.集中在轻工业。面粉、纺织、五金、针织。3.虽然出现了上百万元的大公司,发展较快的还是中小企业和工场手工业。4.即使在“一战”期间,也没有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二、工人阶级的成长中国的工人阶级,自19世纪中叶产生以来,不断成长壮大。辛亥革命前不超过60万。到1919年,中国的产业工人已达到200万左右,到1927年前后已增加到约300万。除了产业工人以外,还有一大批手工业工人。中国的工人阶级除了具备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工人阶级的基本优点外,还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是集中程度高。其次,中

1 / 5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