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经1978年议定书修订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及1997年议定书1973防污公约(MARPOL1973)73/78防污公约(MARPOL73/78)防污公约(MARPOL)一、MARPOL1973到70年代初期,54年油污公约明显不适应:1、船运中,除了石油,还有其他对海洋环境有害的物质;2、由于采取单一的船旗国管辖制度,对遵守公约情况检查不够严格;3、30-50万吨油轮出现,化学品船舶出现,对海洋的污染更趋严重。4、海上油运量越来越多,产量的60%需海运,油污染的频率和入海油量急剧增加。(一)产生原因与此同时:1、人们对世界环境、海洋环境的认识与研究,环境意识、生态意识不断提高;2、现代科技的发展,可提高船舶结构、装备专门设备及记录污染的排放的检测仪表。(二)主要内容不仅对防止和控制由油类产生的海上污染作出规定,还制定了防止和控制除倾倒陆源污染物以外的所有污染海洋的有害物质的规定。包括20条正文,2份议定书,5个附则。2份议定书:议定书Ⅰ:涉及有害物质事故的报告议定书Ⅱ:关于争端的仲裁5个附则附则Ⅰ:防止油类污染规则附则Ⅱ:控制散装有毒液体物质污染规则附则Ⅲ:防止包装、集装箱、可移动罐柜、公路和铁路槽罐车装有有害物质污染规则附则Ⅳ:防止船舶生活污水污染规则附则Ⅴ:防止船舶垃圾污染规则(三)生效情况由于各种原因,MARPOL1973现在已不可能生效,它已被MARPOL73/78代替。(一)产生背景1、MARPOL1973不够科学和合理,实际上很难达到:(1)防污设备问题(2)接收设施问题(3)化学品船问题2、在1978年前后几年,发生了多起重大油轮事故,不仅对航运安全,而且对海洋环境产生污染损害。二、MARPOL73/78(二)两份议定书的内容1、第一份议定书(MARPOL73/78)(1)要求2万吨及以上的新油轮应设置SBT(2)要求SBT的布置和位置对油船有达到保护作用,即SBT/PL(3)采用原油洗舱方法(COW),并设置惰性气体系统(IGS)(4)现有油船采用替代措施,即清洁压载舱(CBT)(5)2万吨及以上的新成品油船,应设置IGS,而3万吨及以上的应同时设置SBT/PL(6)4万吨及以上的现有原油油轮,应设置SBT或CBT或COW(7)特殊运输:从事特定贸易,在固定的港口之间航行,且这些港口设有足够的接收设备。2、第二份议定书(SOLAS1974议定书)使2万吨及以上的现有油轮和新油轮,以更高的技术水平保证航运安全。三、附则Ⅰ—防油污规则第1章总则第2章检验和发证第3章对所有船舶机器处所的要求第4章对油船货物区域的要求第5章防止油污事故造成的污染第6章接收设备第7章对固定或浮动平台的特殊要求第8章防止海上油船间过驳货油造成污染第9章在南极区域使用或载运油类的特殊要求(一)定义1、油类指包括原油、燃油、油泥、油渣和炼制品在内的任何形式的石油。2、油船指建造为或改造为主要在其装货处所装运散装油类的船舶。3、特殊区域(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船舶。但主要指150总吨及以上的油轮;400总吨及以上的非油轮。(三)例外不适用排放条件和标准的情况有3点:对意外情况的理解要注意2点:(1)要采取一切合理的预防措施,将意外排放减至最低限度;(2)对已造成的污染损害要负责赔偿。(四)检验与发证1、检验(1)初次检验(2)换证检验(3)中间检验(期间检验)(4)年度检验(5)附加检验2、签发证书船舶经检验合格后,由主管机关授权的任何人或组织签发《国际防止油污染证书》(IOPP证书)。3、证书有效期IOPP证书自签发之日起,其有效期一般不超过5年。(五)排放条件和标准油船货油舱处所排油控制见下表。非油船和油船机器处所舱底含油污水排放的现行规定见下表。船舶位置排放要求在特殊区域内除清洁或专用压载外禁止排放在特殊区域外距陆地50nmile以内50nmile以外除下列情况禁止排放:(1)除清洁或专用压载外禁止排放。