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中国之最电视节目策划汇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1年度《中国之最》电视节目策划汇报申报单位:北京中视文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申报人:芦国华《应县木塔》选题名称《应县木塔》选题类别建筑表现形式专题纪录片制作方式现场实拍情景再现长度或集数14’45”完成日期2011、6《应县木塔》图片立题依据:根据“切尼斯”中国吉尼斯的记录,中国最高的木建筑:山西应县木塔位于山西北部的应县城内,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总重量大约7500吨。《应县木塔》背景01知识点:1、榫卯结构全塔在结构上没用一个钉子,整个塔的构造全靠卯榫连接。2、双层环形空间框架结构塔在设计和施工上匠心独具,采用双层环形空间框架结构,上层柱脚插在下层柱头的枋上并向内递收,形成了一层比一层小的优美轮廓。3、斗拱全塔共使用了54种不同形式的斗拱,种类之多,确属罕见,被当代建筑学家称之为我国古代建筑的“斗拱大观”。4、“塔乡儿女”与塔的依恋感情:听塔—看塔—登塔—说塔—敬塔《应县木塔》背景02人文基调定位:山西省应县—这座北方的小县城只有8万人口,几乎在城区的各个方向都能一眼看到高耸的木塔。在木塔下长大、与木塔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应县人对塔自有一份特殊的感情,留下很多故事。当地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很好地诠释了木塔与应县人密不可分的关系:“应县人一生下来就开始听父母讲木塔的故事,这是‘听塔’;学会走路后先是自己去‘看塔’,然后‘登塔’;长大后,继续跟别人讲木塔的故事,这是‘说塔’;成了家还要请一个塔模型回家,这是‘敬塔’。”很自然的,应县因为木塔得了“塔乡”的雅号,应县人出于对木塔的崇敬之情也常自称。《应县木塔》《应县木塔》人文基调定位:切入口从耄耋老人给婴儿讲故事作为片子的开始,因为小孩和老人是社会上两个特殊群体,能引起公众对他们的关注。而他们本身也是所属人文环境中最为典型的两个点,一个是开始,一个是末尾。他们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最为丰富,也最为典型。《应县木塔》结构安排:第一幕:听塔第二幕:应县木塔简介第三幕:看塔第四幕:应县木塔的起源、历史第五幕:敬塔第六幕:应县木塔千年不倒之谜第七幕:造塔第八幕:登塔第九幕:结束《应县木塔》第一幕:听塔地点:家中人物:老人和襁褓婴儿、众多亲朋好友事件:老人给婴儿讲述关于宝塔的民间传说譬如:三颗宝珠诉求:温馨的气氛,尽管婴儿听不懂老人讲的故事,但是老人还是要讲给他听,木塔文化已经沁入了当地人的血液里。《应县木塔》第一幕:听塔故事:在应县一个普通的农村人家中,一年轻夫妇喜得贵子,亲朋好友前来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庆祝,送来的礼物有红皮鸡蛋、红绸缎衣服等。老人抱着襁褓婴儿给他讲述木塔的故事,阳光透过窗户,老人的头发、胡须产生侧逆光的美,婴儿感触到阳光的温暖而在襁褓中动弹了一下。周围的亲朋好友默默地注视着这幸福的一老一小。导演极力营造温馨的气氛,尽管婴儿听不懂老人讲的故事,但是老人还是要讲给他听,表情很丰富,在这个所有的人认为最为快乐的日子里,老人唯一的表达方式就是把木塔的故事讲给他听,对!因为木塔文化已经沁入了老人的血液里,讲述木塔是老人表现对新生命无限热爱的感情方式。《应县木塔》第二幕:应县木塔简介应县木塔全名为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应县县城内西北角的佛宫寺院内,是佛宫寺的主体建筑。建于辽清宁二年,金明昌六年增修完毕。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世界木结构建筑的典范。