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一、担保风险的分类及产生原因二、担保风险的防范措施三、担保行业的发展趋势四、担保公司的发展实践五、集群担保风险防范机制分析外部风险分类协作风险内部风险分类担保风险的分类及产生原因融资担保风险管理与防范政策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风险合规风险操作风险担保风险的防范措施一级预警二级预警三级预警建立健全制度谨慎灵活操作“四全”风险管理体系审保偿分离制度保后检查制度项目经理A、B角制度项目前期的尽职调查阶段项目中期的评审阶段对出险项目的管理项目后期的操作与检查阶段业务管理系统担保是一个国际公认的高风险行业。风险管理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生命线,是担保机构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体现,良好的风险控制能力是担保机构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担保风险的概念:是指担保机构在担保业务运作过程中,由于内部、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担保行业的风险分类:外部系统风险分类和内部风险分类。根据担保外部系统风险分类可分为七类:外部系统风险政策风险协作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合规风险流动风险操作风险一是政策风险政策性风险是指政府出台的与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有关政策的不稳定性造成的风险。二是协作风险协作风险主要是来自银行、信托等协作单位的风险。例如:1、银行应当与担保公司共同建立风险共担、信息共享机制2、信托贷款担保项目,信托公司应当按照信托计划严格执行销售回款监管三是信用风险指被担保人未能及时、足额的偿还负债或银行贷款而违约的可能,发生违约时,担保机构因被担保人未能向债权人按约定履约义务而发生相对应代偿的风险。四是市场风险指由未来市场价格走势的不确定性,使得被担保人履行约定义务产生困难,担保机构因被担保人未能向债权人按约定履约义务而发生相对应代偿的风险。例如: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对出口企业的冲击•五是合规风险•指因未能遵循法律法规、监管要求、规则、行业自身制定的有关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例如:担保物存在重大缺陷、合同条款因违法而无效等六是流动风险指市场成交量不足或缺乏意向交易的对手,未能在理想的时点完成买卖的风险。•七是操作风险•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操作过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根据担保业务内部风险分类可分为:•一级预警•二级预警•三级预警•其中二级、三级预警为不良担保业务。内部风险担保行业经营的是信用,管理的是风险,承担的是责任,其中风险防范是整个担保流程中尤为重要的一环,建立风险管理制度是担保机构制度建设的重点,只有在制度上明确权责分工,才能在具体的实践中做到有章可循,有的放矢。目前,国内担保机构比较成熟的风险管理制度主要包括:(1)“四全”风险管理体系(2)“审、保、偿”分离制度(3)项目经理A、B角制度(4)保后检查制度(5)代偿责任追究制度全面的风险意识全过程的风险控制全员参与的风险管理全新的风险管理手段和方法“审、保、偿”分离制度是为增强担保业务操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提高操作的透明度,使各级管理人员和相关职能部门既相互制约,又职责明确而制定的制度。项目经理A、B角制度是指项目经理双人经办、双人负责、双人管理、相互协作、相互监督的操作制度。保后检查是指公司与客户签订担保合同至担保业务终结的过程管理,包括担保项目检查、风险预警、展期项目的处理等。责任追究是指当发生较大担保业务出现逾期、代偿、损失等较大风险情形,相关责任人员根据其对造成担保代偿事故的过错大小承担责任的制度。担保公司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严谨、稳健、高效、安全”的风险理念,在项目运作的各个阶段都要严格按照担保业务操作规程,认真推进实施。同时,还需要根据业务出现的不同状况,灵活判断、因地制宜,做出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1)要求提供材料清单上的部分关键材料。(2)通过分析判断,形成受理文件,提请业务部门负责人签阅。(3)受理通过后,再要求企业按清单要求提供其余的项目材料,着手开始按照程序的要求进行正式的尽职调研。尽职调查是系统的完成信息采集、整理、甄别的过程。对于不同行业、不同的项目,往往需要采取不同的考察办法。融资担保工程保函VS生产企业VS融资担保贸易企业第一、对企业进行现场尽职调查前,需要先拟定尽职调查提纲,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生产现场重点核查内容、财务核查的重点内容、反担保设计的沟通、及项目自身可能涉及到的特殊情况。注意多方面收集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项目的信息来源企业内部:企业提供的资料、到企业实地调查;企业外部:1、供应商、客户(例如,红×项目到其客户调查)、竞争对手(有机硅项目);2、银行(与银行客户经理交流)、会计师事务所等;3、政府机关,例如人民银行、工商(企业信息表等)、税务、国土等。4、其他:特聘专家、公开刊物、Internet等。第二、非财务状况调查评价:对企业展开非财务方面调查评价,应当核查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管理水平、产品及技术状况、行业及市场情况、产品制造及生产管理能力、企业资信状况、风险性、反担保措施等企业的非财务因素。关于核查的基本要求关于调查的主要内容关于管理水平调查评价关于经营状况调查评价非财务状况调查评价应把握好四点分析判断还款能力还款意愿1、审核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其它应收款2、审核存货3、审核对应收票据总账余额与报表数是否相符4、审核长期投资报表数与其总账余额是否相符5、审核固定资产6、审核无形资产、递延资产7、审核流动负债8、审核长期负债9、审核实收资本10、审核销售收入11、审核销售成本12、审核费用13、审核投资收益14、审核营业外收入15、在确认数据真实的情况下,计算有关财务指标第三、财务状况调查评价第四、重大事项调查评价1、多元化投资调查2、组织体制稳定性调查3、重大资产负债事项调查4、法律诉讼事项调查5、高级管理人员稳定性调查总经理签批业务经营审核委员会业务部门内部初审业务经营审核委员会办公室风险监审部计划财务部实质操作阶段项目进入实施阶段,首先由项目经理对通过的项目提请风险监审部,进行有关法律文件的审核,风险监审部法务人员审查签署意见后,提请本部门负责人签批意见。对不存在异议的法律文书,项目经理与有关各方可签署该法律文书,落实各项反担保措施。上述工作完成后,项目经理与放款方协调放款事宜。合同制作合同审核面签合同落实担保办理放款流程项目通过评审会后进入到操作的实质阶段,涉及到的法律文本的制作、相关反担保措施的落实。