(2)全部符合下列条件:①航行途中。②油量瞬间排放率不超过30L/nmile。③排放总量:1979年12月31日或之前交船的油船为装油总量的1/15000;1979年12月31日之后交船的油船为装油总量的1/30000。④根据MARPOL73/78附则ⅠReg.29和Reg.31规定所设的排油监控系统和污油水舱正在运转。油船货油舱处所排油控制在特殊区域外在特殊区域内对南极区域以外任何区域内小于400总吨船舶的要求除下列情况禁止400总吨及以上船舶排放:(1)船舶正在途中航行;(2)油性混合物经附则ⅠReg.14要求的滤油设备加工处理;(3)未经稀释的排出物含油量不超过15ppm;(4)油性混合物不是来自于油船的货油泵舱的舱底;(5)如是油船,油性混合物未混有货油残余物。就南极区域而言,禁止任何船舶将任何油类或油性混合物排放入海。除下列情况禁止400总吨及以上船舶排放:(1)船舶正在途中航行;(2)油性混合物经附则ⅠReg.14.7要求的滤油设备加工处理;(3)未经稀释的排出物含油量不超过15ppm;(4)油性混合物不是来自于油船的货油泵舱的舱底;(5)如是油船,油性混合物未混有货油残余物。在小于400总吨的船舶上,应按照下列规定将油类和油性混合物留存在船上以便随后排放至接收设备或排放入海:(1)船舶正在航行途中;(2)船舶所设的由主管机关进行设计认可的设备正在运转以保证未经稀释的排出物含油量不超过15ppm;(3)油性混合物不是来自于油船的货泵舱的舱底;(4)如是油船,油性混合物未混有货油残余物。所有船舶的机器处所油类或油性混合物的排放规定(六)船舶防油污结构和设备的规定1、对油船货物区域(结构和设备)的要求(1)对油船货物区域结构上的要求①专用压载舱②专用压载舱的保护位置③双壳体和双层底④泵舱底的保护⑤意外泄油性能⑥破损的假定⑦货油舱的尺度限制和布置⑧完整稳性⑨分舱和破损稳性⑩油污水舱⑾泵吸、管路和排放布置(2)对油船货油区域设备上的要求①排油监控系统②油/水界面探测器③原油洗舱2、对所有船舶机器处所结构和设备的要求(1)残油(油泥)舱(2)燃油舱保护(3)标准排放接头(4)油类与压载水的分隔(5)禁止在艏尖舱内载油(6)滤油设备油船类型交船日期淘汰年份1类油船在1982年4月5日或以前2005年4月5日2类油船或3类油船1977年4月5日或以前1977年4月5日-1978年1月1日1978年和1979年1980年和1981年1982年1983年1984年或以后2005年4月5日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淘汰单壳油船的时间表重级别油(HGO)的定义:①在15℃时密度高于900kg/m3的原油;②在15℃时密度高于900kg/m3或在50℃时运动粘度高于180mm2/s的燃油;③沥青、焦油及其乳化物。(七)油类记录簿(ORB)1、产生背景防污公约附则Ⅰ、《海洋环境保护法》和《防污条例》均规定,船舶在进行任何一项油类活动后应及时、正确地在“油类记录簿”上做记载。防污公约附则Ⅰ第17条(第Ⅰ部分-机器处所的作业)和36条(第Ⅱ部分-货油/压载的作业)规定要求,凡150总吨及以上的油轮和400总吨及以上的非油轮船舶,必须备有“油类记录簿”。2、作用“油类记录簿”是适用于防污公约(MARPOL)附则Ⅰ的任何船舶必备的防污文书之一。它在法律地位上与船舶“航海日志”一样,具有同等效力和证据作用。如果一艘适用于防污公约(MARPOL)附则Ⅰ的船舶未备有“油类记录簿”或记载不当,可以认为是对附则Ⅰ的违反,有关当局有权指控该船造成污染的不法行为以及对该船进行各种处罚。“油类记录簿”的填写不当,可被作为怀疑船舶违章的证据。相反,如果坚持正确记录,则可免于对船舶的怀疑。因此,正确地使用和填写“油类记录簿”是十分重要的。3、要求凡150总吨及以上的油船和400总吨及以上的非油船,应备有“油类记录簿”第Ⅰ部分(机器处所的作业)。凡150总吨及以上的油船还应备有“油类记录簿”第Ⅱ部分(货油或压载水的作业)。