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婴幼儿心理发展与评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婴幼儿心理发展与评价学习目标:了解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婴幼儿心理发育评价的方法。重点掌握婴幼儿认知发展、语言发展、情绪发展、社会行为发展、人格发展的特点。。学会初步分析婴幼儿的心理特点。第一节婴幼儿认知发展认知是指知识的获得与问题解决的过程,是知之过程;通常所说的智力是认知活动的综合,是知之能力。一、感知觉的发展指感觉器官把感觉到的各种信息经过大脑的加工与原有的经验结合,形成对事物整体的、本质的、规律的认识(知觉),这是感觉过程。婴幼儿的认知能力中,感知觉最先发展速度最快,认知活动中占主导地位。(一)感知觉发展的阶段特点1.肤觉、味觉和嗅觉的发展2.视觉发展3.听觉发展4.直觉发展空间知觉形状知觉深度知觉时间知觉观察力的发展(二)婴幼儿感知觉发展的一般特点1.婴幼儿的感知觉是在活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2.从近距离感觉逐渐转向远距离感觉3.从不分化到逐渐发生分化4.各种感觉从单独起作用到相互结合二、注意的发展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一)婴幼儿注意发展的阶段特点1.0~3个月婴儿注意力的发展2.3~6个月婴儿注意的发展3.6~12个月婴儿注意的发展4.1~3岁婴儿注意的发展5.3~6岁幼儿注意的发展(二)婴幼儿注意发展的一般特点1.注意的稳定性不断提高2.注意的范围不断扩大3.注意的分配逐渐发展三、记忆的发展记忆是人脑对已经历过的事物所构成的经验的一种反映,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认知过程,一般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回忆4个过程。(一)婴儿时期记忆的特点1.以无意记忆为主,形象记忆占主导地位2.记忆内容在头脑中保留时间较短3.婴儿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4.婴儿一天中记忆力最好的时间是在睡觉前(二)幼儿时期记忆的特点1.幼儿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记忆逐渐发展2.机械识记为主,意义逻辑识记逐步发展3.记忆的持久性有所发展而精确性较差四、思维的发展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一)直觉行动思维1~3岁儿童的思维概括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1岁左右的概括是根据事物最鲜明、最突出的外部特征进行;2.2岁后,进入词的概括,对物体的稳定的特征进行概括。3.3岁之后,出现最初的“求知欲”,思维有一定的情境性。(二)具体形象思维(三)逻辑抽象思维第二节婴幼儿语言发展语言是人类开展思维活动、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婴儿出生后6个月具备发出高、低音的生理功能。语言发生的标志是婴儿说出具有概括性意义的词。10~15个月,婴儿平均每月掌握1~3个新词。15个月时可说出一批词,19个月50个词。往后掌握速度加快每月平均25个。一、发声练习阶段二、开始听懂成人所说的一些词的阶段三、孩子自己能说出单词的阶段四、口语表达能力发展期五、内部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时期六、书面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时期第三节婴幼儿情绪发展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婴幼儿的情绪是诱发心理活动和行为的主要因素。一、婴儿的情绪发展特点(一)婴儿的社会性微笑在5~6周时出现的对人的特别的兴趣和微笑。(二)婴儿的哭1岁以内的婴儿独自一人会无聊,或者饥饿、疼痛、不适时无人理,会悲伤而哭泣。1岁左右的婴儿突然不见了母亲会大声啼哭。2~3岁的婴儿容易悲伤而哭泣。(三)婴儿的恐惧7个月对响声和不熟悉的玩具产生恐惧,1岁后有所下降。2岁开始对想象的事物产生恐惧。(四)婴儿的依恋依恋是婴儿与家长间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一是情感社会化的主要标志。对婴儿心理发展有重大作用。0~3个月对人无区分。3~6个月偏爱母亲。6个月到3岁的婴儿不让母亲离开身边。在婴儿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情绪的一般特点:1.短暂性:产生情绪的时间较短。2.强烈性:对成人而言微不足道的刺激,但对婴儿可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3.易变性:情绪可以在短时期内有很大的改变。4.真实性和外显性:情绪毫不掩盖,完全表现在外面。5.反应不一致性:同一刺激,有的婴儿可以反应的很强烈,有的婴儿则无反应。6.容易冲动:遇到激动的事情短期内不能平静,听不进别人的劝告。二、幼儿的情绪发展特点3~6岁的孩子情绪还是容易激动,但高级的情感体验有了初步发展。(一)3~4岁幼儿的情绪发展1.情绪表现具有外露性、冲动性和易感性2.情绪理解能力初步发展3.情绪调节多采用释放性策略(二)4~5岁幼儿的情绪发展1.情绪表现趋于主动性、稳定性、内隐性2.情绪理解发展进入关键期幼儿移情能力迅速发展。而情绪理解依存于社会知识,所以还是较以自我为中心,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较弱。幼儿开始能够理解有关的情绪,能够推测一个人对一件事情的情绪感觉依赖于这个人对此事件的感觉、信念和愿望。