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理相关抵质押登记,落实好反担保措施(抵押、质押、保证)。确认反担保物价值:由库内评估机构出具评估报告,折算变现价值。对于某些有特殊情况的项目,在把握原则的基础上,可以灵活处理(深圳城中村改造工程)大部分的风险都是出现在项目的在保阶段只有建立健全早发现、早处理的风险管理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担保代偿损失,实现担保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建立科学有效的预警机制就是保后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一般的项目在保后第一个月要复查一次,之后可以三个月对项目及涉及的情况进行保后检查。所有的保后检查管理工作都要形成保后检查报告,提交风险管理部门评估风险。保后检查:进行现场勘查与查账、查库相结合,检查分析和提供建议相结合,保后检查和争取派生业务相结合。对于保函类项目,尽量到工程现场考察,拍摄现场照片,留下图片资料;收集、查看各类与工程相关的材料。对融资担保类项目,要重点关注其贷款用途是否发生改变,被担保人资信是否发生重大变化、反担保状况等。在完成对在保项目保后检查报告的分析整理后,按照要求的不同进行风险预警分类:项目风险预警共分一级预警、二级预警、三级预警三级要加强预警类项目的调查跟踪,每月至少进行一次现场勘查,并及时向风险管理部门反映。对于二级、三级预警项目,每月向风险管理部门提交书面报告并提出对策建议。涉险项目的追偿分为非诉讼追偿、诉讼追偿。(1)非诉讼追偿。非诉讼追偿指担保到期前后,项目可能出现代偿风险的,通过协商、谈判的方式予以化解的追偿方式。(2)诉讼追偿。诉讼追偿指通过诉讼、仲裁程序,借助人民法院的审判、执行活动或仲裁委的裁决向债务人追索债务的方式。关于诉讼活动与追偿活动的三点说明诉讼活动由风险监审部指定专人负责,业务部门配合,原项目经理负责具体追偿。追偿活动应该遵循尽量避免或减少损失和预计代偿收回大于追偿成本的原则。重视非诉追偿,实行诉讼与非诉相结合、内部力量与外部力量并重我国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和业务,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建立和发展壮大起来,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扶持下,取得了较快发展,成为一个全新的行业,在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难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截止2010年底,我国担保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共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4817家,实收资本3915亿元,当年为35万户企业提供贷款担保额1.58万亿元,在保企业21万户,实现收入506亿元,纳税31亿元,实现利润106亿元,保持了良好的运行状况。经过2011年全国行业规范与整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数量明显减少,资本实力显著增强。服务中小企业的社会及经济效益显著。2010年3月,国家七部委出台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管体制、设立审批、经营范围、公司治理、资本金制度、风险管理及拨备、信息披露等作了原则规定,初步构建了促进行业规范发展的基本制度框架。2011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银监会等八部委《关于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规范发展的意见》,对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进行了系统的规划,提出了下一步促进发展的目标和措施,明确了整个行业发展的思路。根据统计数据,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工商登记中小企业已超过11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3400万个,由于受国家紧缩性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凸显。由于政府财政拨款资金有限,政策性担保规模不可能很大,因此大力扶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加上中小企业的数量近年来迅猛增长,担保行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市场需求政策扶持行业发展个体优势从业人员增加社会认同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受制于银行等金融机构高风险、低收益监管、合规限制同业竞争人才匮乏机遇挑战总言之,近年来国家对担保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担保机构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行业监管体制机制基本确立,而随着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不断增大,担保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然而,目前行业潜在风险却不断增加,相关的配套政策仍然缺乏,担保行业依然任重道远。我们预计,政府将通过对有资质的担保机构开放征信系统,完善信息查询制度,实现信用共享。同时,研究制定深化银保利益共享、风险分担机制,统筹考虑银保合作中的信贷规模、放大倍数、风险分担和代偿追偿等制度设计,实现配套政策的细化。担保公司从2009年确立担保主业以来,始终坚持“依法合规、从严治司、强化管理、防范风险”的指导思想,不断强化内控机制,严加防范风险,两年多来,累计代偿余额和代偿率都为0,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09年实现净利润3503.1万元,完成年度指标的108.2%;2010年实现净利润6497.68万元,完成了年度指标的146.2%。截止今年11月末,担保公司实现经营收入总额22622万元,其中:担保业务收入8602.84万元,投资收入14019.16万元,实现净利润16021.7万元(含两金),账面利润12913.29万元,按照包含两项准备金指标测算,完成年度基础任务5000万元的320.43%、力争目标任务7500万元的213.62%。一是在制度建设上,制定了《担保操作规程》、《担保代偿责任认定与追究办法》等一系列全面、规范、严谨的制度流程和风控体系。二是在业务开展中,逐渐形成“四全”风险管理体系。严格落实以风险担保目标责任考量制度、审保偿分离架构设置制度、尽责调查A/B角负责制度、项目评审委员会制度、保后跟踪管理制度等,确保风险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必守。三是在风险识别上,形成了详尽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