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群体犯罪心理本章主要内容:1.群体与群体犯罪的概念、类型。2.群体犯罪心理的形成和特点。3.一般共同犯罪的概念及其心理与行为特点。4.有组织犯罪的概念及其心理与行为特点。5.团伙、聚众犯罪的概念及其心理与行为特点。6.预防群体犯罪之对策第一节群体犯罪心理概述一、群体与群体犯罪的概念群体(或团体)又称社会群体(或社会团体),即人们在交往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凝聚力的共同体。群体犯罪:两个以上的犯罪主体,通过相互交往,在犯罪目的一致或暂时达成一致的基础上,联合实施的犯罪行为。(第一,群体犯罪的主体应视为一个整体。第二,群体犯罪的参加者之间存在着交往关系。第三,构成群体犯罪的基础是犯罪目的的一致性与共同性。第四,群体犯罪的标志是联合实施犯罪行为。)二、群体犯罪的类型(一)以群体的组成形态来划分:1.有一定契合的结构形态的共同犯罪:2.有严密组织的结构形态的有组织犯罪;3.以组织松散的次结构形态为特征的团伙犯罪:4.以自发产生的非正式结构形态为特征的聚众犯罪:(二)以群体成员间心理接触水平为标准(三)以实施犯罪的种类多少为标准(四)以犯罪恶性程度为标准三、群体犯罪心理的形成及特点(一)群体犯罪心理产生的原因1、内在心理因素(1)交往与互动(2)模仿与暗示(3)合群与需要(4)代偿与互补2、外在环境因素(1)社会结构的不稳定(2)社会需求与供给的矛盾(3)社会压力的负效应(4)不良的榜样作用(5)犯罪机遇增多(二)群体犯罪心理形成过程1.犯意表达2.犯意交流3.犯意的沟通4.犯罪决策(三)群体犯罪心理的一般特点1.相同与相似性2.相异与互补性3.群体效应与互动性第二节一般共同犯罪心理一、共同犯罪的概念它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的犯罪。二、共同犯罪的心理特征(一)一般的共同犯罪心理1、共同意向性2、目的同一性3、心理趋同性4、心理相容性(二)主犯心理主犯:在共同犯罪中发生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在集团犯罪案件中,主犯是指犯罪集团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策划者。1.犯罪决意和犯罪能力的主导性;2.犯罪组织和犯罪实施的权威性:3.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的影响性:(三)从犯心理从犯:在共同犯罪中发生次要作用或辅助作用的分子。1.具有共同意向:2.罪责感与心理压力较轻:3.从属或服从心理;三、共同犯罪的行为特征(一)实施犯罪行为的共知性(二)犯罪行为危害的共同性(三)对犯罪行为后果的追求性与放任性第三节有组织犯罪心理一、有组织犯罪概述(一)有组织犯罪的概念有组织犯罪足以从事有计划的犯罪活动为宗旨,具有固定的犯罪组织.与正常的社会生活及法律秩序相对抗的犯罪集团。(二)有组织犯罪的类型与动向蔡墩铭(1979)将台湾常见的有组织犯罪区分为下列五类,即(1)毒品贩卖组织;(2)洋酒伪造组织:(3)聚众赌博组织;(4)勒索组织(5)偷窃组织。我国有组织犯罪的主要类型有;(1)走私与贩毒犯罪组织;(2)独霸一方的流氓、恶势力犯罪组织;(3)贩卖人口犯罪组织;(4)开设赌场、强迫妇女卖淫的犯罪组织;(5)制造、贩卖淫秽书刊、视听制品和非法出版物的犯罪组织;(6)盗窃、窝赃、销赃犯罪组织。国际范围内的有组织犯罪,主要可划分为以下类型;(1)供应各种非法的物品与服务。如聚赌,开设技院,放高利贷,毒品走私、私酒贩卖等:(2)运用合法身份从事非法活动。如垄断与操纵市场.在政界或商界进行贿赂、拉拢、敲诈、逃税及恐吓活动;(3)从事绑架、聚众斗殴等暴力行动。根据戴增义(1995)的研究,现代国际有组织犯罪,出现的新动向是:(1)启用高学历人才。(2)利用高科技手段。(3)利用边界疏漏。。(三)产生有组织犯罪的原因1.政治原因2.经济原因3.社会原因4.心理原因二、有组织犯罪的心理特征(一)恶性膨胀的金钱欲(二)帮派思想与副文化氛围(三)严格的规范与等级观念(四)相似的动机与强烈的归属意识(五)互感性与互动性三、有组织犯罪的行为特征(一)犯罪计划的周密性(二)犯罪类型的限定性(三)犯罪活动的控制性(四)犯罪行为的暴力性第四节团伙犯罪心理一、团伙犯罪概述(一)团伙犯罪的概念团伙犯罪是一种以青少年犯罪人为主体,以纠合性的松散结构为特征的违法犯罪群体的总称。(二)产生团伙犯罪的原因1.社会原因2.文化原因3.