国际航线,由船旗国文字记录,并要有英文、法文或西班牙文的记录。每完成一项操作,操作者签字,每页后须船长签字。用完后要保存3年,随手可取。每当船舶进行下列任何一项作业时,均应逐舱填写“油类记录簿”(1)机器处所的作业(所有船舶)①燃油舱的压载或清洗;②燃油舱污压载水或洗舱水的排放;③油性残余物(油泥和其他残油)的收集和处理;④机器处所积存的舱底水向舷外排放或处理;⑤添加燃油或散装润滑油。(2)货油/压载的作业(油船)①货油的装载;②航行中货油的转驳;③货油的卸载;④货油舱和清洁压载舱的压载;⑤货油舱的清洁(包括原油洗舱);(续)⑥压载水的排放,但从专用压载舱排放者除外;⑦污油水舱的水的排放;⑧污油水舱排放作业后,所使用的阀门或类似装置的关闭;⑨污油水舱排放作业后,为清洁压载舱与货油和扫舱管路隔离所需阀门的关闭;⑩残油的处理。用于机器处所的“油类记录簿”需记载的项目共有9大项,分别用英文大写字母A~I表示:A一一燃油舱的压载或清洗;B一一从A项所述油舱排放压载水或洗舱水;C一一残油(油泥)的收集和处理;D一一机器处所积存的舱底水非自动方式排出舷外或其他处理;E一一机器处所积存的舱底水自动方式排出舷外或其他处理;F一一排油监控系统的状况;G一一意外的或其他异常的排油;H一一加装燃油或散装润滑油;I一一补充的作业程序和一般说明。用于油船的“油类记录簿”需记载的项目共有18大项,分别用英文大写字母A~R表示:(A)货油的装载;(B)航行中货油在船内的调驳;(C)货油的卸载;(D)原油洗舱(仅适合于采用原油洗舱的油船);(E)货油舱的压载;(F)清洁压载舱的压载(仅适合于采用清洁压载舱的油船);(G)货油舱的清洗;(H)污压载水的排放;(I)污油水舱水的排放入海;(J)残油和其他未经处理油性混合物的处理;(K)货油舱内的清洁压载水的排放;(L)清洁压载舱的排放(仅适用于采用清洁压载舱的油船);(M)排油监控系统的情况;(N)意外或其他异常的排油;(O)附加的操作程序及一般说明;(P)船内压载水的装载;(Q)船内压载水的重新配置;(R)压载水排入接收设备。4、注意事项(1)掌握并采用正确操作方法和操作程序(2)避免漏记(3)避免错记(4)避免记载数据不符(5)杜绝伪造记载(八)船上油污应急计划(SOPEP)1、产生背景防污公约附则Ⅰ第37条由于1989年3月24日在美国阿拉斯加,埃克森(EXXON)公司的瓦尔迪兹(VALDEZ)号巨型油轮搁浅,造成7个油舱破损,共漏出3.3万吨油,清除费用高达20亿美元。EXXON承认责任并同意支付10亿美元赔偿金。为此美国于1990年制定了油污法,规定在船上、码头或装卸设施强制制定油污应急计划,并且在国际上积极活动,影响了IMO,IMO由此制定了《19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OPRC90),规定船舶、码头装油设施必须制定应急计划。同时规定,应急计划附加于防污公约(MARPOL)附则Ⅰ。2、内容(1)凡150总吨及以上的油轮和400总吨及以上的非油轮,应备有经主管机关批准的“船上油污应急计划”。(2)该应急计划应以IMO制定的指南为基础,并使用船长或驾驶员的工作语言。(3)对于也适用本公约附则Ⅱ第17条的船舶,该计划可与本公约附则Ⅱ第17条所要求的“船上有毒液体物质海洋污染应急计划”合并。标题为“船上海洋污染应急计划”。3、目的“船上油污应急计划”用来帮助船员处理意外排油,其目的是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控制或减少排放或减轻其危害。4、要求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船上油污应急计划必须满足下列要求:(1)确切、实用、易于操作。(2)使岸上和船上的船舶管理人员都能理解。(3)定期进行评估、检查和修改。5、编制指南为实施防污公约(MARPOL)附则Ⅰ原第26条,1992年IMO的MEPC在32届会议上通过了“船上油污应急计划编制指南”。内容