《应县木塔》第三幕:看塔人物:老人、小孩(若干,动作各异,加入风车、糖葫芦等特色道具)地点:从应县古城沧桑的墙根下到应县木塔时间下午:夕阳夕照镜头:轨道、广角内容:模拟襁褓中的小孩已经长大,可以走路了,老人带着他以及他的孩童伙伴们去看塔。《应县木塔》第三幕:看塔故事:襁褓中的婴儿长大,老人总是在念叨木塔,那孩童的童心散发,“大木塔,那大木塔到底有多高?鲁班又是谁?三珠在哪里呢?”由于童心的好奇,看塔的迫切是孩子的最为强烈的要求,老人总是推脱“大一点带你去啊”“什么时候去呢?”“长到这么高的时候带你去”小孩终于等到那一天。老人和若干小孩一起,走向了大木塔,随同的孩童很多,天真浪漫,拿着风车,吃着糖葫芦,一起嬉闹着走向大木塔。从乡间小路走到应县城,沿着古城沧桑的墙下,墙皮早已脱落路出砖胚,轨道镜头表现了古城墙历史的沧桑感,最后一直到大木塔,此时,孩子们的兴奋感是镜头表现的重点。《应县木塔》第四幕:应县木塔的起源、历史据传,当初在应县建造木塔的原因是:应县地处内长城要冲,乃兵家必争之地,后晋石敬塘割让燕云十六州以后,宋辽两军经常在此刀兵相见,为了窥测军情,弘扬佛事,便建造了这座高大木塔。《应县木塔》第五幕:敬塔人物:新婚夫妇以及家人地点:娶亲场面时间:中午内容:当地年轻人,如果成了家,结婚仪式上还要请一个塔模型回家,这是“敬塔”。诉求:把塔模型放在家里,既是成年的标志也是当地人对塔尊敬的一种情感体现。《应县木塔》第五幕:敬塔孩童长大,外出闯荡世界回来,成为村子里的“能人”,有文化有知识了,还带回个“洋媳妇”,娶亲就在应县。结婚的场面非常热闹、亲朋好友齐聚,杯盘碗盏、觥筹交错,在婚礼仪式上,在塔乡,作为成人礼,当地年轻人,成了家,结婚仪式上还要请一个塔模型回家,这是“敬塔”。把塔模型放在家里,既是成年的标志也是当地人对塔尊敬的情感体现。《应县木塔》第六幕:应县木塔千年不倒之谜应县佛宫寺释迦木塔,历950多年的风雨侵蚀、地震战火,至今仍保存完好。简单解释下千年不倒的木结构原因:榫卯结构、双层环形空间框架结构、斗拱。《应县木塔》第七幕:造塔人物:赵玉山地点:木匠赵玉山家中内容:应县一位普通的今年48岁木匠依据木塔的原型,按照比例自制出木塔。《应县木塔》第七幕:造塔木匠赵玉山介绍:应县一位普通的木匠赵玉山今年48岁,木匠是其家传手艺,祖父就是当年百里挑一的好木匠,他迷上了家乡巧夺天工的木塔。赵玉山所造的木塔和真的木塔一样,底层也是南北各开一门,二层以上周设平座栏杆,每层装有木质楼梯,二层以上每层有四门,均设木隔扇。“除了佛像,用木头做的东西肯定是按比例和真木塔一模一样的,就是塔檐上的瓦,数量也要和真塔的相等。《应县木塔》第七幕:造塔诉求:普通的一位木匠,对于木塔的热爱,不惜代价地倾注了无数心血自制出木塔模型,从一位最普通的劳动者角度,他可能不会用语言表达,不会激情的舞蹈,但是他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做木塔。来表达对木塔的敬仰之情。做好了放在家里,木塔就永远和他在一起,自己天天看着木塔,视之为亲人。(注:“第七幕:造塔”逻辑性方面可以衔接“第六幕:千年不倒之谜”,因为造塔本身关联到塔的结构,第六幕就相当于为第七幕做了铺垫。而且故事很典型,也是塔乡儿女表达的一种感情方式。)《应县木塔》第八幕:登塔人物:群众地点:木塔旁内容:每年的端午节,当地百姓都要身着新装,全家老少一起相伴到木塔前烧香拜佛,并登上木塔的最高层,表示节节高升。如今,木塔受到文物保护,人们虽然不能集体登临塔上,却还是要到塔前烧香祈祷的,场面十分隆重。《应县木塔》第八幕:登塔镜头要求:最后的场面中,出现木匠赵玉山、看塔的老人和孩童、“敬塔”回家的新婚夫妇。诉求:这是本片人气最旺、场面最为宏大的一幕,表现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塔乡儿女,对木塔、对家乡热爱感情最浓烈的呈现。《应县木塔》第九幕:结束细节镜头主要是体现出塔与当地人亲密的关系,在心理上无法割舍的情感纽带。我们将从各个年龄阶段,选择典型人物、典型事件进行拍摄。由以下细节来体现情感教育:1、襁褓阶段:老人给孩子讲塔的故事;2、走路的孩童:老人领着孩子去看塔;3、成家:请一个模型塔回家,这是“敬塔”;4、端午节:登塔谢谢各位专家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