心理原因二、团伙犯罪心理特征(一)团伙意识的整合作用(二)团伙情感的感染作用(三)暗示与模仿的诱发作用(四)权威与服从的统制作用(五)依附与案例的催化作用三、团伙犯罪行为特征(一)纠合性和易变性(二)盲目性和冒险性(三)野蛮性与残忍性(四)腐蚀性与传染性第五节聚众犯罪心理一、聚众犯罪概述(一)聚众犯罪的概念:是一种在人们激烈互动中自发产生的,无指导、无明确目的的,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约束的,由众多人的狂热行为导致的犯罪。(二)聚众犯罪的类型1.足球场暴力事件2.街头暴力事件3.哄抢与经济上的闹事事件4.政治动乱或骚乱事件(三)聚众犯罪的人员构成1.首犯和主犯2.实施犯3.助势者4.围观者二、聚众犯罪发生的心理与社会原因(一)社会矛盾的积聚和社会心理的躁动(二)法制观念淡薄(三)求发泄与求表现(四)对传播媒体中消极因素的模仿(五)人口密集等客观条件的具备三、聚众犯罪的特点(一)自发性(二)狂热性(三)非常规性(四)短暂性四、聚众犯罪发生的机制(1)来源于高度的刺激和暗示;(2)相互间的情绪感染和模仿;(3)引起激情爆发;(4)产生越轨行为。五、预防聚众犯罪的对策1.注意社会心理调查2.加强社会心理引导3.强化群众的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4.消除社会控制漏洞5.对参与者区别情况,分别对待本章摘要1.群体是人们在交往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凝聚力的共同体。群体可分为不同类型.如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大群体与小群体,临时群体与长期群体等。2.群体犯罪是指两个以上的犯罪主体,通过相互交往,在犯罪目的一致或暂时达成一致的基础上,联合实施的犯罪行为。3.群体犯罪形成的内部心理因素有:交往与互动、模仿与暗示、合群与需要、补偿与互补等。外部环境因素有:社会结构的不稳定、社会需求与供给的矛盾、社会压力的负效应、不良的榜样作用、犯罪机遇增多等。4.群体犯罪心理的形成,经历犯意表达、犯意交流、犯意沟通和犯罪决策等环节。5.群体犯罪心理具有相同与相似性、相异与互补性、群体效应与互动性等特点。6.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的犯罪。它是群体犯罪的基本形式。本章摘要7.一般共同犯罪具有共同故意性、目的统一性、心理趋同性和心理相容性等心理特征,实施犯罪行为的共知性、犯罪行为危害的共同性、对犯罪行为后果的追求性与放任性等行为特征。8.有组织犯罪是指以从事有计划的犯罪活动为宗旨,具有严密、固定的犯罪组织。产生有组织犯罪的原因,有政治原因、社会原因、经济原因和心理原因。9.有组织犯罪具有以下心理特点;(1)恶性膨胀的金钱欲:(2)帮派思想与副文化氛围;(3)严格的规范与等级观念;(4)相似的动机与强烈的归属意识;(5)互感性与互动性。其行为特征是;(1)犯罪行为的周密性;(2)犯罪类型的限定性;(3)犯罪活动的控制性;(4)犯罪行为的暴力性。10.团伙犯罪是一种以青少年犯罪人为主体,以纠合性松散结构为特征的违法犯罪群体活动的总称。产生团伙犯罪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社会原因、文化原因、心理原因及其他原因。11.团伙犯罪的心理特点有:(1)团伙意识的整合作用:(2)团伙情感的感染作用;(3)暗示与模仿的诱发作用;(4)权威与服从的统制作用:(5)依附与安全的催化作用等。12.团伙犯罪的行为特征有;(1)纠合性和易变性;(2)盲日性和冒险性;野蛮性和残忍件;(4)腐蚀性和传染性。13.聚众犯罪又称集群行为犯罪,它是一种在人们激烈互动中自发产生,无指导、无明确目的,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约束.由众多人的狂热行为导致的犯罪。14.在大陆所发生的聚众犯罪主要有四种类型,即:(1)足球场暴力事件;(2)街头暴力事件:(3)经济上的哄抢与闹事事件;(4)政治动乱与骚乱事例;。15.参与聚众犯罪的成员和有关人员.可区分为:(1)首犯与主犯(2)实施犯;(3)助势者:(4)围观者。16.聚众犯罪具有白发性、狂热性、非常规性和短暂性等特点。17.聚众犯罪发生的心理与社会原因是:(1)社会矛盾的积聚与社会心理的躁动:(2)法制观念淡薄;(3)求发泄与求表现:(4)对传播媒体中消极因素的模仿:(5)人口密集等客观条件的具备。18.聚众犯罪发生的机制,主要是人际互动效应。其发生和发展,历经以下阶段:(1)来源于高度的刺激和暗示;(2)相互间的情绪感染和模仿;(3)引起激情爆发;(4)产生越轨行为。19.预防聚众犯罪.应采取的对策是:(1)注意社会心理调查;(2)加强社会心理引导;(3)强化群众的法制观念与社会责任意识:(4)消除社会控制漏洞;(5)对参与聚众犯罪者区别情况,分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