3.情绪调节多采用建构性策略解决问题时尝试自己想办法。在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会采取替代方式(建构策略)。由于语言的发展,4~5岁幼儿能够借口语表达情绪,从而使自己舒服。4.道德感进一步发展(三)5~6岁幼儿的情绪发展1.情绪表现的社会性增强5~6岁有明显的亲社会倾向,能意识到表达消极情绪会对他人造成伤害。2.情绪理解发展进入成熟期5~6岁幼儿对情绪的理解已经比较全面,对消极情绪具有较好理解。对高兴、伤心、好奇的认知较好,对害怕、讨厌和生气的认知较差。3.采用回避策略调节情绪4.道德感分化情绪的理解、表达和调节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性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幼儿的第一个社交群体,它在情感上给予幼儿安全感。幼儿对家庭中的气氛尤为敏感。由此,家长要注意:首先要控制成人自身的情绪,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给幼儿带来良好的情绪示范;其次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生活内容,让其感到快乐和满足,以稳定幼儿的情绪;最后要让幼儿经常参与人际交往,学会处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第四节婴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人、对事、对物的一系列态度和行为反应。一、婴儿的社会性发展特点(一)婴儿社会性交往的发展第一个阶段:“以客体为中心”阶段。第二个阶段:“简单交往”阶段。第三个阶段:“互补性交往”阶段。(二)婴儿早期社会性交往发展的一般特点1.魔方家长交往2.借助动作交往3.易受成人影响4.自我中心化5.易被玩具吸引二、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特点(一)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调节。自我意识不是天生的,它受社会生活制约,在后天学习中形成,(二)人际关系的建立社会性的核心内容就是人际关系。幼儿的人际关系指:幼儿与成人的关系;幼儿与同班的关系。(三)性别行为的发展性别行为是人按照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而逐渐形成的行为。(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的行为及倾向。(五)攻击性行为的发展攻击性行为也称侵犯行为,就是伤害他人或物的行为。婴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有助于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教师和家长要注意: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修养,为孩子做出正确的表率;其次家长或教师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社交环境;最后要及时引导,帮助孩子纠正不良社会行为。第五节婴幼儿人格发展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在一定生理遗传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实践过程形成的心理、行动风格。3岁以前人格的发展是婴幼儿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婴幼儿期人格发展理论(一)佛洛依德的人格发展理论1.口唇期2.肛门期3.性器期(二)埃里克森的早期人格发展理论二、婴幼儿期人格发展的特点(一)婴儿期人格发展特点婴儿期的人格发展是个人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人格的培养要从小开始。1.婴儿自我概念初步形成2.依恋行为的形成与发展婴儿寻求保护,家长对婴儿的关心和依恋。(二)幼儿期人格发展特点1.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心里的敏感性和脆弱性3.攻击行为增多第六节婴幼儿心理发育评价婴幼儿心理发育的水平表现在感知、运动、语言和心理过程等方面,对这些能力和特征的检查成为心理测验一、筛查性测验筛查性测验简便、快速,可于短时间内粗筛出正常或异常。(一)丹佛发育筛查实验(二)图片词汇试验(三)绘人试验(四)50项智能筛查量表(五)0~6岁儿童智能发育筛查测验二、诊断性测验(一)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二)盖塞尔发育量表(三)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四)韦氏学龄前与学龄初期智力量表和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五)人格测验三、婴幼儿行为问题评定(一)婴幼儿行为问题及其评定1.婴幼儿行为问题分类2.婴幼儿行为问题评定方法(二)艾森博克儿童行为量表总之,婴幼儿心理发育的情况发育,可从动作能力、语言能力、应物和应人能力以及心理发展等方面加以评价,我们应熟悉正常发育规律,以便及早发现偏异,加以矫治。婴幼儿智能发育不仅以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发育成熟程度为其物质基础,而且与周围环境以及培训教育有密切关系,因此要重视早期教育。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